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麵,萬曆皇帝和泰昌皇帝相繼馭龍賓天,不過大明王朝並沒有因此而停滯!


    太子朱由校,於文華殿之內召集群臣。


    按照泰昌皇帝的遺照,著太子靈前繼位。


    因此以英國公張惟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為首的袞袞諸公,在當日大朝會中,恭請太子朱由校登基繼位。


    太子神色悲痛,不願!


    百官跪倒在地,再請!


    太子又一次拒絕!


    百官三跪請!


    直到這時,太子方才勉強接受,著欽天監推算吉時吉日,命禮部準備一應禮節。


    泰昌元年九月初六,太子朱由校禦奉天門,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天啟。


    隨後,已經成為天啟皇帝的朱由校,開始於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商議起了萬曆皇帝和泰昌皇帝的廟號與諡號。


    九月初十,萬曆皇帝被尊諡號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廟號神宗。


    泰昌皇帝被諡號為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廟號光宗。


    十月,分別葬明神宗萬曆皇帝、明光宗泰昌皇帝,於定陵和慶陵。


    至此,天啟皇帝朱由校,算是正式接管了大明王朝的無上權威。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不論是朝堂還是內廷,都有不少職位發生了變化。


    其實皇宮大內的職位,倒也變換不大。


    仍舊是泰昌皇帝留下的那一套老班子。


    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位懸空,往下則是王安這個秉筆太監,以及魏朝、趙靖忠等隨堂太監。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魏進忠也終於從典膳的職位上獲得了提升,成為了司禮監的一柄隨堂太監。


    除此之外,皇宮內廷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變化。


    不過在朝堂之上,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就是內閣首輔方從哲,因為紅丸案的緣故,方從哲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彈劾。


    無奈之下,方從哲連連上書請求辭官,結果都被天啟皇帝給駁了回去。


    天啟皇帝清楚當時的情況,自己的父親泰昌皇帝,都已經進入了彌留的狀態。


    方從哲帶人進獻紅丸,也隻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來嚐試一番。


    這一點,包括泰昌皇帝都心知肚明。


    因此泰昌皇帝馭龍賓天,根本就牽連不到方從哲的身上。


    然而有句話叫做人言可畏,方從哲作為大明內閣首輔。


    在暗地裏麵,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的位置呢。


    眼下方從哲好不容易被人抓住了一些紕漏,他在朝堂當中的政敵,自然是要順杆往上爬,意欲將方從哲一舉置於死地。


    方從哲顯然也是明白這一點,所以他選擇了急流勇退,連番上書請求辭官回鄉。


    天啟皇帝為了讓方從哲能夠安心,最終勉強同意了他辭去內閣首輔的奏章。


    至於辭官回鄉養老一事,那是想都不用想了。


    天啟皇帝又不是傻子,他怎麽可能放著方從哲這等老成重臣而不用呢。


    朝堂之上的鬥爭,結果以方從哲自首輔的位置上麵退下來而收場。


    至於首輔的位置,則是落到了萬曆一朝當中老臣,葉向高的身上。


    此人自萬曆三十六年開始,一人主持內閣事務長達七年之久,人稱“獨相”。


    直到萬曆四十二年,葉向高連上六十二道奏章請求致仕,這才獲準回鄉養老。


    結果時隔六年以後,他再次被召回的了京都之內,被天啟皇帝授中極殿大學士,重新成為了內閣首輔。


    朝堂之上的變化如何,這其實與周寧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


    因為他乃是廠衛勢力出身,先天性必須要依靠在皇權之下。


    對於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而言,東廠和錦衣衛皆盡是皇帝的鷹犬爪牙,和他們完全不是同一個陣營。


    更何況,泰昌皇帝臨終以前,已經言明了周寧就是他留給天啟皇帝的一把尖刀利刃。


    因此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們,對於周寧根本就沒有什麽好感。


    哪怕他們曾經一同維護天啟皇帝登基繼位,可是雙方之間,皆盡都並沒有什麽深交的心思。


    對於這一點,周寧也完全不曾在意過。


    唯有腦海深處那尊神秘黑塔,以及自身的修為實力,方才是周寧最為看重的存在。


    周寧之所以想要攀登上大明朝野權利的頂端,其目的不過就是為了收集那尊神秘黑塔所需要的特殊能量而已。


    至於在這個過程當中,自己是否是什麽孤臣、佞臣。奸臣,周寧一點也不在乎。


    況且眼下大明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也全都不是什麽好東西,周寧也不屑於和他們深交。


    自己隻需要堅定當初定下的道路,始終支持在當朝皇帝的身邊便可。


    這不是,周寧阻擋鄭太妃和李選侍,維護天啟皇帝登基繼位的收獲,已然到來了。


    天啟皇帝在徹底掌權以後的大朝會之上,最後一道旨意便是擢升周寧為錦衣衛指揮使。


    同時特授勳上輕車都尉,加授昭武將軍。


    要知道周寧不久之前,才剛剛被泰昌皇帝擢升為錦衣衛北鎮撫司的鎮撫使。


    眼下他竟然跨越了指揮僉事和指揮同知這兩個位置,一舉成為了錦衣衛這個暴力機構的執掌者。


    由從四品到正三品,正正好好是連升三級。


    這份殊榮,自然是使得朝堂之上有不少人心生不滿。


    隻不過錦衣衛的地位十分特殊,乃是天子親軍所在。


    即便朝中大臣們再怎麽不滿意,他們也無法改變天啟皇帝的意誌。


    最為重要的是,天啟皇帝時刻牢記在泰昌皇帝的教誨。


    錦衣衛和東廠這兩方勢力,乃是保證皇權超然無上的關鍵依仗所在。


    無論什麽時候,都萬萬不可自廢武功。


    使得朝中大臣染指錦衣衛內部決策的情況,絕對不能開了先河。


    周寧全權掌管錦衣衛,原本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則是被擢升到了後軍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上麵。


    按照等級,這已經屬於是武官正一品,可以說是大明朝為官者的天花板。


    不過論及實權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反正天啟皇帝沒有讓駱思恭繼續提督錦衣衛的事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錦衣衛開始橫推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糖三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糖三角並收藏從錦衣衛開始橫推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