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維索夫理解梅蘭芬的愛國之誌,輾轉返回莫斯科以後,他向蘇聯對外友協領導轉述了梅先生在北京的談話,頓時感動了所有希望邀請梅蘭芬來蘇演出的當事人。
然而當時的蘇聯經濟現狀不允許他們馬上派出一艘客輪前往中國的上海。
一直等到1935年春天,一艘貨輪的船長聽說梅蘭芬為了國格而情願繞路而行,於是馬上同意將這艘輪船作為梅先生從中國前往蘇聯的交通工具,並同意在上海等候梅先生。
就這樣,梅蘭芬於當年2月下旬從上海黃埔江碼頭登船啟程,經過海參崴從水路前往蘇聯,3月中旬終於來到了他向往多時的紅都莫斯科。
梅蘭芬在蘇聯境內接連上演了他多年精心打造的幾出梅派保留劇目《天女散花》《宇宙鋒》和《霸王別姬》。
梅先生精湛的藝術表演和他超越普通藝人的高尚*守,很快就贏得了眾多蘇聯人民的愛戴和敬仰。
一些在當時蘇聯文壇和藝壇上的著名大師,諸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托爾斯泰、高爾基等人,也都對梅蘭芬的表演和人品給予高度評價。
當日本關東軍得知梅蘭芬繞道前往蘇聯演出的消息時,深感震撼。[]特別是本莊繁更為驚詫和難堪,梅蘭芬對蘇友好而對日鄙視的態度,讓他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堅不可摧。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麵抗戰爆發以後,梅蘭芬寧可沒有經濟收入,也堅決不肯為敵占區的日偽當局登台演出,表現出了極強的民族氣節。
這時收到回電了,這件事驚動了習慣晚上辦公的主席,日理萬機之餘喜歡聽京劇並會哼哼幾句的他親自指示八辦:不惜一切代價營救。
看了電報後,廖主任決定準備撤離香港的他和其他幾位八辦領導改變計劃,繼續留在香港指導對梅蘭芬和其他民主人士及文藝界人士的營救。
長孫花衣向廖主任匯報了東江抗日縱隊特遣隊因拒絕投降,遭到日軍兩個大隊的圍剿,在消滅日軍兩個大隊大部後,自身也損失慘重。
目前不到四十名特遣隊員現在隱蔽在西高山休整,準備逐步向紫羅蘭山轉移。為配合營救任務的展開,特遣隊急需要補充人員和補給武器彈藥。
廖主任說,日軍襲港時,東江抗日縱隊就派了三支武工隊順利地跟蹤日軍進入九龍地區,目前隱蔽在大帽山待機。
東江縱隊司令曾振華已向中央立下了軍令狀,3天之內打通九龍至香港的交通線,開始在香港市區和九龍地區從事抗戰活動,並全力配合八路軍辦事處的營救行動。
等東江縱隊武工隊進入香港島後,再給予特遣隊補充人員,隻是武器裝備彈藥特遣隊要自己想辦法補充。
這時,守在銅鑼灣灣仔道聯絡站的潘柱也趕到了八路軍辦事處,向廖主任和和長孫花衣匯報了一個緊急情況。
日軍進攻港島的炮聲一響起,潘柱就通知所有將要轉移至上海的民主人士和文藝界人士在灣仔道聯絡站集合。
雖然住得比較分散,在隆隆的炮聲中,大家一接到通知誰也不敢耽誤,僅僅一個下午時間所有的民主人士和文藝界人士全部到齊。
目前聯絡站二樓擺著製衣廠的舊機器,三、四樓已住下了營救目標一百餘人,潘柱與八路軍辦事處另一工作人員張淑琴假扮夫妻住一樓掩護。
傍晚,一夥日本兵突然衝進屋內,潘柱和張淑琴見狀大驚,以為走漏了風聲,日軍前來搜捕抗日民主人士和文藝界人士。
但日軍並沒往樓上衝,其中一個腰挎指揮刀的大佐,趾高氣揚地在房子前後匆匆看了一遍,然後站在屋裏指手劃腳嘰哩哇啦一通,旁邊一個漢奸翻譯說:“皇軍要在這裏建立指揮部,你們通通搬到樓上去。”
