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圍剿,這些前一日還懦弱的敗軍俘虜們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氣,郭幼明還來不及為他們的表現驚詫,他知道這軍營的基本情況,首先寨牆高大,其次轅門並不會輕易的被擊破,那裏有著重兵把守,一頭撞上去反而可能出現自投羅網的不利境地。
“咱們不能走轅門,去馬廄,那裏有戰馬,隻要將寨牆弄倒就能輕而易舉的脫身!”
審時度勢之後,郭幼明提出了他的計劃。
周文遇覺得十分有道理,當即下令以神武軍勇士為尖刀的人馬往馬廄方向衝擊。
由於獨孤良佐受傷以後軍營中人心惶惶,對於這些造反者的圍剿不再盡全力,主營的校尉多以保存自身實力為要務,隻要將他們攆到別人的陣前便算完成任務。
所以,郭周二人幾乎沒有遇到多少阻力就衝破了圍堵,馬廄方麵沒有多少兵力,多是喂馬的軍卒,戰鬥力不行,麵對突然出現的危機多數人都選擇了逃命。
馬廄因此對他們幾乎成了不設防的地帶。
郭幼明沒想到自己的計劃竟然如此輕易的就實現了,心下大為振奮。
“兄弟們,趕緊給戰馬上鞍套,爭取一人兩馬!”
戰馬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一人兩馬至少能六十裏可以不停歇的行軍,追兵自然就沒那麽容易的追上來。
“時間太倉促,能一人一馬就不錯了,為免遲則生變,一人一馬即可。”
周文遇當即否決了這個建議,同時又命令一部分人在周圍觀察地形。
馬廄附近竟然發現了另一處轅門,這裏不似正門有重兵把守,粗略觀察大概隻有幾十人用作警戒。
當即,他就把攻擊這處轅門選座了攻擊目標。
一部分人不去馬廄,直接向這處轅門發起攻擊,其餘的則給足夠數目的戰馬上好鞍套。
負責把守馬廄處轅門的士兵也得到了營中有叛亂的消息,可也萬萬沒想到自家竟成了第一被攻擊的目標,紛紛準備迎敵。
與此同時,周文遇又派人向他們喊話:
“把守轅門的兄弟們聽好了,我們隻求逃出去,並不想死戰,如果能網開一麵必會秋毫無犯!”
這麽說就是向把守馬廄處轅門的士兵表明態度,他們並不會與之拚命,雙方各退一步便可相安無事。
郭幼明覺得周文遇這麽做似乎有點異想天開,但事實偏偏就成了,把守轅門的人不但沒有進行抵抗,反而將轅門的鎖打開了,就差親自為他們將兩扇厚重的木門打開。
但這也足夠了,周文雲當即領著人將轅門占領,然後推開了大門,外麵就是自由的世界。
令人尷尬的是戰馬此時並未上好足夠數目的鞍套。
周文遇當機立斷。
“不能再等了,帶著鞍套,先把戰馬趕出去,等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再說!”
數百匹戰馬轟隆隆的被攆出了馬廄。
離開時,周文遇覺得有必要再弄一點更大的破壞,一把火點了馬廄附近的草料。
此時正值初秋,草料幹燥的很,一點就著,眨眼的功夫就起了濃煙,火苗也開始四處蔓延。
見此情景,周文遇冷笑:
“這回看他們還如何追出來!”
與之相反,郭幼明大為痛心。
他的內心是複雜的,搶了馬匹是為逃命,可如果燒了草料,戰馬也會跟著遭受損失,難免有些心疼。
但隻要想一想獨孤良佐做的那些愚蠢事,心中的憤恨又難以平息,再加上兄長此時此刻又生死不明,難免對太子失去了信心。
事情進展的超乎預想的順利,離開營地十裏,沒有一個追兵追上來。
為了恢複馬力,他們在河岸邊停下來休息。
這時,郭幼明才有心思考慮兄長的問題。
周文遇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郭兄是否在考慮解救郭大帥?”
