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器監在鄭顯禮的主持下,在這大半年裏製造生產了數十萬計乃至上百萬計的箭矢,其中神臂弩就已經造了有數萬張,但是這等利器自楊國忠掌權以後一張都沒有撥給神武軍。也就是說,楊行本身上的傷隻能是**自己造成的。
可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弩手敢射殺楊國忠甚為倚重的堂侄呢?
難道是楊國忠造反了?朝廷對楊氏一族予以剿殺?
秦晉看了裴敬一眼,裴敬的眼睛裏也閃爍著陰晴不定的光芒,顯然與他想到了一處。
“醒了,醒了,裴將軍快來,楊將軍醒了。”
忽然,驛館內傳來了郎中興奮的呼聲,秦晉再不耽擱大步進入驛館。
楊行本醒了,但仍舊麵無血色,極為虛弱。
“使君有話就快些問吧,楊將軍精力耗費幾近枯竭,需要靜養才是。”
秦晉點了點頭,來到楊行本的榻前,輕喚了一聲。
“楊二,我是秦晉,究竟是誰害的你這樣?”
裴敬也跟在秦晉的後麵,催問著:“快說說,究竟是哪個……”
楊行本禁閉的雙眼吃力的睜開,飄忽的眼神好半天才聚焦在秦晉的臉上,在確認麵前的人就是秦晉以後,他忽然情緒激動了起來,隻是口中咕嚕著,卻不知說的什麽。
秦晉忙安撫楊行本,讓他的情緒安穩下來,好不容易楊行本才費力的吐出了三個字,雖然聲音仍舊微弱,但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驚。
“高……仙……芝!”
“怎麽會是他?”
秦晉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氣,難道真讓自己猜中了,楊國忠果然要被朝廷誅除了?
不過秦晉再想細問,楊行本卻再度昏睡了過去,任憑秦晉搖晃隻是不醒。
駭的一旁郎中趕忙提醒道:“使君輕點,使君輕點,楊將軍重傷虛弱,經不得大力搖晃……”
秦晉這才反應過來,往後退了一步,竟差點失去了平衡,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幸虧裴敬手疾眼快,一把將他扶住,才沒有當眾失態。
“裴敬,速去調來一千人馬,將驛館層層護住。楊行本在此的消息要極度保密,除你我以及現有的知情人外,不許再吐露出去!”
眨眼間,秦晉疾言厲色的下了一連串的命令,仿佛連口氣都為之緊張凝固了。
裴敬將秦晉的命令一一安排下去,這才憂心忡忡的說道:
“使君,莫不是高仙芝清君側,反攻長安了?”
說實話,裴敬不大相信天子會主動除掉楊國忠,反倒是高仙芝主動動手,除掉楊國忠的可能性極大。
此時秦晉也是一腦袋霧水,他也做如此猜想,但以高仙芝的為人,說他搞什麽清君側也太讓人意外了。想了一陣,他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一定是其中有一些不為自己所知的事情。
但究竟是什麽事,也隻能等楊行本醒來才知道了。
“不對啊,如果高仙芝那裏有了異動,契苾賀一定會派人送來消息的,如何咱們這裏一無所知?”
裴敬忽然又提出了更令人費解的一點。
“契苾賀也未必知道,聽說他至今還在商陽關,遠離高仙芝身邊,沒有反應也是很可能的……”
兩個人東猜西想的揣度推測了好一陣,最終也沒得出個合理的結論,於是幹脆放棄了猜想,隻等著楊行本醒過來,然後再揭曉謎底答案。
神武軍後軍各項軍務離不開裴敬,他隻能先一步告退。秦晉於軍中無事,便留了下來,專候著楊行本,等他醒過來。
這一等就是一天一夜,其間皇甫恪與盧杞陸續送回了軍書,皇甫恪果然如意料一般進入了安邑城中,但也有意外之事,他在安邑以東五十裏外的夏縣發現了為數眾多的燕軍。盧杞送回的消息則更是令人緊張,絳州的聞喜、絳縣一帶竟然屯聚著數萬燕軍。他不敢貿然發動進攻,隻能堅守待命。
秦晉立即返回縣廷,招來了裴敬與陳千裏二人,現在城中可以商量的隻有他們。
“當此之時一動不如一靜,叛軍虎視眈眈,若是我軍疲於兩線作戰,恐怕將陷入不利局麵。”
陳千裏在簡單分析了一陣之後,直截了當的向秦晉建議,既然如此不如就以靜製動,絕不能貿然發動進攻,而陷入兩線作戰的兩難境地。與陳千裏的極度保守不同,裴敬卻以為可以可以一戰。
“神武軍不能兩線作戰,專攻一線或許可成。”
秦晉也偏向於陳千裏專攻一路的建議,於是便讓他詳細講述一遍。
“皇甫恪在安邑隻要牽製住夏縣的叛軍即可,神武軍則以前後兩軍迅速北上,擊潰盤踞在聞喜與絳縣之間的叛軍!”
