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一波將劉備親自出戰的想法堵了回去後,接連幾日都又派徐晃或黃忠出城迎戰。


    當然,張繡是沒有出戰的機會的。


    洞悉了敵軍實力之後,徐晃和黃忠完美發揮了自己的演技,成功讓王匡相信城中徐州軍的實力也就那麽回事。


    在每日皆有斬獲的情況下,王匡更加自信,甚至以為過不了多久,他就能奪回魯縣,就算無法斬殺林夕,也能將戰線重回拉回去。


    又三日後,徐晃照例出城迎戰,王匡照例率軍圍困,反正雙方已經進行了不止一次這樣的把戲,施展起來倒是輕車熟路。


    雖然王匡每一次都想再進一步,不求留下徐晃,至少也要讓其突圍得不是那麽輕鬆。


    可他的努力,卻並沒有為徐晃的突圍增加半分難度。


    這次的戰鬥倒是不同以往,剛開打時王匡還沒有覺察出異常,可隨著戰局的發展,王匡慢慢察覺出不對味的地方了。


    徐晃竟然沒有撤退!


    眼下開戰已有半個多時辰了,可徐晃依然與自己廝殺正酣,沒有半分要撤退或者突圍的意思。


    王匡不愧是一方諸侯,麵對這種情形,第一反應竟然不是詫異,而是欣喜。


    難道今日自己便能得償所願,全殲這股敵軍?


    不,如此精銳,全殲太可惜了,定要收歸己用才行。


    一想到自己有機會得到如此精銳,王匡便激動的不能呼吸,當下將全軍壓上,命士卒猛攻徐晃所部。


    可就在這時,異變突起!


    林夕、黃忠、張繡三人各率三千人馬,從四麵八方而來,將王匡所部進行了包圍。


    王匡見狀,當即明白自己中了敵人的圈套。


    可這三支部隊前來救援的部隊,加起來也就萬餘人。王匡也不慌張,依舊鎮定的指揮圍困最中間的徐晃部隊。


    可很快,王匡便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因為這後麵三支軍隊的戰鬥力,居然比徐晃所部的戰鬥力還要強。


    王匡欲先合圍徐晃的計劃沒能成功不說,反而被徐晃和林夕等三人裏應外合,來了波反向包圍。


    到了這時,王匡就算再蠢也明白了,之前徐州軍一連數日出戰,都隻是試探性的進攻,用來摸清自己的老底。


    像這種戰鬥力的軍隊,莫說一萬五千人,就算隻有一萬人,自己也必不能勝。


    “給某死!”


    張繡一馬當先,衝著王匡大纛衝殺了過去。


    這幾日眼看徐晃和黃忠輪番上陣,卻沒有自己出手的機會,張繡可是憋屈壞了。雖然不平,但誰讓自己之前有迷路的前車之鑒,自然無話可說。


    今日大舉進攻之時,他必然要一展雄風,怎麽著也得生擒一隻敵方主帥,方能顯示自己的威猛!


    張繡抱著如此想法,槍法也變得異常淩厲起來。


    在徐州使槍的武將中,除了趙雲之外,無人敢說能穩勝於他。而且張繡一旦進入狀態,打出了氣勢之後,非但舍生忘死,更是越戰越強。


    正如此時,在他含恨出擊之下,所到之處,皆無一合之敵。即便偶有敵軍偏將迎上來,也是被張繡三兩槍刺死,然後繼續向王匡所在的中軍進攻。


    “頂住,給某頂住!”


    眼見張繡勢如破竹一般衝了過來,王匡大驚之下,卻仍未選擇撤退。


    不是不想撤,而是不能撤!


    眼下戰局如此,若大纛後撤,勢必嚴重影響麾下士卒戰意,屆時再麵對敵軍猛烈進攻,就算拱手而降也不過是尋常之事。因此不到萬不得已,王匡是絕對不敢後撤的。


    隻是他不撤,卻不代表張繡會停止進攻。縱然王匡嚴令親兵豎起盾牌阻攔張繡,可這些人又怎麽可能是張繡的對手。


    又是一陣衝殺之後,張繡距離王匡,隻剩不到五十步的距離。


    “府君,趕緊撤吧,不然我等性命危矣!”


    副將見狀,急忙大聲哀求道。


    “不,某誓與全軍士卒共存亡,絕不後撤!”


    王匡看著遠處陷入重圍,不斷被徐州軍絞殺的己方士卒,心痛得無法呼吸。


    這些士卒可都是自己花費重金征募而來,如今損傷慘重不說,竟還有全軍覆沒之危。一旦沒了這兩萬士卒,自己在諸侯中的話語權將會一落千丈,再無半分地位可言。


    此時的王匡,早已在心裏將曹操的十八代祖宗問候了個遍!


    該天殺的曹孟德,他怎麽敢說林子煦不堪一擊!


    可隨著張繡越衝越近,在副將的再三請求下,王匡還是撤了。


    沒辦法,士卒沒了還可以再招募,沒話語權也可以返回河內郡潛心發展。


    但命要是沒了,那可真就什麽都沒了!


