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一些不符合自己人物設定的題材。


    現在許多火爆的題材,比如宗教或者是暴露醫學類,都是佩頓不了解的。


    或者說,即便是了解,內容寫出來也不夠驚豔,難以做到與那些成名的作家抗衡、爭鋒。


    不要想著在別人的領域,挑戰別人!


    從心一些,挑選自己熟悉的領域進行創作才是最好的。


    ……


    思來想去,佩頓選擇了一個題材,懸疑推理、偵探小說。


    這個類型,佩頓很熟悉。


    上輩子他也算是一個偵探迷,主要原因或許是從“柯南”開始的。


    後來漸漸對這方麵感興趣了,他也看過許多的懸疑推理的小說、電影、電視作品。


    從阿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係列開始,到黃金時期的三大巨頭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裏斯蒂、邏輯之王埃勒裏·奎因、“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等人的作品,


    當然,鬆本清張、東野圭吾、紫金陳、寧航一、雷米等人的作品,他也拜讀過。


    美國三四十年代正是推理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三大巨頭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到達自己頂峰。


    在黃金時代,這一題材基本上占據了美國通俗小說的半壁江山,


    到如今,五十年代,通俗小說百花齊放。


    推理小說雖然不敢說依舊占據半壁江山,但是在通俗文學的領域依舊是最大的分類之一,隻有言情和科幻題材才能夠與之爭鋒。


    同時偵探推理涉及到犯罪,有一個警察局局長父親的佩頓,能夠最完美的收集素材,並且滿足人類對於他能在這個年紀階段寫出小說的邏輯推導。


    家學淵源,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就能將之概述,為何他能在這個年紀寫出這樣的作品。


    心中想著,佩頓覺得創作思路足夠清晰,立即開始對自己的第一本小說開始構思。


    佩頓不打算寫傳統大偵探小說,有著福爾摩斯係列朱玉在前,這條路不好走。


    而且佩頓沒有名氣去寫大偵探。


    當然有名氣也很難,即便是阿婆的大偵探波洛係列也要被福爾摩斯遮掩光輝。


    同時,這條路對於作者也不友好,傳奇的大偵探還會遮掩作者的光輝。


    舉個例子,提起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裏斯蒂,許多人會想到《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


    提起福爾摩斯的作者,有的人搜了搜百科,才會知道阿瑟·柯南·道爾這個名字。


    福爾摩斯光輝太盛啊!


