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乃何人?”


    袁紹望著被帶進來的漢子,一身西涼武夫打扮,年紀三十歲左右。此時身上還帶著斑斑血跡,神情極為疲倦,看上去剛剛經曆了一場廝殺。


    麵對袁紹的問題,此人急忙抱拳答道:“小人乃是馬將軍麾下屯長,奉我家將軍之命,請袁公出城擊退徐州軍隊,好讓五十萬石糧草能夠順利入城。”


    “五十萬石糧草!”


    聞言,袁紹不由得驚聲叫道。


    也不怪袁紹激動,實在是他現在對糧草二字太敏感了,而且五十萬這個數字,也的確太有誘惑力了,導致他的注意力第一時間被吸引了過去。


    要是手中有五十萬石糧草,莫說十天半個月,就算他劉備圍城三月,自己也能穩守城池!


    “不錯,此前大將軍派發五十萬石糧草,由我家將軍統兵護送,奈何現在城外滿是敵軍,輜重車便隻能在城外五十裏處停留。隻要袁公能將敵軍擊退,我家將軍便能將糧草送入城中。”


    聽了此人的話,原本神情還略微有些激動的袁紹,頓時人間清醒,甚至用狐疑的目光看了此人一眼。


    五十萬石糧草雖然誘人,但袁紹可不會輕信。


    世人皆知林子初最擅陰謀詭計,所以眼前此人到底是不是馬騰的人,城外到底有沒有糧草,還是未知之數。


    萬一這是敵軍的詭計,而自己卻真的領兵出城,無異於羊入虎口。


    眼下的情況,卻是不容自己再選錯了。


    哪怕一次也不行!


    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查驗此人身份之真假。


    袁紹目光死死盯著此人,好像要將此人完全看穿一般,口中說道:“你說你是馬壽成將軍麾下,不知可有憑證?”


    但此人麵對袁紹的目光,隻是微微低下了頭,卻馬上從懷中掏出了一封書信。


    “袁公請過目!”


    一旁,辛毗馬上接過書信遞到了袁紹麵前。


    打開這封沾染了血跡的書信之後,袁紹認真觀看了起來。


    內容自然沒什麽問題,跟此人說得一樣,關鍵是結尾處的落款,或者說是落款上的印信。


    馬騰的字跡,袁紹自然是不認識的,再者這封書信就算是真的,也多半是軍中書吏代寫。所以唯一能分辨真假的地方,便是落款上的印信。


    昔年馬騰率軍會盟時,便是偏將軍的官職。而討董之後的論功行賞,林朝雖然拿著很多的空頭支票,但也隻定下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職位。


    比如袁術的大將軍,劉備的太尉,袁紹的驃騎將軍。


    至於他們手下的功臣,林朝很大度的將空頭支票甩了出去。


    彼時意得誌滿的袁術,自是大手一揮,給馬騰封了一個伏波將軍的名號,也算讓他繼承祖上榮光。


    而此時袁紹手中信件的落款,正是伏波將軍的銀印青綬,絲毫無差!


    林子初就算想要算計某,也必是臨時起意,不可能立刻打造出一枚一模一樣的印信。


    袁紹心中想著,便對此人的身份信了七分,但還是有些不放心,便幹脆將書信遞了過去,對辛氏兄弟說道:“仲治,佐治,你二人以為如何?”


    聞言,辛評趕緊走了上來,接過書信和弟弟辛毗一起看了起來。


    兄弟二人皺著眉頭觀摩了半晌,最終將書信還給袁紹的同時,辛評卻開口道“主公,此事仍未可輕信,不如讓在下問詢此人一番。”


    “好,仲治盡可施為。”


    袁紹點了點頭,同時對辛評謹慎的態度表示讚賞。


    得到許可之後,辛評轉過身來,便對這名送信的屯長問出了一大串的問題。


    諸如馬騰父子的模樣長相,以及軍中的日常飲食,甚至是西涼邊地的氣候風俗……


    這些問題很簡單,也很瑣碎,甚至有些過於平淡,卻使袁紹大開眼界。


    不錯,馬騰麾下士卒大多出身涼州,而此人也是一身西涼打扮,隻要這些問題能夠對上,比檢查印信什麽的更加可靠。


    仲治果然大才!


