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城有門,名曰:稷門。
此時的林朝,就站在稷門前,望著高大且殘破的城門,目光微動,默默凝視著。
城門雖幾經修繕,但如今上麵斑駁的殘漆,還是能看出歲月流逝的痕跡。就是這樣一扇古老的城門,不知見證過多少興盛成敗。
九百年前,周天子勢弱,適逢天下諸侯相互攻伐,禮樂崩壞。
管仲橫空出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確立了尊王攘夷的意識形態,並借此重新組建了當時的秩序。
正因為齊桓公與管仲這種天下為公的精神,和足以掌控秩序的實力,導致諸侯競相拜服,紛紛表示願意團結在桓公周圍,為恢複天子、諸侯、貴族、黎民的秩序而奮鬥。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天下諸侯確立了兄弟鬩牆,外禦其侮的統一標準。華夏與夷狄的分別,正式拉開界限。
直到數百年後的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在邊境對峙,因匈奴入寇,趙國率軍擊之。
麵對如此天賜良機,就算是有虎狼之稱的秦國,也沒有趁勢進攻,反而按兵不動。
秦國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你趙國勝,那咱們接著打。
你趙國敗,那就我來教你應該怎麽打匈奴。
雖有種種客觀因素限製,但秦國終究沒有與匈奴合擊趙國,也從側麵反映出了兄弟之爭與抵禦外敵的區別。
齊桓公雖然沒有善終,甚至被活活餓死,但他率先稱霸於諸侯,等於為天下開了個好頭,因為他的所作所為都在影響著當時大國的行為準則——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你享受了多高的待遇,那你就要承擔多少責任。
這很公平。
六百年前,天下進入戰國割據時代。
在這個昔年齊桓公統合諸侯的地方,發生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史稱田陳篡齊。
田姓陳氏之人,篡奪了齊桓公後代的位置,卻並沒改掉這個深入人心的國號,依舊稱自己為齊國。
而後田陳的第三代君主田午上位之後,為了招攬賢人,治國安邦,索性在臨淄城內修建了許多館舍,特意供百家傳人在此坐而論道。
嗯,包吃包住的那種。
此舉曾一度招致齊國高層宗室的反對,但田午依舊堅持推行。
他的這番態度,終於打動了天下諸賢,爭相奔齊國而來。
這些人都是誰呢,有孟子,有鄒衍,有申不害,有淳於髡,還有荀子……
可以說,當時最有名的學問大家,都曾在臨淄坐而論道,交流學術思想,形成了物理層麵上的百家爭鳴。
也正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為後來齊威王、齊宣王在位時的齊國興盛提供了可能性。
而這些先賢辯論交流的地方,名叫稷下學宮。
顧名思義,就是在稷門附近修建的學宮。
而這位叫田午的齊國君主,死後的諡號,也叫齊桓公。
可以說稷下學宮的興盛,標誌著古代華夏的文化思想進入到了一個巔峰時期,雖然隻有短暫的輝煌,卻能在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使後世人追慕不已。
而後數百年,始皇帝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諸子百家逐漸沒落。就連這個昔年孕育過黃老之學,建立過稷下學宮的臨淄,也在漢末張角三兄弟起義的動亂中,受到極大破壞。
先賢已逝,今人何往?
曆史是一個圈,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地。
但林朝一貫認為,不破不立。
眼下把持天下數百年意識形態的儒門被質疑,最初作為治國之道的黃老之學也遭扭曲,正是人心喪亂的思想黑暗時代。
卻也是重新讓思想掙脫桎梏,重新煥發光彩的最佳時期。
腦中思索良久後,林朝才終於歎了口氣,眼中的光彩卻越來越盛。
“走吧。”
林朝開口笑道。
旁邊龐德疑惑道:“長史,您不是說要在臨淄暫歇幾日嗎?”
林朝笑了笑:“不歇了,時不我待。”
眼下緬懷先賢已經沒了任何意義,隻有盡快結束戰亂,重建太平盛世,重現文教之盛,重使百家爭鳴,才是對先賢最好的告慰。
這是林朝的最終目標,路雖然很長,但也得慢慢走。
誰敢攔路,誰就得死!
