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突然用兩聲冷笑回應了李亨。
“恰恰是以天下為重,才未必會事事以殿下為重!”
聞聽此言,李亨心頭一震,直覺難以接受這種誅心之言。他直視著李泌的眼睛,想要從中尋出一絲他的本意。但是,李泌的一雙眸子裏盡是坦蕩,讓他很快放棄了。
“先生直,究竟是何意思?”
“現在殿下麵前隻有兩條路急待選擇。其一,立即殺入興慶宮,控製天子,如此高力士便成了無本之木,早晚必要覆亡。”
趁著李泌頓住的當口,李亨便追問道:“其二呢?”
李泌目光轉而內斂,歎道:“其二,太子殿下放棄長安,流亡去吧!”
一句話震的李亨呆若木雞。
“這,這……”
馬車陡得停住,馭者的聲音響起。
“殿下,到了!”
李亨失魂落魄的下了車,見李泌仍舊跟著自己,便擠出了一個極不自然的笑容。
“李亨斷然做不得弑父之舉,先生又何必再追隨我這個優柔寡斷的婦仁之人?”
豈料李泌卻笑著回應道:
“如果殿下選擇了前者,李泌會毫不猶豫的離開殿下,回終南山去!”
李亨大奇,為君者向來以軟弱寡斷為下乘,比如太宗與當今天子,都是為了皇位絕不手軟之人,寧肯向至親之人刀槍相向,而後才開創了一代盛世。現在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李泌一代奇才,能如此,自然不會是虛言。
“李亨糊塗了,請先生解惑!”
李泌正身一躬到地。
“臣要追隨的,正是是天下蒼生為念的太子。殿下盡管憑本心行事,臣可保得殿下無虞。”
李泌的回答反而讓李亨越發的糊塗了,李泌不過是一介道家名士,手無縛雞之力,又沒有半分兵權,如何在這險惡的形式中護得自己無虞呢?但李亨也知道,像李泌這種名士,從來不誑語,既然能夠出口,定然是有著十成〗〗〗〗,的把握了。
……
高力士的人馬奪下承天門與永安門以後,便與神武軍互為對峙之勢,然則卻並不急於進擊,似乎在等待什麽。
秦晉知道,如果高力士全力壓上,拿下皇城應該不是問題。畢竟神武軍隻有三千多人,一麵要圍困興慶宮,一麵又要負責皇城和東宮的守衛,兵力上本就捉襟見肘。而且,由於主力都在興慶宮那裏,皇城和東宮的守衛就相對薄弱的多了。比起高力士的三萬新軍,力量懸殊到了極。
他的第一個應對處置便是親往龍武軍於丹鳳門內的駐地去見陳玄禮。然而,意外狀況卻發生了,陳玄禮以外出巡視不在營中的借口,將其拒絕了。
秦晉從來不相信什麽巧合,陳玄禮如此做隻能證明,他的想法已經產生了變化,也許又在為自己尋找退路了。但是,即便真的如此又能怎樣?難不成衝進去,指著陳玄禮的鼻子罵他首鼠兩端?
聽太子已經到軍中去了,秦晉的心思才稍稍安定一,眼看著局麵就要失控,他卻隻能幹瞪眼而束手無策。無力感充斥著秦晉的身體,即便在新安時大兵壓境的絕地裏,他也從未如此的沮喪和無奈過。
返回興慶宮外軍營的路上,鄭顯禮帶著一個魁梧的胡人大漢來尋秦晉。
這個胡人大漢正是烏護懷忠,自從他帶領部眾投了秦晉以後,這個同羅部出身的鐵勒人便一直視秦晉為主人。
現在他與鄭顯禮聯袂而來,讓秦晉產生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還好,鄭顯禮與烏護懷忠並沒有帶來壞消息,不過是讓他做兩個選擇而已。
烏護懷忠不善言辭,漢話的又不夠好,所以全程隻有鄭顯禮一個人在話。
秦晉聽罷兩個人的來意之後,眉頭緊鎖。
鄭顯禮的建言可謂是肺腑之言,可這都不是秦晉所願。
提兵攻破興慶宮的宮門,衝進宮去,尋到當今天子,或殺,或俘。
不過在殺和俘上,鄭顯禮更傾向於殺,甚至還提供了一個可以完美掩去外人耳目的法子。將天子殺掉以後,再一把火燒掉興慶宮,對外則宣稱是宮城破後宦官縱火,到時候隨便尋一具焦屍充作天子遺骸便可。而且這還不算完,要遣人在坊間散布謠言,稱天子在宮城被破之時趁亂逃了出去,那具焦屍是假的。
如此視聽一亂,誰還會將注意力放在破城的神武軍身上?
