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自然是朝廷的頭等大事,雖然劉禪病重,有大臣建議皇帝就不必親自前往了,但劉禪不肯,一定要抱病前往。


    別看劉禪一輩子膽小畏事,耳根子軟,但在這件事上,他卻是一直相當地堅定,他自己心裏清楚,屬於自己的時間已經無多了,能在列祖列宗祭祀天地舉行一次祭天大典,也就可以為他自己的皇帝生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別看蜀漢自詡為漢室正統,懸掛的漢字旗號,但天下的人,尤其是中原的百姓,似乎並不一定認同,曹魏繼嗣漢統,司馬晉承嗣魏統,說到底,那就是一脈相承,蜀漢偏安於西南一隅,是無論如何不會為中原主流社會所認同的。


    現在蜀漢滅掉了晉國,進入了洛陽,終於可以明正言順地把漢字前麵的那個蜀字給摘去了。因為劉禪本來就是漢皇帝,他也就無須通過登基的方式來詔告天下了,但沒有登基大典,對於漢室重興,卻似乎又欠缺了點什麽。


    所以這次的祭天大典,無疑成為了劉禪乃至於季漢朝廷向天下人證明自己是天下主宰的一個隆重儀式,這也正是劉禪一再堅持就算是抱病在身,也要親自出城的原因。


    祭天大典定下來之後,自然成為了季漢朝廷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尚書台的所有官員都在為此事忙碌著,尚書令霍弋親自來主持,薑維和劉胤也沒有閑著,整個朝廷都在為之緊張籌備著。


    對於鍾會而言,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季漢朝廷朝臣百官齊聚,如果能將他們一網打盡的話,自己大業首先便會成功了一半。


    當然他和薑維所提及的計劃則是另外的一回事。


    “大將軍,祭天大典之時,百官都要隨駕出行,正是兵諫的最好時機,大將軍隻要在陛下出城的必經之路廣陽門一帶埋伏兵馬,待陛下車輿經過廣陽門之時,一舉而出,先行扣押百官,最重要的是劉諶劉胤霍弋等人,而後大將軍聯絡朝中支持六殿下的官員,一同在陛下駕前跪諫,相信陛下定然會為之所動,下令讓位於六殿下。事成之後,大將軍也無須殺戮,隻需將劉胤霍弋等人罷免即可,如此兵不血刃,可成大事,不知大將軍以為如何?”


    薑維不禁是連連點頭,鍾會計劃的最大優點,就是避免流血事件,司馬炎登基之時,兄弟鬩牆,搞得洛陽血流成河,盡管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但這樣的爭鬥,對晉國元氣的打擊還是相當沉重的,以致於在晉國成立的數年之後,最終黯然消亡。


    薑維無意篡位自立,那麽他做任何事,出發點都是為了季漢王朝,如果這次兵諫弄得血流成河的話,讓季漢國力中衰,那與薑維的初衷顯然是不相符的。如果能將兵諫的規模和流血事件控製在一定的程度,那是薑維最為滿意的。


    鍾會提出的這個計劃,令薑維是大為讚賞,如果能和平地來解決這次的皇位之爭,對於朝廷而言,是一樁最大的幸事。而鍾會選擇在這祭天這個時間點上動手,更是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現在全部兵權盡歸薑維的話,那麽薑維是不用考慮兵諫的時間的,但事實上,季漢的兵權一分為二,薑維和劉胤名義上各掌一半,但實際上劉胤所控製的地域和兵力的總數,完全是倍於薑維的,如果兩軍真的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可以說薑維一點勝算都沒有。


    所以兵諫的根本並不在於是否是向皇帝劉禪施壓,而是如何來控製手握大權的劉胤等人,如果不能將劉胤等人擒獲,那麽薑維的這次兵諫就會完全地失敗。就算他可以挾迫劉禪讓位,但劉胤也完全可以不承認他立下的新君,到頭來,雙方勢必還是要通過一場大決戰來最終確定皇位的人選。


    這顯然並不是薑維想要看到的。在這個計劃中,祭天大典時,無論劉胤劉諶都不會缺席,這無疑為一網打盡提供了機會,就算那些忠於劉胤的將領並不會出現在洛陽,但隻要能擒住劉胤,其他的人必定會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正是擒賊先擒王的要害所在。


    見薑維同意了鍾會的計劃,劉恂不禁是暗暗地舒了一口氣,他的臉上又浮現出了笑容,似乎看到皇位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


    這幾日來,大將軍府和鎮西將軍府動作頻頻,盡管他們行事都十分的隱密低調,甚至是不露痕跡,但做為資深的盯梢者,貪狼在這方麵擁有著出色而靈敏的嗅覺,就算是無法靠近目標,貪狼依然追查出不少的蛛絲馬跡來。


    每日向陳寂提供的報告之中,貪狼都會填加不少新的內容,這也證實他的工作是相當紮實而富有成效的,同時也證明對方已經是緊鑼密鼓地加緊了布署,整個洛陽城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陳寂收集著所有的情報,匯總之後再給劉胤送去,這幾天劉胤一直忙於籌備祭天大典的事,陳寂在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情報之時,是不方便打攪劉胤的。


    陳寂最擅長的就是從許多雜亂無章紛繁複雜的情報之中剝離出有價值的信息來,通過情報匯總分析,得出一個比較確切的情報來。通過這幾日貪狼和其他各處遞交過來的原始情報,陳寂抽絲剝繭,得出一個連他自己都感到震驚的結論。


    祭天大典!


    對手很可能會選擇在祭天大典的時候進行動手,陳寂驚悚之餘,不禁是汗流浹背,他很清楚祭天大典的重要性,一點搞錯的話,自己罪責可不輕,但如果自己的判斷正確話,那麽此事就必須要立刻上報給劉胤了。


    陳寂確認再三,還是將這個結論告訴了劉胤。


    不過劉胤的態度倒是讓陳寂大為驚異,劉胤很是平靜地說了句:“好,靜觀其變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後的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之清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之清揚並收藏最後的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