從臨淄路過後,林朝率領眾人繼續北上而行,又數日之後,終於抵達了冀州渤海郡的戰場。
此時的戰場,已經從南皮,變成了曹袁聯軍屯駐的樂城。
趙雲率領一萬大軍每日攻城,雖戰果不大,卻成功讓城中的曹袁軍隊以為徐州往冀州增兵。情急之下,他們隻得向身在兗州的袁紹和曹操再度求援。
得知林朝親自到來後,趙雲暫時停止攻城,並率眾人在營帳外迎接。
“拜見長史!”
“拜見監軍!”
林朝掃視一圈,發現武將中少了張遼和張飛,文臣中少了郭嘉和荀攸。
“諸位不必多禮!”
揮手讓眾人免禮後,林朝也不客氣,當即大步走在了最前麵進入營帳。
入帳後,趙雲請林朝主位上座,但林朝卻笑著搖了搖頭,開口道:“子龍不必客氣,你現如今乃一軍主將,某客座旁聽即可。”
現在的趙雲,已經遠不是擔任自己護衛時候的狀態了,眼下又是戰時,林朝不想破壞他在士卒心中的威信,便推辭道。
趙雲卻連忙抱拳道:“不可,監軍您為此戰都督,自該上座。”
林朝這才忽然想起,自己還隨身帶著劉備賜予的黃鉞呢。
“也罷,子龍如此盛情難卻,那某便卻之不恭了。”
說著,林朝便在主位上坐了下來。
等林朝坐定之後,一同入帳的文武群臣才敢坐下。
林朝將折扇放到桌案上,再度掃視眾人一圈,然後笑道:“諸位,眼下是何種情況,誰來為某敘述一遍。”
穀秔
趙雲馬上站了起來,抱拳道:“回監軍,自接到軍令後,末將便將麾下兵馬兩分,現如今營帳內還剩一萬人馬。上一戰敵軍失利後,便一直據守樂城,如今樂城中大抵得有兩萬敵軍。”
“何人率領?”林朝又問道。
“敵軍主將顏良,副將淳於瓊、高覽、曹洪等人,另有逢紀和程昱為軍師。”
好家夥,這陣容可以啊!
林朝笑了,目光微微一亮道:“子龍,你可知某為何讓你分兵?”
“末將愚鈍,不曾領會監軍深意。”
林朝擺手道:“子龍,你如今都是一軍主將了,又何必如此謙虛,請試言之。”
“遵命。”趙雲思索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依末將之見,監軍準備使末將這邊吸引敵軍注意力,卻分兵西進,直擊冀州腹地,使袁本初首尾不能相顧。”
事實上,趙雲的確領會到了這一點,並且也是這麽做的。
既然要留自己這支軍隊吸引曹袁的注意力,那自己身為一軍主帥,就不能離開戰場。並且每次攻城時,趙雲雖沒有身先士卒,卻都親自擂鼓,鼓舞士氣的同時,也給敵軍造成一種假象。
我趙子龍在這,就代表徐州軍的主力部隊在著,而且我真的是在攻城。
這波,也算是反向空城計了。
“不錯,某正是這個意思,不過子龍所言,還不夠全麵。”
說著,林朝站了起來,指著主位後麵的地圖說道:
“諸位,如今曹袁聯盟,並招攬了好些小諸侯一同參戰。眼下夏收已過,一場大戰在所難免。而此戰,我徐州可用之兵不過七萬人,敵軍則不下於二十萬。兵力如此懸殊,若想戰而勝之,便隻能先示敵以弱,再出其不意一舉擊破敵軍。”
說著,林朝在地圖上冀州、泰山、廣陵三個地方點了點,繼續說道:“此戰伊始,曹袁必集結大軍猛攻泰山郡,想打開我徐州屏障。隻要泰山郡陷落,敵軍便能長驅直入,一舉攻入徐州腹地。屆時,我軍危矣!
正麵戰場上,我軍兵力薄弱,縱然再怎麽精銳,隻要敵軍穩紮穩打,我軍便無勝算。所以諸位的任務,便是開辟冀州這個第二戰場,分散敵軍兵力!”
