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以南的大宋,是舉國歡騰如過新春,可北麵的金國,卻是前所未有的愁雲慘淡。


    中原的丟失,金國是有心理準備的。否則也不會隔著黃河眼見著汴京城被圍,而不施以援手與宋軍爭奪。


    金皇完顏允中在謹守黃河北岸,布防了委以依仗的十五萬金軍。而掌摑這支大軍的都統將領乃是耶律蒙哥,曾是昔日遼國耶律皇族後裔。


    朝會上,葉宇召集群臣商議大軍繼續北伐事宜,他很想聽一聽群臣的意見。


    “陛下,如今金國主力已經幾近全滅,黃河以北相信也是指日可待!”


    “不錯,如今我軍氣勢如虹,金國蠻夷之邦已然不足為懼!”


    “以我朝如今的兵鋒,收複燕雲十六州也為期不遠了!”


    “……”


    “諸位可莫要忘了,黃河乃是金國阻截我軍北上的最後一道天塹防線,金國必然是層層設防布控,況且謹守黃河北岸的耶律蒙哥,此人不容小覷!”


    群臣一個個說著高格調的奉承之言,卻沒有一個說道實質性的問題,葉宇正心中不悅而感到鬱結之際,吳挺這句極不和諧的聲音,讓葉宇頓時覺得寬慰許多。


    吳挺的這幾句話,讓殿上的吳曦、虞杭坤、顧夕風等武將略有反思,但是卻遭來一群文臣的反駁。


    “不過是個賣國求榮之輩,料想也無甚本事,我天朝兵鋒所指,何愁不所向無敵?”


    “陛下乃是英明之主受命於天,禦駕親征以來更是勢如破竹北定中原,江淮天塹都可以輕鬆而過,區區黃河又有何懼哉!”


    “陛下乃……”


    “夠了!”聽著這幫文臣唧唧咋咋妄論軍事,葉宇終究是難以再忍受下去。


    豁然站起身來的葉宇,冷眸瞪著方才說話的一幹文臣:“將這幾人拖出去!”


    話音甫落,殿前衛士便上殿遵旨行事,蔣芾見狀急忙移步上前求情:“陛下,還請息怒……”


    “哼!方才的話,蔣卿是聽清楚了?”


    “老臣,聽清楚……”


    “好!既然聽清楚了,朕來問你,這等曲意逢迎不知好歹之徒,留之何用?”


    “這……”


    葉宇瞪了蔣芾一眼,繼而看著已然搗蒜地磕頭的眾人,沉聲道:“削職為民,永不錄用!”


    “……”


    蔣芾沒有想到自己出麵,也沒能挽回這幾名大言不慚的文臣,最後隻得灰溜溜的退了回去。


    天子盛怒非同小可,經過此事之後的大殿上,所有人都開始靜默不語,生怕一句話不得體,就要跟方才幾人一樣。


    “不懂裝懂,是朕深惡痛疾之處!”


    葉宇顯然餘怒未消,若是說武將容易叛國,那麽文臣就是誤國之根源,自古以來拍馬逢迎的奸佞,哪一個不是文臣作祟!


    試想完顏允中能夠將宋金之間至關重要的最後天險,交予一個曾被滅國的耶律氏,單從這一點就能夠反襯耶律蒙哥的過人之處。


    而就是這樣的人,卻被這幫不懂軍事,隻會躲在後方坐享太平的文臣,將個人氣節與軍事能力混為一談。


    葉宇說著,一瞥淩厲目光,又落到蔣芾身後的一眾文臣身上:“諸位卿家,是不是也認為固守黃河北岸的耶律蒙哥,因是賣辱求榮品德低劣之輩,故而就是不懂軍事之人?”


    “這……”


    這個時候誰還敢觸黴頭,前車之鑒已然明朗,所以一個個隻得縮著腦袋不敢多言。


    “哼!朕早就言明,不需要主觀臆斷的迂腐之臣,若是根據爾等的主觀臆斷,太祖當年麾下的歸順名將楊業,是不是也要列為賣主求榮品行低劣的叛臣!?”


    “……”


    “嗯!?為何不說了!?”近乎咆哮的叱問,使得殿內文臣武將個個是噤若寒蟬。


    葉宇向來對人是和藹以待,即便是殺人屠城也是做到了風輕雲淡,但是今日卻是他第一次在眾人麵前發怒。


    因為他最不喜歡有些人,站在道德高位上主觀地去貶低對手!


    一場出兵的軍事朝議,到了最後卻成了評論道德之分的話題,關於渡河作戰之事也隻得另行商議。不過葉宇所舉的例子,卻直接將以蔣芾為首的一眾文臣,堵得是啞口無言!


    名將楊業,就是小說演繹中的楊家將的楊老令公,無論是演繹小說或是戲曲的美化渲染,楊業此人在曆史上都算是頗為有名望悍將。


    而葉宇之所以拿楊業此人,作為反擊朝中文臣的例子,是因為楊業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將領,後來趙匡胤平定中原滅了北漢,楊業也就歸順效命於宋朝。


    北漢政權乃是劉崇所建立,而劉崇乃是沙陀人,原是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


    楊業個人履曆,與當下的耶律蒙哥很是相似,所以葉宇沒有長篇宏論的反擊,而是以這個具有針對性的例子奚落這幫文臣。


    耶律氏效忠金國的行徑,是有違‘忠臣不事二主’的氣節,但是宋人史書中,卻高度讚揚楊業行徑是明智擇主,前後的史論如此懸殊,又能做何解釋?


    耶律蒙哥是昔日遼國的皇族後裔,如今父子兩代均效命於仇敵之國。


    同理,當年的北漢也是被宋朝所吞並,而作為北漢的降臣楊業,還不是一樣子孫幾代效命於仇敵之國——宋朝!


    同樣地經曆,楊業成了曆史公論的識時務英雄,而耶律蒙哥作為當下宋朝的敵人,就成了這幫漢家文人口中的賣國求榮之輩!


    金國滅了契丹人的遼國,按照所謂的民族大義來說,耶律蒙哥這個昔日皇族,應該以複仇家國為己任,與金國抗爭到底才是忠君之道。


    但就是這些歸順金國的耶律氏,在金國末年被蒙古入侵時,竟然有許多契丹人為金國九死賣命,他們寧願為金國去死也不投降蒙古!


    這難道就不值得豎然起敬嗎?反觀被金國占領的中原,又有多少忠臣義士赴死抗爭?


    金國政治官製體係下的官員,大部分都是任用了漢人來擔任。


    如今光複中原,所有的州府郡縣都是百廢待新,原來擔任金國官職地方官,仍舊由這些人繼續擔任。


    若是按照朝中這些大臣的評論格調,難道這些人都要當作賣國求榮論處?


    當然這些話,已經身為天子的葉宇,不可能再跟朝中的群臣進行詳細論駁。


    因為葉宇心裏雖然不全認同,但是作為教化天下忠臣孝子的思想,還是應該極力予以提倡與推崇的。


    這就如同當年武則天一邊廣建佛寺崇信佛法,另一邊卻殺人不眨眼的是一個道理。


    (繼續暗黑曆史,旨在說明曆史由勝利者撰寫,史料真實與否須得自己揣摩。這讓我想起周星馳的《鹿鼎記》一段對話,韋小寶問陳近南,為什麽要反清複明,陳答:‘跟愚蠢的人,就要忽悠恢複漢家天下的口號;跟聰明的人,就要直接一點,就是滿清韃子搶了我們的女人跟銀兩,我們要奪回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世流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彼岸三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彼岸三生並收藏宋世流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