    想了想,佩頓放棄傳統偵探小說,主要刻畫故事,偵探這個角色也可以去掉,讀者才是真正的偵探。


    有過計較,佩頓開始下筆。


    懸疑推理小說一定要足夠驚豔,凶手讓讀者猜不到,讓他們感覺到足夠的反轉,足夠的燒腦,直到最後的那一刻,解密出來,給以最大的震撼。


    前麵絕對不留下絲毫的破綻,達到完美犯罪的形態,才能讓人眼前一亮,足夠驚豔。


    很快,佩頓開始自己的小說幾個前提設定。


    當然隻是前提的設定,隨著故事的逐步推進,之後的種種設定逐步增添,包括其中的每一個人的形象、語言,一切逐漸豐滿起來。


    隨著設定開始完滿起來,開始編寫大綱,填補內容,推動故事的合理發展,讓故事變得緊湊,經得起推敲。


    故事前提設定為密室殺人。


    這個設定很古老,一度被寫爛,但是富有儀式感,推理犯罪的現場,與密室往往更配。


    製造密室:一場連綿不斷的暴雨,十個人相繼被困在旅店。


    想了想,佩頓開始設定自己的第一個人物——教授老者。


    教授,畫龍點睛,增加小說的內涵,智慧的象征。


    智慧、神秘、少言,但是語出驚人,這幾個標簽暫時被貼到教授的身上。


    有時候,他的有一句話就可以讓很多人對這個故事有更多的聯想,寫小說作者最喜歡的,就是各種讀者腦補。


    教授角色可以通過動作指引、語言,讓讀者有更多的腦補。


    而且這幾年魔幻小說題材很火熱,其中的先知乃至是賢者,都是人氣角色。


    在這些賢者口中,蘇格拉底、柏拉圖等等賢者的名言被反複的引用,這裏佩頓也打算借鑒一下,也算是提升格調。


    同時教授這個角色這也是作者的化身,通過這個人物將節奏順利的控製在手上。


    綜合考慮,佩頓有意增添了這樣一個角色。


    然後開始製造第一個最明確的凶手——一個殺人犯,這個殺了人的犯人被一個警察押送前往劍獄,結果因為沿途的暴雨,從而不得不困在旅店。


    故事的開始——殺人犯掙脫了束縛,緊接著大家發現第一個死者。


    想了想,佩頓打算將這死者設定成為一個富二代。


    為錢殺人。


    在眾人的推斷中,殺人犯逃跑,在這之前,想要得到一筆路費,於是殺了富二代,方便跑路。


    若是以此為思路推理下來,這很正常。


    故事繼續——眾人開始在警察的帶領之下尋找殺人犯,在教授的提醒之下,大家都沒有分散,三五個人集合在一起,保持著對這個殺人犯充分的戒備。


    警察的身份,想了想,佩頓打算之後反轉一下,正義最有可能是黑暗的。


    這完美符合觀眾的認知,黑警察、罵政府在自由的聯邦甚至是等於政治正確。


    這自由的空氣之中,隻要你不得罪大資本家,你就很自由。


    也算是修補一個漏洞——為何增強教授的作用。


    假警察知道自己不具備真正的警察的素質,於是保持著沉默,將主導地位讓給教授。


    這裏可以刻意淡化警察的作用,利用教授來指導人們的行動,代替這個“假警察”的作用,彌補漏洞。


    很合理性。


    緊接著開始設定第一個反轉——黑店,老板開的是一個黑店,他也是一個隱藏的殺人犯。


    不過還是需要反差,表麵上的老板斯斯文文,穿著幹淨整潔的西服,愛讀聖經,喜歡禱告,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虔誠的聖徒。


    看上去謙和有禮,和暗中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反差。


    想了想,佩頓打算將老板設定成為一個接受過高級教育,但是心理變態,具有反社會心理,就像雨夜屠夫一般的心理變態,天生殺人狂。


    這樣的殺人狂都很文靜,不張揚,挺討人喜歡,原型參照梁家輝的“雨夜屠夫”。


    無意之中發現了這旅館原來的的經營者,不過是一對沒有其餘親人的老年夫婦,由此動了殺人的念頭。


    最後他順利繼承了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旅館,開了一個黑店,多次對落單的旅客進行綁架、強奸、殺戮、謀財害命……


    這裏就是他犯罪的天堂!


    人間惡魔,天使麵孔。


    想了想,佩頓甚至覺得可以用更多的墨筆將這個老板,設定成為資本家的隱射。


    資本從出現在世上,每一個毛孔就充滿了奶油和蜜汁。


    黑店老板和資本家有許多的共同之處,兩者都是衣冠禽獸。


    同時兩者的發家路線都是血腥的、充滿暴力的,而且都在不斷的壓迫、奴隸別人。


    隻不過資本家更加隱晦,而老板則是更加赤裸裸,甚至是充斥著血腥、死亡。


    “增強張力!”


    “多加一些內容來隱射,可以把老板愛讀聖經,改成愛讀資本論。”


    “拿資本論去禱告,帶著手槍去談和,愛讀資本論的聖徒?插著翅膀的惡魔,想一想就覺得這個角色很不錯!”佩頓不由得微微一笑。


    這種瘋狂設定,比較符合一些獵奇心理的人群。


    雨夜屠夫在梁家輝的演繹下,也是一個魅力角色。


    想了想,佩頓覺得可以去找克裏斯先生尋找一些案件的卷軸,尋找一些血腥犯罪的真實例子用在老板身上,在加以形象化,更加的合理。


    暴力的元素也是推理小說不可缺失的一環。


    這種心理變態,需要更多的案件才好統合,描寫具體,畢竟佩頓是一個正常人,或許理解不了心理變態的思維。


    “嗯,思維變態?證明自己是一個正常人,飛躍瘋人院?”


    不得不說,人的思維當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隻要發散開來,就沒有想象不到的,短短的幾個詞語,頓時讓佩頓聯想到一部經典的影片。


    故事繼續,在巡查的過程之中,暴雨的衝刷之下,眾人發現了老板的秘密。


    眾人在旅館之中發現了他沒有處理好的幾具屍體,此時的幾具屍體已經是變成了白骨,尤其恐怖。


    教授還發現之前的客人留下的些許蛛絲馬跡——知曉這旅館的老板是個殺人狂。


    看得這般景象,眾人顧及不得之前逃跑的殺人犯,在警察的幫助下,眾人連忙將老板控製起來。


    同時在對老板進行審問的過程之中,警察突然在老板身上發現了之前富二代的錢包,人贓並獲,老板百口莫辯。


    在教授的建議下,眾人留下幾人控製住老板,同時警察帶領著幾人,繼續尋找巡察逃跑的殺人犯。


    接下來開始第二重反轉——在尋找的途中,警察等人發現了殺人犯的屍體!