這個法子看似天衣無縫,秦晉卻想也不想便拒絕了。
沒有辦法,鄭顯禮隻得提出了第二個法子。
如果不能狠心決斷,那就隻能趁著事態沒有完全惡化,帶著親信部眾離開這個烏煙瘴氣的長安城,這對身負大誌大才的秦晉而言何異於龍歸大海?
烏護懷忠有四百同羅部勇士,再加上新安君留下的幾百人,總能湊上千人之數。如果神武軍的人也肯於跟著離開,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鄭顯禮一開始並沒有將神武軍的人算作可以帶著離開的親信。畢竟神武軍的主要成分是長安勳戚子弟,這些人的背後都有著無法割舍家族,怎麽可能跟隨秦晉離開呢?
秦晉大為動容,想不到在自己心煩氣躁的時候,還有兩位好兄弟在盡心替他謀劃,盡管不會采納這兩種建議中的任何一種,他還是在讚歎之後直言相告:“如果我走了,那就是將三千跟著我造反的神武軍兄弟撇下不顧,不論如何也要給他們一個交代!”
鄭顯禮一陣默然,秦晉的沒錯,他的確應該給三千神武軍一個交代,這些人對他死心塌地,又怎麽能為了一身之利將他們都賣了?如果秦晉真是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鄭顯禮自問早就毫不猶豫的離開了,今日更不會為之冒死籌謀。
相比於心思較重的鄭顯禮,烏護懷忠就簡單了許多,他隻認為,秦晉如何選擇,便是自己的選擇。
無奈之下,鄭顯禮也不回軍器監公署了,便跟著秦晉往興慶宮外的軍營而去。
到了軍營以後,盧杞與楊行本帶著眾位旅率一同來見秦晉。
很顯然,這些人也聽了高力士帶著大軍突然殺入長安的消息。不過,他們的態度卻樂觀多了,認為隻要改變策略,加緊攻勢,打進興慶宮,一切便還在掌握之中。
秦晉此前定下圍困之計便是不想在興慶宮內動刀兵,也不想李隆基有任何意外,他隻想逼迫李隆基認輸服軟,主動將皇位禪讓與太子李亨。隻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全力交接時產生的內部撕裂。
倘若在沒有外患的時候,大打出手也無所謂。但此時此刻關中以東還有個“大燕”在虎視眈眈,隨時都能衝上來狠狠咬上一口,對精疲力竭的大唐做致命一擊。
可歎內憂外患的大唐還要經曆種種奇葩的內亂,有為可悲的是一直對內鬥深惡痛絕的秦晉居然也身為內鬥的推動者之一。
但這又有什麽辦法?為了自保,為了神武軍,他也要打起精神振作起來,做著自己深惡痛絕的事。
而就在一群人情緒亢奮,嚷嚷著一戰定乾坤的同時,裴敬卻急吼吼的趕了過來。
見到裴敬,秦晉的心理立時就是一沉。
裴敬負責皇城和東宮的守衛,若非沒有大事,他斷然不會離開,親自來到此處。
果不其然,裴敬親自送來的是一封信,一封來自高力士的親筆書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主旨隻有一個,那就是威脅!高力士在心中先解釋了他因何在拿下承天門與永安門後,便不再繼續有所動作的原因。
因為他不想建設超過百年的皇城遭遇戰火,也不想波及長安城的百姓,所以才暫且頓兵。同時,他也希望秦晉能夠保持克製,不要似乎忌憚的胡作非為,天子年歲大了,經不起折騰,盡量不要驚擾了天子。
這封信看起來像是絮叨家常一般,然則在秦晉看來則無疑是一種低調而又極富震懾力的威脅。表麵上,高力士他頓兵不前是顧念城內生靈,不忍見到百姓遭遇戰火塗炭。實際上,重卻是後麵提到的天子,言下之意,隻要秦晉能保持克製,不強攻興慶宮,他就暫時不會進城,這種脆弱的平衡就會暫時得到維持。否則,他將不惜任何代價殺將進來。
薑究竟還是老的辣,盡管高力士不以兵事見長,但這內鬥到底鬥的還是人心。高力士最是洞悉人心,僅僅一封信就得上千軍萬馬。
裴敬顯然看明白了高力士信中的威脅,所以才急吼吼前來。
“中郎將,咱們該如何應對?”
秦晉默然沉思,這封信他又交給了盧杞與楊行本。兩個人看完以後,也是態度鮮明。
“老閹豎以為能嚇唬住神武軍?大不了一拍兩散!”
楊行本口中的痛快,卻被盧杞一句話了回去。
“不怕威脅?你去退了高力士的三萬人馬!”
“這,這……我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這不是難為人嗎?”
盧杞哼笑,“那就不要口無遮攔,亂了軍心!”
