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當然是那個一心要壟斷安西商路的大食商人,但是時至今日,所有人的想法還能維持最初的目標嗎?
秦晉在出征安西之前,更多的是考慮穩固唐朝在安西的統治力,誰又想得到會輕而易舉的越過蔥嶺,甚至深入到大食腹地的呼羅珊呢?
除此之外,唐兵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幾乎橫掃了大半個南亞次大陸,將後世印度最核心的地區都囊括在唐朝兵力的控製範圍之內。
而大食人的表現顯然是低於預期的,呼羅珊總督阿巴斯就像一截朽木,在神武軍麵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而後趕來的援兵,在襲擾戰術麵前,也顯得十分乏力。
似乎以強悍稱雄於波斯故地的大食人隻是個虛胖的居然,等著一支小小的手指將其偽裝輕而易舉的戳破。
一封緊急軍報被送了過來,秦晉看罷勃然色變,葛邏祿部以及部分粟特人騎兵居然無視軍令,擅自出兵襲擾大食後方的輜重隊伍。
他擔心的並非這些草原蠻部的安危,而是如此違抗命令,會否對其他各部起了不好的示範作用。
事實上,無論葛羅祿人還是拔汗那人,本質都屬於靠遊牧和劫掠為生的草原部族,他們的天性裏就帶著燒殺搶掠。禁止這些人做天性的事情,就等於將一塊肉擺在獅子麵前,又不讓它吃一樣。
獅子會發狂的,同理,這些草原蠻部也會在巨大的誘惑麵前選擇鋌而走險。
當然,骨咄祿等人敢於放心大膽的出擊,也與自神武軍以降,取得的大大小小的勝利有著很大的關係。
這些草原蠻部對大食人的畏懼之心,正在被這些大大小小的勝利一點點瓦解。
凶殘和自信的一麵重新占據了上風,不尊命令,擅自搶掠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派人,去策應這些人,別再讓他們走了庫思老的覆轍!”
盡管秦晉很生氣,但還是不想讓他們因為貪婪和輕率和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
鄭顯禮倒是覺得無所謂。
“他們既然無視丞相軍令,就讓他們獨自承擔好了,如果得勝而回固然好,假使失敗,也是咎由自取。丞相又何必為他們擔心呢?”
秦晉則道:
“大食人若輕易獲勝,士氣軍心必然大盛,如果我們不加以製止,此前的工作大半以上都將付諸東流。”
自打木鹿城陷落以後,大食人的戰鬥意誌一直在持續走低,秦晉所要做的就是讓大食人的軍心士氣達到最低穀。
鄭顯禮知道大局為重,就算對葛羅祿人和骨咄祿再厭惡,也必須服從秦晉的命令。
當他帶著數千神武軍步騎趕製戈爾幹南部的季河時,兩岸邊已經隻剩下了一片狼藉,幾乎所有參與了襲擾的草原蠻部都離開了這處臨時的集結地。
在葛邏祿部的帶動下,絕大多數人都爭先恐後的加入了搶掠大食輜重的行列當中。
骨咄祿從來沒有這麽痛快過,這次豪賭算是賭對了一半,唐人向來法不責眾。
如果獨獨是他一個人違背了大唐丞相的軍令也就罷了,現在是幾乎所有參與襲擾的步卒都違抗了軍令。
難道,唐人還能將所有的蠻部首領都處置了嗎?
假使秦晉當真敢這麽做,剛剛重新依附唐朝的草原各部還不得都被逼反了嗎?
