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正如安慶緒弑父多位一般,都是各有運數。”


    秦晉這句話不倫不類,但楊行本卻大以為然,尤其是對史思明的性格分析,他們到目前為止雖然還沒有和史思明做過正麵交鋒,可此人的脾氣秉性已經揣摩過不止十次八次。


    “朝廷的天使快要到了,據報已經出了潼關,我在洛陽待不上幾日,總要避開去才能躲掉這包藏的禍心!”


    聞言,楊行本一驚。


    “難道大夫不打算接詔?”


    秦晉注視著楊行本,反問道:


    “洛陽留後,你敢接嗎?”


    “敢,也不敢!”


    見楊行本很少如此模棱兩可的回答,秦晉不禁笑了。


    “什麽叫敢也不敢,有話直說!”


    “說敢,是因為大夫若做了洛陽留後,那潼關以東的千裏之地就順理成章的插手……可若是接了,又難免出現賞無可賞的局麵,想想倒讓人兩難……”


    說著話,楊行本迎上秦晉的目光,問道:


    “大夫難熬當真舍得這個洛陽留後?”


    秦晉苦笑:


    “秦某避之唯恐不及,何來舍得一說啊!這分明是別有用心的捧殺之計,若接了詔書,今後又何以自處呢?”


    從古至今臣子若功勳卓著,賞無可賞,也就意味著他命不久矣。當權者怎麽可能容許臣子功高震主呢?因而除去功高震主的臣子就成了上位者不二的選擇。當然,這種情況是在天子強勢的情況下出現的,倘若天子弱勢,情形則會完全相反。


    無論哪種情況,都不是秦晉所樂見的。平叛尚未結束,唐朝經不起內鬥,有人別具居心,他卻不能將事態變的更糟。


    楊行本的臉上再次顯露陰鬱之色。


    “朝廷裏這群豬狗,除了知道爭權奪利,還會什麽?就應該讓安賊殺進長安,讓他們也嚐嚐自己釀的苦果!”


    話到一半,他又忍不住泄氣,這是意氣之言,可又有什麽法子阻止那些蠅營狗苟之徒呢?


    “現在你知道了,當初我為何沒有與房琯爭這東征的差事了吧?可惜啊,房琯不爭氣,到頭來還得神武軍親自上陣。”


    “難道崔渙和太子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別有居心的人上躥下跳嗎?”


    麵對楊行本的疑問,秦晉沉默了一陣,才緩緩說道:


    “焉知這不是各方樂見其成的?”


    “這……這又做何道理?”


    楊行本一時想不通,難道這些人都瘋了嗎?神武軍在前麵打的熱火朝天,他們非得在後麵搞些拖後腿的事情來!


    “也沒什麽難於理解的,朝廷以我為洛陽留後,就目前而言是見不到惡劣後果的。若平叛未成,一切都會如常態。可一旦平叛成功,情勢就會變得微妙尷尬。”


    換句話說,這是朝廷裏某些人給秦晉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要經過漫長的時間以後才會引爆,而這顆炸彈不引爆則已,一旦引爆就會使他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咚的一聲,楊行本雙拳狠狠砸在幾案上,表情已經被憤怒拉扯得有些變形。他這個人雖然性格陰沉,卻城府不深,慣常喜怒形於色,雖然這些年來改觀了不少,可一旦憤怒到了一定程度還是壓不住火氣。


    “這群混賬,當初倒不如讓安賊將他們一勺燴了,咱們也省心。”


    當然,他也知道這是氣話,神武軍能有今日舉足輕重的地位,還不是靠救了這群隻知道勾心鬥角的混賬?


    “所以,我要躲一躲,讓朝廷的天使撲空吧。你留在洛陽,見機行事!”


    聞言,楊行本才明白秦晉當真要走,便問道:


    “大夫要去往何處?”


    秦晉一字一頓的說了兩個字:


    “河東!”


    其實,在克複洛陽之前,秦晉就已經謀劃好了,與其讓神武軍與史思明正麵相抗,不如取巧,隻是這個想法在任命其為洛陽留後的詔書炮製出以前還沒有徹底成型而已。


    在秦晉的心底裏還有一種不能為外人道的意識,曆經數次朝廷爭鬥以後,他發現即或是自己打算安安穩穩的低調做人,隨著其軍功的日益積累,這已經是個可想而不可能的夢。那麽,既然如此,就要未雨綢繆,他的根基之地在河東,為了自保也好,另有更大的圖謀也罷,經營好河東都是他獨一無二的選擇。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秦晉就徹底放棄了對中央朝廷的控製,在當世之時,控製了中央朝廷就等於控製了天下大義。當年曹操之所以能在諸侯爭霸中漸漸脫穎而出,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控製了中央朝廷,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他為了有足夠的實力對抗來自朝廷的反對勢力,經營好河東這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就絕對是不二選擇。


