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兩次謀刺的插曲之後,神武軍反而徹底在洛陽站穩了腳跟,絕大多數人預計的北伐並沒有立即展開,而此前風傳的秦大夫將要親赴河東一事似乎也是捕風捉影的謠言。預想中的大清洗也沒有出現,除了個別涉案的高級將領以外,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被處死,至多隻是被發往了苦力營做苦力,更沒有波及到他們的家人和子弟。
隨著人心漸漸安定下來,一切又好似回到了戰亂以前的太平年景。不管這兩年經曆了多少戰火,洛陽城都極其幸運的躲過了戰火的蹂躪,而城中的百姓們似乎也對這種情況見怪不怪,就算戰火曾經距離他們極其之近,一旦事態平息,又總能以最快的速度回複往日的心態。
若說神武軍進城以後,對城中百姓影響比較大的舉措就隻有關閉西市和北市這一舉措了。因為關閉這兩市,騰出來空地要駐紮更多的神武軍,以隨時隨地維係城局麵的安穩。這也是自兩次行刺事件後,秦晉主動打破了神武軍不進城的規矩,洛陽畢竟有其特殊性,不能與以往所克複的城池一概而論。除此以外,東市和南市則沒有被強行關閉,其繁華程度則更勝以往。
按照規劃,禁城的舉措也應該在市麵平息以後逐步開放,從這一天開始秦晉親自下令,有限度的開放安喜門和長夏門。這一南一北兩座城門的開放,立即又為洛陽城注入了一股活力,被困在城內的商賈終於可以出城,而被擋在外麵的行商也謝天謝地的進城。
城禁的開放也為維持城內治安穩定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畢竟偽燕政權統治這座都城也有數年的時間,雖然安慶緒等人狼狽敗逃北上,可城內也一定留下了不少奸細和一些心懷鬼胎的人。
楊行本又例行的到秦晉這裏抱怨:
“現在開放城禁還是過於倉促,密探每日裏總能抓住不少奸細,這些人的身份背景又很複雜,萬一……”
他的這套說辭秦晉早就聽得耳朵起了繭子,但總不能怕卡刺就不吃魚吧?城禁維持的越久,因為物資的匱乏和人心的躁動反而會對穩定市麵人心起到反作用。現在逐步開放門禁,正可以為百姓們連日以來積攢的高壓情緒提供了一個緩解的渠道。
“沒有外地壓境的情況下,城禁不可能持久,否則人心必亂。”
楊行本聳了聳肩,他當然也知道秦晉的說法沒有錯,但總覺得可以多拖延幾日為好。
這段例行的對話過後,秦晉又憂心忡忡的說道:
“掐算日子,派往長安的特使也應該到了,這幾日必會分出結果!”
神武軍之所以到現在還按兵不動,遲遲沒有北上乘勝推進的意思,是因為秦晉必須擺平朝廷內部的麻煩,才能在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出兵。否則,一旦神武軍在前麵打的生死難分,朝廷上有人再從背後捅一刀,立時就有滅頂之災。
秦晉絕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僥幸上,高仙芝和哥舒翰的前車之鑒都曆曆在目,其中許多事他本人更是親曆者,政治鬥爭的險惡絕對超乎常人的想象,為了扳倒政敵別說個別人的利益,就算在這個時代被認為至高無上的社稷也是可以犧牲和出賣的。
相比於秦晉,楊行本對此事看得倒比較樂觀。
“大夫手握重兵在外,朝廷那些宵小就算再喪心病狂也不敢明著撕破臉皮,畢竟現在不是太上皇當政的時代,天子詔書到了地方藩鎮,節帥們如果懷揣著朝廷大義或許還會計從,但有人不服,所謂詔書與廢紙也沒甚區別!聽說江南西路節度使來瑱就對天子詔書置之不理,到現在朝廷不也連屁都沒放一個嗎?”
來瑱封還詔書的事,秦晉也聽說了,此事就發生在不久之前,詔書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曾有風言傳說和神武軍有關。秦晉沉吟著不做任何表示,對於自己身後腹地的這兩隻兵馬,他一直沒有放鬆警惕,雖然同為朝廷的兵馬,但人心隔肚皮,此前高適的驅虎吞狼與袖手旁觀,都已經隱隱的證實了這種擔憂。
見秦晉沒有說話,楊行本又道:
“來瑱和高適的步調似乎並不一致,此人經營江南應該更傾向於自保,而不參與朝廷上的爭鬥。不如,趁此機會結交一番,就算不能為我神武軍所用,總要讓他在關鍵時刻不扯咱們的後腿!”