“恰恰是以天下為重,才未必會事事以殿下為重!”
聞聽此言,李亨心頭一震,直覺難以接受這種誅心之言。他直視著李泌的眼睛,想要從中尋出一絲他的本意。但是,李泌的一雙眸子裏盡是坦蕩,讓他很快放棄了。
“先生直,究竟是何意思?”
“現在殿下麵前隻有兩條路急待選擇。其一,立即殺入興慶宮,控製天子,如此高力士便成了無本之木,早晚必要覆亡。”
趁著李泌頓住的當口,李亨便追問道:“其二呢?”
李泌目光轉而內斂,歎道:“其二,太子殿下放棄長安,流亡去吧!”
一句話震的李亨呆若木雞。
“這,這……”
馬車陡得停住,馭者的聲音響起。
“殿下,到了!”
李亨失魂落魄的下了車,見李泌仍舊跟著自己,便擠出了一個極不自然的笑容。
“李亨斷然做不得弑父之舉,先生又何必再追隨我這個優柔寡斷的婦仁之人?”
豈料李泌卻笑著回應道:
“如果殿下選擇了前者,李泌會毫不猶豫的離開殿下,回終南山去!”
李亨大奇,為君者向來以軟弱寡斷為下乘,比如太宗與當今天子,都是為了皇位絕不手軟之人,寧肯向至親之人刀槍相向,而後才開創了一代盛世。現在自己反其道而行之,李泌一代奇才,能如此,自然不會是虛言。
“李亨糊塗了,請先生解惑!”
李泌正身一躬到地。
“臣要追隨的,正是是天下蒼生為念的太子。殿下盡管憑本心行事,臣可保得殿下無虞。”
李泌的回答反而讓李亨越發的糊塗了,李泌不過是一介道家名士,手無縛雞之力,又沒有半分兵權,如何在這險惡的形式中護得自己無虞呢?但李亨也知道,像李泌這種名士,從來不誑語,既然能夠出口,定然是有著十成〗〗〗〗,的把握了。
……
高力士的人馬奪下承天門與永安門以後,便與神武軍互為對峙之勢,然則卻並不急於進擊,似乎在等待什麽。
秦晉知道,如果高力士全力壓上,拿下皇城應該不是問題。畢竟神武軍隻有三千多人,一麵要圍困興慶宮,一麵又要負責皇城和東宮的守衛,兵力上本就捉襟見肘。而且,由於主力都在興慶宮那裏,皇城和東宮的守衛就相對薄弱的多了。比起高力士的三萬新軍,力量懸殊到了極。
他的第一個應對處置便是親往龍武軍於丹鳳門內的駐地去見陳玄禮。然而,意外狀況卻發生了,陳玄禮以外出巡視不在營中的借口,將其拒絕了。
秦晉從來不相信什麽巧合,陳玄禮如此做隻能證明,他的想法已經產生了變化,也許又在為自己尋找退路了。但是,即便真的如此又能怎樣?難不成衝進去,指著陳玄禮的鼻子罵他首鼠兩端?
聽太子已經到軍中去了,秦晉的心思才稍稍安定一,眼看著局麵就要失控,他卻隻能幹瞪眼而束手無策。無力感充斥著秦晉的身體,即便在新安時大兵壓境的絕地裏,他也從未如此的沮喪和無奈過。
返回興慶宮外軍營的路上,鄭顯禮帶著一個魁梧的胡人大漢來尋秦晉。
這個胡人大漢正是烏護懷忠,自從他帶領部眾投了秦晉以後,這個同羅部出身的鐵勒人便一直視秦晉為主人。
現在他與鄭顯禮聯袂而來,讓秦晉產生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還好,鄭顯禮與烏護懷忠並沒有帶來壞消息,不過是讓他做兩個選擇而已。
烏護懷忠不善言辭,漢話的又不夠好,所以全程隻有鄭顯禮一個人在話。
秦晉聽罷兩個人的來意之後,眉頭緊鎖。
鄭顯禮的建言可謂是肺腑之言,可這都不是秦晉所願。
提兵攻破興慶宮的宮門,衝進宮去,尋到當今天子,或殺,或俘。
不過在殺和俘上,鄭顯禮更傾向於殺,甚至還提供了一個可以完美掩去外人耳目的法子。將天子殺掉以後,再一把火燒掉興慶宮,對外則宣稱是宮城破後宦官縱火,到時候隨便尋一具焦屍充作天子遺骸便可。而且這還不算完,要遣人在坊間散布謠言,稱天子在宮城被破之時趁亂逃了出去,那具焦屍是假的。
如此視聽一亂,誰還會將注意力放在破城的神武軍身上?
