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致連看著寧夫人焦灼的眼睛,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寧夫人的意思,忙把丫環叫了回來:“不要抬肩輿了,去抬軟轎來。”
寧夫人這才平靜了下來。
畢竟她也曾是掌管寧府的夫人,怎麽能坐著肩輿回去,讓人一看見便知道是被氣得病重了。
好在寧致連明白了寧夫人的心意。
一路回來,幸喜無人看見,寧致連親自在一旁張羅,好容易把寧夫人抬進了內室,安頓了下來。
寧夫人躺在床上,隻覺得頭陣陣發暈,胸口像是壓了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喉頭腥甜,待氣息稍稍均勻了些,猛然又咳嗽了幾下,彩蝶等丫環忙上前用帕子接著。
方才在外頭,寧夫人也沒注意到帕子,這會兒帕子從眼前拿開,她才驀然發現,雪白的手帕上已有點點的血跡。
寧夫人心頭猛震,兩行眼淚緩緩滑落了下來。
她才不到五十歲啊,竟然就吐起血來。
寧夫人頓時有一種心灰意冷的感覺。
丫環婆子們忙著服侍寧夫人揩手漱口,似乎沒人察覺到寧夫人心情的變化。
寧致連在外頭吩咐已畢,便進房來看視寧夫人。
一眼就看見了那觸目驚心的帕子。
寧致連見寧夫人一臉黯然,便上前說道:“母親不必擔心,大概是春日裏天氣燥了些,方才母親又咳了幾聲,這才帶了些血絲出來,算不得什麽大病。”
又回頭去吩咐下人:“快去請郎中來,川貝枇杷膏也要早早準備好。”
寧夫人見寧致連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禁有些感動。她雖然兒女雙全。唯一的親生兒子寧致達卻從未像寧致連這般照顧她,反倒給她惹了不少煩心事。
沒想到到了此時,寧夫人可以借重的卻是這個她平日裏看不起的庶子。
真是世事難料。
寧致連將房裏的事情安排好了,剛要離去,無意中看見寧夫人望著自己的眼神。[]
寧夫人直直地盯著寧致連,似乎有著些許的不舍,更多是深深的依賴。
生病的人總是容易覺得孤單害怕,寧致連見寧夫人這樣,也不好直接走開,便坐到床邊的錦杌上:“母親歇會兒吧。兒子就在一旁守著。”
寧夫人的眼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低聲說道:“你這孩子……”
下麵的話卻有些說不出口。
寧致連笑著說道:“母親還把兒子當孩子呢,兒子也不小了。”
說得寧夫人也露出一抹笑意來:“你就算到了五六十歲,在我眼裏也是個孩子。”
母子二人的關係頓時親昵了許多。
寧夫人身子不適,便也不再多說話,合上了眼睛。
過了會兒外頭有人低聲說道:“三爺,郎中來了。”
寧致連示意請郎中進來。
丫環將帷幔放了下來,隻將寧夫人的手腕露了出來。
郎中將手指輕壓在寧夫人的手腕處。撚著胡須,眉頭微蹙,似乎在沉思。
寧致連一眼不眨地看著郎中的神情。
半晌,郎中才放下了手,示意寧致連出去說話。
寧致連剛站起身,就聽見帷幔裏傳來寧夫人微弱的聲音:“致連……”
寧致連忙應道:“母親。兒子在這裏。”
寧夫人這才放下心來,側過頭,漸漸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床前響起了輕微的腳步聲。寧夫人一個機靈清醒了過來,下意識地問道:“誰啊?”
彩蝶的聲音響了起來:“夫人可要喝茶?”
寧夫人清了清嗓子。說道:“不用,三爺呢?”
彩蝶答道:“還在外間和郎中說話呢。”
寧夫人頓了頓。才猛然回過神來。
自己大概睡了好半天了,怎麽寧致連還在和郎中說話?
難道是自己的病情有什麽不對?
想到方才她吐的那幾口血,寧夫人剛剛安穩下來的心立刻怦怦地跳了起來。
寧夫人再也沒有了睡意,掀開帷幔,就要坐起身來:“來人。”
一旁的丫環伸手扶住寧夫人。
寧夫人抬起頭來,正好看見寧致連進了房。
不知為何,見了寧致連,寧夫人便覺得放心了不少。寧致連見寧夫人坐了起來,忙上前幾步:“母親可覺得好些了?”
寧夫人勉強笑了笑:“還好。”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問道:“郎中怎麽說?”
