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尚在躊躇之際,鍾會在邊上道:“如今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大將軍一生為漢,鞠躬盡瘁,憚精竭慮,然而立嗣如此大事,陛下竟然事行不與大將軍通氣,很顯然陛下並未對大將軍有太多信任,如果真如傳言那般,由北地王繼位的話,大將軍在朝中的地位恐怕是難保矣。所以卑職認為,大將軍宜先發製人,實施兵諫,請求陛下傳位於六殿下。”


    “兵諫?”薑維臉色一變,沉聲地道:“未奉聖意而擅自動兵,與謀反何異?士季,你說這話,欲置我於何地?”


    鍾會微微一笑道:“大將軍此言差矣,謀反者,乃心叛也,兵諫者,心忠也,手段相類,但目的各異,諫者,乃規勸聖上納聽忠言,無論是跪諫、哭諫、血諫、兵諫,從根本來講,都是忠諫。諸葛丞相當年上表出師,便有進諫陛下宜開張聖聽,以塞忠諫之路也。大將軍坦蕩無私,浩然正氣,誠如當年之伊尹霍光,忠心為漢,又何須擔心什麽?”


    鍾會給薑維扣上了一頂大帽子,在薑維聽來,確實也很受用,雖然薑維在蜀漢執政多年,做為權勢滔天的皇帝駕下第一人,他從來都沒有生出過任何的叛逆自立之心,可以說薑維的一生,是效忠於蜀漢的一生,他始終以恩師諸葛亮為榜樣,站在權力的最高巔,卻沒有絲毫的覦覷之心,一生坦坦蕩蕩,兩袖清風,這樣的人生目標,就是薑維的終極理想。


    薑維已經年過七旬了,都說五十就知天命,到了古稀之年,他更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但人生就是如此,你越感到將要失去的東西,卻是更加地彌足珍貴。薑維一生操弄權柄,現在卻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但越覺得失去它的時候,薑維卻依然是那樣的不甘心。


    他不甘心自己為蜀漢奮鬥了一生,最終卻落個晚景淒涼的下場,他不甘心自已一生巔峰,最終卻葬身低穀,他更不甘心自己百年之後,薑家的子氏血脈淪落到仰人鼻息甚至是任人宰割的地步。


    正因為如此,薑維才沒有在這場皇位繼承權的爭鬥之中置身事外,他必須要以一種最積極地態度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對於自己而言比較有利的結果,隻有這樣,他才能在撒手人寰之時了無遺憾。


    如果這個皇位的繼承者並不是薑維支持的對象,那麽後果無疑是相當嚴重的,在蜀漢政壇上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薑維,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所在。


    現在的薑維已經是身陷在了危機之中,可謂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獄,而且對於薑維來說,現在根本就沒有了任何的退路。當年被黃皓迫害之時,他還能避禍遝中,離開成都這個是非之地,當時薑維手握兵權,縱然黃皓深受劉禪的寵幸,權勢滔天,但離開了成都他便是鞭長莫及,根本沒有機會再奈何薑維。


    可現在情況卻不同了,蜀漢得了天下,薑維卻不能盡掌兵權,如果新帝繼位,並不是薑維所支持的劉恂而是北地王劉諶時,那麽支持劉諶上位的劉胤必然會壓在薑維的頭上,薑維那大將軍的位置肯定會芨芨可危。


    別的不說,就說薑維那已經到了致仕年齡的年紀就恐怕會成為劉諶劉胤這些人罷黜他的借口,一道聖旨便可以將其打發回家養老了。


    隻有真正站立在權力的巔峰之上,才不會仰人鼻息,看人臉色行事,到了如今的地位,薑維則更不會容忍別人欺在他的頭上,頤氣指使,尤其是象劉胤這樣的後輩。


    提起劉胤,薑維自然是心情複雜的,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薑維其實是感謝劉胤的,正是劉胤憑借著一己之力,將已經處在了危亡之中的蜀漢王朝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這樣的功績,無論何人包括薑維本人,包括薑維最為敬重的諸葛亮,都有無法所企及的。


    但從個人恩怨的角度,薑維卻又是無法釋懷的,畢竟他是自己的仇人之後,那不共戴天之仇薑維是永遠也無法忘記的。


    現在的洛陽,表麵上看起來平靜無波,但實則卻是暗流洶湧,眼看著劉禪行將龍馭賓天,皇位繼承權的爭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如果這個時候再不出手的話,很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鍾會提出先發製人,這一點薑維也比較讚同,先發製人,後發受製於人,想要爭取主動,自然是先下手為強,尤其是在這個關鍵之時,情形還處於一種微妙的時候,先下手者往往會占據很大的優勢。


    但先發製人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鍾會提出了兵諫這個辦法,薑維最初是反對的,但仔細想來,卻也未嚐不可。


    其實結果才是最重要的,過程如何,卻是無足輕重的,至於采用的手段,那更是為結果而服務的。兵諫雖然涉嫌到叛逆,但如果進展順利動靜較小的話,並不會對時局產生什麽影響,隻要事後能夠迅速地平息事態,穩定朝綱,那就算是將來的史學家也斷然不敢給薑維扣上一頂叛逆的帽子。


    “那依士季之意,如何來兵諫才好?”既然主意是鍾會出的,那麽薑維自然認為鍾會有一套成熟的計劃了。


    鍾會自然不會失薑維所望,在提出兵諫這個主張之前,鍾會就已經經過了深思熟慮,設計了一套計劃。


    對於皇帝而言,每年最為重要的活動就是祭天,漢代祭天的時間基本是固定的,正月第一個辛日是為祭天日,當天皇帝要帶上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的圜丘進行郊祀,舉行祭天大典,同祭五方大帝。


    蜀漢定都成都之後,也同樣依漢製在成都的南郊祭祀天地,此番遷都洛陽之後,更是首次的祭天大典,更成為重中之重。


    由於遷都之時路途重重,等到劉禪到了洛陽之後,原本定下的正月上辛日祭天之期不得不延期了,最終定在了三月上辛日,也就是春分那一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