這個法子看似天衣無縫,秦晉卻想也不想便拒絕了。
沒有辦法,鄭顯禮隻得提出了第二個法子。
如果不能狠心決斷,那就隻能趁著事態沒有完全惡化,帶著親信部眾離開這個烏煙瘴氣的長安城,這對身負大誌大才的秦晉而言何異於龍歸大海?
烏護懷忠有四百同羅部勇士,再加上新安君留下的幾百人,總能湊上千人之數。如果神武軍的人也肯於跟著離開,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是,鄭顯禮一開始並沒有將神武軍的人算作可以帶著離開的親信。畢竟神武軍的主要成分是長安勳戚子弟,這些人的背後都有著無法割舍家族,怎麽可能跟隨秦晉離開呢?
秦晉大為動容,想不到在自己心煩氣躁的時候,還有兩位好兄弟在盡心替他謀劃,盡管不會采納這兩種建議中的任何一種,他還是在讚歎之後直言相告:“如果我走了,那就是將三千跟著我造反的神武軍兄弟撇下不顧,不論如何也要給他們一個交代!”
鄭顯禮一陣默然,秦晉的沒錯,他的確應該給三千神武軍一個交代,這些人對他死心塌地,又怎麽能為了一身之利將他們都賣了?如果秦晉真是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鄭顯禮自問早就毫不猶豫的離開了,今日更不會為之冒死籌謀。
相比於心思較重的鄭顯禮,烏護懷忠就簡單了許多,他隻認為,秦晉如何選擇,便是自己的選擇。
無奈之下,鄭顯禮也不回軍器監公署了,便跟著秦晉往興慶宮外的軍營而去。
到了軍營以後,盧杞與楊行本帶著眾位旅率一同來見秦晉。
很顯然,這些人也聽了高力士帶著大軍突然殺入長安的消息。不過,他們的態度卻樂觀多了,認為隻要改變策略,加緊攻勢,打進興慶宮,一切便還在掌握之中。
秦晉此前定下圍困之計便是不想在興慶宮內動刀兵,也不想李隆基有任何意外,他隻想逼迫李隆基認輸服軟,主動將皇位禪讓與太子李亨。隻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全力交接時產生的內部撕裂。
倘若在沒有外患的時候,大打出手也無所謂。但此時此刻關中以東還有個“大燕”在虎視眈眈,隨時都能衝上來狠狠咬上一口,對精疲力竭的大唐做致命一擊。
可歎內憂外患的大唐還要經曆種種奇葩的內亂,有為可悲的是一直對內鬥深惡痛絕的秦晉居然也身為內鬥的推動者之一。
但這又有什麽辦法?為了自保,為了神武軍,他也要打起精神振作起來,做著自己深惡痛絕的事。
而就在一群人情緒亢奮,嚷嚷著一戰定乾坤的同時,裴敬卻急吼吼的趕了過來。
見到裴敬,秦晉的心理立時就是一沉。
裴敬負責皇城和東宮的守衛,若非沒有大事,他斷然不會離開,親自來到此處。
果不其然,裴敬親自送來的是一封信,一封來自高力士的親筆書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主旨隻有一個,那就是威脅!高力士在心中先解釋了他因何在拿下承天門與永安門後,便不再繼續有所動作的原因。
因為他不想建設超過百年的皇城遭遇戰火,也不想波及長安城的百姓,所以才暫且頓兵。同時,他也希望秦晉能夠保持克製,不要似乎忌憚的胡作非為,天子年歲大了,經不起折騰,盡量不要驚擾了天子。
這封信看起來像是絮叨家常一般,然則在秦晉看來則無疑是一種低調而又極富震懾力的威脅。表麵上,高力士他頓兵不前是顧念城內生靈,不忍見到百姓遭遇戰火塗炭。實際上,重卻是後麵提到的天子,言下之意,隻要秦晉能保持克製,不強攻興慶宮,他就暫時不會進城,這種脆弱的平衡就會暫時得到維持。否則,他將不惜任何代價殺將進來。
薑究竟還是老的辣,盡管高力士不以兵事見長,但這內鬥到底鬥的還是人心。高力士最是洞悉人心,僅僅一封信就得上千軍萬馬。
裴敬顯然看明白了高力士信中的威脅,所以才急吼吼前來。
“中郎將,咱們該如何應對?”
秦晉默然沉思,這封信他又交給了盧杞與楊行本。兩個人看完以後,也是態度鮮明。
“老閹豎以為能嚇唬住神武軍?大不了一拍兩散!”
楊行本口中的痛快,卻被盧杞一句話了回去。
“不怕威脅?你去退了高力士的三萬人馬!”
“這,這……我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這不是難為人嗎?”
盧杞哼笑,“那就不要口無遮攔,亂了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