“我隻怕獨孤良佐那賊失心瘋將,將兄長……”
那個死字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可又像一把刀,始終在一下又一下割著他的心髒。
“兄長生死未知,我卻獨自逃生求活,實在是汗顏無地啊!”
周文遇安慰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咱們這點兵力自保逃生勉勉強強,想要反擊卻是絕無獲勝的可能。”
郭幼明點頭讚同,說道:
“我也知道,士兵們為求自保時,能夠爆發出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戰鬥力,現在外部的危機消失了,再想與獨孤良佐拿賊子對戰已經不可能。我隻恨獨孤良佐賊子野心,壞了太子的大事……”
對此,周文遇大不以為然。
“說句郭兄不愛聽的話,李豫以一己之力憑什麽與強大的朝廷相對抗呢?再說,當年之事是他禦下不嚴,被身邊的小人攛掇著欲殺丞相。丞相輔助朝廷平定叛亂,是有大功的人,若因此便早來殺身之禍,豈能不讓人心寒?導致今日之禍患,也是他咎由自取。”
“君要臣死,臣便要死,秦晉……”
周文遇反唇相譏:
“那郭兄剛剛何不引頸就戮?”
一句話將郭幼明噎住了,不等他說話,周文遇又冷冷道:
“太子如此對待你們兩兄弟,不過是當年欲殺丞相的翻版,這種任由親戚隨意興風作亂,擅殺功臣的人,縱看古今,豈有能成事的?”
頓時,郭幼明像泄了氣的皮球,整個人都萎頓在地上。
眼見如此,周文遇就不再多說話,敦促著士兵們將鞍套都套上戰馬,又在河邊取了足夠的飲水之後,下令繼續行軍。
郭幼明像行屍走肉一樣被扶上了戰馬,任由旁人拉著他前進。
經過粗略的統計,這次逃出來的人大概坐在八百人上下,大都是跟著他們一同逃回來的人,也有少量在此前戰敗以後並未成為俘虜先行回來的人。
獨孤良佐對此前戰敗的將士統一進行了隔離,甚至殺掉了幾個僥幸逃回來的校尉,眾人早就人心惶惶,所以才跟著他們一起造反了。
此前大家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活命,現在命已經保住,立時就失去了目標,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去做。
“咱們不能走轅門,去馬廄,那裏有戰馬,隻要將寨牆弄倒就能輕而易舉的脫身!”
審時度勢之後,郭幼明提出了他的計劃。
周文遇覺得十分有道理,當即下令以神武軍勇士為尖刀的人馬往馬廄方向衝擊。
由於獨孤良佐受傷以後軍營中人心惶惶,對於這些造反者的圍剿不再盡全力,主營的校尉多以保存自身實力為要務,隻要將他們攆到別人的陣前便算完成任務。
所以,郭周二人幾乎沒有遇到多少阻力就衝破了圍堵,馬廄方麵沒有多少兵力,多是喂馬的軍卒,戰鬥力不行,麵對突然出現的危機多數人都選擇了逃命。
馬廄因此對他們幾乎成了不設防的地帶。
郭幼明沒想到自己的計劃竟然如此輕易的就實現了,心下大為振奮。
“兄弟們,趕緊給戰馬上鞍套,爭取一人兩馬!”
戰馬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一人兩馬至少能六十裏可以不停歇的行軍,追兵自然就沒那麽容易的追上來。
“時間太倉促,能一人一馬就不錯了,為免遲則生變,一人一馬即可。”
周文遇當即否決了這個建議,同時又命令一部分人在周圍觀察地形。
馬廄附近竟然發現了另一處轅門,這裏不似正門有重兵把守,粗略觀察大概隻有幾十人用作警戒。
當即,他就把攻擊這處轅門選座了攻擊目標。
一部分人不去馬廄,直接向這處轅門發起攻擊,其餘的則給足夠數目的戰馬上好鞍套。
負責把守馬廄處轅門的士兵也得到了營中有叛亂的消息,可也萬萬沒想到自家竟成了第一被攻擊的目標,紛紛準備迎敵。
與此同時,周文遇又派人向他們喊話:
“把守轅門的兄弟們聽好了,我們隻求逃出去,並不想死戰,如果能網開一麵必會秋毫無犯!”