若是雙方在泰山郡集結大軍,堂堂正正對壘一番,徐州倒也未必會輸,但勝也隻能是慘勝,並無多大意義可言。
若是敗,能否保住徐州都不好說。
郭嘉是賭徒,但林朝不是,所以他更傾向於分散布局。
最大的正麵戰場是泰山郡沒錯,可林朝卻並未在此布置太多的兵力。因為大戰一開,無論在泰山郡不知多少兵力,都不一定夠曹袁大軍一波衝的。
泰山郡作為徐州屏障,這一戰注定會被打爛,那就不如且戰且退,在冀州這個第二戰場上多發揮一些可能性。
而作為第三戰場的廣陵郡,林朝沒有花費太多心思,有太史慈帶領的五千人已經足夠。
至於敵軍會不會玩什麽花招……若曹袁能跨越豫州往廣陵增兵,來一波側麵偷襲,那就證明袁術也和這些人沆瀣一氣,準備圍攻徐州。
局勢若真到了這種時刻,林朝覺得二話不說,直接放棄自己的全部部署,將所有兵力全部收縮回徐州,以應對天下諸侯的圍攻。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明麵上的三處戰場就是如此了,至於暗中的戰場,林朝也早有布置。但敵人不是傻子,肯定也有自己的手段。
剩下的,無非就是見招拆招,動態博弈了。
不過早在開戰之前,林朝已經留足了退路,就算不能勝,徐州也不至於一敗塗地。
將此次作戰的目標闡明之後,林朝揮了揮手,示意散會,卻把趙雲、賈詡、沮授和審配四人留了下來。
“正南兄,軍中可還待得習慣?”
林朝看著審配,笑吟吟道。
自從大陸澤一戰後,林朝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審配。之前雖然發生了一係列的變故,但林朝始終未親臨前線,因此無緣與審配會麵。
麵對林朝的問候,不知怎麽的,審配忽然想起了去年大陸澤戰敗時,林朝讓自己選擇生死的時刻。
那時候,他臉上的笑容和現在一模一樣。
林子初雖有通天之能,但品性太過惡劣,終非我輩中人也!
審配麵無表情一拱手道:“多謝長史關懷,在下尚可。”
雖然碰了個軟釘子,但林朝並不生氣,甚至還覺得如此傲嬌的審配有些可愛。
林朝笑道:“正南兄,以後咱們免不了同殿為臣,兄又何必如此不近人情?”
“在下不知長史……”
審配剛想回答,卻被旁邊的沮授拉了拉衣角,示意他說話謹慎些。
沮授知道林朝的手段,也明白林朝一貫以戲弄別人為樂,可不能讓審配再這麽頭鐵下去了,不然林子初找到借口就麻煩了。
李儒的下場,沮授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後來聽郭嘉談起時,哪怕時隔很久,他依舊感覺渾身發冷。
若是自己在眾目睽睽下被灌下半桶金汁……
好吧,光想想沮授都覺得恐怖。
旁邊審配也歎了口氣,他雖然不怕林朝,但不想辜負知己沮授的一番好意,當即語氣也軟了下來,拱手道:“長史明鑒,在下不過一介喪家之犬,能得長史垂青,實在三生有幸。”
雖然這番馬屁拍得實在不怎麽高明,甚至有些生硬,但林朝聽完之後,卻笑得很開心。
試問這世上,有幾人能得他審正南吹捧!
嗯,下次再把田豐給攻略了,也算是達成了一個特殊成就吧。
“正南兄不必客氣,誠如某方才所言,今後你我同殿為臣,自當相互照應。”林朝笑道。
小老弟,跟我混,以後我會照顧你的。
聞言,審配頓時眉頭一皺。
林子初,你沒完了是吧!
但礙於沮授的麵子,審配隻好努力忍住胸中火氣,繼續拱手道:“那便多謝長史了!”
“好說,好說。”林朝擺手道,“隻是,韓使君為袁紹奸賊所害,正南兄身為忠直之士,難道就沒有為韓使君複仇雪恨之景願?”
廢話,某若不是為了替韓公報仇,又何必在此看伱臉色。
不過這次不等審配回答,林朝便繼續說道:“眼下大戰已起,不知正南兄可願傾力相助,助某為韓使君複仇?”
兜了這麽大一個圈子,原來是有事要派遣自己。
聞言,審配再度拱手道:“長史有何吩咐,在下萬死不辭!”
