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翌日開始,東京所有的大報小報上均出現了梅蘭芬的大幅劇裝照片。(.)梅蘭芬瀟灑的儀表和男扮女裝的舞台形象,首先征服了那些對中國京戲尚不十分了解的讀者。
從第二天開始,梅蘭芬首演的大劇院門票被搶售一空,黑市上的劇票價碼也頓時飆升到驚人的地步,許多商界巨擘甚至不惜重金派員購買。
到了在東京演出的最後一天,就連一些對中國京劇不感興趣的日本皇室和政界要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親臨劇場觀看梅劇。
梅蘭芬因此不得不把在東京的既定演出日程一再推延,一直到半個月之後才在戲迷觀眾的夾道歡送中驅車離開了東京。
接下來,梅蘭芬在大阪、名古屋和神戶等地的巡演,也收到了他預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作為中國第一位來日本演出的京劇藝術家,梅蘭芬自此與日本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日本媒體對梅蘭芬的推崇與讚揚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
由於1919年這次首演的成功,日本各界在此後多次派人前來北京邀請梅蘭芬第二次赴日公演。
特別是當年在東京與梅蘭芬同台演出的日本藝術家守田堪彌、田嘉久子、鬆本幸四郎和中村歌右衛門等人在梅蘭芬離開日本以後的頻頻書函,都向他表達了要求再次一同演唱的焦渴之情。
梅蘭芬感其盛情,遂於1924年再次組團赴日公演。這次訪日規模要比前次更加宏大,日本各界人士為了歡迎梅博士的到來,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
梅蘭芬抵達東京時,數萬人冒雨守候在車站,人群裏不斷爆發出熱烈的喝彩和歡呼聲。
這次梅蘭芬以他新排練的劇目《黛玉葬花》《金山寺》及梅派傳唱已久的《霓虹關》《汾河灣》和《千金一笑》再次獲得了廣大日本觀眾的青睞。
無論在東京,還是京都、大阪,演出都場場爆滿,媒體都用大幅版麵報道梅蘭芬的巡演盛況。
正如日本報界所說:“此前日本藝界以歐美藝術為楷模的先例,均被梅蘭芬兩次公演所激起的熱潮取而代之。”
梅蘭芬的京劇藝術不僅可以堪稱東方世界最佳美的藝術,而且他出類拔萃的表演技巧也徹底征服了日本各界,他們都從梅博士的表演藝術上認識了中國京劇藝術不可忽視的價值。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當梅蘭芬在北京看到報紙上刊載著日本關東軍血腥屠殺東北百姓的消息時,他淚流滿麵,怒不可遏。
1932年日本關東軍一手製造的偽“滿洲國”在東北長春粉墨登場。日本侵略軍為了大造偽“滿洲國”成立的聲勢,決定不惜一筆重金,從北京聘請一批京劇名伶,前往東北長春去為偽“滿洲國”成立盛典助威造勢。
在日本關東軍初擬的京劇名伶名單中,第一位就是梅蘭芬,而且關東軍給梅蘭芬開出的酬金價碼也是最高的。可是,梅蘭芬對敵偽派往京城的特使呈送上來的請柬卻不屑一顧,他以正在患喉疾為由婉拒了。
日本關東軍清楚,對待像梅蘭芬這樣的京劇名家,金錢利誘和武力威脅都是不會起作用的。
於是,總司令本莊繁便派一個晚清遺老秘密前往北京,找到了梅蘭芬的宅第進行遊說,企圖以情動人,誘使梅蘭芬就範。
這位晚清朝臣早年和梅蘭芬頗有舊誼,同時也是北京“梅黨”的幕後支持者。
出乎本莊繁的意料,梅蘭芬見了那位前清舊臣以後,不但沒有被他的遊說所打動,反而當麵向他表明不能前去長春為敵偽唱戲的原因。
梅蘭芬對這位舊友說:“如果請我去長春為溥儀唱戲,我可以不計任何酬金代價前去助興,因為這是為中國人唱戲;可是現在讓我去長春的是日本人,他們又是為在東北建立偽政權才請我前去的。
我如果前去長春,就會助長日本關東軍殺人放火的*威,同時也損傷了我作為中國人的國格。因此您就是說什麽,我也絕不會到長春給所謂‘滿洲國’唱戲祝賀的。”
那人又說:“先生早在1919年就率先前往日本東京唱戲,莫非那不是給日本人唱戲嗎?”