秦晉輕輕點了一下頭,道:
“此事我會安排杜乾運親自往江南走一遭,先探一探來瑱的具體態度再說。”
……
暮靄沉沉,長安街市上一片蕭條,這座大唐帝都在經曆了兩年前的那場大亂以後就再也沒能恢複以往的生機和輝煌,間或出現的行人也都是一副形色匆匆的模樣,不是臉上掛著哀傷就是目光中透著無時不刻的惶恐與不安。
在天寶十五年的那場大劫難裏,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幾乎家家都有親人子弟喪生於叛賊之手,更有許多人幾乎因此而家破人亡。
就算戰亂看起來已經遠離了長安,安賊也被攆出東都洛陽,可劫難帶來的苦難與傷痛又豈是短時間內能夠撫平的?正如刀箭施加於肉體之上,血淋淋的傷口雖然會愈合,可留下來的疤痕總會觸目驚心,甚至終其一生也不會消失。
急促的馬蹄聲陡然打破了這沉沉死氣,稀疏的行人紛紛側目,更有膽小者作勢欲躲,但戰馬來得急去得也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是消失在了大街的盡頭。三兩個人交頭接耳一陣,雖不見有亂兵出現,但總有一種不安的情緒籠罩在這些有如驚弓之鳥的人心頭。
“甚?事敗了?這……這怎麽可能……”
建寧王李倓的身體搖晃了幾下,終是沒有站穩跌坐在地上,臉上的肌肉抽搐扭曲,看起來可怖至極。
“非但事敗,秦晉更將此事原委密陳太子殿下,那狗賊的特使此時怕已經到了東宮,主君還要早做打算啊!”
李倓經過了初時的慌張之後,很快又鎮定下來,在他知道事敗以後就已經料到了秦晉不會善罷甘休,可萬萬想不到的是,這秦晉狗賊竟會將屠刀硬塞進了他最敬愛的兄長手裏。
部下躬身在地,對他的勸告已經很明顯,但他卻不願意聽,又一臉冷笑數聲,行為又由鎮定漸顯狂態。
“請主君早做打算,未雨綢繆,太子殿下一定會,會犧牲主君的……”
陡然間,李倓怒極,一腳踢在部下的胸口上,登時就將其踢翻在地。
“無禮的奴才,要你來離間我兄弟?還不滾下去!”
部下連滾帶爬的出去,諾大的屋中隻剩下了李倓一人,行刺的事情敗露,又被抓住了活口,人證物證俱在之下,就算他矢口否認抵賴也無濟於事。實際上,就算秦晉的舉證不實,此賊既然敢向太子殿下公然攤牌,也就意味著雙方已經到了翻臉的邊緣,甚至於是在逼迫著太子表態。
“不能翻臉,不能翻臉啊……”
李倓口中喃喃,他知道此時絕不能翻臉,否則太子殿下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假如秦晉順利被刺身亡,隻要太子控製了神武軍,那就有了掃清朝廷奸佞的資本,可現在的局麵是秦晉非但沒死,還把所有的火氣都撒在了太子的身上,如果太子不能理智的處置,後果將難以估量。
不知何時,李倓已經淚流滿麵。
“太子殿下,是李倓害了你啊,李倓萬死難贖己罪……”
哭了一陣,李倓終於直起了身子,來到書案後提筆疾書,大約小半個時辰以後,又將筆擲於地下,縱聲大笑:
“李倓一手惹出來的禍患,便由李倓一人承擔吧!”