林朝大笑道:“好,正南兄如此忠義,韓使君泉下有知,必然欣慰。還請正南兄替某走一趟黑山,與當今偏將軍張燕一晤。”
7017k
此時的林朝,就站在稷門前,望著高大且殘破的城門,目光微動,默默凝視著。
城門雖幾經修繕,但如今上麵斑駁的殘漆,還是能看出歲月流逝的痕跡。就是這樣一扇古老的城門,不知見證過多少興盛成敗。
九百年前,周天子勢弱,適逢天下諸侯相互攻伐,禮樂崩壞。
管仲橫空出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確立了尊王攘夷的意識形態,並借此重新組建了當時的秩序。
正因為齊桓公與管仲這種天下為公的精神,和足以掌控秩序的實力,導致諸侯競相拜服,紛紛表示願意團結在桓公周圍,為恢複天子、諸侯、貴族、黎民的秩序而奮鬥。
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天下諸侯確立了兄弟鬩牆,外禦其侮的統一標準。華夏與夷狄的分別,正式拉開界限。
直到數百年後的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在邊境對峙,因匈奴入寇,趙國率軍擊之。
麵對如此天賜良機,就算是有虎狼之稱的秦國,也沒有趁勢進攻,反而按兵不動。
秦國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你趙國勝,那咱們接著打。
你趙國敗,那就我來教你應該怎麽打匈奴。
雖有種種客觀因素限製,但秦國終究沒有與匈奴合擊趙國,也從側麵反映出了兄弟之爭與抵禦外敵的區別。
齊桓公雖然沒有善終,甚至被活活餓死,但他率先稱霸於諸侯,等於為天下開了個好頭,因為他的所作所為都在影響著當時大國的行為準則——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你享受了多高的待遇,那你就要承擔多少責任。
這很公平。
六百年前,天下進入戰國割據時代。
在這個昔年齊桓公統合諸侯的地方,發生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史稱田陳篡齊。
田姓陳氏之人,篡奪了齊桓公後代的位置,卻並沒改掉這個深入人心的國號,依舊稱自己為齊國。
而後田陳的第三代君主田午上位之後,為了招攬賢人,治國安邦,索性在臨淄城內修建了許多館舍,特意供百家傳人在此坐而論道。
嗯,包吃包住的那種。
此舉曾一度招致齊國高層宗室的反對,但田午依舊堅持推行。
他的這番態度,終於打動了天下諸賢,爭相奔齊國而來。
這些人都是誰呢,有孟子,有鄒衍,有申不害,有淳於髡,還有荀子……
可以說,當時最有名的學問大家,都曾在臨淄坐而論道,交流學術思想,形成了物理層麵上的百家爭鳴。
也正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為後來齊威王、齊宣王在位時的齊國興盛提供了可能性。
而這些先賢辯論交流的地方,名叫稷下學宮。
顧名思義,就是在稷門附近修建的學宮。
而這位叫田午的齊國君主,死後的諡號,也叫齊桓公。
可以說稷下學宮的興盛,標誌著古代華夏的文化思想進入到了一個巔峰時期,雖然隻有短暫的輝煌,卻能在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使後世人追慕不已。
而後數百年,始皇帝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諸子百家逐漸沒落。就連這個昔年孕育過黃老之學,建立過稷下學宮的臨淄,也在漢末張角三兄弟起義的動亂中,受到極大破壞。
先賢已逝,今人何往?
曆史是一個圈,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地。
但林朝一貫認為,不破不立。
眼下把持天下數百年意識形態的儒門被質疑,最初作為治國之道的黃老之學也遭扭曲,正是人心喪亂的思想黑暗時代。
卻也是重新讓思想掙脫桎梏,重新煥發光彩的最佳時期。
腦中思索良久後,林朝才終於歎了口氣,眼中的光彩卻越來越盛。
“走吧。”
林朝開口笑道。
旁邊龐德疑惑道:“長史,您不是說要在臨淄暫歇幾日嗎?”
林朝笑了笑:“不歇了,時不我待。”
眼下緬懷先賢已經沒了任何意義,隻有盡快結束戰亂,重建太平盛世,重現文教之盛,重使百家爭鳴,才是對先賢最好的告慰。
這是林朝的最終目標,路雖然很長,但也得慢慢走。
誰敢攔路,誰就得死!