梅蘭芬說:“前次我去日本唱戲和現在前去長春唱戲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我去日本的兩次演出是為增加中日兩國人民的情誼,然而現在去長春則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搖旗呐喊。
況且日本人現在不僅殺害我們東北同胞,占據我國國土,還要在我們中國國土上建立偽政權,如我這時候前往那裏唱戲,不僅喪失了我的人格,也喪失了中國人的國格。
所以您最好不要再勸了,我就是死在北京,也絕不會前去東北給日本關東軍為虎作倀的。”
那位前清朝臣無言以對,隻好紅著臉退出了梅宅,回東北向他的日本主子複命去了。素有“中國通”之稱的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本莊繁雖然請到一些在京城混不下去的京劇界人士前往長春為偽“滿洲國”“開國”祝賀並演出。
但由於梅蘭芬的堅決拒絕前往,讓他從心裏產生了敬畏。
本莊繁在若幹年後回憶此事時曾經感歎說:“梅先生不是一個可以用金錢能夠動搖的藝人。把他稱為中國最有人格的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
聽到這,長孫花衣的心裏不禁湧出對梅蘭芬的敬仰,廖主任又對他講了梅先生與蘇聯的淵源。
熱河失守以後,又有一位遠路趕來的特使走進位於北京李鐵拐斜街的梅蘭芬寓所。
這是一位經過東北雪原長途跋涉來到北京的蘇聯使者,名叫馬特維索夫,他是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的總幹事,此次他是代表蘇聯對外友協聘請梅蘭芬前往蘇聯演出的。
梅蘭芬對蘇聯特使說:“我當然希望前去蘇聯演出,不過我不願意從偽滿過境。如果貴國確有邀請我去演出之意,最好設法另辟一條途徑前往蘇聯。總之,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承認偽滿洲國的。”
從第二天開始,梅蘭芬首演的大劇院門票被搶售一空,黑市上的劇票價碼也頓時飆升到驚人的地步,許多商界巨擘甚至不惜重金派員購買。
到了在東京演出的最後一天,就連一些對中國京劇不感興趣的日本皇室和政界要人,也不得不放下架子,親臨劇場觀看梅劇。
梅蘭芬因此不得不把在東京的既定演出日程一再推延,一直到半個月之後才在戲迷觀眾的夾道歡送中驅車離開了東京。
接下來,梅蘭芬在大阪、名古屋和神戶等地的巡演,也收到了他預想不到的最佳效果。
作為中國第一位來日本演出的京劇藝術家,梅蘭芬自此與日本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日本媒體對梅蘭芬的推崇與讚揚達到史無前例的程度。
由於1919年這次首演的成功,日本各界在此後多次派人前來北京邀請梅蘭芬第二次赴日公演。
特別是當年在東京與梅蘭芬同台演出的日本藝術家守田堪彌、田嘉久子、鬆本幸四郎和中村歌右衛門等人在梅蘭芬離開日本以後的頻頻書函,都向他表達了要求再次一同演唱的焦渴之情。
梅蘭芬感其盛情,遂於1924年再次組團赴日公演。這次訪日規模要比前次更加宏大,日本各界人士為了歡迎梅博士的到來,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
梅蘭芬抵達東京時,數萬人冒雨守候在車站,人群裏不斷爆發出熱烈的喝彩和歡呼聲。
這次梅蘭芬以他新排練的劇目《黛玉葬花》《金山寺》及梅派傳唱已久的《霓虹關》《汾河灣》和《千金一笑》再次獲得了廣大日本觀眾的青睞。
無論在東京,還是京都、大阪,演出都場場爆滿,媒體都用大幅版麵報道梅蘭芬的巡演盛況。
正如日本報界所說:“此前日本藝界以歐美藝術為楷模的先例,均被梅蘭芬兩次公演所激起的熱潮取而代之。”
