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光複!


    距離杭州光複不過一天工夫,距離武漢起義不過數個時辰,江寧被光複!


    如此消息怎能不讓國人沸騰啊?


    江寧是南中國最大的城市,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天王府所在,是在政治上能與北京相媲美的城市!如此重要的城市被光複,對**黨的士氣鼓舞是巨大的。孫文在日本獲悉情報後忍不住興奮地在辦公室內跳了起來,連一項沉穩的黃興也忍不住笑容,八字胡須快翹到天上了。


    第二份通電全國的電報上,劉裕公開呼籲全國有識之士前來江寧召開國民會議,聯合眾**勢力共謀大業。而最讓孫文心動的,則是劉裕在自稱資曆淺薄的同時,公然宣稱應由孫文來領導**,使世人都知道他是孫文的嫡係。


    不錯,果然沒有看錯人!如鬆不愧是對**無比忠貞之人!


    若不是在日本還有些東西沒有處理完畢,還需要和日本政要洽談一番的話,孫文早就直奔江寧而去了。


    一旁的黃興則沒有太多複雜想法,隻是由衷地為**的一大成功感到開心。隻是他卻難免不會因電報上推薦自己為**陸軍總指揮的消息而感到一陣舒暢。


    作為同盟會中號稱最知兵事的人,黃興內心中也確實認為自己有能力指揮**雄師直搗黃龍!


    這江寧被攻克,對**的幫助不亞於十萬雄師;滿清氣數盡矣!


    廣州起義失敗所造成的苦悶在此消散!


    公允的說,黃興雖然在指揮才能上並未展現出太多出眾的地方,但是他作為曆次**的指揮者,和同盟會中公認的大佬之一,也隻有他在這個時候有這個威望出任總指揮;也隻有他能夠讓各路**軍勉強聚集到一塊。(.好看的小說)當然,具體事項行軍打仗是否聽他的,卻又是另一說了。


    “克強兄,江寧一克,則**成功指日可待了!”


    “不錯,逸仙果沒有看錯如鬆。立此大功,他實在稱得上是**義啊!”黃興笑嗬嗬地拍了拍孫文的肩膀。


    “若非趙伯先在第九鎮打下了基礎,如鬆怕也不會贏的那麽輕鬆……可惜**為成卻先折一員大將……”說到不久前病逝的趙聲,孫文一臉可惜。


    黃興也是一聲悲歎道:“若伯先地下有知,也當含笑九泉了……”隨即,話題一轉,道:“現如今江寧、杭州、武漢相繼光複,而清軍主力被牽製在四川一線,各地空虛……各地誌士紛紛響應,**之火已成燎原之勢!逸仙兄,是時候商討成立**政府的時候了。”


    孫文沉思片刻,道:“此時尚未到時候,目前雖然**聲勢浩大,但畢竟隻有數城響應,我們應該等全國大部光複後再行立政府一事……不過此事等遁初到了之後再做討論……此時當務之急的,卻是克強你應當立即趕赴江寧出任**軍總指揮領導**,讓各地**者盡快起事來響應江寧!而文我則暫時留在日本坐鎮後方,並且與日本高要聯係,爭取列強盡快承認我等為交戰團體一事。”


    “逸仙此言有理,我馬上動身!”


    至於擁兵十萬的北洋,卻被二人選擇性遺忘了……


    就在黃興意氣風地登上橫濱至上海的客輪的同時,江寧城內,劉裕卻盯著一封信長久不語。


    ‘如鬆弟啟;


    攻克江寧後,弟軍可渡江攻入江北,兄自會安排周全……此刻清廷內部已爭吵一團,攝政王遲遲不肯交兵權與宮保。若**兵勢威懾山東,則清廷上下必然震動。我北洋上下再配合之,則宮保必然出山。為達此目的,弟需持兵至徐州城下待鎮,與兄所率領之軍對峙即可。時機若到,則兄讓徐州容弟克之,以增加對清廷之壓力。


    又,北洋新軍之第三鎮、第二鎮即將南下,屆時未免清廷懷疑,恐會與弟摩擦若幹。


    兄,芝泉’


    前兩江總督府已落入**軍手中,被臨時征用為指揮部,雜亂的房間也隻是匆匆收拾了一番大批**軍人就趕到,在牆上掛上了作戰地圖,在大廳裏擺上了沙盤。


    原書房被臨時改成了劉裕的辦公室,通過火車的連夜搶運,如今第一路軍除卻留守杭州的一個營三百人外,其餘部都已抵達。而第七十九標的所有物件和軍火也都被轉運過來,現如今就堆在後院裏由參謀們慢慢收拾。


    距離江寧光複已經過去了兩夜,在安撫了城內士紳,拜見了老爺子,大致吩咐下屬維持城內治安和將一係列重要事情稍稍處理一下後,已經四十八個小時沒合眼的劉裕抽空睡了那麽幾個小時。


    起來後便是處理那似乎永遠不會完的事務;軍隊的住所需要決定、繳獲和銀兩、軍火和糧草需要清點、清軍俘虜需要篩選後並入**軍、人事的任免要自己拍板、第九鎮的同誌們也需要自己拉攏、士紳們需要籠絡、製造局需要自己過目,還有一係列的突事件也要自己處理……


    一係列事情壓的劉裕幾乎喘不過氣來,隻是他在累的同時,卻也在享受著大權在身的快感。


    也隻有到了今天隨著第七十九標的那一批從文化班中培訓出來,勉強合格的參謀們抵達後,劉裕才能真正鬆一口氣。


    坐在椅子上揉著自己的太陽穴,劉裕思考了下自己目前手中的實力;第一路軍共七千人,戰鬥力強悍,人員滿編武器精良,可以評價為上。第九鎮一萬二千人是南洋唯一能與北洋抗衡的勁旅,而且士兵大都傾向**,是屬於拿上手就能用的強兵。最後就是巡防營、江防營俘虜共七千人;雖然思想陳舊士氣不高,但是訓練紮實有素,是舊軍中少有的能戰之軍。


    這支部隊需要做的工作難度會大大過其餘清軍,而且因為張勳帶軍清明,士兵上下對這個張帥都頗為佩服,也使難度增加的同時,收編後可以直接拉上戰場使用。


    如果能成功吞並第九鎮,再加上江防營等部的話,最完美的結果就是自己總控兵力達到二萬八千人,足以編成三個師的部隊了。


    隻是劉裕卻知道這恐怕不大可能生;第九鎮作為**資曆較老的新軍部隊,裏麵充雜著大量的老資格**黨人,不少甚至是從上個世紀就隨孫黃等人鬧**了。這些人是絕不會認同自己一個‘黃毛小子’為上司的。保守估計,自己最多能拉走五、六千人就算不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近代國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宇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宇內並收藏近代國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