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1日晚上,羅斯福的回答才到東京,羅斯福婉拒了東條一再邀請會晤的請求。(.無彈窗廣告)
東條仍然不想放棄同羅斯福會晤的念頭。他在伊藤文吉家破例地接待了格魯大使和杜曼參讚。東條首先作出保證,天皇和雍仁親王兩人都希望和平解決問題。
格魯問:“那麽,赫爾的四原則呢?”
東條說:“這四項原則,總的說來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實際運用這些原則時,還會產生各種各樣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必須會見羅斯福。”
東條又把臉轉向了杜曼參讚:“日本的情況你清楚(杜曼出生於大販,在日本生活了23年,父母是傳教士),我給你說幾句話,請不要翻譯給格魯先生。你知道後,才能用你自己的信念,使他相信我的誠意。你也清楚,我們不能把天皇也卷進這場爭議中去。不過,一旦我與總統達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協議,我便馬上把情況上奏陛下。天皇將立刻下令,讓陸軍停止敵對行動。”
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日本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杜曼壓住了要把這番話翻譯給格魯的願望,答應一定保守秘密。
“我與總統會談時,陸軍和海軍將各有一名大將站在我後邊。不瞞你說,軍方有一小撮人反對談判,但由於得到海、陸軍兩位總長的全力支持,一定能製服一切反對派,”
而在美國國務院裏,人們認為日本的東條首相是侵略者,雖然東條表示支持“赫爾四原則”,但這是他的由衷之言嗎?
赫爾的憂慮使羅斯福初期對會晤的熱情涼了半截。
8月12日,他從海德公園給國務卿發了一份備忘錄:“我完全同意你用鉛筆寫成的照會――列舉日本人最初要求會晤時比較開明的態度,指出他們現在狹隘得多了的立場,認真詢問他們是否能回到原來的態度,重新討論原則協議,並再次強調我希望會晤。”
8月13日,赫爾召見野村大使,拒絕了日本方麵舉行日美兩國首腦會談的要求,並要求日本必須作到以下幾點:
1.確認赫爾四原則;
2.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麵撤軍;
3.放棄日華間的特殊密切關係;
4.放棄三國同盟條約的實質性部分。
赫爾的這一答複,使東條想利用外交談判達到目的的企圖徹底破產。在東京,剛翻譯完這份美國的照會,就召開了政府和大本營的聯席會議,隻有首、外、陸、海四相和兩位總長出席,再加上宣讀和翻譯電報的寺崎。
東條英機建議應對這個“極端嚴重的事態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不要企圖當天找到答案”。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無情地打斷了人們的迷惑:“沒有時間討論了,我們要迅速行動。”
會議一致達成決議:
1.日美會談沒有達成協議的希望,因此不得不開戰;
2.在從中國撤軍問題上不得後退半步;
3.讓外務省繼續以9月15日為期和華盛頓談判。
掌握這些情況後,長孫花衣迅速將相關的情報資料交給薇拉,薇拉將其整理後分別發電給莫斯科和延安。
正準備好好研究營救佐爾格的方案,雍仁親王又通知長孫花衣代表他去海軍部觀摩山本五**將組織的圖上演習,隨著南進戰略的推進,整個東京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海軍部的圖上作業中心,山本五**將率領50多名聯合艦隊軍官進行了珍珠港特別作戰圖上演習。
山本五**將首先說明了珍珠港作戰原由:1.日本在1939年國內物資就供不應求,在全國範圍內就實行配給製,在占領區如中國就實行以戰養戰的政策。資源的短缺*迫要盡快占領東南亞。而美國則是絆腳石。
2.在日本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就包括了東南亞,尤其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而要想取得這個地方就必須經過美國的菲律賓。
3.在日本北進蘇聯還是南下的問題上,在諾門坎事件及蘇德戰場局勢不明的情況下,還是決定南下。
4.美國實行了戰略物資的禁運,與美國開戰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發製人。
5.珍珠港作戰一方麵一次擊垮美太平洋艦隊,另一方麵使得美國暫時沒有力量顧及東南亞。就在空襲珍珠港的同時,在菲律賓登陸,全麵進攻東南亞。
長孫花衣從中了解到,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裏到3000海裏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
山本五十六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製空製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策劃了珍珠港作戰演習。
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
在長孫花衣看來,奇襲珍珠港就是一場賭博,聽到一起前來觀摩的其它軍官對山本五十六的議論中得知,山本五**將本身就是一名賭徒。
1884年4月4日山本出生在日本新瀉縣長岡的一個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時父親五十六歲,故此得名五十六。
1901年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江田島海軍軍官學校。
1904年剛畢業即以少尉候補生的資格參加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在海戰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無名指。海戰的勝利使他對當時的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十分崇拜,立誌要像東鄉那樣建功立業。
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軍大學深造。
1919年至192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英語,選修燃油專業。回國後在海軍大學任教官。
東條仍然不想放棄同羅斯福會晤的念頭。他在伊藤文吉家破例地接待了格魯大使和杜曼參讚。東條首先作出保證,天皇和雍仁親王兩人都希望和平解決問題。
格魯問:“那麽,赫爾的四原則呢?”
