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內,審配按照平日裏的正常流程,來向府內的相府倉曹提供本月鄴城庫府的收入支出以及結餘數量,雙方核對無誤,各自簽押。


    隨後,審配就被劉氏召到了正廳。


    劉氏將她的訴求向審配訴說了一遍。


    審配聽了之後,眉頭深深皺起,心中開始來回琢磨此事的可行性。


    劉氏見審配聽完自己的意見後不吭聲,急道:“正南先生,在丞相麾下的諸公之中,您是最疼愛三郎的,也是最看好他的,三郎日後若能夠繼承袁氏基業,定當以上師之禮以待先生,絕無反悔。”


    審配的表情不見喜怒:“多謝夫人與公子厚愛,隻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一旦被丞相發現我等所為,處置配倒是罷了,若是對三公子不利,那就得不償失了。”


    劉夫人並沒有因為審配的勸說而打退堂鼓。


    “正南先生,那大郎雖無親母在堂,但畢竟要比三郎年長好幾歲,而且他常年行於軍中,在軍中聲望甚高,而丞相至今也沒有廢長立幼之意,縱然日後有了此意,可袁譚在軍中的根基已成,定會對尚兒形成威脅,若不早點處置,久後恐禍患無窮。”


    頓了頓,又聽劉氏繼續說道:“袁譚若掌大權,潁汝之士皆起,到那時候,朝堂之內,焉有冀州公卿之位?”


    這句話算是正好打在審配七寸之上。


    他沉默半晌之後,方道:“夫人,此事容我細思,若能辦成,配自當不遺餘力。”


    雖然沒有答應劉氏,但審配話中已經明顯有了鬆動。


    劉氏知道,審配若是將話嘮到這個份上,那這件事基本就是成了。


    ……


    不久之後,從河北方麵傳到袁紹軍中一個流言,就是在鄴城方麵,以大公子袁譚和三公子袁尚兩個人為中心,河北朝堂已經形成了兩股對峙勢力。


    在這兩股勢力中,軍中之人大部分都支持袁譚,而冀州本土士族豪門則是普遍支持袁尚。


    特別是前番袁尚和其母劉氏,被皇帝劉袛敕封之後,聲勢達到了一個頂點,而身為長公子的袁譚,則非常顧忌袁尚與其母劉氏,因而開始更加賣力的在軍中拉幫結夥,暗中收買人心。


    毫無疑問,這個消息是審配暗中派人放出來的。


    他為什麽要放這個消息?這不是將劉氏和袁尚以及袁譚的矛盾擺在明麵上了麽?


    審配之所以要這麽做,是有他的考量的。


    說句實話,袁紹並不是一個蠢夫,相反的,他比大多數人都要聰明,同時也非常的英明。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他有一些方麵確實不如曹操,但他們兩個人之間差距的絕不會非常巨大。


    審配覺得,袁譚和劉氏、袁尚母子之間存在的利益矛盾……袁紹身為一家之主,不可能看不出來,也不可能心中沒數。


    隻是目下,袁紹並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一是他不想,二是他覺得事情還在他的可控範圍內。


    但如果,自己散布流言,超出了袁紹的心理預期範圍,那結果會是怎麽樣呢?


    經過一番衡量與思考,審配得出了一個最終的答桉。


    無論是就整體大局而言。


    無論是就袁紹個人的喜惡而言。


    無論是從安撫河北諸勢力的角度而言。


    無論是對軍隊的絕對掌控權而言……


    袁紹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犧牲袁譚。


    因為對於袁紹而言,一個沒有娘家幫襯的長子,絕對沒有一個受到河北諸家擁戴的幼子重要。


    經過前番在河北的一番腥風血雨,現在的袁紹需要重新安定河北眾家之心,所以他一定會側重於河北諸家族。


    所以經過一番衡量之後,審配決定適當的記性造勢並外放一些流言,看看能不能給袁紹暗中施壓。


    對於自家的這位丞相的心理素質,審配還是很了解的。


    袁紹雖然比較英明,但相對較為敏感,有些小的危機容易被他在心中擴大化,這是他的一個缺點。


    知主莫若臣。


    ……


    鄴城那邊的流言,自然逃不出袁紹的耳目。


    當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袁紹的心中果然生出了幾分憂愁。


    本以為憑借自己這個父親的威名,兄弟相爭的事情不會過早的出現,但事情並沒有向他期望的那個方向發展。


    自家大兒子和三兒子的矛盾,終於還是凸顯出來了。


    誠然,袁紹心中明白,兄弟相爭的事情早晚會發生,就像是他跟袁術一樣,這確實是不可避免的。


    但他和袁術相爭之時,他們的年紀都已經很大了,但是如今的袁譚和袁尚都太過年輕,特別是袁尚連冠禮之年都沒過。


    袁紹開始進入了沉思狀態之中。


    不多時,卻見一名袁軍的侍衛走進了帥帳之中。


    “查的怎麽樣了?”


    “回稟丞相,經查證,自從天子敕封夫人和三公之後,大公子在軍中就已經有所動作,大公子所奏請的有功之人,都是他在軍中的親信和嫡係,在青州方麵的駐軍,自屯長以上的軍尉,基本都是出自大公子的親軍。”


    “知道了,下去吧。”


    “諾。”


    “等等。”


    那侍衛隨即站住了腳步,疑惑地轉頭看向袁紹。


    “丞相請吩咐。”


    袁紹漠然道:“派人去曹孟德那邊,著顯思來某軍前,就說某有要事吩咐他。”


    “諾!”


    ……


    袁紹下令,要將袁譚從中原召往其軍前。


    袁譚並未多想,當即收拾行囊準備前往拜會袁紹。


    但在臨行之前,曹操則是將袁譚請往他的營盤。


    名義上是為他踐行,而實際上……


    “賢侄乃是擅長統兵的良將,操能與賢侄結伴同抗南賊,深感欣慰,隻是此番分別,不知翌日何時還能再見,今日略備薄酒,為賢侄壯行。”


    曹操的話讓袁譚頗感困惑。


    “叔叔這話,讓小侄困惑……咱們同為一殿之臣,暫時分別而已,翌日和談成功,你我同歸鄴城朝廷,又豈能不見?”


    曹操的臉上露出了尷尬的神情,他無奈地笑了笑,他舉起酒爵,道:“來,賢侄,喝酒,喝酒吧還是……”


    曹操的表情讓袁譚頗為困惑。


    這什麽表情?一看就是有事!


    袁譚放下了酒爵,道:“叔父有話,盡管之言便是!”


    曹操微笑道:“我能有什麽話?”


    “叔父這話說的不對,你是否有事,侄兒隻需一眼看去,就能看出個大概,叔父與我父親乃是至交好友,咱們袁曹兩家更是生死同舟,叔父有什麽事不能跟我說?”


    曹操也放下了手中的酒爵,歎道:“有些話曹某想說,卻有實在是不想說……唉,一旦說了,隻怕從此就是掉進你們袁家的這趟渾水裏,想抽身,就抽不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臊眉耷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臊眉耷目並收藏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