    令袁紹震驚和驚喜的是,辛評的這些問題,此人卻對答如流,甚至沒有絲毫停頓。


    這下,袁紹心中已經信了九成。


    問完話後,袁紹一揮手,命人將此人帶下去好生招待。


    等此人走後,袁紹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如何,此人身份可信否?”


    辛評拱手道:“主公,在下以為,此人確為馬壽成麾下,糧草應該就在城南五十裏處。隻是……”


    “隻是什麽?”袁紹皺眉道。


    辛評苦笑道:“隻是城外徐州大軍環伺,縱然糧草就在眼前,咱們也不好弄進城來。”


    “這……”


    聞言,袁紹麵色一凜,露出苦澀的神情,方才得知糧草到來的興奮頓時蕩然無存。


    “仲治的意思是,某不可率軍出城?”


    辛評麵色平靜的搖了搖頭道:“非也,隻是此事事關重大,在下不敢妄言,還得主公明斷。”


    這話說得很明白,我已經幫你判斷了來人的身份,至於要不要出城,隻能你自己決定。


    畢竟現在是危急存亡的時刻,不能踏錯一步。


    聞言,袁紹不禁苦笑出聲。


    辛評無法做決定,他袁本初又何嚐不是?


    就算城外有糧草,但麵對如狼似虎的徐州軍,能否帶回城中,還尚未可知。


    但是不出城迎接糧草,等待自己的,將是注定的敗局。


    一個是九死一生,一個十死無生……


    正當袁紹心中艱難掙紮時,辛評身後的辛毗卻站了出來,對袁紹拱手道:“主公,在下以為,當盡起城中精銳,出城痛擊劉備,奪回糧草!”


    “哦,仲治以為此路可行?”袁紹詫異道。


    “不,在下以為就算出城奪糧,勝負之數也未可知。但是……”


    辛毗說著,臉上的表情逐漸嚴肅了起來,對著袁紹一禮到底,沉聲道:


    “主公,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奮力一搏。如今,咱們已經沒有別的路可選了。”


    聞言,袁紹再度沉默,麵色慘白一片。


    “此事……容某再斟酌一番。”


    ……


    陶丘城。


    在放出魚餌之後,徐州眾人也沒閑著。


    依林朝的性格,自然要做兩手準備。


    袁紹若肯率軍出城,那自然萬事大吉,後續的事也不必多說。按照現在敵我雙方的戰力,城外一戰就能畢其功於一役。


    可若是袁紹不肯出城,打定主意做縮頭烏龜,那就隻能強行攻城了。好在城中有內應可以裏應外合,破城應該不成問題,隻是多耗費些時日。


    縣衙中,劉備高坐主位,端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眉宇之間卻有些焦急。


    沒錯,劉備現在喝得是茶。


    眼下是戰爭最緊要的關頭,在昨日的燒烤大會結束之後,林朝便又把禁酒令拿了出來。對此劉備雖然有些不情願,卻也隻能點頭答應。


    “子初,你說袁紹老賊會出城嗎?”


    相比於劉備的急切,林朝卻是老神在在,一副波瀾不驚的模樣,此刻正坐在左下首位,拿出紙筆專心致誌的在寫些什麽。


    見林朝沉浸在練字的快樂之中,劉備不禁又開口叫了一聲。


    可林朝還是毫無反應,劉備頓時有些好奇,便起身走到林朝麵前彎腰向紙上看去。


    隻見紙上有四個大字——高陽酒徒!


    “子初,子初……”


    林朝這才反應過來,連忙放下手中的筆,開口問道:“玄德公何事?”