東條說:“這四項原則,總的說來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實際運用這些原則時,還會產生各種各樣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必須會見羅斯福。”
東條又把臉轉向了杜曼參讚:“日本的情況你清楚(杜曼出生於大販,在日本生活了23年,父母是傳教士),我給你說幾句話,請不要翻譯給格魯先生。你知道後,才能用你自己的信念,使他相信我的誠意。你也清楚,我們不能把天皇也卷進這場爭議中去。不過,一旦我與總統達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協議,我便馬上把情況上奏陛下。天皇將立刻下令,讓陸軍停止敵對行動。”
這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日本曆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杜曼壓住了要把這番話翻譯給格魯的願望,答應一定保守秘密。
“我與總統會談時,陸軍和海軍將各有一名大將站在我後邊。不瞞你說,軍方有一小撮人反對談判,但由於得到海、陸軍兩位總長的全力支持,一定能製服一切反對派,”
而在美國國務院裏,人們認為日本的東條首相是侵略者,雖然東條表示支持“赫爾四原則”,但這是他的由衷之言嗎?
赫爾的憂慮使羅斯福初期對會晤的熱情涼了半截。
8月12日,他從海德公園給國務卿發了一份備忘錄:“我完全同意你用鉛筆寫成的照會――列舉日本人最初要求會晤時比較開明的態度,指出他們現在狹隘得多了的立場,認真詢問他們是否能回到原來的態度,重新討論原則協議,並再次強調我希望會晤。”
8月13日,赫爾召見野村大使,拒絕了日本方麵舉行日美兩國首腦會談的要求,並要求日本必須作到以下幾點:
1.確認赫爾四原則;
2.從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麵撤軍;
3.放棄日華間的特殊密切關係;
4.放棄三國同盟條約的實質性部分。
赫爾的這一答複,使東條想利用外交談判達到目的的企圖徹底破產。在東京,剛翻譯完這份美國的照會,就召開了政府和大本營的聯席會議,隻有首、外、陸、海四相和兩位總長出席,再加上宣讀和翻譯電報的寺崎。
東條英機建議應對這個“極端嚴重的事態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不要企圖當天找到答案”。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無情地打斷了人們的迷惑:“沒有時間討論了,我們要迅速行動。”
會議一致達成決議:
1.日美會談沒有達成協議的希望,因此不得不開戰;
2.在從中國撤軍問題上不得後退半步;
3.讓外務省繼續以9月15日為期和華盛頓談判。
掌握這些情況後,長孫花衣迅速將相關的情報資料交給薇拉,薇拉將其整理後分別發電給莫斯科和延安。
正準備好好研究營救佐爾格的方案,雍仁親王又通知長孫花衣代表他去海軍部觀摩山本五**將組織的圖上演習,隨著南進戰略的推進,整個東京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海軍部的圖上作業中心,山本五**將率領50多名聯合艦隊軍官進行了珍珠港特別作戰圖上演習。
山本五**將首先說明了珍珠港作戰原由:1.日本在1939年國內物資就供不應求,在全國範圍內就實行配給製,在占領區如中國就實行以戰養戰的政策。資源的短缺*迫要盡快占領東南亞。而美國則是絆腳石。
2.在日本設計的“大東亞共榮圈”中就包括了東南亞,尤其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而要想取得這個地方就必須經過美國的菲律賓。
3.在日本北進蘇聯還是南下的問題上,在諾門坎事件及蘇德戰場局勢不明的情況下,還是決定南下。
4.美國實行了戰略物資的禁運,與美國開戰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發製人。
5.珍珠港作戰一方麵一次擊垮美太平洋艦隊,另一方麵使得美國暫時沒有力量顧及東南亞。就在空襲珍珠港的同時,在菲律賓登陸,全麵進攻東南亞。
長孫花衣從中了解到,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諸島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裏到3000海裏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
山本五十六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製空製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策劃了珍珠港作戰演習。
日本政府決定占據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計劃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
在長孫花衣看來,奇襲珍珠港就是一場賭博,聽到一起前來觀摩的其它軍官對山本五十六的議論中得知,山本五**將本身就是一名賭徒。
1884年4月4日山本出生在日本新瀉縣長岡的一個破落武士家庭,出生時父親五十六歲,故此得名五十六。
1901年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江田島海軍軍官學校。
1904年剛畢業即以少尉候補生的資格參加日俄戰爭中的對馬海戰,在海戰中失去了左手的食指和無名指。海戰的勝利使他對當時的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十分崇拜,立誌要像東鄉那樣建功立業。
1914年至1916年在日本海軍大學深造。
1919年至1921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英語,選修燃油專業。回國後在海軍大學任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