再者,葛羅祿並非想要挑戰秦晉的權威,他想要的不過是搶一些物資,用此來擴充部屬,已經收買葛邏祿部並不怎麽傾向於自己的人心。
僅此而已。
搶掠進行的很順利,由於葛邏祿部是帶頭的,所以最肥最好的物資幾乎有一半都被他們搶走了。
短短一上午的功夫,幾乎人人都滿載錢財物資。
他們最優先搶的是大食貨幣第納爾,然後則是武器和皮貨,最次才是糧食。
因為糧食一旦不足就會有唐朝供應,他們並不愁吃,而武器和皮貨除了自用以外,是可以賣上高價的。至於大食人所使用的第納爾,在蔥嶺以西可是最保值的錢幣了。
除了骨咄祿剛剛整合的葛羅祿右部,連默棘連的葛羅祿左部也加入其中。隻是,默棘連的膽子小,衝在了後麵,葛羅祿左部就隻能跟在吃肉的部族後麵喝點湯。
饒是如此,默棘連也知足了。
他最大的有點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唐朝人的扶持,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恐怕早就被人奪去了葉護之位。
凶殘狡詐的骨咄祿就是他最大的敵人。
所以,他是最沒有非分之想的人,隻打算一心一意的跟著神武軍的腳步,在西征大食的路上撈點好處,然後返回河中過太太平平的遊牧日子。
現在跟著去搶掠,也是不想在草原各部中顯得過於離群而已。
就在各部打算滿載而歸時,大食人突然發起了攻擊。
而此時,他們距離臨時集結地,那條季河已經超過了三十裏地。
骨咄祿的葛羅祿右部首當其衝,因為所有人的身上以及馬背上都駝滿了財貨,正常行軍都受到了影響,更何況應戰突然出現的大食騎兵呢?
一時間,這些行動不便的草原戰士們紛紛因為措手不及而落馬,即便到了現在,他們仍然沒打算放棄這些拖累的財貨。
而其它的部族更是各自為戰,見到葛邏祿部遭受了襲擊以後,便四散撤退,根本不加理會他們的“帶頭人”。
骨咄祿見狀,大罵這些人混蛋,但也無濟於事。
大食人的騎兵顯然早有準備,一旦被咬住了,想要輕易脫身,簡直難於登天。
他隻能選擇奮起抵抗,同時大聲的呼喝命令著部屬們拋棄那些累贅的財貨,否則命都沒了,要財貨還有什麽用呢……
關鍵時刻,骨咄祿終於清醒了,財貨再好,也沒有命重要!
至於那些各自為戰,四散而走的其他部落也沒好到哪裏去,大食人既然有備而來,就不會隻安排一支騎兵進行突襲。
隻見四麵八方都有身披鐵甲的大食騎兵潮水一樣的湧過來,看上去令人心裏蕩起陣陣絕望。
秦晉在出征安西之前,更多的是考慮穩固唐朝在安西的統治力,誰又想得到會輕而易舉的越過蔥嶺,甚至深入到大食腹地的呼羅珊呢?
除此之外,唐兵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幾乎橫掃了大半個南亞次大陸,將後世印度最核心的地區都囊括在唐朝兵力的控製範圍之內。
而大食人的表現顯然是低於預期的,呼羅珊總督阿巴斯就像一截朽木,在神武軍麵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而後趕來的援兵,在襲擾戰術麵前,也顯得十分乏力。
似乎以強悍稱雄於波斯故地的大食人隻是個虛胖的居然,等著一支小小的手指將其偽裝輕而易舉的戳破。
一封緊急軍報被送了過來,秦晉看罷勃然色變,葛邏祿部以及部分粟特人騎兵居然無視軍令,擅自出兵襲擾大食後方的輜重隊伍。
他擔心的並非這些草原蠻部的安危,而是如此違抗命令,會否對其他各部起了不好的示範作用。
事實上,無論葛羅祿人還是拔汗那人,本質都屬於靠遊牧和劫掠為生的草原部族,他們的天性裏就帶著燒殺搶掠。禁止這些人做天性的事情,就等於將一塊肉擺在獅子麵前,又不讓它吃一樣。
獅子會發狂的,同理,這些草原蠻部也會在巨大的誘惑麵前選擇鋌而走險。
當然,骨咄祿等人敢於放心大膽的出擊,也與自神武軍以降,取得的大大小小的勝利有著很大的關係。
這些草原蠻部對大食人的畏懼之心,正在被這些大大小小的勝利一點點瓦解。
凶殘和自信的一麵重新占據了上風,不尊命令,擅自搶掠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派人,去策應這些人,別再讓他們走了庫思老的覆轍!”
盡管秦晉很生氣,但還是不想讓他們因為貪婪和輕率和付出過於沉重的代價。
鄭顯禮倒是覺得無所謂。
“他們既然無視丞相軍令,就讓他們獨自承擔好了,如果得勝而回固然好,假使失敗,也是咎由自取。丞相又何必為他們擔心呢?”