    劉備笑了:“子初,虧你自幼讀書,還是飽學之士,怎麽字寫得如此之差,連某都不如。康成公若見此字,怕是當場便要把你逐出門庭。”


    “哈哈哈哈……”


    劉備的一句打趣,頓時引來了眾人的哄堂大笑。


    特別是荀諶,笑得最開心。


    難得見到有林朝不擅長的事情,眾人又怎麽可能會放過這個機會。


    林朝:……


    劉大耳,有事說事,你嘲諷我作甚。


    “玄德公何事?”


    見林朝有些惱羞成怒的跡象,劉備也不再逗他,而是開口說道:“某方才問你,袁紹老賊是否會出城。”


    “此事……朝也不知。”


    林朝攤手無奈道:“但不管他袁本初是否上鉤,有了前日劫來的糧草,此戰咱們都必勝,玄德公又何必著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袁紹若真要當縮頭烏龜,你隻能衝進去敲爛他的龜殼,卻不可能將他強行拉出來。


    劉備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隻是事到臨頭難免著急。聽了林朝這句話後,頓時搖頭一笑,整個人卻輕鬆了不少。


    “那你方才在寫什麽?”


    劉備深知林朝從不做無用功,更不會在這個緊要關頭上淬煉書法,便好奇問道。


    此言一出,場中幾人麵麵相覷,都露出了狐疑之色。


    該不會是……那樣東西吧。


    在徐州核心圈子裏,一直有一個傳說:林子初有一個小冊子,上麵專門記載了一些人的名字。


    但凡被記錄在上者,隻有兩個下場。


    第一,跪下唱征服,被他林子初賺來當牛馬。


    第二,下場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風聞,當初諸侯還未會盟時,這個小冊子上便有劉岱、橋瑁、孫堅等人的名字。


    所以他們的下場,才會如此慘烈。


    林朝是不知道這個傳言的,不然他肯定會氣得破口大罵。


    你們這純屬汙蔑!


    不過見眾人都好奇,林朝索性將自己寫得東西公之於眾。


    見到上麵四個大字之後,眾人的表情頓時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以三荀為首的疑惑派,他們當然知道這四個字是什麽意思,但是不解林朝此時為何會寫這四個字。


    另一派嘛,則是以張遼為首的武將懵逼派。他們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卻覺得這個稱號挺有味道。


    “高陽酒徒是何人?”


    劉備不愧是文化沙漠,當場就問出了眾武將想問卻又怕丟人的問題。


    林朝笑著解答道:“廣野君酈食其,號高陽酒徒。”


    聞言,劉備這才如夢初醒般點了點頭。


    高陽酒徒劉備不知道,但劉備不可能不知道酈食其,畢竟這可是當年楚漢爭霸時,劉邦麾下的一大功臣。


    要說酈食其,也是一代怪傑。


    在他身上,有許多怪異之處,更有許多令人稱奇的事跡。


    首先便是他的出身:他早年酷愛讀書,後來擔任陳留門吏,直到楚漢爭霸時遇到了足療達人,沐足保健專家劉邦,便主動歸投。


    而奇怪的是,此時的酈食其,早已年過六十。


    古有太公望八十高齡渭水垂釣,後有酈食其花甲之年觀高祖沐足而歸漢……


    更奇怪的是,當時劉邦拒絕接待這個老儒,甚至準備讓人攆他走。


    可酈食其卻當場拔出佩劍對劉邦派來的人大聲喊道:什麽儒生,老子是高陽酒徒,趕緊進去通報,不然就砍了你!


    這名士卒被震驚了,劉邦也震驚了,更是心生好奇。


    一個花甲老者卻還有如此大的火氣,我得看看。


    於是,酈食其才如願以償見到了劉邦。


    可這時,劉邦卻還在做足療……


    於是酈食其又怒了,他向劉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漢王有長者之風,遠大之謀。而我雖然落魄,卻也堪稱長者。今日我來拜會,這是一場長者與長者的會麵,你可不能做著足療跟我聊天。


    劉邦聽罷大驚,急忙換了一身正式的衣服來接見酈食其。


    酈食其之狂傲,可見一斑!


