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又瞥了一眼李萼擺在案頭的涉案名單,以手指重重敲了兩下。?
“按照名單連夜抓人。”
末了還補充了一句,“除了竇憲!”
李萼糊塗了,明明秦晉咬牙切齒的不打算放過竇憲,怎麽現在又要除去此人呢?
見他目光迷惑,秦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有些跳躍,就解釋道:
“用驚馬的罪名處置竇憲豈非便宜了他?你先看看這封急信。”
李萼接過了秦晉手中的書信,一目十行的看完,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竇憲這廝也過於明目張膽了,為了給神武軍添堵,竟不惜策劃了磨延啜羅的越獄事件。
“明白了吧,就連磨延啜羅都成了被張皇後利用的棋子,可歎這廝還做著稱王稱霸的春秋大夢呢!”
對於磨延啜羅其人,秦晉沒有半分好感,直覺使然,此人早晚會背叛懷仁可汗而造反。這也就是時人常說的腦後有反骨。
李萼忽而茅塞頓開。
“劫獄可就是勾結番邦為禍的罪名,雖然不至於死罪,但去職流放是免不了的!”
如果當真能把竇憲趕出長安,對張皇後而言就是極重的打擊,還會警示各方反對李豫的勢力,使得這些人不敢貿然行事。如此一來,李萼也覺得,張皇後似乎也不是動不得,隻要罪名切實,未必就不能成功。
“京兆府辦案,就算皇後也無權幹涉,總而言之,事不宜遲,今夜就抓人。”
李萼的神色中流露出了絲絲振奮之色,驟而擊掌道:
“預祝大夫旗開得勝,下吏也去布置,捕拿疑犯!”
秦晉與李萼分頭行動,他又返回京兆府與崔光遠會合,這回仍舊使用京兆府的差役,數百人集合之後,浩浩蕩蕩的開奔大寧坊。此時已經到了子夜時分,大寧坊的坊門早就關閉,裏麵看門的役卒聽到外麵人喊馬嘶被嚇的腿都軟了,任憑外麵如何呼喝,就是不敢開門。
崔光遠亮明了京兆尹的身份,看門的役卒仍舊不敢開門,他直以為是京中有了兵變民亂,又要來搶掠呢。
受過一次亂民劫掠之苦的長安百姓對那次劫難印象深刻,自然警惕至極。
鎮定下來之後,役卒依然敲鑼示警,與此同時又大聲疾呼:
“有敵襲,各家出人,準備禦敵啊!”
自從民營解散以後,各坊的居民按照京兆府的要求,分別結成以坊為單位的民兵,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不至於沒有反抗能力。
被堵在坊門外的崔光遠被氣的大怒,以前隻聽說過作繭自縛,不想今次竟應驗在了自己的身上。
“來呀,給我撞開坊門!”
坊門很結實,輕易是撞不開的,還是差役們有經驗,派了幾個膽大靈巧的人,從坊牆處翻了進去,製服了幾個羸弱的役卒後,從裏麵將坊門打開。兩扇木門剛一打開,差役們就如狼似虎的衝了進去,直奔竇憲的宅邸。
進府抓人,往往是最有油水的差事,按照時下的慣例,一則可以順手牽羊。二則府邸中的主人怕家中東西被毀過甚,也會主動拿出金銀來賄賂。
因而,對於這種差事人人都踴躍參加,就算半夜時分也能做到一呼百應。
竇憲的府邸在大寧坊中雖然不是最氣派的,但確實最好找的,一幹差役們把厚重的黑漆木門瞧的啪啪直響。
門房的仆人早就被鑼聲嚇醒了,在通知家老以後就戰戰兢兢的守在門裏,現在聽到外麵如此之大的陣仗,嚇得差點把心髒都吐了出來。
搞不清楚狀況,就隻能閉著眼睛,雙手合十,口中振振有詞,期待著佛祖菩薩能保佑平安。
可是,佛祖菩薩又豈能在此時現身顯靈呢?兩扇黑漆木門依舊被敲的山響,如狼似虎的差役依舊在外麵大呼小叫。
這時,竇憲府中的家老已經組織了府中奴仆一股腦的來到了大門門房處。
“有亂民衝擊府邸,都給我頂住了,天亮以後,沒人賞十金!”
重賞之下,士氣大盛,有膽子大的奴仆便衝著外麵大聲叫罵好像罵聲就能退敵一般。
這時,外麵竟整齊劃一的響起了大呼之聲。
“京兆府辦案拿人,還不快快開門!”
一遍又一遍的喊過之後,府中奴仆們麵麵相覷,如果是京兆府拿人,而不是亂民行搶,他們如此聚眾抗拒京兆府,豈非等同於謀反罪了?
“不要聽聽他們的,這一定是謊言,都穩住了!”