秦晉則道:
“大食人若輕易獲勝,士氣軍心必然大盛,如果我們不加以製止,此前的工作大半以上都將付諸東流。”
自打木鹿城陷落以後,大食人的戰鬥意誌一直在持續走低,秦晉所要做的就是讓大食人的軍心士氣達到最低穀。
鄭顯禮知道大局為重,就算對葛羅祿人和骨咄祿再厭惡,也必須服從秦晉的命令。
當他帶著數千神武軍步騎趕製戈爾幹南部的季河時,兩岸邊已經隻剩下了一片狼藉,幾乎所有參與了襲擾的草原蠻部都離開了這處臨時的集結地。
在葛邏祿部的帶動下,絕大多數人都爭先恐後的加入了搶掠大食輜重的行列當中。
骨咄祿從來沒有這麽痛快過,這次豪賭算是賭對了一半,唐人向來法不責眾。
如果獨獨是他一個人違背了大唐丞相的軍令也就罷了,現在是幾乎所有參與襲擾的步卒都違抗了軍令。
難道,唐人還能將所有的蠻部首領都處置了嗎?
假使秦晉當真敢這麽做,剛剛重新依附唐朝的草原各部還不得都被逼反了嗎?
再者,葛羅祿並非想要挑戰秦晉的權威,他想要的不過是搶一些物資,用此來擴充部屬,已經收買葛邏祿部並不怎麽傾向於自己的人心。
僅此而已。
搶掠進行的很順利,由於葛邏祿部是帶頭的,所以最肥最好的物資幾乎有一半都被他們搶走了。
短短一上午的功夫,幾乎人人都滿載錢財物資。
他們最優先搶的是大食貨幣第納爾,然後則是武器和皮貨,最次才是糧食。
因為糧食一旦不足就會有唐朝供應,他們並不愁吃,而武器和皮貨除了自用以外,是可以賣上高價的。至於大食人所使用的第納爾,在蔥嶺以西可是最保值的錢幣了。
除了骨咄祿剛剛整合的葛羅祿右部,連默棘連的葛羅祿左部也加入其中。隻是,默棘連的膽子小,衝在了後麵,葛羅祿左部就隻能跟在吃肉的部族後麵喝點湯。
饒是如此,默棘連也知足了。
他最大的有點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唐朝人的扶持,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恐怕早就被人奪去了葉護之位。
凶殘狡詐的骨咄祿就是他最大的敵人。
所以,他是最沒有非分之想的人,隻打算一心一意的跟著神武軍的腳步,在西征大食的路上撈點好處,然後返回河中過太太平平的遊牧日子。
現在跟著去搶掠,也是不想在草原各部中顯得過於離群而已。
就在各部打算滿載而歸時,大食人突然發起了攻擊。
而此時,他們距離臨時集結地,那條季河已經超過了三十裏地。
骨咄祿的葛羅祿右部首當其衝,因為所有人的身上以及馬背上都駝滿了財貨,正常行軍都受到了影響,更何況應戰突然出現的大食騎兵呢?
一時間,這些行動不便的草原戰士們紛紛因為措手不及而落馬,即便到了現在,他們仍然沒打算放棄這些拖累的財貨。
而其它的部族更是各自為戰,見到葛邏祿部遭受了襲擊以後,便四散撤退,根本不加理會他們的“帶頭人”。
骨咄祿見狀,大罵這些人混蛋,但也無濟於事。
大食人的騎兵顯然早有準備,一旦被咬住了,想要輕易脫身,簡直難於登天。
他隻能選擇奮起抵抗,同時大聲的呼喝命令著部屬們拋棄那些累贅的財貨,否則命都沒了,要財貨還有什麽用呢……
關鍵時刻,骨咄祿終於清醒了,財貨再好,也沒有命重要!
至於那些各自為戰,四散而走的其他部落也沒好到哪裏去,大食人既然有備而來,就不會隻安排一支騎兵進行突襲。
隻見四麵八方都有身披鐵甲的大食騎兵潮水一樣的湧過來,看上去令人心裏蕩起陣陣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