現在的神武軍經過整合擴編以後,人馬已經超過了三萬人,雖然前後軍的戰鬥力並不等同,但總算有了可以一戰的資本。
陳千裏亦是雙目放光,他本就想對後軍以戰代訓,現在裴敬的建議正暗合了他的想法。
“好,傳令盧杞,就地監視叛軍,可以派遣人馬試探虛實,然後尋找戰機……”
在讓盧杞試探聞喜與絳縣之間的燕軍同時,秦晉也令裴敬點起後軍八成的人馬,隨時準備趕赴絳州。
次日掌燈時分,盧杞的軍書終於又送了回來,盤踞在聞喜絳縣之間的叛軍並非史思明的嫡係精銳,戰鬥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由此更增添了秦晉一戰的信心,當即就令裴敬率師開拔北上。
這一次,秦晉仍舊給予了裴敬足夠的信任。現在的裴敬經曆了兩次的打擊之後,已然迅速的成熟起來。
簡單而又莊重的誓師大會之後,連最後一批開赴絳州的神武軍後軍也離開了河東城。秦晉於城頭憑欄遠眺,在後方等待戰況消息,這種感覺實在令人難熬,遠遠不如在前線冒死廝殺來的痛快。
一陣風自西南刮了過來,已然透著微微涼意。秦晉忽然意識到,秋天就要來了。
“使君,使君,楊將軍醒了,醒了……”
郎中欣喜若狂的聲音,肆無忌憚的在城牆上響了起來。秦晉扭頭正看見急吼吼跑過來的郎中,隻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郎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心虛的低下了頭。
“何時醒的,可無大礙了?”
“回使君話,剛醒,可進流食了,卑下以為楊將軍身體已見好轉。”
“好!有賞!”
說罷,秦晉急不可耐的趕赴驛館。
由於河東的局勢忽然吃緊,秦晉短時間內就忽略了楊行本事件。而且,派往長安的人也帶回了長安無事楊國忠安然無恙的消息。隻是潼關方麵仍舊沒有消息傳回來,似乎水路與陸路的通新渠道都人為的被切斷了。
這也是讓秦晉最為疑惑的地方,好在不是長安大亂,這就沒到自相殘殺的地步,現在楊行本醒過來了,一切謎底即將揭開。
秦晉抵達驛館時,楊行本喝了粥又沉沉的睡過去,於是隻好讓郎中上前將其叫醒。
“楊二,究竟是何人射殺於你?”
楊行本雖然還十分虛弱,但精氣神卻與數日前大不相同,隻見他長歎了一下。
“一言難盡,末將是受了楊國忠的牽累!”
“楊國忠的牽累?”
秦晉心中還是咯噔一下子,難道楊國忠和高仙芝的衝突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使君可是偽燕朝廷派了人到朝廷請和?”
“請和?”
楊行本的這一問,遠超秦晉意料,什麽是請和?難道安祿山不想滅唐了?那局勢的發展可就與他熟知的曆史進程徹底大相徑庭了。
“說是請和,其實就是拖延時間而已,末將以為一定是孫孝哲搗鼓出來的詭計。可是楊國忠卻以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麵攛掇著天子同意,一麵又派了末將等人到孫孝哲軍中去談判具體細則。”
“原來如此!”
答案竟是這樣,秦晉想破了腦袋也絕想不到,這短短的幾日功夫裏,朝廷上居然又有了大變故。但是,這又與高仙芝射殺楊行本有什麽直接聯係呢?
秦晉隻看著他,等著他說出其中的關聯。
楊行本虛弱的喘了一陣,才又輕歎了一聲,說道:
“末將是萬萬不同意與叛軍和談的,如此一來商陽關一戰積聚起來的人心士氣隻怕要一口氣泄了出去。但楊國忠一意孤行又要派末將去見孫孝哲,末將無可奈何,又想到可以趁機到叛軍中一探虛實,所以就動身前往了……”
說到這裏,楊行本一口氣沒喘勻,劇烈的咳嗽了起來,好半晌才恢複了平靜,重又說道:
“不想剛到了孫孝哲大營,潼關就傳來消息,高仙芝抓住了偽燕派往長安的偽禦史大夫高載成一行人,不由分說將所有人斬首掛在潼關城頭示眾,以表明決一死戰的心誌。叛軍中不少人要殺末將等人報仇,孫孝哲見無法繼續談下去,卻命人護送末將等人離開了叛軍軍營。去時末將等人喬裝商賈從商陽關以南潛出關外,回去的時候就直走了潼關,末將等人亮明身犯,反倒惹下了殺身大禍!”