從臨淄路過後,林朝率領眾人繼續北上而行,又數日之後,終於抵達了冀州渤海郡的戰場。
此時的戰場,已經從南皮,變成了曹袁聯軍屯駐的樂城。
趙雲率領一萬大軍每日攻城,雖戰果不大,卻成功讓城中的曹袁軍隊以為徐州往冀州增兵。情急之下,他們隻得向身在兗州的袁紹和曹操再度求援。
得知林朝親自到來後,趙雲暫時停止攻城,並率眾人在營帳外迎接。
“拜見長史!”
“拜見監軍!”
林朝掃視一圈,發現武將中少了張遼和張飛,文臣中少了郭嘉和荀攸。
“諸位不必多禮!”
揮手讓眾人免禮後,林朝也不客氣,當即大步走在了最前麵進入營帳。
入帳後,趙雲請林朝主位上座,但林朝卻笑著搖了搖頭,開口道:“子龍不必客氣,你現如今乃一軍主將,某客座旁聽即可。”
現在的趙雲,已經遠不是擔任自己護衛時候的狀態了,眼下又是戰時,林朝不想破壞他在士卒心中的威信,便推辭道。
趙雲卻連忙抱拳道:“不可,監軍您為此戰都督,自該上座。”
林朝這才忽然想起,自己還隨身帶著劉備賜予的黃鉞呢。
“也罷,子龍如此盛情難卻,那某便卻之不恭了。”
說著,林朝便在主位上坐了下來。
等林朝坐定之後,一同入帳的文武群臣才敢坐下。
林朝將折扇放到桌案上,再度掃視眾人一圈,然後笑道:“諸位,眼下是何種情況,誰來為某敘述一遍。”
穀秔
趙雲馬上站了起來,抱拳道:“回監軍,自接到軍令後,末將便將麾下兵馬兩分,現如今營帳內還剩一萬人馬。上一戰敵軍失利後,便一直據守樂城,如今樂城中大抵得有兩萬敵軍。”
“何人率領?”林朝又問道。
“敵軍主將顏良,副將淳於瓊、高覽、曹洪等人,另有逢紀和程昱為軍師。”
好家夥,這陣容可以啊!
林朝笑了,目光微微一亮道:“子龍,你可知某為何讓你分兵?”
“末將愚鈍,不曾領會監軍深意。”
林朝擺手道:“子龍,你如今都是一軍主將了,又何必如此謙虛,請試言之。”
“遵命。”趙雲思索片刻後,才緩緩開口道,“依末將之見,監軍準備使末將這邊吸引敵軍注意力,卻分兵西進,直擊冀州腹地,使袁本初首尾不能相顧。”
事實上,趙雲的確領會到了這一點,並且也是這麽做的。
既然要留自己這支軍隊吸引曹袁的注意力,那自己身為一軍主帥,就不能離開戰場。並且每次攻城時,趙雲雖沒有身先士卒,卻都親自擂鼓,鼓舞士氣的同時,也給敵軍造成一種假象。
我趙子龍在這,就代表徐州軍的主力部隊在著,而且我真的是在攻城。
這波,也算是反向空城計了。
“不錯,某正是這個意思,不過子龍所言,還不夠全麵。”
說著,林朝站了起來,指著主位後麵的地圖說道:
“諸位,如今曹袁聯盟,並招攬了好些小諸侯一同參戰。眼下夏收已過,一場大戰在所難免。而此戰,我徐州可用之兵不過七萬人,敵軍則不下於二十萬。兵力如此懸殊,若想戰而勝之,便隻能先示敵以弱,再出其不意一舉擊破敵軍。”
說著,林朝在地圖上冀州、泰山、廣陵三個地方點了點,繼續說道:“此戰伊始,曹袁必集結大軍猛攻泰山郡,想打開我徐州屏障。隻要泰山郡陷落,敵軍便能長驅直入,一舉攻入徐州腹地。屆時,我軍危矣!
正麵戰場上,我軍兵力薄弱,縱然再怎麽精銳,隻要敵軍穩紮穩打,我軍便無勝算。所以諸位的任務,便是開辟冀州這個第二戰場,分散敵軍兵力!”
