第八十二章會議之中
與劉裕相熟的孫文和有一麵之緣的黃興見對方敲門進來敬禮後,輕輕點了點頭。宋教仁、譚人鳳和趙聲第一次見到劉裕的人則用省視的眼神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劉裕進來後並沒有插話,此時還輪不到他。他走到書架旁邊,筆直地站著仿佛衛士一般。
不錯,小子有點分寸。幾個大佬心中想到,繼續他們之前的話題:
“漁夫(宋教仁的號),你與石屏兄(譚人鳳的字)在長江流域的行動,我與克強自然是支持的,而且我們認為這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重心還是應該放在廣州;那裏有很好的基礎,我們革命的思想也是傳播最為廣泛的省份,更何況那裏離清廷遙遠,更方便我們行動。所以我認為革命的主戰場還是應該在兩廣,而長江流域則更多應該是配合,牽製滿清的援兵。”
對孫文的話,宋教仁輕輕搖了搖頭道:“我不否認革命確實在珠江流域更有基礎,但是長江流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湖北新軍、江寧新軍都是南洋勁旅,把他們爭取到手將會對革命產生很大的有利作用!所以我認為就算重點應該在於廣州,但同盟會也應該加大長江流域的投入!”
譚人鳳接話道:“沒錯,而且在中部革命更有號召力;此處起義必能震撼全國,讓各省有為之士響應。相反廣州偏僻一偶,很難讓觀望各省響應。此外,我們在廣州鬧了這麽多革命,清廷早就有所準備,戒嚴之重更是僅次北京!而中部則不同,由於我們之前沒有重視此處,基本上屬於風平浪靜的局麵,清廷更是因此而疏於防備。在這裏起事必將打清廷一個措手不及,起義的成功幾率也會大上許多!”
黃興皺了皺眉頭,道:
“石屏所言差矣。廣州背靠大海,方便海外之誌願。麵朝北邊不會腹背受敵。而且廣州是清廷稅收重地,在此起義能夠極大地打擊清廷的財力!而且在此起義對於讓列強承認我等為交戰方,並之後承認民國也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我們在廣州已經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和投資,一旦轉移目標則一切都化為烏有!”
孫文跟著補充道:“而且湖北新軍中我們同盟會的實力太弱,基本被文學社所操控。而且江寧新軍雖然有伯先(趙聲的字)在,但江寧地勢不利,易守不宜攻。此處的立憲派更是力量龐大,不利於起義後的展!”
一直沉默的趙聲也說話道:“從軍事角度上說,湖北新軍除非什麽突變故否則作為南洋新軍中最早成立的部隊,我們很難全麵滲透。江寧雖然在下有些號召力,但是舊軍太多!江南提督張勳部江防營就有萬人,而且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不下新軍!此外還有江寧將軍鐵良部步兵1標,更是滿人中少數能死戰的部隊,領軍將領更是識兵之人。此外還有趙會鵬部巡防軍、王有宏部緝私隊……若是在江寧起事,我們將要麵對二萬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部隊!且不論新軍第九鎮一萬餘人是否能夠全體革命,就算真的僥幸成功了,雨花台以及各城門上都配備了大批火炮和重機槍,我們在城外的部隊很難突破!
所以從軍事上說,江寧起義是下下之選,還是廣州更為保險一些。”
作為最識兵的軍事人才,趙聲的言還是很有力度的。在場的除了黃興外都是書生,很難與趙聲在軍事上辯論。支持長江流域革命的宋、譚二人一時都有些沉默。
但是,忽然宋教仁扭頭一指,道:
“伯先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諸位難道忘了如鬆的七十九標嗎?”
此言一出,全場一愣。
孫文與黃興為了說服宋教仁全力支持廣州革命‘選擇性遺忘’了劉裕,而譚人鳳則沒有考慮到劉裕的存在……
現在被宋教仁提出來,老人不由得眼中一亮。
“如鬆的七十九標訓練有素,而且忠於革命。更難能可貴的是全軍能夠統一行動,大大增加了起義成功的可能性!此外二十一鎮還有四十一協八十一標代標統,革命誌士朱瑞!若是我們加大對二十一鎮的滲透,未必不能掌控全鎮!如此,有了二十一鎮的精銳之師,加上上海的陳其美誌士,再配合第九鎮,則江浙地區大有可為!”
