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麵色凝重,沉吟不語。


    上書勸諫天子降魏是一回事,挾持天子投降魏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前者隻不過是盡為人臣子的本分,後者卻是實打實的謀逆之罪,譙周素有“蜀中孔子”之譽,如果真得去挾持天子,不管事成與否,譙周的名節就完完全全地毀了。


    許遊有些激動地對譙周道:“譙公,蜀中萬千士家的生死存亡,都唯係於您的一念之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望您以大局為重!”


    “請譙公以大局為重。”眾人是眾口一辭,齊聲地道。譙周是目前益州本土係中官職最高的,也是威望最高的,除了譙周以外,別人還真不具有這份領袖能力。


    “父親——”譙熙在旁邊道,似乎有勸諫譙周的意思。


    譙周擺手示意他不用再說下去,環目四顧,沉聲道:“個人的榮辱得失,與蜀中士家的前途命運,終究是不能相提並論,罷了,這千秋功罪,老夫便一肩擔之!”


    眾人見譙周應允,皆是喜不自甚,仿佛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落下了。


    接下來,便是密議如何行事了,如此大事,自然不】←,可草率行事,畢竟眾人的身家性命,都係之於一線。眾人集思廣益,很快地就拿出一套可行性的方案來。


    在這個計劃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如何保證在宣崇門外偷襲得手,將劉禪給挾持住。 知道雖然劉禪離開了皇宮,但其禁衛森嚴,也是絕不容小視的,想要在護衛重重的禦林軍中突破重圍,將劉禪捉住,顯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許遊提出的方案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調動士家的全部部曲參戰的話,勢必會打草驚蛇,現在隻能是采取偷襲的手段,各大士家挑選出身手最好的死士來,執行這個任務。雖然說羽林左右部督都是荊襄係的人。但並不意味著羽林軍中全是荊襄人士,除了譙周的兩個兒子譙賢和譙同在羽林軍中擔任羽林郎之外,尚有許多的士家子弟在羽林軍中任職,這絕對是一支可資利用的力量。


    最終決定士家死士提前一步在宣崇門外設伏,待天子鸞駕一出宣崇門,便與羽林衛中的內應一起動手,清除天子身邊的禁衛,將天子挾持到手。隻要能將天子挾持為人質,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擔任禁衛的羽林軍便定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然後便可以將天子挾持到成都西麵的灌縣,有許遊之弟接應,同時派出使者前往魏軍大營,向鍾會陳情投降之意,等到鍾會大軍進入成都,大局便定了。


    就在眾人熱議之時,突然一人出現在了大堂之上。不禁讓包括譙周在內的諸人都吃了一驚。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中尉府主薄陳壽。


    陳壽與譙周有師生之誼。此番準備遷都南中,陳壽也為老師年邁的身體所擔憂,臨行之前,特來探望。以陳壽與譙周的關係,守門的護衛將他視做自己人,向來是無須通報的。直接入府便是。


    剛走到大堂門口,就聽到了堂內嘈雜的聲音,陳壽雖然沒有刻意地去偷聽,但走至近前,那些隻言片語還是飄入他耳中。陳壽陡然一驚,敢情他們是在密議謀逆之事。


    陳壽是巴西人,與譙周是同鄉,按理他也是屬於益州本地派的人,但陳壽現在任職中尉府,在劉胤的手底下當差,所以眾人才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陳壽。


    瞬間堂上的氣氛有些冷場,眾人有些驚訝的看著陳壽,其至有個別人目露凶光,手都不禁按在了劍柄之上,他們所議之事皆是賣腦袋的事,一旦泄露,畢將是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們不得不謹慎從事,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


    譙周卻輕咳了一聲,從容地道:“噢,是承祚來了,你先到書房小坐,為師稍後便至。”


    陳壽也意識到了繼續呆在這兒不妥,便長揖了一禮,退了下去。


    周巨眼中閃過鋒芒,對譙周道:“這陳承祚乃是劉胤的親信,蜀中子弟的敗類,譙公何不將其斬之,以絕後患。”


    譙周搖頭道:“承祚既為劉胤的親信,如果身亡或失蹤,定然會引起劉胤的注意,我們的大計豈不落空?小不忍則亂大謀,千萬不可衝動。”


    “那如果陳壽向劉胤稟報此事,豈不壞事?”


    譙周道:“老夫與承祚關係非比尋常,便由老夫親自勸說於他,他亦是益州人士,休戚與共,相信他也能認清厲害,你們稍等,老夫去去就來。”說罷,譙周起身向書房而去。


    陳壽依然沉浸在那驚天的消息之中,雖然他不清楚譙周等人的具體布署是什麽,但事實可是不爭的,譙周等人密謀叛亂,陳壽不禁為之茫然了。在他的印象之中,譙老師可是一位學識淵博、德高望重之人,為人正直忠誠,但萬萬沒想到他居然會參與謀害天子。


    譙周走進書房,陳壽趕忙行禮,口稱恩師。譙周很隨意地揮揮手,示意陳壽坐下來。


    “承祚,你今日怎麽有空來探望為師的?”譙周神色如常地道。


    “遷都在即,學生掛念老師的身體,特來拜望。”陳壽說道,這也他的實情。


    譙周神情嚴肅地道:“承祚,想必你已經看到了,益州士家對遷都之事頗為不滿,想兵諫與天子,卻並非是妄圖謀害天子。承祚,你也是蜀中子弟,明白現在的形勢如何,益州士家已無退路可走,隻能是奮起反擊,絕處求生。為師不求功名富貴,視名利如糞土,就算是降魏,也不受魏之一官半爵,隻為蜀中士家能得以保全,為師就算是身敗名裂,亦不足惜。”


    陳壽沉默片刻,道:“老師的所做所為,學生明白,隻是此事萬分凶險,老師或恐有性命之憂,學生恐無力援手。”


    譙周道:“為師無需你出手,隻要你沉默即可,這也算是為師最後的一點請求。”(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