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廂車隻是一種武器,它在戰場上也不是無敵的存在,單單劉胤知道想要破解偏廂車的的方法就不止兩三種,劉淵用投石車來破解,其實是最笨的一種方法了,如果敵人造出偏廂車,劉胤可以使用更輕巧更有效的方法來破解。


    所以匈奴人破壞了偏廂車,劉胤也沒有感到有什麽太意外,時代總是不斷在進步的,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總能降一物,偏廂車自然也有它的弱點和不足,界休之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傅僉對偏廂車是情有獨鍾,雖然此次失敗讓許多人開始動搖了使用偏廂車的信念,但傅僉卻從此役之中分析出偏廂車和投石車對戰的利和弊,得出偏廂車並不完全懼怕投石車的結論,隻要提高偏廂車陣的機動能力,加大靈活作戰的力度,偏廂車也是完全有能力與投石車進行周旋的。


    劉胤擺擺手,示意傅僉和羅憲坐下,偏廂車之類的,終歸隻是些戰術層麵上的東西,是作為戰鬥輔助手段的,而現在蜀軍麵對的,可是戰略層麵上的事情,蜀軍三位都督會首,討論的核心內容可就不僅僅是戰術層麵的上的東西。


    桌案之上,是一幅攤開了的軍事地圖,這些軍事地圖,都是劉胤根據斥侯兵提供的情報和繪製的圖本後期加工出來的,若論軍事地圖的繪製水平,當世恐怕就連那個已經被司馬炎毒死的裴秀也是完全比不了的,詳細,精準,簡單、實用,是劉胤所繪製的軍事地圖的最大特點,現在任何一個軍級指揮部內,都有劉胤親手繪製的軍用地圖,無論是行軍還是打仗,都成為蜀軍各級將領必備的工具。


    現在的這幅地圖,劉胤已經用紅筆和藍筆畫出了已方和敵方的兵力布署形勢,傅僉和羅憲看上去,一目了然。


    “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形勢很嚴峻,匈奴人南北兩路大軍,合計總兵力二十餘萬,劉猛雖然連續地被我們打壓,但其軍隊主力尚存,此番劉淵回援之後,劉猛軍隊的士氣必然回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們已經放棄了守勢,在晉陽采用更加積極主動地打法,對我軍的前尚軍隊進行了規模不小的反擊。在南線,劉淵在界休之戰中獲勝之後,兵分兩路,一路進逼中都、京陵,另一路進逼茲氏、大陵,挾勝而來,氣勢逼人呐。”劉胤指著地圖道。


    傅僉和羅憲臉色也是十分地凝重,不用說,匈奴人步步進逼,戰局撲朔迷離,他們也是緊張的很。接下來的戰役,可不是象界休之戰那種小規模的遭遇戰了,這可是雙方牽涉幾十萬人馬的大決戰,自然地慎重對待。


    傅羅二人都沒有開口,劉胤則接著道:“劉淵自從界休北進之後,並沒有輕兵冒進,而是采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策略,很顯然,這是劉淵經過了精心的準備,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逼迫我軍在晉中平原與之進行大決戰。匈奴人以騎兵為主,騎兵基本上占到了整個軍隊的八成以上,而我軍騎兵人數,隻占到了四成左右,在平原地帶,十分地有利於匈奴人,更何況,這片區域,是匈奴人曾經棲息過的土地,他們對這片土地上的地形熟悉程度,遠超任何人。所以劉淵自恃占據天時地利,信心十足,來者不善呐。”


    羅憲點點頭道:“自從界休之戰後,劉淵分兵兩路沿汾水北進,卻刻意地與我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明明有與我撤退軍隊交戰的可能,卻主動地予以避戰,很顯然是想醞釀一場大戰,而主戰場,想必劉淵已經確定在了梗陽祁縣一帶。”


    傅僉亦道:“南北兩路夾擊,這仗可不好打,我軍已經盡遣主力,一旦戰敗,將再無任何援兵可派,恐怕就連關中也難再守得住了。文宣,敵強我弱,形勢逼人,我軍切不可在此與劉淵決戰啊!”


    現在的局勢,已經是再明顯不過了,劉淵倚仗著兵力上的優勢,企圖南北合擊,將蜀軍圍殲在梗陽、祁縣、陽邑一帶,在北線,是城防堅固的晉陽,這無疑讓劉淵很放心,而南線,劉淵分兵而進,步步為營,十分地謹慎,刻意地避免與蜀軍接觸,就是不給蜀軍任何反擊的機會,而一旦完成劉淵所設想的戰略布署,匈奴人便會發起全線總攻。


    現在的局勢相當地微妙,蜀軍大約十三萬的人馬,與南北兩路二十萬的匈奴軍相比,是處於劣勢的,但蜀軍單獨麵對南路或北路的匈奴十萬大軍時,卻又占據著一定的優勢,劉淵顯然很清楚這一點,他熟讀兵書,深諳兵法,所以在進軍上一點也不冒進,步步為營,小心謹慎,不給蜀軍任何迎頭一擊的機會。


    等匈奴人南北兩路完成合圍之後,那才是匈奴人真正地露出獠牙的時刻。此次進軍並州,蜀軍已經調動了關中幾乎全部的野戰軍團,這一戰,是絕對不容有失的,如果失敗了,蜀軍很可能就會連老本也拚光了,關中無禦敵之兵,再想守住,也是困難重重。很可能這一戰將會動搖蜀軍辛辛苦苦經營數年的關中根基,得不償失。


    這一戰關係到蜀軍的生死存亡,而且從形勢上來看,匈奴幾乎占盡了優勢,蜀軍並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失敗的幾率很大,故而傅僉主張不打這一仗。


    羅憲麵帶憂色地道:“如果不打的話,我軍勢必要撤退,如果撤退回婁煩或左國城,劉淵的軍隊必然會窮追不舍,就算退回左國城,也勢必難逃一戰,如果一昧避戰的話,隻能是退回河西,那麽我們此行便是前功盡棄,得不償失了!不知大將軍鈞意如何?”


    劉胤沉思片刻,若有所悟地道:“戰不能戰,退不能退,我們現在的局麵,可是進退維穀啊。既然如此,那倒不如不退反進,打出他一片新天地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