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會議之尾
劉裕一直在考慮究竟被與北洋軍合作的建議是否要讓宋教仁等人知道,但今天會議雙方所表現出的和諧,卻使得他決定還是當著幾位大佬的麵提出來。[.超多好看小說]
“諸位先生若是有時間的話,我有些想法希望諸位能詳聽。”
會議達成了共識,五名大佬都放鬆了下來。孫文隨意地點了點頭:“如鬆你說吧。”
“是這樣的,不知道先生們有沒有考慮過北洋軍?伯先兄你最通軍事,應當知道北洋軍之實力冠絕中國,新軍編練來絕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了北洋。更讓人擔憂的是北洋軍中並沒有我們的同誌在;雖然有第六鎮的統領吳祿貞心向革命,但先第六鎮單處背麵孤立無援,二是中級軍官們都是袁世凱的舊部,僅憑吳同誌一人很難掌控全軍。
所以,我認為若我們革命黨現在不做準備,將來北洋軍必將成為革命之大敵!”
趙聲讚賞地看了看劉裕,點頭道:“如鬆說的沒錯,北洋軍確實很強大,但是其統領袁世凱與滿清不合已經被罷職了。沒有袁世凱,北洋實力十不存一。”
趙聲的話得到了其餘四人的支持,他們都認為沒有袁世凱的北洋軍不足畏。
搖了搖頭,劉裕反駁道:“雖然沒有袁世凱,滿清便指揮不了北洋,但若是我們革命的時候袁世凱複出了怎麽辦?畢竟我們革命黨是要滿清的命,難保他們不會選擇讓袁世凱複出啊!”
眾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中。
宋教仁倒是樂觀些,他笑道:“如鬆多慮了,我們革命成功後,共和將成為大勢!民心所向區區北洋軍是抵擋不了的!全國上下被動起來後,如此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屆時我們隻要召開國民大會,確立國體建立民國,則北洋軍也就沒有反抗的道理了……”
有些時候理想主義過頭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不過還好其餘幾人並沒有宋教仁這般對法律的天真,黃興皺眉道:“如此推測未免不準,北洋軍實力強大,若是不肯投向革命還真是很麻煩……如鬆,你既然提出來,必然有結局的對策吧?”
“是的,我在想既然北洋軍實力強大,而且領袁世凱與滿清互相猜忌,為何不可利用之?”
譚人鳳先說道:“你是說讓同盟會與袁世凱合作?”
“有何不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新軍中展,若是能夠爭取到北洋腦的加盟,對革命豈不是大有利?”
“但是,袁世凱會願意與我等合作嗎?”孫文有些顧慮道。
“我認為可能性很大!理由先是;袁世凱本人並非愚忠之人,不
然也不會背棄光緒皇帝。[]此外在其就任北洋大臣任上推行了很多新政,更是被列強報紙評為滿清朝廷內最為開化之人!最關鍵的一點;他與朝廷交惡!被趕回了河南老家後,他必然不會甘心一手創立的勢力被剝奪走,而他想要複出就需要我們的革命能夠威脅到滿清政府,逼著滿清讓他複出。
這樣一來,我們雙方便有了合作的基礎;袁世凱需要我們的革命,不然他永遠也無法重掌軍權!而我們則可分化滿清之武力,同時可以向北洋軍滲透,或許能夠爭取到進步正直軍官加入我們!”
劉裕的回答並沒有讓所有人信服,趙聲先問道:“袁世凱此人絕非君子,所作所為更是讓人不齒。與其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絕不可靠!”
跟著黃興也反對道:“伯先說的沒錯,袁世凱不足為信!”
“袁世凱利用我等,我們反過來也可以利用他們!”
劉裕沉聲道:
“先生們!無論如何,我們都將與袁世凱打交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北洋軍是中**事力量最強的軍隊,對我們暴力革命的目標有著巨大的的影響!若是能夠不花一兵一卒而瓦解之,豈不是更好?況且與袁某合作的話,就算失敗,大不了一派兩散便是,也不過恢複我們目前的狀況。但若是成功了,那麽革命的夢想來臨的度會大大加快,過程中更能少死很多誌士!
無論如何,我認為這對我們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
最終劉裕隻是勉強說服了大佬們有限度地與北洋接觸,畢竟思想轉變需要寫時間。
但是這就夠了!