家老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抖。
“家老,萬一,萬一真是京兆府拿人呢?咱們這麽做,不是連累了家主?”
那家老想想也是,總要驗明了外麵之人的身份再做處置吧。
思量了一陣,家老提氣衝外麵喊著:
‘外麵的人聽著,既然聲稱是京兆府辦差,可有公文在手,老朽看過無誤之後,自然會開門!’
崔光遠很生氣,他這是第一次出麵拿人,居然就屢屢不順。而且還是當著秦晉的麵,這讓他覺得自己有些下不來台。
“某乃京兆尹崔光遠,還不開門?”
對方要公文,他當然不會給一個奴仆去辨別真偽,竇憲府中又不是藩王府邸,天**苑,身為大尹怎麽可能做這等有損官威、官聲的蠢事呢?
倒是一名差役頭目等的不耐煩了,建議道:
“大尹不必對它們客氣,這些人既然敬酒不吃,那就給他們點罰酒!”
崔光遠回頭看了看秦晉,然後又點頭應允道:
“好吧,你自為之!”
崔光遠很有自知之明,他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隻須做了決定以後,就再也不幹涉手下差役們如何辦差。
那差役頭目得令之後立即大喝了一聲:
“撞門!”
坊門厚重,不能輕易撞開,府邸的木門卻很是容易。
這些差役們也不知從哪裏弄來了根一人難以環抱的梁柱,十數人一同抬著,加向竇憲的府門撞去,隻一連撞了三下,裏麵的門栓就應聲而折。
隻見大門吱呀呀的緩緩敞開了,門裏的奴仆們都被嚇傻了,他們何曾見過這等陣仗,就算長安亂民作亂的時候,竇憲府中也沒有被亂民們衝進來過。
這些人立時氣勢全無,幾個反應快的馬上跪倒在地,磕頭求饒。
“饒命,饒命啊,俺們也是奉了家老之命,才,才對抗官府的……”
有了帶頭的,其他人也馬上跟著加入求饒的隊伍中,反而隻剩下了家老與那門房傻站在當場,好似鶴立雞群一般。
那家老已經被氣的須顫抖,隻一個照麵,這些沒骨頭的奴仆們就把責任都推在了自己的身上,他指著那些人怒罵道:
“你們這幫子殺才,當初表忠心時,一個個都是何等的氣壯山河,現在怎麽樣,賊人殺了進來,立時都成了沒骨頭的叛逆!”
說著,家老又望向了被眾星捧月一般的崔光遠和秦晉。
“賊子,朗朗乾坤,天子豈容你等作亂?要不了多久,禦史大夫帳下的神武軍就會來滅了你們!”
差役們哈哈大笑:
“真是瞎了狗眼,也不好好看看……”
正要抬出來秦晉,崔光遠卻搶先一步打斷了差役的話。
“某乃京兆尹崔光遠,勿要造謠生事,否則將再給你家主人添一條禍亂京城的罪名!”
家老被嚇得一哆嗦,破門之後,這些人並沒有行搶,他就已經覺得可能是自己誤會了,現在又聽到崔光遠的話,便又信了兩成。
“這,這還請稍後,容老朽請了家主出來說話!”
他也明白,茲事體大,自己是做不了主的,但竇憲卻又讓他全權處置,這可真是傷透了腦筋。
“竇憲在次,哪個來拿人,拿的又是誰?”
此時,竇憲終於出現了,身上已然穿戴整齊。
差役頭目道:
“京兆府辦差,抓的就是竇憲!還不束手就擒?”
隻聽竇憲冷笑反問:
“竇憲何罪?”
差役頭目又哼了一聲:
“勾結番邦罪囚,企圖劫獄,這個罪名夠不夠拿你?”
竇憲哈哈大笑,笑的極是誇張,甚至差點斷了氣。
“真真是好笑,空口白牙就想來我竇憲府中拿人,如何教人服氣?”
這時,崔光遠陰沉著聲音說道:
“有罪沒罪,證據確實與否,竇君跟崔某走一趟京兆府就知道了!”
竇憲也不甘示弱,依舊十分強硬。
“如果竇憲不從呢?”
崔光遠的聲音已經恢複了平靜,從容道:
“竇君莫非怕了?那就隻能動手用強了!”
忽而,竇憲又嗬嗬一笑。
“竇憲說笑,行得正坐得端,怕從何來,走吧,跟你們去京兆府就是!”
想不到竇憲如此輕易的就服軟了,差役頭目有點不甘心,入府搜掠的希望破滅,今夜的油水也自然就不見了。
有驚無險的,竇憲被崔光遠帶回了京兆府,這次他之所以親自出馬還是怕差役們的身份鎮不住這位與皇後淵源極深的重要人物。
其實,別看崔光遠表麵上從容淡定,心裏也緊張極了,生怕再引更大的亂子。
好在任務順利完成,隻要此人到了京兆府,還不隨意搓圓搓扁?
