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載,靖武二年七月十八,秦國公李修篡明自立,立國為恒,建元昭武,是為昭武元年七月十八,立國登基,冊封大明幼帝為壽王,大封有功之臣。</p>


    詔書昭告天下,本就風起雲湧的天下,在這個消息之下,徹底動蕩!</p>


    四川巡撫倪元路,拒不承認篡國之偽朝,以血書明心誌,傳繳天下,號召天下有誌之士勤王保駕,複大明山河。</p>


    繳文發出,和當初的天下皆反一般,使得天下響應。</p>


    煌煌大明數百載,自然不乏忠臣,甚至,這朝堂上恭順的大臣之中,或者就有留待此身,以報君恩之人。</p>


    而除了忠心體國者外,顯然,居心叵測者,更是占據了大多數,趁火打劫,亂中取粟,皆是必然之事。</p>


    一時之間,整個天下,整個天下,亦是被籠罩了一層濃濃的壓抑,滾滾暴風雨,儼然即將降臨。</p>


    在這般壓抑之間,京城,皇宮。卻皆是一片歡騰。</p>


    京城皇宮城樓之上,大恒黑龍旗高揚,皇宮之中,一片張燈結彩,煥然一新的皇宮之中,在這一日,終於迎來了它的新主人。</p>


    與登基詔書與封賞詔書一同頒布的,還有一道封賞詔書,隻不過,這一道封賞,顯然超出不少人預料。</p>


    隻封妃嬪,未曾一同立下皇後,且,連目前李修自己唯一嫡子,都未曾有所封賞。</p>


    後宮妃嬪,自然是居於後宮,在這一日,秦公府的女人們期待已久的一天,也終於到來。</p>


    一座座空曠的宮殿之中,相繼被受封賞的妃嬪入住,殺戮過後皇宮之中的極盡蕭條與壓抑,在這份喜悅之間,亦是被衝散了不少。</p>


    世間之喜與悲,從來都是難以共情的,</p>


    篡明而立,跟隨他篡的,享受他篡之後權利輝煌的,自然是喜悅,而,被他篡的,被奪走權利地位的,自然是難以言喻的悲,以及,落寞般的荒涼。</p>


    踏……</p>


    腳步聲踏破寂靜,眾親衛簇擁之下,李修最終駐足於崇禎停靈之殿中。</p>


    大半月動蕩,王朝更替,這本就人走茶涼的停靈之殿,更是徹底無人打理。</p>


    放眼望去,殿中已是一片死寂,往日長亮的燭火,早已熄滅,厚厚一層灰塵鋪滿殿中,蛛網纏繞,白紗飄蕩,陰森死寂之感盡顯。</p>


    親衛士卒正欲進殿查探,卻被李修抬手阻止。</p>


    駐足許久,李修才深吸了一口氣,邁步而動,一身天子黑龍袍隨步子而動,孤身一人,沒入了這死寂陰森之中。</p>


    靈柩依舊坐落在殿中,除了那熄滅的燭火和厚厚一層灰塵,和曾經第一次出現在這殿中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p>


    注視著這崇禎靈柩,李修神色亦是難掩複雜,縱使是無路可走,但,篡明自立,是母庸置疑的事實。</p>


    他不愧對任何人,唯獨愧對這對他寄托所有信任與希望的崇禎帝。</p>


    “這一次,是我負你了。”</p>


    李修輕撫棺木,暗然一歎。</p>


    “你放心,不管如何,必保春哥兒一世富貴。”</p>


    “這天下,也必重回盛世巔峰……”</p>


    言至於此,李修亦是無言,縱使一直自欺欺人的以為,被逼無奈的抉擇,或許就會無愧於心。</p>


    但,又怎麽可能無愧!</p>


    若崇禎在世,是崇禎帶來的被逼無奈,或許,那才會無愧,可至死,恩寵依舊,他又豈能無愧!</p>


    無言佇立許久許久,直到外界暮色降臨,殿中已然徹底陷入黑暗之中,李修才緩緩殿中黑暗走出。</p>


    “安排人過來,帝王停靈之地,不可落魄。”</p>


    丟下一句話在這夜空飄散,眾兵將簇擁之下,李修之身影,亦是消失在了這崇禎停靈之處。</p>


    皇宮之中,依舊是一片歡喜,張燈結彩之下,與那停靈之處的落魄,恍若兩個世界。</p>


    漫步宮中,環視著這新朝初立之喜慶,李修亦是緩緩收斂心中之暗然。</p>


    如今的他,沒有暗然的資格。</p>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p>


    在這內憂外患天傾之局中,篡了這江山,若承受不起這皇冠之重,那他就不隻是萬古不易的賊了,而是會如司馬晉一般,被死死的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歲月不可磨,世人不會忘!</p>