    經過眾人的查探,或許是在逃亡的過程之中,殺人犯沒看清楚道路,跌入了一個捕獸陷阱,殺人犯死了!


    故事到這裏似乎是結束了。


    殺人犯死了,殺害富二代的老板被抓住了,完美!


    接下來第三個反轉——老板死了。


    看到殺人犯死了,警察等人隻能回去。


    這一回去,他們卻發現之前被綁住的老板也死了。


    老板依舊被捆綁住,嘴被毛巾堵住,在他的身後插著一柄匕首,已經流血不知道多久,顯然是徹底死亡。


    在一番詢問之下,之前負責看守老板的眾人開始解釋起來,外麵吹了大風,窗子被吹破了,不斷雨水飄進來。


    眾人為了安全,結伴前去柴屋,一同尋找合適的工具,修補窗戶。


    他們將老板五花大綁的繩索再一次捆綁,確定老板不會逃跑之後,安心的離去。


    沒成想,一回來,老板竟然死了。


    此時的兩撥人,一波人是隨著警察前去抓捕殺人犯的,一波是前去柴屋的。


    這些人彼此似乎都能互相證明彼此的清白。


    但是老板不可能是自殺的,真正的凶手必定還隱藏在他們中間。


    此時死了富二代、殺人犯、老板三人。


    旅館還剩下警察,一對年輕的夫婦,一個牧師、一對醫生夫婦,教授老者,還剩下七個人。


    從職業或者是標簽,佩頓將這些人都設定成善良陣營的角色,提高遊戲的難度。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對於年輕的夫婦角色的設定,想了想,佩頓增添了一道感情暗線——兩個年輕人不顧兩個家庭的反對,衝破階級的束縛,社會地位的的差距,因為愛情私奔出來,現在女孩還懷著孕。


    後世看來有些狗血的言情路線在這個年代,還很吃香,很符合潮流。


    《飄》還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講真的,《雷雨》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也很狗血。


    至於說懷孕婦女的設定,這也是為了後麵的故事考慮。


    在大眾的眼中孕婦和小孩怎麽可能是凶手呢?


    在大眾的盲點認知,兩者是無害的。


    處於這種盲點,於是在許多推理案件之中,都會出現小孩和孕婦,他們或者是迷霧或者是真正的凶手。


    這樣的反轉隻要能讓故事合理,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佩頓設定這一個人物,以孕婦的身份將婦女的威脅感降低到極限,也是方便後麵可能的反轉。


    牧師的角色則是為了迎合現在流行的宗教小說題材。


    設定一個在神學與科學徘徊,堅持用科學的思維解釋神學的理智牧師,也算是個人風格鮮明的人氣角色。


    瘋狂和理智的衝突,神學與科學的衝突,充滿了故事性,很符合這個瘋狂的年代。


    甚至還可以擴展牧師的身份,甚至是增添一些悲情色彩。


    做了一輩子的牧師,但是偏偏被人告知神是不存在的。


    從那一天開始,他生命的意義就改變了,他希望它能證明神的存在,然後用科學的方式將之理解。


    牧師努力學習科學知識,耗盡了用一輩子時間、精力,他隻是希望用科學的方式來驗證神時存在的。


    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


    這是理性和理想的碰撞。


    醫生的設定則是為了方便推理的持續,從屍體或者其餘方麵獲得線索。


    眾所周知,伴隨著案件的發生,驗屍人員變得很重要,這裏醫生就可以起到這樣一個作用。


    福爾摩斯也有華生來發現盲點,佩頓設計一個醫生角色,在之後推理情節發展很重要。


    想了想,佩頓覺得可以花哨一些,增添一些現代的花哨醫學手段,讓人眼前一亮,也能證明醫生的價值。


    至於說,花哨的探案手法,比如探查血跡的魯米諾試劑、滴落狀血跡……這些都是這個年代,還很少出現的探案手段。


    作家的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盜夢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糖蟲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糖蟲子並收藏諸天盜夢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