寧致連說道:“母親放心,郎中說母親不過是急怒攻心,血不歸經,隻要靜養一陣兒就可望好了。”
寧夫人緊緊盯著寧致連的臉色,似乎生怕寧致連是在敷衍她。
寧致連察覺到了寧夫人的不安,便笑著將藥方抖了開來:“母親請看,這是郎中剛開的方子。”
寧夫人也略懂些藥理,仔細看過,的確都是溫補的藥材,一顆心這才徹底放下了。
寧致連扶著寧夫人躺了下來:“母親隻管好好調養,有什麽事情,吩咐兒子就是了。”
知道自己不是什麽大病,寧夫人心情也好了不少,微微笑著說道:“好,好。”
寧夫人這樣痛快地答應了下來,寧致連也覺得有些意外,他一直以為寧夫人是冷漠疏遠的脾氣,這才不敢親近。何況寧夫人從前掌家,一天到晚十分忙碌,就算是寧致連想要親近也沒有機會。
若是放在從前,寧致連這句話說出來,寧夫人通常隻是說房裏的事都有下人,叫寧致連不要操心。而這次,寧夫人卻很是高興地答應了下來,似乎對寧致連十分倚重。
寧夫人小憩了一會兒,覺得精神爽快了不少,與寧致連說起衷腸話來:“這次多虧了有你,要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樣。”
寧致連忙說道:“母親這話實在是折煞兒子了,這都是兒子應該做的。”
寧夫人歎道:“以往我事情多,總也顧不上你,你也受了不少委屈。”
寧致連說道:“母親對兒子百般照看,這份恩情,兒子一直記在心裏。父親早早就沒了,兒子的姨娘也沒得早,要不是母親照顧兒子,兒子又豈能有今日。”頓了頓又說道:“……母親但請放心,大哥雖然去了,兒子也會替大哥克盡孝道,奉養母親天年的。”
這句話他早就想說,隻是一直沒有機會。眼看著自從寧致達去世以後,寧夫人就一直疾病纏身的樣子,寧致連心裏十分難受。
寧夫人嬌慣寧致達,這一點他很清楚,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怨言。寧致達是長子,是嫡子,是世子,集合這麽多身份於一身,寧致達自然有驕傲的資本。寧夫人就算是多偏心些寧致達,也是正常的。
寧致連說的也都是真心話,雖然嫡庶有分,他也聽說了許多庶子不得寵的事情,何況在寧家大房,大老爺是早早就沒了,親生的姨娘也沒了,他雖然掛著長房庶子的身份,實際上已與孤兒無異。要不是寧夫人給他撥了院子,按月供給,他在內院過活隻怕更是沒有地位。寧夫人為他做的這些事,寧致連已經知足感恩。
聽了寧致連的話,寧夫人已經又是羞愧又是感動。
羞愧的是她這麽多年幾乎都忘了這個庶子,沒想到寧致連卻在她最孤獨的時候伸出了援手,讓她覺得心裏著實不安。
感動的是寧致連竟然還答應奉養她終老,這對剛剛失去寧致達的寧夫人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寧夫人顫巍巍地攥緊了寧致連的手:“孩子……以後,你就叫我娘吧……”
娘,這是多麽親近的字眼。
寧致連心頭猛地一震,不敢相信地看著寧夫人。
直到看到寧夫人激動懇切地眼神,寧致連才相信這是真的,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百感交集地輕聲喚道:“娘……”
寧夫人重重地點點頭,眼淚終於落了下來。
*
書香將手裏的單子給老夫人過目:“……除了老夫人身邊的夏竹,大房裏有兩個丫環到了年紀,二房裏孫媳婦身邊的一等丫環錦瑟也到了年紀,三房裏的丫環還都小。”
老夫人微微一怔,別人倒也罷了,二房的錦瑟,可是書香身邊陪嫁過來,頭一個得用的大丫環。
那天隻想著打發了夏竹,沒想到卻把書香身邊的丫環也牽扯了進來。
這樣事情就有些難辦了。
要是隻打發夏竹,那錦瑟勢必要落人口舌,若是連著一起打發了錦瑟,那書香……
老夫人抬眼看著書香。
書香卻是淡然的樣子,似乎專心等著老夫人的意見。
老夫人斟酌著說道:“你看著辦吧。”
書香微微地笑:“那孫媳婦就鬥膽說幾句。”
老夫人點點頭,表示願聞其詳。
書香坦坦然地說道:“大房的兩個大丫環配給府裏年齡相當的小廝,眼前的差事也不耽誤,孫媳婦叫她們兩人過來問了,她們也很願意。”