說罷,李倓抽出了隨身攜帶的短劍,寒光一閃而過,鮮血立時四濺。這一劍不偏不倚正割斷了他的喉管與血管,血柱竟直接噴濺到了天花板上。隨著暗紅色血液的噴湧而出,李倓的身體就像在瞬間被抽空了所有的精力一般,直直向後仰躺倒地。
劇烈的聲響驚動了外麵的隨從,當他們壯著膽子,冒著被訓斥的危險拉開門,繞過屏風,卻都被眼前慘烈的一幕驚呆了,以至於良久才發出了淒厲的呼救之聲。
“快救人哪,主君自盡了……”
與此同時,太子李豫手中正捏著秦晉的那封親筆書信,雖然隻是薄薄的幾張紙,可捏在手裏卻有千鈞之重,又燙人至極。
信中所言建寧王主使謀刺雲雲,他都一無所知,而看秦晉憤怒的語氣和決絕的遣詞用句,似乎已經被逼到了翻臉的邊緣。這對李豫而言可當真是人在家中做,禍從天上來。
李豫雖然意識到了秦晉和神武軍的坐大或許會危及皇權,但也隻是打算采取比較溫和的方式加以限製,至於這種手段極端的刺殺卻是從來都沒想過。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越看就越是膽戰心驚,以至於他竟沒了主意。
隨著人心漸漸安定下來,一切又好似回到了戰亂以前的太平年景。不管這兩年經曆了多少戰火,洛陽城都極其幸運的躲過了戰火的蹂躪,而城中的百姓們似乎也對這種情況見怪不怪,就算戰火曾經距離他們極其之近,一旦事態平息,又總能以最快的速度回複往日的心態。
若說神武軍進城以後,對城中百姓影響比較大的舉措就隻有關閉西市和北市這一舉措了。因為關閉這兩市,騰出來空地要駐紮更多的神武軍,以隨時隨地維係城局麵的安穩。這也是自兩次行刺事件後,秦晉主動打破了神武軍不進城的規矩,洛陽畢竟有其特殊性,不能與以往所克複的城池一概而論。除此以外,東市和南市則沒有被強行關閉,其繁華程度則更勝以往。
按照規劃,禁城的舉措也應該在市麵平息以後逐步開放,從這一天開始秦晉親自下令,有限度的開放安喜門和長夏門。這一南一北兩座城門的開放,立即又為洛陽城注入了一股活力,被困在城內的商賈終於可以出城,而被擋在外麵的行商也謝天謝地的進城。
城禁的開放也為維持城內治安穩定帶來了不小的麻煩,畢竟偽燕政權統治這座都城也有數年的時間,雖然安慶緒等人狼狽敗逃北上,可城內也一定留下了不少奸細和一些心懷鬼胎的人。
楊行本又例行的到秦晉這裏抱怨:
“現在開放城禁還是過於倉促,密探每日裏總能抓住不少奸細,這些人的身份背景又很複雜,萬一……”
他的這套說辭秦晉早就聽得耳朵起了繭子,但總不能怕卡刺就不吃魚吧?城禁維持的越久,因為物資的匱乏和人心的躁動反而會對穩定市麵人心起到反作用。現在逐步開放門禁,正可以為百姓們連日以來積攢的高壓情緒提供了一個緩解的渠道。
“沒有外地壓境的情況下,城禁不可能持久,否則人心必亂。”
楊行本聳了聳肩,他當然也知道秦晉的說法沒有錯,但總覺得可以多拖延幾日為好。
這段例行的對話過後,秦晉又憂心忡忡的說道:
“掐算日子,派往長安的特使也應該到了,這幾日必會分出結果!”
神武軍之所以到現在還按兵不動,遲遲沒有北上乘勝推進的意思,是因為秦晉必須擺平朝廷內部的麻煩,才能在沒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出兵。否則,一旦神武軍在前麵打的生死難分,朝廷上有人再從背後捅一刀,立時就有滅頂之災。
秦晉絕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僥幸上,高仙芝和哥舒翰的前車之鑒都曆曆在目,其中許多事他本人更是親曆者,政治鬥爭的險惡絕對超乎常人的想象,為了扳倒政敵別說個別人的利益,就算在這個時代被認為至高無上的社稷也是可以犧牲和出賣的。
相比於秦晉,楊行本對此事看得倒比較樂觀。
“大夫手握重兵在外,朝廷那些宵小就算再喪心病狂也不敢明著撕破臉皮,畢竟現在不是太上皇當政的時代,天子詔書到了地方藩鎮,節帥們如果懷揣著朝廷大義或許還會計從,但有人不服,所謂詔書與廢紙也沒甚區別!聽說江南西路節度使來瑱就對天子詔書置之不理,到現在朝廷不也連屁都沒放一個嗎?”
來瑱封還詔書的事,秦晉也聽說了,此事就發生在不久之前,詔書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曾有風言傳說和神武軍有關。秦晉沉吟著不做任何表示,對於自己身後腹地的這兩隻兵馬,他一直沒有放鬆警惕,雖然同為朝廷的兵馬,但人心隔肚皮,此前高適的驅虎吞狼與袖手旁觀,都已經隱隱的證實了這種擔憂。
見秦晉沒有說話,楊行本又道:
“來瑱和高適的步調似乎並不一致,此人經營江南應該更傾向於自保,而不參與朝廷上的爭鬥。不如,趁此機會結交一番,就算不能為我神武軍所用,總要讓他在關鍵時刻不扯咱們的後腿!”
