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議。</p>
和以往每一次朝議一樣,不到淩晨,文武百官便已匯聚於宮門之外,伴隨著鍾聲的響起,百官有序進宮,又一日朝議開啟。</p>
自昭武四年年中,大恒鐵騎南下,平定偽明,天下一統之後,朝堂的存在,儼然隨著天下秩序的恢複,飛速的褪下以往的尷尬地位,逐步恢複了毋庸置疑的中樞位置。</p>
天子一向信奉的,便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故而,如今朝堂中樞地位的確定,權利的擴大,大政府的雛形已現,但隨之而來的,便是愈發龐大的義務。</p>
而這個義務,在天子的威權之下,已然是毋庸置疑的使命,莫說違逆,哪怕隻是懈怠者,也是嚴苛至極的懲處。</p>
前明時期,肆意逍遙了近兩百年的文官士紳們,與天子徹底撕破臉皮後,所謂逍遙寬容,已然徹底的一去不複返。</p>
一次次反抗,換來的,便是天子直接掀桌子的雷霆打擊,人頭滾滾。</p>
至現如今,肆意揮舞的屠刀,儼然直接將文人士紳們數百年的安逸徹底破碎,新秩序下,又一個曆史周期開始,至少在這昭武一朝,文人士紳,也要開始做牛做馬。</p>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亦是如此。</p>
日益增加的權利,帶來的,便是百廢待興的無窮政事。</p>
朝堂上下,儼然在天子的強壓之下,成了一台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機器,擬定政策,實施政策,貫徹政策,監督政策。</p>
在這台機器之中,上至天子,下至從九品小官,沒有人能夠停歇,也沒人能懈怠。</p>
朝議近一個時辰,從官學體係,到稅務體係,再至災情工程情況,及江南各省之情等等幾個常態化的議題後,便是一國之軍政大事,如草原行事,西南西北之形勢,海疆之形勢,市舶司之建設等等。</p>
這一切議定結束,才是朝堂各部,常規化的工作匯報,直到這一點結束,一場朝議,才接近尾聲。</p>
以往隻是常規議事的朝議,在如今的大恒,儼然成了徹徹底底的軍政中樞議事決策中心。</p>
而就在這朝議瀕臨結束之際,洪承疇的一奏,頓時就在這即將結束的朝議上,再次掀起了一場波瀾。</p>
文武百官各抒己見,接連上奏。</p>
以往朝堂拖遝不絕的行為風氣,在這昭武朝的朝堂上,儼然已經蕩然無存,提議而出,那就商議可行與否,可行,那就由所屬部門擬定章程,再經朝堂議定,天子審核,通過後,便開始實施。</p>
而遷徙災民到遼省這個提議,事實上,早在昭武三年遼省賦稅震驚朝堂後,便常有官員提出此議,關於此議的章程計劃,戶部也早已不知道擬定了多少封。</p>
隻不過,以往限於國內形勢,此決議一直擱淺。</p>
如今再提,且還是工部尚書,內閣閣臣洪承疇提出,此議,那自然是值得深思了。</p>
經曆天子多年調教清洗的朝堂文武百官,堪用之才能,自然是足夠的,爭論商議約莫半個多時辰,種種利弊,皆是在這朝堂上分析得一清二楚。</p>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p>
朝議通過,接下來,就是走流程,準備實施了。</p>
而作為提議者的洪承疇,自然是不負眾望的扛起了遷徙之策這天大的黑鍋。</p>
從陝西,山東,北直隸數省之地,遷徙百姓至遼省戍邊。</p>
而第一批遷徙對象,也很快便定了下來,從陝西米脂,鳳翔等災情嚴重之地,約莫十萬百姓,遷徙至遼高官春府安置。</p>
故而,原本統管工程賑災之事的洪承疇,又多了一項統管職責,及遷徙之策。</p>
若在明末,如此一項事關數百萬百姓的大策,朝堂中樞,恐怕扯皮幾年,最終也隻是不了了之。</p>
而現在,在這昭武帝治下,在這大政府雛形已現的時代,效率,已然成為必須。</p>
從朝堂決議,定下遷徙之策,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各部門,各級官僚,乃至相應物資,軍隊預案,前期準備,皆已全部到位。</p>
當然,這也得益於以往不少官員常諫言遷徙之策,工部戶部也早為此必然到來的大策做了準備。</p>
種種計劃預案,早已擬定,如今隻稍作修改審核,便可拿來即用。</p>