這麽說就是向把守馬廄處轅門的士兵表明態度,他們並不會與之拚命,雙方各退一步便可相安無事。
郭幼明覺得周文遇這麽做似乎有點異想天開,但事實偏偏就成了,把守轅門的人不但沒有進行抵抗,反而將轅門的鎖打開了,就差親自為他們將兩扇厚重的木門打開。
但這也足夠了,周文雲當即領著人將轅門占領,然後推開了大門,外麵就是自由的世界。
令人尷尬的是戰馬此時並未上好足夠數目的鞍套。
周文遇當機立斷。
“不能再等了,帶著鞍套,先把戰馬趕出去,等到了相對安全的地方再說!”
數百匹戰馬轟隆隆的被攆出了馬廄。
離開時,周文遇覺得有必要再弄一點更大的破壞,一把火點了馬廄附近的草料。
此時正值初秋,草料幹燥的很,一點就著,眨眼的功夫就起了濃煙,火苗也開始四處蔓延。
見此情景,周文遇冷笑:
“這回看他們還如何追出來!”
與之相反,郭幼明大為痛心。
他的內心是複雜的,搶了馬匹是為逃命,可如果燒了草料,戰馬也會跟著遭受損失,難免有些心疼。
但隻要想一想獨孤良佐做的那些愚蠢事,心中的憤恨又難以平息,再加上兄長此時此刻又生死不明,難免對太子失去了信心。
事情進展的超乎預想的順利,離開營地十裏,沒有一個追兵追上來。
為了恢複馬力,他們在河岸邊停下來休息。
這時,郭幼明才有心思考慮兄長的問題。
周文遇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郭兄是否在考慮解救郭大帥?”
“我隻怕獨孤良佐那賊失心瘋將,將兄長……”
那個死字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可又像一把刀,始終在一下又一下割著他的心髒。
“兄長生死未知,我卻獨自逃生求活,實在是汗顏無地啊!”
周文遇安慰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咱們這點兵力自保逃生勉勉強強,想要反擊卻是絕無獲勝的可能。”
郭幼明點頭讚同,說道:
“我也知道,士兵們為求自保時,能夠爆發出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戰鬥力,現在外部的危機消失了,再想與獨孤良佐拿賊子對戰已經不可能。我隻恨獨孤良佐賊子野心,壞了太子的大事……”
對此,周文遇大不以為然。
“說句郭兄不愛聽的話,李豫以一己之力憑什麽與強大的朝廷相對抗呢?再說,當年之事是他禦下不嚴,被身邊的小人攛掇著欲殺丞相。丞相輔助朝廷平定叛亂,是有大功的人,若因此便早來殺身之禍,豈能不讓人心寒?導致今日之禍患,也是他咎由自取。”
“君要臣死,臣便要死,秦晉……”
周文遇反唇相譏:
“那郭兄剛剛何不引頸就戮?”
一句話將郭幼明噎住了,不等他說話,周文遇又冷冷道:
“太子如此對待你們兩兄弟,不過是當年欲殺丞相的翻版,這種任由親戚隨意興風作亂,擅殺功臣的人,縱看古今,豈有能成事的?”
頓時,郭幼明像泄了氣的皮球,整個人都萎頓在地上。
眼見如此,周文遇就不再多說話,敦促著士兵們將鞍套都套上戰馬,又在河邊取了足夠的飲水之後,下令繼續行軍。
郭幼明像行屍走肉一樣被扶上了戰馬,任由旁人拉著他前進。
經過粗略的統計,這次逃出來的人大概坐在八百人上下,大都是跟著他們一同逃回來的人,也有少量在此前戰敗以後並未成為俘虜先行回來的人。
獨孤良佐對此前戰敗的將士統一進行了隔離,甚至殺掉了幾個僥幸逃回來的校尉,眾人早就人心惶惶,所以才跟著他們一起造反了。
此前大家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活命,現在命已經保住,立時就失去了目標,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