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強勢獨斷的帝王,葉宇在這方麵行事很是到位。


    這恰恰印證了當年虞允文的預言,他們所擁立的這個年輕人不是個察納雅言的仁君!


    朝會上因為一件小事,就將幾名位列朝班的官員,一擼倒地削職為民永不錄用,這種將君權獨斷發揮淋漓盡致的做法,自大宋開基以來也是極為少見的。


    蔣芾與嶽霖一幹文臣也集體選擇了沉默,因為他們誰都看得出,這是當今陛下在有意地借題發揮!


    大宋立朝以來都是秉承祖訓,貫徹實施重文輕武的國策。


    但是自從葉宇登基之後,這項國策雖然沒了明確摒棄,但從不斷以武官替換文官來看,文官們也看清楚了當今陛下的本心意圖。


    即便如今談不上崇武抑文,但也是有著打壓文官的趨勢。


    北伐之前,蔣芾、嶽霖等人尚且可以進諫勸言,但是如今北伐雖未有徹底,但已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此武官勢力如日中天的冉冉崛起,已經讓他們失去了應有的底氣!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葉宇有意打壓優越感極強的文官集團,他們這些人雖有微詞卻也隻能默默的沉受著。


    因為葉宇不似趙昚那般優柔寡斷與仁慈,也不似當年趙構那樣軟弱膽怯受製於臣子,恰恰有著鮮見地鐵血手腕與殺伐果斷!


    除了商議繼續北伐之事外,關於撥款修繕皇陵之事,葉宇也是在群臣的紛紛進諫後,仍舊是獨斷專行力排眾議行駛自己當初的決定。


    即便身為太上皇的趙昚出麵勸說,葉宇也是絲毫的不給麵子!


    為此葉宇還親自下了詔命,向滿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道明了自己良苦用心。


    “……國祚不興,山河破碎,中原之地淪為金人鐵蹄踐踏,我漢家百姓蒼生終日惶惶險遭滅絕之憂,然歸其根本是何人之錯?……蓋因趙氏官家曆代昏聵不思進取,方釀成靖康之國恥!趙氏一族之過錯,卻累及天下數萬子民,故而趙氏有負於天下百姓……”


    葉宇洋洋灑灑概述了上萬言半白半文的理由,其中的中心思想主要在於兩點。


    一則是說趙家的皇帝都是罪人,沒有能夠保護好這片漢人江山,以至於發生了靖康之恥險些滅了國。所以趙氏一族是個罪人,自己做了孽,卻讓自己的子民承受滅國災難,所以十分的慚愧難當!


    如今雖然收複中原回來了,但也是用數萬漢家兒郎的生命換來的。


    這些英烈將士浴血奮戰埋骨荒丘,至今都得不到一塊墓穴安置,而本就是罪人的趙氏皇族,又有何顏麵去修葺恥辱的皇陵!?


    二則是說留下荒棄的皇陵而不修,就是讓將來後人牢記這一段曆史教訓,更是警醒世人勿忘國恥!


    殘缺,容易讓人牢記與緬懷,更比書中的文字道理,更能直觀的表達什麽是: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葉宇的這些論述類似於罪己詔,但顯然要比罪己詔立意更高,更讓天下人感受到這位年輕帝王的魄力。


    能夠在百姓麵前如此大氣魄的公開認錯,可謂是自古以來頭一回,要知道自古帝王下罪己詔也是極為少見的。


    更何況葉宇此次不僅自謙自己有罪,更是連帶趙家的列祖列宗都奚落批駁了一遍。


    這對於當下的環境裏,那可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自古是子不言父過,作為皇帝就更是如此來,所以先輩立下的規矩以及判決的鐵案,子孫們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敢輕易地去更改,即便這個規矩與判決證明都是錯誤的!


    這就是古代以身作則的孝道,雖然這種孝道可以看作是形式主義的愚孝,但當下真的是一種等同律法的桎梏枷鎖。


    但即便如此,葉宇還就真的做了,不僅做了而且十分徹底,不僅在天下人麵前數例了徽欽二帝的罪行,而且還要將殘垣斷壁的皇陵,作為勿忘國恥的永久紀念地!


    大不敬!實在是荒唐!


    這是趙氏宗親所有人的同一心聲,宗正寺不止一次的上奏進諫,但是換來的卻是一概駁回!


    甚至因為此事,趙氏眾多元老宗親紛紛前往宮中請願,想要以此讓葉宇能夠收回成命。


    然而他們越是威逼施壓就越會遭致帝王的不滿,更不用說是葉宇這種乾綱獨斷的人。所以不僅沒能勸服葉宇收回成命,反而有不少趙氏宗親因此而住進了刑部大牢!


    滿朝文武對於葉宇此舉是頗有微詞,但是對於天下的百姓以及文人來說,卻是將葉宇直接上升了堯舜一般的高度。


    因為在封建禮教的思想禁錮下,皇帝那就是天命之子,天子即便是犯了錯,百姓們首先想到的是奸佞之臣進了讒言,與天子本身沒有任何的關聯的。


    而且自古皇帝都善於遮醜,這一點嗜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避免,否則他也不會塗改曆史與翻閱起居錄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葉宇的這種另類言行,才會讓他們感動得一塌糊塗!


    葉宇此次不僅打壓一些本該打壓的人,也是一舉賺夠了天下民心,可謂是一舉雙得名利雙收!


    ……


    在遷都汴京不久,葉宇特意頒布旨意,賜封全真教掌教真人丘處機為國師,並將終南山劃給了全真教以作道場!


    此舉既是圓了恩師王重陽的遺願,也是為了答謝全真教曾經在西北戰場,以及北伐事業上的多番襄助之恩!


    這幾年全真教或明或暗都幫助不少,但是遠沒有濟公給予葉宇的幫助巨大,但是即便是這樣,葉宇卻沒有想過去扶植佛教。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葉宇的本心很排斥佛教。


    自古便有‘佛門大興,則滅國’一說,佛門不事生產,占地占田坐吃山空,若是佛門興起的話,圈地的惡劣情況,以及所謂的超脫思想,就會衍生無數民生問題!


    佛門大興,不止會使人變成兩腳羊消磨意誌,男的勘破紅塵做和尚,女的月·經不調做了山中尼姑,加上佛門戒條那麽多,若是整個國家都勘破紅塵無欲無求,豈不是要亡國滅種?


    曆史上信奉佛教的國家,不是積弱滅亡就是窮困潦倒,葉宇可不想自己幸苦打下的江山,成為沒有攻擊性的‘聖人’國度!


    神佛之論,葉宇向來隻是看作一種學術、一種思想教化眾生,畢竟那些虛無縹緲的境界沒有人體驗過,真偽與否誰也說不清楚道不明。


    思想的自由,難以評論佛道之間的對與錯,但顯然道家思想暗含治國之道,對於政權的穩固有著一定積極作用!


    所以葉宇決定將道教立為國教,當然,道教教義中的消極思想,將來需要有所改動!


    改道教教義使其變的平民化大眾化!使其道教教義具有侵略性,就像十字軍東征一樣,不信道教的都是異端分子,會下地府十八層地獄受苦。


    同時將道教的戒條尺度放寬,完全吸納基督教的平民化,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也可以經營產業入仕為官!


    如此一來,何愁不興!?


    (個人喜好,喜歡佛家的朋友,可以忽略我的言論,不過我覺得佛法曆經這些年已經變味,過於規矩與教條,這反而是一種禁錮……心若有道有佛,隨處都是修行,剃度、深山、袈裟、念珠、打坐……不過都是束縛的形式主義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三生並收藏宋世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