“按照名單連夜抓人。”
末了還補充了一句,“除了竇憲!”
李萼糊塗了,明明秦晉咬牙切齒的不打算放過竇憲,怎麽現在又要除去此人呢?
見他目光迷惑,秦晉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有些跳躍,就解釋道:
“用驚馬的罪名處置竇憲豈非便宜了他?你先看看這封急信。”
李萼接過了秦晉手中的書信,一目十行的看完,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竇憲這廝也過於明目張膽了,為了給神武軍添堵,竟不惜策劃了磨延啜羅的越獄事件。
“明白了吧,就連磨延啜羅都成了被張皇後利用的棋子,可歎這廝還做著稱王稱霸的春秋大夢呢!”
對於磨延啜羅其人,秦晉沒有半分好感,直覺使然,此人早晚會背叛懷仁可汗而造反。這也就是時人常說的腦後有反骨。
李萼忽而茅塞頓開。
“劫獄可就是勾結番邦為禍的罪名,雖然不至於死罪,但去職流放是免不了的!”
如果當真能把竇憲趕出長安,對張皇後而言就是極重的打擊,還會警示各方反對李豫的勢力,使得這些人不敢貿然行事。如此一來,李萼也覺得,張皇後似乎也不是動不得,隻要罪名切實,未必就不能成功。
“京兆府辦案,就算皇後也無權幹涉,總而言之,事不宜遲,今夜就抓人。”
李萼的神色中流露出了絲絲振奮之色,驟而擊掌道:
“預祝大夫旗開得勝,下吏也去布置,捕拿疑犯!”
秦晉與李萼分頭行動,他又返回京兆府與崔光遠會合,這回仍舊使用京兆府的差役,數百人集合之後,浩浩蕩蕩的開奔大寧坊。此時已經到了子夜時分,大寧坊的坊門早就關閉,裏麵看門的役卒聽到外麵人喊馬嘶被嚇的腿都軟了,任憑外麵如何呼喝,就是不敢開門。
崔光遠亮明了京兆尹的身份,看門的役卒仍舊不敢開門,他直以為是京中有了兵變民亂,又要來搶掠呢。
受過一次亂民劫掠之苦的長安百姓對那次劫難印象深刻,自然警惕至極。
鎮定下來之後,役卒依然敲鑼示警,與此同時又大聲疾呼:
“有敵襲,各家出人,準備禦敵啊!”
自從民營解散以後,各坊的居民按照京兆府的要求,分別結成以坊為單位的民兵,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也不至於沒有反抗能力。
被堵在坊門外的崔光遠被氣的大怒,以前隻聽說過作繭自縛,不想今次竟應驗在了自己的身上。
“來呀,給我撞開坊門!”
坊門很結實,輕易是撞不開的,還是差役們有經驗,派了幾個膽大靈巧的人,從坊牆處翻了進去,製服了幾個羸弱的役卒後,從裏麵將坊門打開。兩扇木門剛一打開,差役們就如狼似虎的衝了進去,直奔竇憲的宅邸。
進府抓人,往往是最有油水的差事,按照時下的慣例,一則可以順手牽羊。二則府邸中的主人怕家中東西被毀過甚,也會主動拿出金銀來賄賂。
因而,對於這種差事人人都踴躍參加,就算半夜時分也能做到一呼百應。
竇憲的府邸在大寧坊中雖然不是最氣派的,但確實最好找的,一幹差役們把厚重的黑漆木門瞧的啪啪直響。
門房的仆人早就被鑼聲嚇醒了,在通知家老以後就戰戰兢兢的守在門裏,現在聽到外麵如此之大的陣仗,嚇得差點把心髒都吐了出來。
搞不清楚狀況,就隻能閉著眼睛,雙手合十,口中振振有詞,期待著佛祖菩薩能保佑平安。
可是,佛祖菩薩又豈能在此時現身顯靈呢?兩扇黑漆木門依舊被敲的山響,如狼似虎的差役依舊在外麵大呼小叫。
這時,竇憲府中的家老已經組織了府中奴仆一股腦的來到了大門門房處。
“有亂民衝擊府邸,都給我頂住了,天亮以後,沒人賞十金!”
重賞之下,士氣大盛,有膽子大的奴仆便衝著外麵大聲叫罵好像罵聲就能退敵一般。
這時,外麵竟整齊劃一的響起了大呼之聲。
“京兆府辦案拿人,還不快快開門!”
一遍又一遍的喊過之後,府中奴仆們麵麵相覷,如果是京兆府拿人,而不是亂民行搶,他們如此聚眾抗拒京兆府,豈非等同於謀反罪了?
“不要聽聽他們的,這一定是謊言,都穩住了!”
家老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抖。
“家老,萬一,萬一真是京兆府拿人呢?咱們這麽做,不是連累了家主?”