若是雙方在泰山郡集結大軍,堂堂正正對壘一番,徐州倒也未必會輸,但勝也隻能是慘勝,並無多大意義可言。
若是敗,能否保住徐州都不好說。
郭嘉是賭徒,但林朝不是,所以他更傾向於分散布局。
最大的正麵戰場是泰山郡沒錯,可林朝卻並未在此布置太多的兵力。因為大戰一開,無論在泰山郡不知多少兵力,都不一定夠曹袁大軍一波衝的。
泰山郡作為徐州屏障,這一戰注定會被打爛,那就不如且戰且退,在冀州這個第二戰場上多發揮一些可能性。
而作為第三戰場的廣陵郡,林朝沒有花費太多心思,有太史慈帶領的五千人已經足夠。
至於敵軍會不會玩什麽花招……若曹袁能跨越豫州往廣陵增兵,來一波側麵偷襲,那就證明袁術也和這些人沆瀣一氣,準備圍攻徐州。
局勢若真到了這種時刻,林朝覺得二話不說,直接放棄自己的全部部署,將所有兵力全部收縮回徐州,以應對天下諸侯的圍攻。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明麵上的三處戰場就是如此了,至於暗中的戰場,林朝也早有布置。但敵人不是傻子,肯定也有自己的手段。
剩下的,無非就是見招拆招,動態博弈了。
不過早在開戰之前,林朝已經留足了退路,就算不能勝,徐州也不至於一敗塗地。
將此次作戰的目標闡明之後,林朝揮了揮手,示意散會,卻把趙雲、賈詡、沮授和審配四人留了下來。
“正南兄,軍中可還待得習慣?”
林朝看著審配,笑吟吟道。
自從大陸澤一戰後,林朝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審配。之前雖然發生了一係列的變故,但林朝始終未親臨前線,因此無緣與審配會麵。
麵對林朝的問候,不知怎麽的,審配忽然想起了去年大陸澤戰敗時,林朝讓自己選擇生死的時刻。
那時候,他臉上的笑容和現在一模一樣。
林子初雖有通天之能,但品性太過惡劣,終非我輩中人也!
審配麵無表情一拱手道:“多謝長史關懷,在下尚可。”
雖然碰了個軟釘子,但林朝並不生氣,甚至還覺得如此傲嬌的審配有些可愛。
林朝笑道:“正南兄,以後咱們免不了同殿為臣,兄又何必如此不近人情?”
“在下不知長史……”
審配剛想回答,卻被旁邊的沮授拉了拉衣角,示意他說話謹慎些。
沮授知道林朝的手段,也明白林朝一貫以戲弄別人為樂,可不能讓審配再這麽頭鐵下去了,不然林子初找到借口就麻煩了。
李儒的下場,沮授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後來聽郭嘉談起時,哪怕時隔很久,他依舊感覺渾身發冷。
若是自己在眾目睽睽下被灌下半桶金汁……
好吧,光想想沮授都覺得恐怖。
旁邊審配也歎了口氣,他雖然不怕林朝,但不想辜負知己沮授的一番好意,當即語氣也軟了下來,拱手道:“長史明鑒,在下不過一介喪家之犬,能得長史垂青,實在三生有幸。”
雖然這番馬屁拍得實在不怎麽高明,甚至有些生硬,但林朝聽完之後,卻笑得很開心。
試問這世上,有幾人能得他審正南吹捧!
嗯,下次再把田豐給攻略了,也算是達成了一個特殊成就吧。
“正南兄不必客氣,誠如某方才所言,今後你我同殿為臣,自當相互照應。”林朝笑道。
小老弟,跟我混,以後我會照顧你的。
聞言,審配頓時眉頭一皺。
林子初,你沒完了是吧!
但礙於沮授的麵子,審配隻好努力忍住胸中火氣,繼續拱手道:“那便多謝長史了!”
“好說,好說。”林朝擺手道,“隻是,韓使君為袁紹奸賊所害,正南兄身為忠直之士,難道就沒有為韓使君複仇雪恨之景願?”
廢話,某若不是為了替韓公報仇,又何必在此看伱臉色。
不過這次不等審配回答,林朝便繼續說道:“眼下大戰已起,不知正南兄可願傾力相助,助某為韓使君複仇?”
兜了這麽大一個圈子,原來是有事要派遣自己。
聞言,審配再度拱手道:“長史有何吩咐,在下萬死不辭!”
林朝大笑道:“好,正南兄如此忠義,韓使君泉下有知,必然欣慰。還請正南兄替某走一趟黑山,與當今偏將軍張燕一晤。”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