不會丟了差事,又不用離開寧府,大房的兩個大丫環心裏自然樂意。何況寧致達沒了,大房裏如今隻有寧致連一個爺,偏又住在外院的,就算是丫環有什麽高攀的心思,也難有機會,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聽了書香的話,嫁給府裏的小廝,正經過日子才好。
書香又繼續說道:“至於夏竹,北頭的莊子還缺人手,孫媳婦想著,要不然就打發她去莊上過活,莊子上也有幾個本分的小廝。”(未完待續)
寧夫人這才平靜了下來。
畢竟她也曾是掌管寧府的夫人,怎麽能坐著肩輿回去,讓人一看見便知道是被氣得病重了。
好在寧致連明白了寧夫人的心意。
一路回來,幸喜無人看見,寧致連親自在一旁張羅,好容易把寧夫人抬進了內室,安頓了下來。
寧夫人躺在床上,隻覺得頭陣陣發暈,胸口像是壓了塊大石頭,喘不過氣來,喉頭腥甜,待氣息稍稍均勻了些,猛然又咳嗽了幾下,彩蝶等丫環忙上前用帕子接著。
方才在外頭,寧夫人也沒注意到帕子,這會兒帕子從眼前拿開,她才驀然發現,雪白的手帕上已有點點的血跡。
寧夫人心頭猛震,兩行眼淚緩緩滑落了下來。
她才不到五十歲啊,竟然就吐起血來。
寧夫人頓時有一種心灰意冷的感覺。
丫環婆子們忙著服侍寧夫人揩手漱口,似乎沒人察覺到寧夫人心情的變化。
寧致連在外頭吩咐已畢,便進房來看視寧夫人。
一眼就看見了那觸目驚心的帕子。
寧致連見寧夫人一臉黯然,便上前說道:“母親不必擔心,大概是春日裏天氣燥了些,方才母親又咳了幾聲,這才帶了些血絲出來,算不得什麽大病。”
又回頭去吩咐下人:“快去請郎中來,川貝枇杷膏也要早早準備好。”
寧夫人見寧致連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禁有些感動。她雖然兒女雙全。唯一的親生兒子寧致達卻從未像寧致連這般照顧她,反倒給她惹了不少煩心事。
沒想到到了此時,寧夫人可以借重的卻是這個她平日裏看不起的庶子。
真是世事難料。
寧致連將房裏的事情安排好了,剛要離去,無意中看見寧夫人望著自己的眼神。[]
寧夫人直直地盯著寧致連,似乎有著些許的不舍,更多是深深的依賴。
生病的人總是容易覺得孤單害怕,寧致連見寧夫人這樣,也不好直接走開,便坐到床邊的錦杌上:“母親歇會兒吧。兒子就在一旁守著。”
寧夫人的眼淚撲簌簌地落了下來,低聲說道:“你這孩子……”
下麵的話卻有些說不出口。
寧致連笑著說道:“母親還把兒子當孩子呢,兒子也不小了。”
說得寧夫人也露出一抹笑意來:“你就算到了五六十歲,在我眼裏也是個孩子。”
母子二人的關係頓時親昵了許多。
寧夫人身子不適,便也不再多說話,合上了眼睛。
過了會兒外頭有人低聲說道:“三爺,郎中來了。”
寧致連示意請郎中進來。
丫環將帷幔放了下來,隻將寧夫人的手腕露了出來。
郎中將手指輕壓在寧夫人的手腕處。撚著胡須,眉頭微蹙,似乎在沉思。
寧致連一眼不眨地看著郎中的神情。
半晌,郎中才放下了手,示意寧致連出去說話。
寧致連剛站起身,就聽見帷幔裏傳來寧夫人微弱的聲音:“致連……”
寧致連忙應道:“母親。兒子在這裏。”
寧夫人這才放下心來,側過頭,漸漸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床前響起了輕微的腳步聲。寧夫人一個機靈清醒了過來,下意識地問道:“誰啊?”
彩蝶的聲音響了起來:“夫人可要喝茶?”
寧夫人清了清嗓子。說道:“不用,三爺呢?”
彩蝶答道:“還在外間和郎中說話呢。”
寧夫人頓了頓。才猛然回過神來。
自己大概睡了好半天了,怎麽寧致連還在和郎中說話?
難道是自己的病情有什麽不對?
想到方才她吐的那幾口血,寧夫人剛剛安穩下來的心立刻怦怦地跳了起來。
寧夫人再也沒有了睡意,掀開帷幔,就要坐起身來:“來人。”
一旁的丫環伸手扶住寧夫人。
寧夫人抬起頭來,正好看見寧致連進了房。
不知為何,見了寧致連,寧夫人便覺得放心了不少。寧致連見寧夫人坐了起來,忙上前幾步:“母親可覺得好些了?”
寧夫人勉強笑了笑:“還好。”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問道:“郎中怎麽說?”