那家老想想也是,總要驗明了外麵之人的身份再做處置吧。
思量了一陣,家老提氣衝外麵喊著:
‘外麵的人聽著,既然聲稱是京兆府辦差,可有公文在手,老朽看過無誤之後,自然會開門!’
崔光遠很生氣,他這是第一次出麵拿人,居然就屢屢不順。而且還是當著秦晉的麵,這讓他覺得自己有些下不來台。
“某乃京兆尹崔光遠,還不開門?”
對方要公文,他當然不會給一個奴仆去辨別真偽,竇憲府中又不是藩王府邸,天**苑,身為大尹怎麽可能做這等有損官威、官聲的蠢事呢?
倒是一名差役頭目等的不耐煩了,建議道:
“大尹不必對它們客氣,這些人既然敬酒不吃,那就給他們點罰酒!”
崔光遠回頭看了看秦晉,然後又點頭應允道:
“好吧,你自為之!”
崔光遠很有自知之明,他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隻須做了決定以後,就再也不幹涉手下差役們如何辦差。
那差役頭目得令之後立即大喝了一聲:
“撞門!”
坊門厚重,不能輕易撞開,府邸的木門卻很是容易。
這些差役們也不知從哪裏弄來了根一人難以環抱的梁柱,十數人一同抬著,加向竇憲的府門撞去,隻一連撞了三下,裏麵的門栓就應聲而折。
隻見大門吱呀呀的緩緩敞開了,門裏的奴仆們都被嚇傻了,他們何曾見過這等陣仗,就算長安亂民作亂的時候,竇憲府中也沒有被亂民們衝進來過。
這些人立時氣勢全無,幾個反應快的馬上跪倒在地,磕頭求饒。
“饒命,饒命啊,俺們也是奉了家老之命,才,才對抗官府的……”
有了帶頭的,其他人也馬上跟著加入求饒的隊伍中,反而隻剩下了家老與那門房傻站在當場,好似鶴立雞群一般。
那家老已經被氣的須顫抖,隻一個照麵,這些沒骨頭的奴仆們就把責任都推在了自己的身上,他指著那些人怒罵道:
“你們這幫子殺才,當初表忠心時,一個個都是何等的氣壯山河,現在怎麽樣,賊人殺了進來,立時都成了沒骨頭的叛逆!”
說著,家老又望向了被眾星捧月一般的崔光遠和秦晉。
“賊子,朗朗乾坤,天子豈容你等作亂?要不了多久,禦史大夫帳下的神武軍就會來滅了你們!”
差役們哈哈大笑:
“真是瞎了狗眼,也不好好看看……”
正要抬出來秦晉,崔光遠卻搶先一步打斷了差役的話。
“某乃京兆尹崔光遠,勿要造謠生事,否則將再給你家主人添一條禍亂京城的罪名!”
家老被嚇得一哆嗦,破門之後,這些人並沒有行搶,他就已經覺得可能是自己誤會了,現在又聽到崔光遠的話,便又信了兩成。
“這,這還請稍後,容老朽請了家主出來說話!”
他也明白,茲事體大,自己是做不了主的,但竇憲卻又讓他全權處置,這可真是傷透了腦筋。
“竇憲在次,哪個來拿人,拿的又是誰?”
此時,竇憲終於出現了,身上已然穿戴整齊。
差役頭目道:
“京兆府辦差,抓的就是竇憲!還不束手就擒?”
隻聽竇憲冷笑反問:
“竇憲何罪?”
差役頭目又哼了一聲:
“勾結番邦罪囚,企圖劫獄,這個罪名夠不夠拿你?”
竇憲哈哈大笑,笑的極是誇張,甚至差點斷了氣。
“真真是好笑,空口白牙就想來我竇憲府中拿人,如何教人服氣?”
這時,崔光遠陰沉著聲音說道:
“有罪沒罪,證據確實與否,竇君跟崔某走一趟京兆府就知道了!”
竇憲也不甘示弱,依舊十分強硬。
“如果竇憲不從呢?”
崔光遠的聲音已經恢複了平靜,從容道:
“竇君莫非怕了?那就隻能動手用強了!”
忽而,竇憲又嗬嗬一笑。
“竇憲說笑,行得正坐得端,怕從何來,走吧,跟你們去京兆府就是!”
想不到竇憲如此輕易的就服軟了,差役頭目有點不甘心,入府搜掠的希望破滅,今夜的油水也自然就不見了。
有驚無險的,竇憲被崔光遠帶回了京兆府,這次他之所以親自出馬還是怕差役們的身份鎮不住這位與皇後淵源極深的重要人物。
其實,別看崔光遠表麵上從容淡定,心裏也緊張極了,生怕再引更大的亂子。
好在任務順利完成,隻要此人到了京兆府,還不隨意搓圓搓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