不由分說,潘柱和張淑琴都被趕到樓上,床鋪卻不讓搬。接著,日本兵又吆喝潘柱下樓搬沙包,在門口堆掩體。
潘柱是僅有的壯勞力,被迫去抬沙包,他趁機觀察一下情況,看到日本人在屋外貼了一張通告:“香港占領之夕,司令部在此地,不得擅進。”下麵還有“日軍第230聯隊司令部,聯隊長林山一良”的落款。
真是冤家路窄,潘柱抬完沙包,趕緊上了二樓,好在一樓店鋪上二樓製衣廠樓梯口有一道鐵門,潘柱急忙將其鎖上,並上三、四樓通知大家不要發出太大的響動。
晚上,躺在二樓地板上難以成眠,張淑琴悄悄對潘柱說:“半夜趁鬼子睡熟你從窗戶用繩子溜下去,想辦法去八辦找領導匯報,可能需要特遣隊來協助我們轉移。”
外麵槍炮聲、馬達的轟鳴聲徹夜不息,因為有“日軍第230聯隊司令部”的通告貼在屋外,聯絡站倒也清靜。
樓下的日軍第230聯隊聯隊長林山一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即將要搜捕的抗日文化人士與民主人士就與他們共處一室。
聽到潘柱的情況介紹,廖主任一下被這個意外的情況震驚了,灣仔道聯絡站的營救對象全部都是年齡偏大,社會影響力也大,日軍最想得到的一批人。
現在日軍第230聯隊司令部就在樓下,不是羊已經落入了虎口嗎?他馬上要長孫花衣返回西高山通知特遣隊下山想辦法立即營救。
長孫花衣想了想,說道:“鬼子的230聯隊已被我們打殘,估計等援軍一到便要撤出港島去華南補充兵員和休整,他們在聯絡站應該不會呆很久,我想暫時不需要撤離。
我們可以把壞事想辦法變成好事,潘柱回去後把鬼子貼在屋外的那張通告描下來,等鬼子搬走時,把照貓畫虎的通告貼上去。
最危險的地方反倒安全,那些漢奸密探見通告貼在屋外,是不敢來滋擾的,反而使我們以後減少很多麻煩。”
這又是另一種思路,長孫花衣的話一說出,有點語驚四座,但大家一致認為此計甚妙。
然而當時的蘇聯經濟現狀不允許他們馬上派出一艘客輪前往中國的上海。
一直等到1935年春天,一艘貨輪的船長聽說梅蘭芬為了國格而情願繞路而行,於是馬上同意將這艘輪船作為梅先生從中國前往蘇聯的交通工具,並同意在上海等候梅先生。
就這樣,梅蘭芬於當年2月下旬從上海黃埔江碼頭登船啟程,經過海參崴從水路前往蘇聯,3月中旬終於來到了他向往多時的紅都莫斯科。
梅蘭芬在蘇聯境內接連上演了他多年精心打造的幾出梅派保留劇目《天女散花》《宇宙鋒》和《霸王別姬》。
梅先生精湛的藝術表演和他超越普通藝人的高尚*守,很快就贏得了眾多蘇聯人民的愛戴和敬仰。
一些在當時蘇聯文壇和藝壇上的著名大師,諸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托爾斯泰、高爾基等人,也都對梅蘭芬的表演和人品給予高度評價。
當日本關東軍得知梅蘭芬繞道前往蘇聯演出的消息時,深感震撼。[]特別是本莊繁更為驚詫和難堪,梅蘭芬對蘇友好而對日鄙視的態度,讓他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堅不可摧。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麵抗戰爆發以後,梅蘭芬寧可沒有經濟收入,也堅決不肯為敵占區的日偽當局登台演出,表現出了極強的民族氣節。
這時收到回電了,這件事驚動了習慣晚上辦公的主席,日理萬機之餘喜歡聽京劇並會哼哼幾句的他親自指示八辦:不惜一切代價營救。
看了電報後,廖主任決定準備撤離香港的他和其他幾位八辦領導改變計劃,繼續留在香港指導對梅蘭芬和其他民主人士及文藝界人士的營救。