寧致連說道:“母親放心,郎中說母親不過是急怒攻心,血不歸經,隻要靜養一陣兒就可望好了。”
寧夫人緊緊盯著寧致連的臉色,似乎生怕寧致連是在敷衍她。
寧致連察覺到了寧夫人的不安,便笑著將藥方抖了開來:“母親請看,這是郎中剛開的方子。”
寧夫人也略懂些藥理,仔細看過,的確都是溫補的藥材,一顆心這才徹底放下了。
寧致連扶著寧夫人躺了下來:“母親隻管好好調養,有什麽事情,吩咐兒子就是了。”
知道自己不是什麽大病,寧夫人心情也好了不少,微微笑著說道:“好,好。”
寧夫人這樣痛快地答應了下來,寧致連也覺得有些意外,他一直以為寧夫人是冷漠疏遠的脾氣,這才不敢親近。何況寧夫人從前掌家,一天到晚十分忙碌,就算是寧致連想要親近也沒有機會。
若是放在從前,寧致連這句話說出來,寧夫人通常隻是說房裏的事都有下人,叫寧致連不要操心。而這次,寧夫人卻很是高興地答應了下來,似乎對寧致連十分倚重。
寧夫人小憩了一會兒,覺得精神爽快了不少,與寧致連說起衷腸話來:“這次多虧了有你,要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樣。”
寧致連忙說道:“母親這話實在是折煞兒子了,這都是兒子應該做的。”
寧夫人歎道:“以往我事情多,總也顧不上你,你也受了不少委屈。”
寧致連說道:“母親對兒子百般照看,這份恩情,兒子一直記在心裏。父親早早就沒了,兒子的姨娘也沒得早,要不是母親照顧兒子,兒子又豈能有今日。”頓了頓又說道:“……母親但請放心,大哥雖然去了,兒子也會替大哥克盡孝道,奉養母親天年的。”
這句話他早就想說,隻是一直沒有機會。眼看著自從寧致達去世以後,寧夫人就一直疾病纏身的樣子,寧致連心裏十分難受。
寧夫人嬌慣寧致達,這一點他很清楚,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怨言。寧致達是長子,是嫡子,是世子,集合這麽多身份於一身,寧致達自然有驕傲的資本。寧夫人就算是多偏心些寧致達,也是正常的。
寧致連說的也都是真心話,雖然嫡庶有分,他也聽說了許多庶子不得寵的事情,何況在寧家大房,大老爺是早早就沒了,親生的姨娘也沒了,他雖然掛著長房庶子的身份,實際上已與孤兒無異。要不是寧夫人給他撥了院子,按月供給,他在內院過活隻怕更是沒有地位。寧夫人為他做的這些事,寧致連已經知足感恩。
聽了寧致連的話,寧夫人已經又是羞愧又是感動。
羞愧的是她這麽多年幾乎都忘了這個庶子,沒想到寧致連卻在她最孤獨的時候伸出了援手,讓她覺得心裏著實不安。
感動的是寧致連竟然還答應奉養她終老,這對剛剛失去寧致達的寧夫人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寧夫人顫巍巍地攥緊了寧致連的手:“孩子……以後,你就叫我娘吧……”
娘,這是多麽親近的字眼。
寧致連心頭猛地一震,不敢相信地看著寧夫人。
直到看到寧夫人激動懇切地眼神,寧致連才相信這是真的,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百感交集地輕聲喚道:“娘……”
寧夫人重重地點點頭,眼淚終於落了下來。
*
書香將手裏的單子給老夫人過目:“……除了老夫人身邊的夏竹,大房裏有兩個丫環到了年紀,二房裏孫媳婦身邊的一等丫環錦瑟也到了年紀,三房裏的丫環還都小。”
老夫人微微一怔,別人倒也罷了,二房的錦瑟,可是書香身邊陪嫁過來,頭一個得用的大丫環。
那天隻想著打發了夏竹,沒想到卻把書香身邊的丫環也牽扯了進來。
這樣事情就有些難辦了。
要是隻打發夏竹,那錦瑟勢必要落人口舌,若是連著一起打發了錦瑟,那書香……
老夫人抬眼看著書香。
書香卻是淡然的樣子,似乎專心等著老夫人的意見。
老夫人斟酌著說道:“你看著辦吧。”
書香微微地笑:“那孫媳婦就鬥膽說幾句。”
老夫人點點頭,表示願聞其詳。
書香坦坦然地說道:“大房的兩個大丫環配給府裏年齡相當的小廝,眼前的差事也不耽誤,孫媳婦叫她們兩人過來問了,她們也很願意。”
不會丟了差事,又不用離開寧府,大房的兩個大丫環心裏自然樂意。何況寧致達沒了,大房裏如今隻有寧致連一個爺,偏又住在外院的,就算是丫環有什麽高攀的心思,也難有機會,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聽了書香的話,嫁給府裏的小廝,正經過日子才好。
書香又繼續說道:“至於夏竹,北頭的莊子還缺人手,孫媳婦想著,要不然就打發她去莊上過活,莊子上也有幾個本分的小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