梅蘭芬的京劇藝術不僅可以堪稱東方世界最佳美的藝術,而且他出類拔萃的表演技巧也徹底征服了日本各界,他們都從梅博士的表演藝術上認識了中國京劇藝術不可忽視的價值。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當梅蘭芬在北京看到報紙上刊載著日本關東軍血腥屠殺東北百姓的消息時,他淚流滿麵,怒不可遏。
1932年日本關東軍一手製造的偽“滿洲國”在東北長春粉墨登場。日本侵略軍為了大造偽“滿洲國”成立的聲勢,決定不惜一筆重金,從北京聘請一批京劇名伶,前往東北長春去為偽“滿洲國”成立盛典助威造勢。
在日本關東軍初擬的京劇名伶名單中,第一位就是梅蘭芬,而且關東軍給梅蘭芬開出的酬金價碼也是最高的。可是,梅蘭芬對敵偽派往京城的特使呈送上來的請柬卻不屑一顧,他以正在患喉疾為由婉拒了。
日本關東軍清楚,對待像梅蘭芬這樣的京劇名家,金錢利誘和武力威脅都是不會起作用的。
於是,總司令本莊繁便派一個晚清遺老秘密前往北京,找到了梅蘭芬的宅第進行遊說,企圖以情動人,誘使梅蘭芬就範。
這位晚清朝臣早年和梅蘭芬頗有舊誼,同時也是北京“梅黨”的幕後支持者。
出乎本莊繁的意料,梅蘭芬見了那位前清舊臣以後,不但沒有被他的遊說所打動,反而當麵向他表明不能前去長春為敵偽唱戲的原因。
梅蘭芬對這位舊友說:“如果請我去長春為溥儀唱戲,我可以不計任何酬金代價前去助興,因為這是為中國人唱戲;可是現在讓我去長春的是日本人,他們又是為在東北建立偽政權才請我前去的。
我如果前去長春,就會助長日本關東軍殺人放火的*威,同時也損傷了我作為中國人的國格。因此您就是說什麽,我也絕不會到長春給所謂‘滿洲國’唱戲祝賀的。”
那人又說:“先生早在1919年就率先前往日本東京唱戲,莫非那不是給日本人唱戲嗎?”
梅蘭芬說:“前次我去日本唱戲和現在前去長春唱戲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我去日本的兩次演出是為增加中日兩國人民的情誼,然而現在去長春則是為日本軍國主義搖旗呐喊。
況且日本人現在不僅殺害我們東北同胞,占據我國國土,還要在我們中國國土上建立偽政權,如我這時候前往那裏唱戲,不僅喪失了我的人格,也喪失了中國人的國格。
所以您最好不要再勸了,我就是死在北京,也絕不會前去東北給日本關東軍為虎作倀的。”
那位前清朝臣無言以對,隻好紅著臉退出了梅宅,回東北向他的日本主子複命去了。素有“中國通”之稱的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本莊繁雖然請到一些在京城混不下去的京劇界人士前往長春為偽“滿洲國”“開國”祝賀並演出。
但由於梅蘭芬的堅決拒絕前往,讓他從心裏產生了敬畏。
本莊繁在若幹年後回憶此事時曾經感歎說:“梅先生不是一個可以用金錢能夠動搖的藝人。把他稱為中國最有人格的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
聽到這,長孫花衣的心裏不禁湧出對梅蘭芬的敬仰,廖主任又對他講了梅先生與蘇聯的淵源。
熱河失守以後,又有一位遠路趕來的特使走進位於北京李鐵拐斜街的梅蘭芬寓所。
這是一位經過東北雪原長途跋涉來到北京的蘇聯使者,名叫馬特維索夫,他是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的總幹事,此次他是代表蘇聯對外友協聘請梅蘭芬前往蘇聯演出的。
梅蘭芬對蘇聯特使說:“我當然希望前去蘇聯演出,不過我不願意從偽滿過境。如果貴國確有邀請我去演出之意,最好設法另辟一條途徑前往蘇聯。總之,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承認偽滿洲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