    避接詔書,在外人看來,這是秦晉退縮了,實際上這卻是變相的以退為進。


    不過,就在秦晉即將起行的當日,發生了一件令人意外的大事。


    失蹤多日的安西節度副使李嗣業被找到了。


    房琯最初兵敗之時,秦晉也派人在洛陽到潼關的寬闊土地上尋找過,但可惜得是一無所獲。就在他已經放棄希望之時,沒想到居然就尋著了此人。


    原來,當初比兵敗之時,李嗣業的看法還是比較悲觀的,認為經此一敗之後,朝廷與安賊叛軍之間的戰鬥將進入漫長的僵持期,與其狼狽的逃回關中,不如留下來,化整為零在安賊腹地做長期鬥爭。


    隻可惜,李嗣業盤算得不錯,但安賊叛軍也不是完全吃素的,追著他將他的部眾打的七零八落。不得已之下,他才帶著少數親隨部眾躲進了茫茫的伏牛山裏,隱匿蹤跡,靜待時機。


    後來,叛軍在伏牛山裏進行了幾次規模較大的搜捕都一無所獲,隨著神武軍的全麵推進,洛陽戰事吃緊,對李嗣業的搜捕也就不了了之。


    這些事都是秦晉之前所不知道的,而李嗣業為了躲避叛軍的搜捕,躲進荒無人煙的大山深處,以至於與外界隔絕消息,是以神武軍圍城月餘之久竟也一無所知。


    直至前幾日,李嗣業等人在山中日久,坐吃山空,覺得可以伺機下山活動,順便搜掠一些糧食,正好就被魯山縣的民營發現。而魯山縣民營成立不久,便當他們是叛軍派來的奸細,也組織起了大規模的搜捕。


    李嗣業也是倒黴,躲過了叛軍數次大搜捕,最終放鬆警惕之下,竟被魯山縣的區區民營生擒活捉。


    而李嗣業在得知了他所麵對的是唐兵以後,大喜過望,就直言了自己的身份。魯山民營當然不肯輕易相信,幾經甄別之下,終於確認李嗣業的身份。


    魯山縣派人將李嗣業送抵洛陽,秦晉為其組織了一次小規模的歡迎儀式,畢竟是敗軍之將,能做到這一點已經算是仁至義盡。如果按照李隆基在位時的慣例,像房琯、李嗣業這些人敗軍喪師之後,就算不被斬首,也是罷官奪職下獄或者流放的下場。


    楊行本曾私下裏揣測,李嗣業之所以在戰敗後不敢回京,而是躲進了伏牛深山裏,應該是存了避罪的想法。


    秦晉倒是不同意他的看法,因為李嗣業其人在各種史料記載中都是十分正麵的人物,有勇有謀,又對唐朝忠心耿耿,最後也是戰死沙場。


    當見到李嗣業以後,秦晉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若非有人提醒,他絕難認出眼前之人就是名震西域的李嗣業。亂蓬蓬的胡須遮住了大半張臉,露在外麵的皮骨也瘦的脫了相,身陷的眼窩下一雙眸子閃爍著異樣的光彩。


    相見的過程中,李嗣業全程都很是平靜,反倒是房琯因為觸景生情,忍不住落淚,啜泣了幾聲。


    更多時候,李嗣業都是沉默不發一言的,就連秦晉為他準備的壓驚洗塵筵席都婉拒出席。神武軍中許多人都暗地裏非議其托大,擺架子。秦晉卻覺得,李嗣業的沉默更多應該處於其內心的負罪感。


    於是,秦晉決定與其單獨密談一次,以確定此人的真實想法。


    “秦大夫不必多言,叛賊大勢已去,老夫亦無用武之地,唯有謝罪伏法……”


    “節帥何苦妄自菲薄?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且安史叛賊依舊盤局河北,魯地、淮西叛軍也沒有徹底平定……”


    “不必說了,老夫心意已決,之所以沒有自刎謝罪,是存了再見太上皇一麵的心思,一旦此願得逞,也就再沒有留戀這人世的理由的。如果秦大夫沒有其它的吩咐,老夫想獨自靜思。”


    李嗣業自始至終都對秦晉擺出了一副巨人一千裏之外的態度,秦晉能看出來這冷淡背後還埋藏著隱隱的敵意。


    知道再怎麽勸也難以改變此人的心意,秦晉隻得離去。


    剛回到住所,就見楊行本已經等候多時。


    “大夫不覺得李嗣業對神武軍而言,是個潛在的威脅麽?”


    秦晉問道:


    “何以如此說呢?”


    “一旦將李嗣業送回關中,八成就會成為那些人手中的刀子!”


    秦晉不以為然的笑道:


    “其人領乘勝之兵都不能有所作為,我神武軍又何懼之有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味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味酒並收藏亂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