    “陛下。”</p>


    不知何時,李若鏈已然亦步亦趨的隨李修在這宮中漫步,匯報著近來京城乃至天下的暗潮局勢。</p>


    “京城之中,鬧事之人,大都是國子監的一些學子,以及前來參加春闈士子文人……”</p>


    “目前還沒發現有朝臣指使的跡象,但臣覺得,應該和朝中某些大臣脫不開關係……”</p>


    “自陛下您登基詔書頒布後,北方各省雖有動亂,但,也都在第一時間便被各地衛所撲滅,主要都是士紳文人對輿論的暗中扇動……”</p>


    “那四川巡撫倪元路,以血書傳繳天下後,自知罪孽深重,已然懸梁自盡……”</p>


    “江南那邊,自陛下您登基詔書抵達,各地便多有動亂,士紳輿論更是沸反盈天……”</p>


    李若鏈小心翼翼的匯報著,而李修,聽著這早有預料之事,神色顯然沒有太大波動。</p>


    </p>


    到最後,李修話鋒一轉:“東廠那邊,處理得如何了?”</p>


    聞此言,李若鏈頓時明白了,就目前的局勢,對這位陛下而言,天下局勢,恐怕都比不上東廠的危害。</p>


    思至於此,李若鏈沉默一會,立馬回道:“東廠那邊,末將已經派出大批精幹人手處理,名單的人,已盡抓捕大半……”</p>


    “東廠必須根除,寧殺錯,不放過!”</p>


    聽到這大半之詞,李修立馬打斷了李若鏈的話,直接定下的底線所在。</p>


    “臣遵旨!”</p>


    李若鏈立馬領命!</p>


    “退下吧,盡快將東廠之事處理好!”</p>


    李修擺了擺手,再次強調。</p>


    東廠,為大明皇權最後的領土,也是他李修,為了平緩局勢,一直未曾觸及地方。</p>


    再加之東廠特殊的性質,其危害,無疑遠遠大於一地兵變!</p>


    兵變可以鎮壓,可以圍剿,但東廠這種對大明皇權忠心耿耿的特務組織,而且還是存在了數百年的特務組織,將造成的破壞,可遠遠不是一地兵變可以比擬的。</p>


    對皇宮進行那般殘酷的清洗,究其原因,也正是因為東廠。</p>


    縱使武功蓋世,但李修也不願時時刻刻麵對暗中的威脅,況且,他能麵對,但並不代表他的妃嬪,他的子嗣,就能麵對。</p>


    行閻羅手段,酷烈強壓,必須徹底將東廠鏟除,不然的話,李修於心難安,</p>


    這大恒,也終究難穩。</p>


    而且……宦官依附皇權而存,他們依附的,隻能是大明皇權……</p>


    封春哥兒為壽王,壽之一字,他的心意,就很清楚了。</p>


    沒有人鼓動,沒有資本可以倚仗,有心,也隻能無力。</p>


    但,若有人鼓動,有資本可倚仗,那或許,又是李修不願看到的事情……</p>


    “呼……”</p>


    種種思緒流轉,李修駐足於殿外廣場,負手仰望這璀璨夜空,目光閃爍,思緒已然飄忽。</p>


    某種意義上,他,縱使改寫了曆史,也不過是重啟一個輪回而已。</p>


    正如這初立之大恒。</p>


    度過了這立國之劫,再革除掃清內部弊病沉珂,最後,再如曆朝曆代一樣,馬踏草原,擊敗或平定北疆外敵。</p>


    這幾步完成,也就奠定了一個王朝兩三百年的基業了。</p>


    若完成這一切,他還有時間,還有精力,再放眼海外。</p>


    於大航海時代爭鋒,奪得時代鼇頭,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天朝上國。</p>


    如此,便是鯨吞世界財富,供養大恒本土,壓製延緩,乃至改善內部矛盾。</p>


    如此,大恒之基業,再多上一兩百年傳承,亦是必然之事。</p>


    若有幸得名臣或明君降世,再續一波命,他開創之大恒,四五百年基業,恐怕都說不定……</p>


    但最終,顯然還是逃脫不了亡國的下場,當然,運氣好的話,還能當個有名無實的皇室。</p>


    可以預見的未來,他卻是要為之奮鬥,不僅僅是為了大恒,更是為了這個民族,他來此世,總不能白來一場,總得給後世,留下點什麽……</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章水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章水墨並收藏長生從錦衣衛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