    戰爭中,敵我雙方士氣的關鍵,很大一部分程度就在雙方主將身前的大纛之上。


    一旦大纛倒下,或是大纛後撤,能傳達給士卒的消息隻有兩個:一,主將死了。二,主將跑了,自己被當成棄子了。


    無論是哪種情況,對於士氣都是致命打擊。


    所以當王匡率軍開始後撤的時候,就代表他已經放棄了這場戰爭的控製權。


    穀駻


    剩下的事情,就是徐州軍的單方麵屠殺!


    可……放棄士卒逃跑,就真能走得掉嗎?


    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因為不僅張繡持續追擊,那邊林夕見大局已定,當下命黃忠、徐晃繼續圍殺招降王匡麾下將士,自己則帶領一千騎兵追了上去。


    在林夕和張繡的雙重追擊下,王匡一路逃竄,身後士卒越來越少,最終隻剩三五十騎,敵軍卻裏自己越來越近。


    危急時刻,王匡倒是也沒慫,直接拔出佩劍,提出要與林夕一對一致師,生死無論。


    這一番勇武之舉,著實打動了林夕胸中那顆尚武之心,遂做主替張繡答應了他。


    一個窮途末路,如喪家之犬一般逃竄之人,已經不值得自己親自動手。


    聞言,張繡狂喜,沾血的臉上已經露出興奮之色,嘴角的弧度也越來越高,甚至手中長槍都開始顫抖。


    上麵未幹的鮮血,還在拚命向王匡訴說著自己的興奮。


    “多謝將軍!”


    張繡向林夕重重一抱拳,感謝他把這個機會讓給了自己。


    一想到等會自己的銀槍能在王匡身上開幾個洞,張繡整個人就無比興奮,甚至有些戰栗。


    這可是正麵與一方諸侯交手,並將其斬殺的機會啊!


    王匡看了看手持血槍的張繡,腦中又想起之前他向自己衝殺而來的瘋狂模樣,頓時默默無言。


    與此人致師,怕是會屍骨無存……


    “好吧,某投降。”


    聞言,張繡的臉色頓時垮了下來,一陣索然無味,心灰意冷。


    ……


    青州,齊地。


    林朝自郯縣出發後,一路向北而行,幾日後便抵達了齊國臨淄地界。


    此次曹袁聯手向徐州開戰,必是一場大戰,卻並非急戰。


    眼下西邊泰山郡,南邊廣陵郡,以及北邊渤海郡的戰事都已經徐徐展開,關羽那邊也已經率軍發出,林朝能做的布置,已經算是全部布置完成。


    接下來的戰事是急不得的,更需要足夠的時間來發酵。


    所以眼下戰事當前,林朝還是饒有興致的準備在臨淄停留幾日。


    自張角三兄弟敗亡之後,青州被黃巾餘孽禍害得夠嗆,齊地作為青州重鎮,自然也沒有幸免。


    常言道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可這些黃巾餘孽也沒好到哪去,在失去了領袖之後,他們便無所依村,沒有前進方向,已然和流寇沒有任何區別。


    可憐青州大好山河,已經被他們禍禍的不剩什麽了。


    齊地便是古時候的齊國,在春秋戰國時,出過不知多少霸主,多少王侯將相。


    有九合天下,一匡諸侯的齊桓公。


    有火牛衝陣,大敗六國聯軍,最終光複齊國的田單。


    有被稱為兵家集大成者,撰寫下曠古爍今的《孫子兵法》的孫武。


    也有諸如齊威王,齊宣王之類使齊國雄霸亂世的有為君主。


    ……


    如今千百年過後,這些先賢早已成黃土一抔,但他們的思想、事跡、精神卻得以流傳下來,並且發揚光大。


    所以薪火傳承,大抵便是如此吧。


    站在臨淄城外,林朝望著那殘破的城牆,去能從中看到昔日的輝煌景象,並不禁喟然長歎。


    “大亂過後,則必有大治,時下已然人心思定,便當取兵道一統天下。天下既定,便該興文教之盛……”


    林夕這番輕聲自語,旁邊的高順和龐德聽得很清楚,卻一句也沒聽懂。


    雖然不懂,但兩人的表現卻明顯不同,龐德麵無表情,依舊拱衛在林朝身邊做好自己的本分。但高順聽到林朝的話後,這個不善言語的硬朗漢子,目光中卻露出了渴慕的神色。


    見狀,林朝微微一笑,雖然沒辦法向高順講解得太細,卻還是開口笑道:“公義,你可曾聽說過百家爭鳴?”


    聞言,高順忙點了點頭。


    百家爭鳴者,其實意有兩指。


    其一,便是指春秋戰國這一時期的思想活躍,諸多先賢紛紛出世,將做人與治國的理論完善到了極致。


    其二,便是狹義上的百家爭鳴,就是指齊國都城臨淄內,發生的百家學術辯論。


    高順知道的,應該是第一種。


    但林朝想重現的,其實是第二種。


    無有百家,何顯文教之盛?


    罷黜百家,終使思想禁錮,而後餘毒千年之久。


    一念及此,林朝眼中露出一種名為渴望的光芒,開口笑道:“某欲重現諸子百家之盛況,公義以為如何?”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秋隕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秋隕S並收藏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