如此,自昭武五年初冬,又一項將影響天下,乃至於未來的國之大策,亦是隨之上馬。</p>
高負荷運轉的大恒統治機器,又再一次添上了一個天大的負擔,但在軍事強權的鎮壓之下,一切,皆按照著既定的軌道緩緩前行著。</p>
天子的雄心壯誌,早已為文武百官所知,天子的肆意妄為,急功近利,似乎也愈發體現得淋漓盡致。</p>
雄主急功近利……</p>
如此之景,縱觀青史,似乎已經訴說得一清二楚。</p>
但滿朝文武,卻也無人敢言。</p>
天子強權之下,用無數血腥,鑄就了一個不容違逆的高效統治秩序,將天下從混亂歸於安寧,但………也將言道,壓製到了一個曆史的最低點。</p>
對這一切,天子似乎依舊一無所知,也依舊乾綱獨斷的我行我素。</p>
相比外朝的人心難測,內宮之中,人心反倒是簡單透徹得多。</p>
為天子家奴,是堪用也好,不堪用也罷,家奴為主人的這個心思,也必然要占據首位,這也無關於情願與否,宦官的宿命,便是如此。</p>
從天子旨意下達,不過短短一天時間,天子家宴,便已準備就緒。</p>
天子尚還在外朝就國事與朝臣將帥商議,內宮之中,這場準備就緒的天子家宴,儼然已經在內宮之中掀起了滔天的波瀾。</p>
大恒繼明製,後宮妃嬪製度,自然也是按明而來,後宮無主,又無太後坐鎮,除了天子外,自然是以各大貴妃為主。</p>
</p>
但貴妃品級雖高,卻也非隻有一個,而後宮之中,能得封號者,又皆是誕下了皇子皇女者。</p>
在後位空懸,儲君未定的情況下,有一個很是明顯的一個問題。</p>
那就是,後宮的權利,雖來源品級,但最為重要的兩樣未定,嚴格而言,誕下了皇子的嬪妃貴人們,皆是母憑子貴,皆是在同一起跑線,在大局未定之前,誰也不虛誰!</p>
後宮的大太監,以前的王五也好,如今的二德子也罷,在此混亂之中,自然是誰都不敢得罪,精明圓滑得很。</p>
如此,後宮這錯綜複雜的局勢,縱使是天子,也是頭大得很,一向都是隻要不觸及底線,便眼不見為淨。</p>
在這般局勢之下,先是天子攜四個年齡稍大的皇子出遊,又是天子欲帶皇子巡視天下……</p>
種種勁爆消息牽動著後宮各個妃嬪貴人的心,如今,這場意義明顯不尋常的天子家宴又毫無征兆的開啟……</p>
……</p>
和以往每一次朝議一樣,不到淩晨,文武百官便已匯聚於宮門之外,伴隨著鍾聲的響起,百官有序進宮,又一日朝議開啟。</p>
自昭武四年年中,大恒鐵騎南下,平定偽明,天下一統之後,朝堂的存在,儼然隨著天下秩序的恢複,飛速的褪下以往的尷尬地位,逐步恢複了毋庸置疑的中樞位置。</p>
天子一向信奉的,便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等,故而,如今朝堂中樞地位的確定,權利的擴大,大政府的雛形已現,但隨之而來的,便是愈發龐大的義務。</p>
而這個義務,在天子的威權之下,已然是毋庸置疑的使命,莫說違逆,哪怕隻是懈怠者,也是嚴苛至極的懲處。</p>
前明時期,肆意逍遙了近兩百年的文官士紳們,與天子徹底撕破臉皮後,所謂逍遙寬容,已然徹底的一去不複返。</p>
一次次反抗,換來的,便是天子直接掀桌子的雷霆打擊,人頭滾滾。</p>
至現如今,肆意揮舞的屠刀,儼然直接將文人士紳們數百年的安逸徹底破碎,新秩序下,又一個曆史周期開始,至少在這昭武一朝,文人士紳,也要開始做牛做馬。</p>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亦是如此。</p>
日益增加的權利,帶來的,便是百廢待興的無窮政事。</p>
朝堂上下,儼然在天子的強壓之下,成了一台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機器,擬定政策,實施政策,貫徹政策,監督政策。</p>
在這台機器之中,上至天子,下至從九品小官,沒有人能夠停歇,也沒人能懈怠。</p>
朝議近一個時辰,從官學體係,到稅務體係,再至災情工程情況,及江南各省之情等等幾個常態化的議題後,便是一國之軍政大事,如草原行事,西南西北之形勢,海疆之形勢,市舶司之建設等等。</p>
這一切議定結束,才是朝堂各部,常規化的工作匯報,直到這一點結束,一場朝議,才接近尾聲。</p>
以往隻是常規議事的朝議,在如今的大恒,儼然成了徹徹底底的軍政中樞議事決策中心。</p>