可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弩手敢射殺楊國忠甚為倚重的堂侄呢?
難道是楊國忠造反了?朝廷對楊氏一族予以剿殺?
秦晉看了裴敬一眼,裴敬的眼睛裏也閃爍著陰晴不定的光芒,顯然與他想到了一處。
“醒了,醒了,裴將軍快來,楊將軍醒了。”
忽然,驛館內傳來了郎中興奮的呼聲,秦晉再不耽擱大步進入驛館。
楊行本醒了,但仍舊麵無血色,極為虛弱。
“使君有話就快些問吧,楊將軍精力耗費幾近枯竭,需要靜養才是。”
秦晉點了點頭,來到楊行本的榻前,輕喚了一聲。
“楊二,我是秦晉,究竟是誰害的你這樣?”
裴敬也跟在秦晉的後麵,催問著:“快說說,究竟是哪個……”
楊行本禁閉的雙眼吃力的睜開,飄忽的眼神好半天才聚焦在秦晉的臉上,在確認麵前的人就是秦晉以後,他忽然情緒激動了起來,隻是口中咕嚕著,卻不知說的什麽。
秦晉忙安撫楊行本,讓他的情緒安穩下來,好不容易楊行本才費力的吐出了三個字,雖然聲音仍舊微弱,但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驚。
“高……仙……芝!”
“怎麽會是他?”
秦晉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氣,難道真讓自己猜中了,楊國忠果然要被朝廷誅除了?
不過秦晉再想細問,楊行本卻再度昏睡了過去,任憑秦晉搖晃隻是不醒。
駭的一旁郎中趕忙提醒道:“使君輕點,使君輕點,楊將軍重傷虛弱,經不得大力搖晃……”
秦晉這才反應過來,往後退了一步,竟差點失去了平衡,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幸虧裴敬手疾眼快,一把將他扶住,才沒有當眾失態。
“裴敬,速去調來一千人馬,將驛館層層護住。楊行本在此的消息要極度保密,除你我以及現有的知情人外,不許再吐露出去!”
眨眼間,秦晉疾言厲色的下了一連串的命令,仿佛連口氣都為之緊張凝固了。
裴敬將秦晉的命令一一安排下去,這才憂心忡忡的說道:
“使君,莫不是高仙芝清君側,反攻長安了?”
說實話,裴敬不大相信天子會主動除掉楊國忠,反倒是高仙芝主動動手,除掉楊國忠的可能性極大。
此時秦晉也是一腦袋霧水,他也做如此猜想,但以高仙芝的為人,說他搞什麽清君側也太讓人意外了。想了一陣,他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一定是其中有一些不為自己所知的事情。
但究竟是什麽事,也隻能等楊行本醒來才知道了。
“不對啊,如果高仙芝那裏有了異動,契苾賀一定會派人送來消息的,如何咱們這裏一無所知?”
裴敬忽然又提出了更令人費解的一點。
“契苾賀也未必知道,聽說他至今還在商陽關,遠離高仙芝身邊,沒有反應也是很可能的……”
兩個人東猜西想的揣度推測了好一陣,最終也沒得出個合理的結論,於是幹脆放棄了猜想,隻等著楊行本醒過來,然後再揭曉謎底答案。
神武軍後軍各項軍務離不開裴敬,他隻能先一步告退。秦晉於軍中無事,便留了下來,專候著楊行本,等他醒過來。
這一等就是一天一夜,其間皇甫恪與盧杞陸續送回了軍書,皇甫恪果然如意料一般進入了安邑城中,但也有意外之事,他在安邑以東五十裏外的夏縣發現了為數眾多的燕軍。盧杞送回的消息則更是令人緊張,絳州的聞喜、絳縣一帶竟然屯聚著數萬燕軍。他不敢貿然發動進攻,隻能堅守待命。
秦晉立即返回縣廷,招來了裴敬與陳千裏二人,現在城中可以商量的隻有他們。
“當此之時一動不如一靜,叛軍虎視眈眈,若是我軍疲於兩線作戰,恐怕將陷入不利局麵。”
陳千裏在簡單分析了一陣之後,直截了當的向秦晉建議,既然如此不如就以靜製動,絕不能貿然發動進攻,而陷入兩線作戰的兩難境地。與陳千裏的極度保守不同,裴敬卻以為可以可以一戰。
“神武軍不能兩線作戰,專攻一線或許可成。”
秦晉也偏向於陳千裏專攻一路的建議,於是便讓他詳細講述一遍。
“皇甫恪在安邑隻要牽製住夏縣的叛軍即可,神武軍則以前後兩軍迅速北上,擊潰盤踞在聞喜與絳縣之間的叛軍!”