說到興奮處,宋教仁忍不住一拍桌子道:
“這裏曆來是滿清的稅收重鎮,更兼有長江之天險,還有上海海關之利,更有江寧之威勢,取之則天下震!天下震則滿清離滅亡不遠矣!”
眾人都露出了深思的模樣,趙聲則默默說道:“若真是這樣,或許江浙還是有些可為之處……”然後他猛地抬頭,直視劉裕問道:“如鬆,你能控製七十九標嗎?”
深知在此刻自己的言關係到這場會議的結果,劉裕肯定地點了點頭:“能。”
“那麽二十一鎮呢?”
“不能!”
……宋教仁一驚,趙聲卻冷靜地問道:“為什麽?”
“因為七十九標在二十一鎮中,屬於特別情況!由於此軍由家父讚助,所以在軍中相對獨立,我才能安心在軍中展革命。但同時,也是由於獨立使得七十九標與二十一鎮的其餘部隊脫軌,並沒有太多的接觸。一旦起事,很難保證其餘部隊會隨同七十九標。
因此,我認為如果把目標定在二十一鎮,就必須在其餘諸標中展力量。就我所知,八十一標代標統朱瑞便是我革命黨人,必須加大對其所轄部隊的滲透。而八十二標的標統周承菼也心向革命,是可爭取的人選!”
“但就算如此,二十一鎮能起義的部隊,也不過三標;五千人。控製浙江綽綽有餘,但進攻江寧援助第九鎮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孫文的表情冷了下來,聽劉裕的口氣竟是想著增加同盟會對浙江一帶的投入。這本來也沒什麽,但是問題是現在正是全力投入廣州的時候!若是加大江浙的力量,隻能從廣州方麵抽調,而這令孫文很不爽。
不過雖然不滿劉裕的言,但孫文並沒有因此而忌恨上對方。一來當初見麵的時候劉裕就曾勸自己把重心放在長江流域,三天前更是據理力爭,二來從他的表現和談吐上,還是屬於熱血的革命青年的。就算此刻思想上有些錯誤,但也還是可以更正的嘛……
但是此刻,孫文卻現自己的局麵很被動……也許必須要做出些必要的讓步了。
孫文開口道:“如鬆,你把你的想法與諸位都說說。”
與劉裕相熟的孫文和有一麵之緣的黃興見對方敲門進來敬禮後,輕輕點了點頭。宋教仁、譚人鳳和趙聲第一次見到劉裕的人則用省視的眼神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劉裕進來後並沒有插話,此時還輪不到他。他走到書架旁邊,筆直地站著仿佛衛士一般。
不錯,小子有點分寸。幾個大佬心中想到,繼續他們之前的話題:
“漁夫(宋教仁的號),你與石屏兄(譚人鳳的字)在長江流域的行動,我與克強自然是支持的,而且我們認為這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重心還是應該放在廣州;那裏有很好的基礎,我們革命的思想也是傳播最為廣泛的省份,更何況那裏離清廷遙遠,更方便我們行動。所以我認為革命的主戰場還是應該在兩廣,而長江流域則更多應該是配合,牽製滿清的援兵。”
對孫文的話,宋教仁輕輕搖了搖頭道:“我不否認革命確實在珠江流域更有基礎,但是長江流域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湖北新軍、江寧新軍都是南洋勁旅,把他們爭取到手將會對革命產生很大的有利作用!所以我認為就算重點應該在於廣州,但同盟會也應該加大長江流域的投入!”
譚人鳳接話道:“沒錯,而且在中部革命更有號召力;此處起義必能震撼全國,讓各省有為之士響應。相反廣州偏僻一偶,很難讓觀望各省響應。此外,我們在廣州鬧了這麽多革命,清廷早就有所準備,戒嚴之重更是僅次北京!而中部則不同,由於我們之前沒有重視此處,基本上屬於風平浪靜的局麵,清廷更是因此而疏於防備。在這裏起事必將打清廷一個措手不及,起義的成功幾率也會大上許多!”
黃興皺了皺眉頭,道:
“石屏所言差矣。廣州背靠大海,方便海外之誌願。麵朝北邊不會腹背受敵。而且廣州是清廷稅收重地,在此起義能夠極大地打擊清廷的財力!而且在此起義對於讓列強承認我等為交戰方,並之後承認民國也是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我們在廣州已經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和投資,一旦轉移目標則一切都化為烏有!”