隻要得到了大佬們的綠燈,哪怕是最弱的那一盞,都給劉裕聯係段祺瑞提供了合理又合法的解釋。
可以說目的已經達到了。
應該說這次會議劉裕的收獲是巨大的;既爭取到了同盟會對七十九標增加援助力,又通過與孫文的談話消除了對方的一絲猜忌,還通過這個結識了不少作用巨大的人物……
這回前來上海正是不虛此行啊!
劉裕出席了第二天舉辦的‘同盟會中部分會成立大會’,與會者集結了同盟會的大部分骨幹;除了胡漢民留在香港控製廣州的局勢和被拘捕的汪兆銘外,其餘全都到場了;黃興、孫文、宋教仁、劉揆一、譚人鳳、趙聲、張繼、蔡元培、陳其美等百餘人。此外,並非直屬同盟會的革命黨派和與同盟會不合的黨派也派出了代表參加。
其**進會的張百祥和光複會的章太炎為身份最高者。
前者是除同盟會外,在長江流域最有影響力的組織,而後者則是革命的元老,在知識界有巨大威望的學者。此時的章太炎尚未與孫文決裂,雖然對他不滿但在態度上還是很客氣的。
與原本曆史上不同,此時建立的中部總會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烈的分裂傾向,而名稱也從‘總會’最後改變成了‘分會’。
在曆史上,中部總會在章程中宣稱:“本會由中國同盟會會員之表同意者組織而成”,“凡中國同盟會會員依本法律入會者,皆為本會會員”。《宣言》宣布同盟會中部總會“奉東京本會為主體,認南部分會為友邦”,但在名義上又自冠“總會”,宣稱總理一職暫不設立,虛位以待賢豪。
但這一次或許是因為孫黃二人與宋譚二人達成了共識,所宣布的章程也大不一樣了。
綜合而言可分為兩大主張;“本會由中國同盟會會員組成,以東京本會為主體,南部分會為友邦。凡二者會員符合本會之法律者,皆可入會。”
中部分會設立‘合議’機構,由五名會員擔任,由總理領導。
雖然如曆史上並沒有設立總理,但是卻把孫文和黃興放在了合議機構裏,以示中部分會與同盟會是一體。
整個成立大會是在融洽的氣氛中度過的。
會後孫文與黃興等人急忙返回香港,臨別時孫文隱約地‘告誡’劉裕要注意‘光複會’的活動。
劉裕一直在考慮究竟被與北洋軍合作的建議是否要讓宋教仁等人知道,但今天會議雙方所表現出的和諧,卻使得他決定還是當著幾位大佬的麵提出來。[.超多好看小說]
“諸位先生若是有時間的話,我有些想法希望諸位能詳聽。”
會議達成了共識,五名大佬都放鬆了下來。孫文隨意地點了點頭:“如鬆你說吧。”
“是這樣的,不知道先生們有沒有考慮過北洋軍?伯先兄你最通軍事,應當知道北洋軍之實力冠絕中國,新軍編練來絕大部分資源都投入到了北洋。更讓人擔憂的是北洋軍中並沒有我們的同誌在;雖然有第六鎮的統領吳祿貞心向革命,但先第六鎮單處背麵孤立無援,二是中級軍官們都是袁世凱的舊部,僅憑吳同誌一人很難掌控全軍。
所以,我認為若我們革命黨現在不做準備,將來北洋軍必將成為革命之大敵!”
趙聲讚賞地看了看劉裕,點頭道:“如鬆說的沒錯,北洋軍確實很強大,但是其統領袁世凱與滿清不合已經被罷職了。沒有袁世凱,北洋實力十不存一。”
趙聲的話得到了其餘四人的支持,他們都認為沒有袁世凱的北洋軍不足畏。
搖了搖頭,劉裕反駁道:“雖然沒有袁世凱,滿清便指揮不了北洋,但若是我們革命的時候袁世凱複出了怎麽辦?畢竟我們革命黨是要滿清的命,難保他們不會選擇讓袁世凱複出啊!”
眾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中。
宋教仁倒是樂觀些,他笑道:“如鬆多慮了,我們革命成功後,共和將成為大勢!民心所向區區北洋軍是抵擋不了的!全國上下被動起來後,如此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屆時我們隻要召開國民大會,確立國體建立民國,則北洋軍也就沒有反抗的道理了……”
有些時候理想主義過頭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不過還好其餘幾人並沒有宋教仁這般對法律的天真,黃興皺眉道:“如此推測未免不準,北洋軍實力強大,若是不肯投向革命還真是很麻煩……如鬆,你既然提出來,必然有結局的對策吧?”