現在的神武軍經過整合擴編以後,人馬已經超過了三萬人,雖然前後軍的戰鬥力並不等同,但總算有了可以一戰的資本。
陳千裏亦是雙目放光,他本就想對後軍以戰代訓,現在裴敬的建議正暗合了他的想法。
“好,傳令盧杞,就地監視叛軍,可以派遣人馬試探虛實,然後尋找戰機……”
在讓盧杞試探聞喜與絳縣之間的燕軍同時,秦晉也令裴敬點起後軍八成的人馬,隨時準備趕赴絳州。
次日掌燈時分,盧杞的軍書終於又送了回來,盤踞在聞喜絳縣之間的叛軍並非史思明的嫡係精銳,戰鬥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由此更增添了秦晉一戰的信心,當即就令裴敬率師開拔北上。
這一次,秦晉仍舊給予了裴敬足夠的信任。現在的裴敬經曆了兩次的打擊之後,已然迅速的成熟起來。
簡單而又莊重的誓師大會之後,連最後一批開赴絳州的神武軍後軍也離開了河東城。秦晉於城頭憑欄遠眺,在後方等待戰況消息,這種感覺實在令人難熬,遠遠不如在前線冒死廝殺來的痛快。
一陣風自西南刮了過來,已然透著微微涼意。秦晉忽然意識到,秋天就要來了。
“使君,使君,楊將軍醒了,醒了……”
郎中欣喜若狂的聲音,肆無忌憚的在城牆上響了起來。秦晉扭頭正看見急吼吼跑過來的郎中,隻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郎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心虛的低下了頭。
“何時醒的,可無大礙了?”
“回使君話,剛醒,可進流食了,卑下以為楊將軍身體已見好轉。”
“好!有賞!”
說罷,秦晉急不可耐的趕赴驛館。
由於河東的局勢忽然吃緊,秦晉短時間內就忽略了楊行本事件。而且,派往長安的人也帶回了長安無事楊國忠安然無恙的消息。隻是潼關方麵仍舊沒有消息傳回來,似乎水路與陸路的通新渠道都人為的被切斷了。
這也是讓秦晉最為疑惑的地方,好在不是長安大亂,這就沒到自相殘殺的地步,現在楊行本醒過來了,一切謎底即將揭開。
秦晉抵達驛館時,楊行本喝了粥又沉沉的睡過去,於是隻好讓郎中上前將其叫醒。
“楊二,究竟是何人射殺於你?”
楊行本雖然還十分虛弱,但精氣神卻與數日前大不相同,隻見他長歎了一下。
“一言難盡,末將是受了楊國忠的牽累!”
“楊國忠的牽累?”
秦晉心中還是咯噔一下子,難道楊國忠和高仙芝的衝突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使君可是偽燕朝廷派了人到朝廷請和?”
“請和?”
楊行本的這一問,遠超秦晉意料,什麽是請和?難道安祿山不想滅唐了?那局勢的發展可就與他熟知的曆史進程徹底大相徑庭了。
“說是請和,其實就是拖延時間而已,末將以為一定是孫孝哲搗鼓出來的詭計。可是楊國忠卻以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麵攛掇著天子同意,一麵又派了末將等人到孫孝哲軍中去談判具體細則。”
“原來如此!”
答案竟是這樣,秦晉想破了腦袋也絕想不到,這短短的幾日功夫裏,朝廷上居然又有了大變故。但是,這又與高仙芝射殺楊行本有什麽直接聯係呢?
秦晉隻看著他,等著他說出其中的關聯。
楊行本虛弱的喘了一陣,才又輕歎了一聲,說道:
“末將是萬萬不同意與叛軍和談的,如此一來商陽關一戰積聚起來的人心士氣隻怕要一口氣泄了出去。但楊國忠一意孤行又要派末將去見孫孝哲,末將無可奈何,又想到可以趁機到叛軍中一探虛實,所以就動身前往了……”
說到這裏,楊行本一口氣沒喘勻,劇烈的咳嗽了起來,好半晌才恢複了平靜,重又說道:
“不想剛到了孫孝哲大營,潼關就傳來消息,高仙芝抓住了偽燕派往長安的偽禦史大夫高載成一行人,不由分說將所有人斬首掛在潼關城頭示眾,以表明決一死戰的心誌。叛軍中不少人要殺末將等人報仇,孫孝哲見無法繼續談下去,卻命人護送末將等人離開了叛軍軍營。去時末將等人喬裝商賈從商陽關以南潛出關外,回去的時候就直走了潼關,末將等人亮明身犯,反倒惹下了殺身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