    當然,他的能力也配得上如此狂傲的態度,更對得起劉邦對他的禮遇。


    後來他隨劉邦一路征戰,遊說各國,甚至一度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兵不血刃幫劉邦拿下了齊國,居功至偉,達到了自己身為說客的人生巔峰!


    可誰曾想韓信不講武德,暗搓搓進攻已經投降的齊國,導致齊王以為酈食其坑了自己,直接把酈食其給烹了。


    可憐高陽酒徒酈食其,最後卻變成了一鍋雞湯……


    劉備明白酈食其其人,但他和三荀一樣,還是不明白林朝寫這四個字的用意。


    林朝笑道:“玄德公以為,酈食其其人如何?”


    “酈生說齊,兵不血刃下齊國,自然居功至偉。隻可惜淮陰侯……”


    劉備滿臉惋惜之色道,也不知是在可惜酈食其,還是在歎息韓信。


    林朝繼續說道:“酈食其其人,不過一介策士,卻能憑三寸之舌而建功立業。可有些人,縱然征戰一生,卻終究碌碌無為,玄德公以為如何?”


    劉備卻搖了搖頭道:“子初此言差矣,隻要不行齷齪之舉,功業便是功業,嘴上取和馬上取,並無高下之分。”


    “既如此,玄德公以為,城中的辛氏兄弟,比酈生如何?”


    聞言,劉備愣了一下,隨後不禁啞然失笑。


    說了半天典故和隱喻,劉備終於明白了林朝的意思。


    辛評辛毗兄弟作為內應,往往在最關鍵的時候誤導袁紹的決策,推波助瀾之下,確實對此戰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雖然比不上酈食其遊說齊國的功勞,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憑一張嘴立功。


    隻見劉備一揮袖笑道:“子初放心,某向來賞罰分明!”


    林朝搖了搖頭笑道:“玄德公聖明,隻恐旁人非議。”


    這畢竟是一個信義大於天的年代,辛氏兄弟雖有大功,但難免被當成背主小人。


    尤其是徐州那幫子刀口舔血的驕兵悍將,他們奮勇衝殺,到頭來論功行賞,卻不如動動嘴皮子的人,難免不會抱團排擠辛氏兄弟。


    這兩人是林朝授意荀彧修書招攬的,那林朝就得負責到底。


    尤其是兩人最終還出色完成了任務,林朝就更有義務將其融入徐州集團,而不是坐看他們遭人非議。


    再者,今日這兩人能被孤立,後麵就能有別人也被孤立。


    這可不是一個好苗頭。


    此戰若勝,劉備的地盤會瞬間擴大數倍。於此同時,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中層組織。


    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人才,如何讓他們同心協力,便成了戰後最大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最終也會被劉備交給林朝來處理。


    可一旦不能完美縫合這些人,黨爭的苗頭就會冒出來,無休無止的內耗便開始了。


    所以林朝才借酈食其的典故,來給劉備打個預防針,讓他明白此事的嚴重性。


    但就結果來看,劉備表態了,但好像並沒理解其重要性。


    不過林朝要的就是劉備表態,這樣他就能將辛氏兄弟樹立為典型,從而開始縫合中層派係。


    願意聽話效力的,那就是自己人,以後大家一起喝酒吃肉,為匡扶大漢而努力。


    而那些依舊冥頑不靈,整天想著搞小動作的人,林朝也不會客氣。


    直接排頭整過去,讓他們知道什麽叫體麵!


    想玩權術陰謀,現在還不到時候。


    林朝正思慮間,外麵張繡快步走了進來,對劉備抱拳道:“主公,末將方才接到前軍探報,袁本初率軍出城了!”


    聞言,劉備麵色狂喜,大聲道:“子初果然神機妙算,袁紹老賊此番既然出來,就別想再回去!”


    ------題外話------


    這章可沒有黑韓信,隻是人的境遇不同,想法自然不同。


    畢竟這世間之事,並不是非黑即白。


    說實話,韓信這事幹得也不地道。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三國很核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秋隕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秋隕S並收藏這個三國很核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