長孫花衣向廖主任匯報了東江抗日縱隊特遣隊因拒絕投降,遭到日軍兩個大隊的圍剿,在消滅日軍兩個大隊大部後,自身也損失慘重。
目前不到四十名特遣隊員現在隱蔽在西高山休整,準備逐步向紫羅蘭山轉移。為配合營救任務的展開,特遣隊急需要補充人員和補給武器彈藥。
廖主任說,日軍襲港時,東江抗日縱隊就派了三支武工隊順利地跟蹤日軍進入九龍地區,目前隱蔽在大帽山待機。
東江縱隊司令曾振華已向中央立下了軍令狀,3天之內打通九龍至香港的交通線,開始在香港市區和九龍地區從事抗戰活動,並全力配合八路軍辦事處的營救行動。
等東江縱隊武工隊進入香港島後,再給予特遣隊補充人員,隻是武器裝備彈藥特遣隊要自己想辦法補充。
這時,守在銅鑼灣灣仔道聯絡站的潘柱也趕到了八路軍辦事處,向廖主任和和長孫花衣匯報了一個緊急情況。
日軍進攻港島的炮聲一響起,潘柱就通知所有將要轉移至上海的民主人士和文藝界人士在灣仔道聯絡站集合。
雖然住得比較分散,在隆隆的炮聲中,大家一接到通知誰也不敢耽誤,僅僅一個下午時間所有的民主人士和文藝界人士全部到齊。
目前聯絡站二樓擺著製衣廠的舊機器,三、四樓已住下了營救目標一百餘人,潘柱與八路軍辦事處另一工作人員張淑琴假扮夫妻住一樓掩護。
傍晚,一夥日本兵突然衝進屋內,潘柱和張淑琴見狀大驚,以為走漏了風聲,日軍前來搜捕抗日民主人士和文藝界人士。
但日軍並沒往樓上衝,其中一個腰挎指揮刀的大佐,趾高氣揚地在房子前後匆匆看了一遍,然後站在屋裏指手劃腳嘰哩哇啦一通,旁邊一個漢奸翻譯說:“皇軍要在這裏建立指揮部,你們通通搬到樓上去。”
不由分說,潘柱和張淑琴都被趕到樓上,床鋪卻不讓搬。接著,日本兵又吆喝潘柱下樓搬沙包,在門口堆掩體。
潘柱是僅有的壯勞力,被迫去抬沙包,他趁機觀察一下情況,看到日本人在屋外貼了一張通告:“香港占領之夕,司令部在此地,不得擅進。”下麵還有“日軍第230聯隊司令部,聯隊長林山一良”的落款。
真是冤家路窄,潘柱抬完沙包,趕緊上了二樓,好在一樓店鋪上二樓製衣廠樓梯口有一道鐵門,潘柱急忙將其鎖上,並上三、四樓通知大家不要發出太大的響動。
晚上,躺在二樓地板上難以成眠,張淑琴悄悄對潘柱說:“半夜趁鬼子睡熟你從窗戶用繩子溜下去,想辦法去八辦找領導匯報,可能需要特遣隊來協助我們轉移。”
外麵槍炮聲、馬達的轟鳴聲徹夜不息,因為有“日軍第230聯隊司令部”的通告貼在屋外,聯絡站倒也清靜。
樓下的日軍第230聯隊聯隊長林山一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們即將要搜捕的抗日文化人士與民主人士就與他們共處一室。
聽到潘柱的情況介紹,廖主任一下被這個意外的情況震驚了,灣仔道聯絡站的營救對象全部都是年齡偏大,社會影響力也大,日軍最想得到的一批人。
現在日軍第230聯隊司令部就在樓下,不是羊已經落入了虎口嗎?他馬上要長孫花衣返回西高山通知特遣隊下山想辦法立即營救。
長孫花衣想了想,說道:“鬼子的230聯隊已被我們打殘,估計等援軍一到便要撤出港島去華南補充兵員和休整,他們在聯絡站應該不會呆很久,我想暫時不需要撤離。
我們可以把壞事想辦法變成好事,潘柱回去後把鬼子貼在屋外的那張通告描下來,等鬼子搬走時,把照貓畫虎的通告貼上去。
最危險的地方反倒安全,那些漢奸密探見通告貼在屋外,是不敢來滋擾的,反而使我們以後減少很多麻煩。”
這又是另一種思路,長孫花衣的話一說出,有點語驚四座,但大家一致認為此計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