而就在這朝議瀕臨結束之際,洪承疇的一奏,頓時就在這即將結束的朝議上,再次掀起了一場波瀾。</p>
文武百官各抒己見,接連上奏。</p>
以往朝堂拖遝不絕的行為風氣,在這昭武朝的朝堂上,儼然已經蕩然無存,提議而出,那就商議可行與否,可行,那就由所屬部門擬定章程,再經朝堂議定,天子審核,通過後,便開始實施。</p>
而遷徙災民到遼省這個提議,事實上,早在昭武三年遼省賦稅震驚朝堂後,便常有官員提出此議,關於此議的章程計劃,戶部也早已不知道擬定了多少封。</p>
隻不過,以往限於國內形勢,此決議一直擱淺。</p>
如今再提,且還是工部尚書,內閣閣臣洪承疇提出,此議,那自然是值得深思了。</p>
經曆天子多年調教清洗的朝堂文武百官,堪用之才能,自然是足夠的,爭論商議約莫半個多時辰,種種利弊,皆是在這朝堂上分析得一清二楚。</p>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p>
朝議通過,接下來,就是走流程,準備實施了。</p>
而作為提議者的洪承疇,自然是不負眾望的扛起了遷徙之策這天大的黑鍋。</p>
從陝西,山東,北直隸數省之地,遷徙百姓至遼省戍邊。</p>
而第一批遷徙對象,也很快便定了下來,從陝西米脂,鳳翔等災情嚴重之地,約莫十萬百姓,遷徙至遼高官春府安置。</p>
故而,原本統管工程賑災之事的洪承疇,又多了一項統管職責,及遷徙之策。</p>
若在明末,如此一項事關數百萬百姓的大策,朝堂中樞,恐怕扯皮幾年,最終也隻是不了了之。</p>
而現在,在這昭武帝治下,在這大政府雛形已現的時代,效率,已然成為必須。</p>
從朝堂決議,定下遷徙之策,在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各部門,各級官僚,乃至相應物資,軍隊預案,前期準備,皆已全部到位。</p>
當然,這也得益於以往不少官員常諫言遷徙之策,工部戶部也早為此必然到來的大策做了準備。</p>
種種計劃預案,早已擬定,如今隻稍作修改審核,便可拿來即用。</p>
如此,自昭武五年初冬,又一項將影響天下,乃至於未來的國之大策,亦是隨之上馬。</p>
高負荷運轉的大恒統治機器,又再一次添上了一個天大的負擔,但在軍事強權的鎮壓之下,一切,皆按照著既定的軌道緩緩前行著。</p>
天子的雄心壯誌,早已為文武百官所知,天子的肆意妄為,急功近利,似乎也愈發體現得淋漓盡致。</p>
雄主急功近利……</p>
如此之景,縱觀青史,似乎已經訴說得一清二楚。</p>
但滿朝文武,卻也無人敢言。</p>
天子強權之下,用無數血腥,鑄就了一個不容違逆的高效統治秩序,將天下從混亂歸於安寧,但………也將言道,壓製到了一個曆史的最低點。</p>
對這一切,天子似乎依舊一無所知,也依舊乾綱獨斷的我行我素。</p>
相比外朝的人心難測,內宮之中,人心反倒是簡單透徹得多。</p>
為天子家奴,是堪用也好,不堪用也罷,家奴為主人的這個心思,也必然要占據首位,這也無關於情願與否,宦官的宿命,便是如此。</p>
從天子旨意下達,不過短短一天時間,天子家宴,便已準備就緒。</p>
天子尚還在外朝就國事與朝臣將帥商議,內宮之中,這場準備就緒的天子家宴,儼然已經在內宮之中掀起了滔天的波瀾。</p>
大恒繼明製,後宮妃嬪製度,自然也是按明而來,後宮無主,又無太後坐鎮,除了天子外,自然是以各大貴妃為主。</p>
</p>
但貴妃品級雖高,卻也非隻有一個,而後宮之中,能得封號者,又皆是誕下了皇子皇女者。</p>
在後位空懸,儲君未定的情況下,有一個很是明顯的一個問題。</p>
那就是,後宮的權利,雖來源品級,但最為重要的兩樣未定,嚴格而言,誕下了皇子的嬪妃貴人們,皆是母憑子貴,皆是在同一起跑線,在大局未定之前,誰也不虛誰!</p>
後宮的大太監,以前的王五也好,如今的二德子也罷,在此混亂之中,自然是誰都不敢得罪,精明圓滑得很。</p>
如此,後宮這錯綜複雜的局勢,縱使是天子,也是頭大得很,一向都是隻要不觸及底線,便眼不見為淨。</p>
在這般局勢之下,先是天子攜四個年齡稍大的皇子出遊,又是天子欲帶皇子巡視天下……</p>
種種勁爆消息牽動著後宮各個妃嬪貴人的心,如今,這場意義明顯不尋常的天子家宴又毫無征兆的開啟……</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