秦晉輕輕點了一下頭,道:
“此事我會安排杜乾運親自往江南走一遭,先探一探來瑱的具體態度再說。”
……
暮靄沉沉,長安街市上一片蕭條,這座大唐帝都在經曆了兩年前的那場大亂以後就再也沒能恢複以往的生機和輝煌,間或出現的行人也都是一副形色匆匆的模樣,不是臉上掛著哀傷就是目光中透著無時不刻的惶恐與不安。
在天寶十五年的那場大劫難裏,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幾乎家家都有親人子弟喪生於叛賊之手,更有許多人幾乎因此而家破人亡。
就算戰亂看起來已經遠離了長安,安賊也被攆出東都洛陽,可劫難帶來的苦難與傷痛又豈是短時間內能夠撫平的?正如刀箭施加於肉體之上,血淋淋的傷口雖然會愈合,可留下來的疤痕總會觸目驚心,甚至終其一生也不會消失。
急促的馬蹄聲陡然打破了這沉沉死氣,稀疏的行人紛紛側目,更有膽小者作勢欲躲,但戰馬來得急去得也快,一眨眼的功夫就是消失在了大街的盡頭。三兩個人交頭接耳一陣,雖不見有亂兵出現,但總有一種不安的情緒籠罩在這些有如驚弓之鳥的人心頭。
“甚?事敗了?這……這怎麽可能……”
建寧王李倓的身體搖晃了幾下,終是沒有站穩跌坐在地上,臉上的肌肉抽搐扭曲,看起來可怖至極。
“非但事敗,秦晉更將此事原委密陳太子殿下,那狗賊的特使此時怕已經到了東宮,主君還要早做打算啊!”
李倓經過了初時的慌張之後,很快又鎮定下來,在他知道事敗以後就已經料到了秦晉不會善罷甘休,可萬萬想不到的是,這秦晉狗賊竟會將屠刀硬塞進了他最敬愛的兄長手裏。
部下躬身在地,對他的勸告已經很明顯,但他卻不願意聽,又一臉冷笑數聲,行為又由鎮定漸顯狂態。
“請主君早做打算,未雨綢繆,太子殿下一定會,會犧牲主君的……”
陡然間,李倓怒極,一腳踢在部下的胸口上,登時就將其踢翻在地。
“無禮的奴才,要你來離間我兄弟?還不滾下去!”
部下連滾帶爬的出去,諾大的屋中隻剩下了李倓一人,行刺的事情敗露,又被抓住了活口,人證物證俱在之下,就算他矢口否認抵賴也無濟於事。實際上,就算秦晉的舉證不實,此賊既然敢向太子殿下公然攤牌,也就意味著雙方已經到了翻臉的邊緣,甚至於是在逼迫著太子表態。
“不能翻臉,不能翻臉啊……”
李倓口中喃喃,他知道此時絕不能翻臉,否則太子殿下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假如秦晉順利被刺身亡,隻要太子控製了神武軍,那就有了掃清朝廷奸佞的資本,可現在的局麵是秦晉非但沒死,還把所有的火氣都撒在了太子的身上,如果太子不能理智的處置,後果將難以估量。
不知何時,李倓已經淚流滿麵。
“太子殿下,是李倓害了你啊,李倓萬死難贖己罪……”
哭了一陣,李倓終於直起了身子,來到書案後提筆疾書,大約小半個時辰以後,又將筆擲於地下,縱聲大笑:
“李倓一手惹出來的禍患,便由李倓一人承擔吧!”
說罷,李倓抽出了隨身攜帶的短劍,寒光一閃而過,鮮血立時四濺。這一劍不偏不倚正割斷了他的喉管與血管,血柱竟直接噴濺到了天花板上。隨著暗紅色血液的噴湧而出,李倓的身體就像在瞬間被抽空了所有的精力一般,直直向後仰躺倒地。
劇烈的聲響驚動了外麵的隨從,當他們壯著膽子,冒著被訓斥的危險拉開門,繞過屏風,卻都被眼前慘烈的一幕驚呆了,以至於良久才發出了淒厲的呼救之聲。
“快救人哪,主君自盡了……”
與此同時,太子李豫手中正捏著秦晉的那封親筆書信,雖然隻是薄薄的幾張紙,可捏在手裏卻有千鈞之重,又燙人至極。
信中所言建寧王主使謀刺雲雲,他都一無所知,而看秦晉憤怒的語氣和決絕的遣詞用句,似乎已經被逼到了翻臉的邊緣。這對李豫而言可當真是人在家中做,禍從天上來。
李豫雖然意識到了秦晉和神武軍的坐大或許會危及皇權,但也隻是打算采取比較溫和的方式加以限製,至於這種手段極端的刺殺卻是從來都沒想過。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好像一把鋒利的匕首,越看就越是膽戰心驚,以至於他竟沒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