“是的,我在想既然北洋軍實力強大,而且領袁世凱與滿清互相猜忌,為何不可利用之?”
譚人鳳先說道:“你是說讓同盟會與袁世凱合作?”
“有何不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新軍中展,若是能夠爭取到北洋腦的加盟,對革命豈不是大有利?”
“但是,袁世凱會願意與我等合作嗎?”孫文有些顧慮道。
“我認為可能性很大!理由先是;袁世凱本人並非愚忠之人,不
然也不會背棄光緒皇帝。[]此外在其就任北洋大臣任上推行了很多新政,更是被列強報紙評為滿清朝廷內最為開化之人!最關鍵的一點;他與朝廷交惡!被趕回了河南老家後,他必然不會甘心一手創立的勢力被剝奪走,而他想要複出就需要我們的革命能夠威脅到滿清政府,逼著滿清讓他複出。
這樣一來,我們雙方便有了合作的基礎;袁世凱需要我們的革命,不然他永遠也無法重掌軍權!而我們則可分化滿清之武力,同時可以向北洋軍滲透,或許能夠爭取到進步正直軍官加入我們!”
劉裕的回答並沒有讓所有人信服,趙聲先問道:“袁世凱此人絕非君子,所作所為更是讓人不齒。與其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絕不可靠!”
跟著黃興也反對道:“伯先說的沒錯,袁世凱不足為信!”
“袁世凱利用我等,我們反過來也可以利用他們!”
劉裕沉聲道:
“先生們!無論如何,我們都將與袁世凱打交道,這是不可避免的!北洋軍是中**事力量最強的軍隊,對我們暴力革命的目標有著巨大的的影響!若是能夠不花一兵一卒而瓦解之,豈不是更好?況且與袁某合作的話,就算失敗,大不了一派兩散便是,也不過恢複我們目前的狀況。但若是成功了,那麽革命的夢想來臨的度會大大加快,過程中更能少死很多誌士!
無論如何,我認為這對我們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
最終劉裕隻是勉強說服了大佬們有限度地與北洋接觸,畢竟思想轉變需要寫時間。
但是這就夠了!
隻要得到了大佬們的綠燈,哪怕是最弱的那一盞,都給劉裕聯係段祺瑞提供了合理又合法的解釋。
可以說目的已經達到了。
應該說這次會議劉裕的收獲是巨大的;既爭取到了同盟會對七十九標增加援助力,又通過與孫文的談話消除了對方的一絲猜忌,還通過這個結識了不少作用巨大的人物……
這回前來上海正是不虛此行啊!
劉裕出席了第二天舉辦的‘同盟會中部分會成立大會’,與會者集結了同盟會的大部分骨幹;除了胡漢民留在香港控製廣州的局勢和被拘捕的汪兆銘外,其餘全都到場了;黃興、孫文、宋教仁、劉揆一、譚人鳳、趙聲、張繼、蔡元培、陳其美等百餘人。此外,並非直屬同盟會的革命黨派和與同盟會不合的黨派也派出了代表參加。
其**進會的張百祥和光複會的章太炎為身份最高者。
前者是除同盟會外,在長江流域最有影響力的組織,而後者則是革命的元老,在知識界有巨大威望的學者。此時的章太炎尚未與孫文決裂,雖然對他不滿但在態度上還是很客氣的。
與原本曆史上不同,此時建立的中部總會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烈的分裂傾向,而名稱也從‘總會’最後改變成了‘分會’。
在曆史上,中部總會在章程中宣稱:“本會由中國同盟會會員之表同意者組織而成”,“凡中國同盟會會員依本法律入會者,皆為本會會員”。《宣言》宣布同盟會中部總會“奉東京本會為主體,認南部分會為友邦”,但在名義上又自冠“總會”,宣稱總理一職暫不設立,虛位以待賢豪。
但這一次或許是因為孫黃二人與宋譚二人達成了共識,所宣布的章程也大不一樣了。
綜合而言可分為兩大主張;“本會由中國同盟會會員組成,以東京本會為主體,南部分會為友邦。凡二者會員符合本會之法律者,皆可入會。”
中部分會設立‘合議’機構,由五名會員擔任,由總理領導。
雖然如曆史上並沒有設立總理,但是卻把孫文和黃興放在了合議機構裏,以示中部分會與同盟會是一體。
整個成立大會是在融洽的氣氛中度過的。
會後孫文與黃興等人急忙返回香港,臨別時孫文隱約地‘告誡’劉裕要注意‘光複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