孫文跟著補充道:“而且湖北新軍中我們同盟會的實力太弱,基本被文學社所操控。而且江寧新軍雖然有伯先(趙聲的字)在,但江寧地勢不利,易守不宜攻。此處的立憲派更是力量龐大,不利於起義後的展!”
一直沉默的趙聲也說話道:“從軍事角度上說,湖北新軍除非什麽突變故否則作為南洋新軍中最早成立的部隊,我們很難全麵滲透。江寧雖然在下有些號召力,但是舊軍太多!江南提督張勳部江防營就有萬人,而且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不下新軍!此外還有江寧將軍鐵良部步兵1標,更是滿人中少數能死戰的部隊,領軍將領更是識兵之人。此外還有趙會鵬部巡防軍、王有宏部緝私隊……若是在江寧起事,我們將要麵對二萬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部隊!且不論新軍第九鎮一萬餘人是否能夠全體革命,就算真的僥幸成功了,雨花台以及各城門上都配備了大批火炮和重機槍,我們在城外的部隊很難突破!
所以從軍事上說,江寧起義是下下之選,還是廣州更為保險一些。”
作為最識兵的軍事人才,趙聲的言還是很有力度的。在場的除了黃興外都是書生,很難與趙聲在軍事上辯論。支持長江流域革命的宋、譚二人一時都有些沉默。
但是,忽然宋教仁扭頭一指,道:
“伯先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諸位難道忘了如鬆的七十九標嗎?”
此言一出,全場一愣。
孫文與黃興為了說服宋教仁全力支持廣州革命‘選擇性遺忘’了劉裕,而譚人鳳則沒有考慮到劉裕的存在……
現在被宋教仁提出來,老人不由得眼中一亮。
“如鬆的七十九標訓練有素,而且忠於革命。更難能可貴的是全軍能夠統一行動,大大增加了起義成功的可能性!此外二十一鎮還有四十一協八十一標代標統,革命誌士朱瑞!若是我們加大對二十一鎮的滲透,未必不能掌控全鎮!如此,有了二十一鎮的精銳之師,加上上海的陳其美誌士,再配合第九鎮,則江浙地區大有可為!”
說到興奮處,宋教仁忍不住一拍桌子道:
“這裏曆來是滿清的稅收重鎮,更兼有長江之天險,還有上海海關之利,更有江寧之威勢,取之則天下震!天下震則滿清離滅亡不遠矣!”
眾人都露出了深思的模樣,趙聲則默默說道:“若真是這樣,或許江浙還是有些可為之處……”然後他猛地抬頭,直視劉裕問道:“如鬆,你能控製七十九標嗎?”
深知在此刻自己的言關係到這場會議的結果,劉裕肯定地點了點頭:“能。”
“那麽二十一鎮呢?”
“不能!”
……宋教仁一驚,趙聲卻冷靜地問道:“為什麽?”
“因為七十九標在二十一鎮中,屬於特別情況!由於此軍由家父讚助,所以在軍中相對獨立,我才能安心在軍中展革命。但同時,也是由於獨立使得七十九標與二十一鎮的其餘部隊脫軌,並沒有太多的接觸。一旦起事,很難保證其餘部隊會隨同七十九標。
因此,我認為如果把目標定在二十一鎮,就必須在其餘諸標中展力量。就我所知,八十一標代標統朱瑞便是我革命黨人,必須加大對其所轄部隊的滲透。而八十二標的標統周承菼也心向革命,是可爭取的人選!”
“但就算如此,二十一鎮能起義的部隊,也不過三標;五千人。控製浙江綽綽有餘,但進攻江寧援助第九鎮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孫文的表情冷了下來,聽劉裕的口氣竟是想著增加同盟會對浙江一帶的投入。這本來也沒什麽,但是問題是現在正是全力投入廣州的時候!若是加大江浙的力量,隻能從廣州方麵抽調,而這令孫文很不爽。
不過雖然不滿劉裕的言,但孫文並沒有因此而忌恨上對方。一來當初見麵的時候劉裕就曾勸自己把重心放在長江流域,三天前更是據理力爭,二來從他的表現和談吐上,還是屬於熱血的革命青年的。就算此刻思想上有些錯誤,但也還是可以更正的嘛……
但是此刻,孫文卻現自己的局麵很被動……也許必須要做出些必要的讓步了。
孫文開口道:“如鬆,你把你的想法與諸位都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