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赫爾對日本的提案作出回答:日本必須放棄三國同盟條約,完全從中國撤軍。ww.vm)


    由於雙方討價還價的差距如此之大,日美談判陷入僵局。


    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借機暫時中止了日美談判。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蘇聯參加反法西斯戰爭使整個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各個國家無不根據新的形勢重新審查和決定自己的對外政策方針。


    鬆岡外相不顧他在兩個多月前親手簽訂的《日蘇中立條約》,背信棄義,悍然主張立即對蘇開戰,暫緩南進。但日本統治集團中大多數人不同意鬆岡的意見,而主張積極備戰,觀望待機。


    7月2日,在禦前會議上通過了《適應形勢演變的帝國國策綱要》,決定拒絕鬆岡關於進攻俄國的建議,加強南進態勢,為達到目的,不惜對英、美一戰。


    軍部已經不能容忍鬆岡對這種以和談掩護南進政策的幹擾,東條撤掉了鬆岡。


    鬆岡的職位由一位與美國關係不錯的海軍大將豐田貞次郎擔任。豐田上任後首先做的事是電告日本駐法國維希大使,不管維希政府決定怎麽於,日本軍隊將於7月24日開進印度支那。[]


    期滿前一天,維希政府同意日軍和平開進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駐維希大使得意洋洋地給東京拍了一個電報:“法國人如此痛快接受日本要求的原因是:他們看出了我們的決心是何等堅決,我們的意誌又是何等敏捷。總之,他們除讓步外,別無選擇。”


    華盛頓時間7月19日,美國方麵破譯了日本駐廣州總領事7月14日發給外務省的一份電報,電報內容是關於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詳細計劃。


    日本第25軍確實從7月14日開始從廣東乘船出發,先後開往海南島的三亞。


    7月24日,日本開始進軍法屬印度支那南部這一天,美國電台廣播了“日本軍艦出現在法屬印度支那的金蘭灣海麵,並且有12艘日軍運輸艦正從海南島南下”的新聞。


    7月25日,飯田祥二郎中將率領的第25軍的船隊從海南島的三亞出航了。


    7月28日,4萬日軍在印度支那南部登陸,隨即占領了西貢和金蘭灣,進駐了8個空軍基地和2個海軍基地。


    日本的行動大大激怒了美國。赫爾要求羅斯福對日本實行新的禁運,以示報複。


    7月26日晚,羅斯福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接著,英國和荷蘭也宣布凍結日本的資產,並廢除同日本簽訂的條約。


    以後,加拿大、新西蘭、埃及也采取了同樣措施。


    7月28日,荷蘭又宣布停止履行《日荷石油協定》,美國也於8月1日宣布完全停止對日石油輸出。這樣,日美關係空前緊張,談判已無實際意義了。


    在亞太地區,所謂abcd(美、英、中、荷)包圍圈最後形成。


    《紐約時報》認為,這個措施“是除了開戰以外的最嚴厲打擊”,而日本輿論則認為“經濟戰爭已宣戰了,不難想象下一著會是什麽。”


    根據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的估計,日本的石油儲備隻夠用兩年,戰事一起就隻夠用一年半了。


    因此,他認為:“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還是先動手好,我們一定能打勝。”


    永野在一次向天皇的啟奏中,預告了石油儲備危機,建議決死進攻,又預言能打勝。天皇憂鬱地說:“這將是背水一戰。”


    但是,日本統治集團仍大耍外交手腕,還建議兩國首腦直接舉行會談,想換取羅斯福的讓步。


    8月3日,東條得到了天皇對日美首腦會談的同意。


    8月4日,東條便給美國國務卿赫爾發了一封電報,建議與羅斯福總統在檀香山會見,以討論調整日美間分歧的措施。


    赫爾對東條的建議半信半疑。陸軍部長史汀生同意赫爾的看法,認為這是希特勒在慕尼黑對張伯倫使用過的那種“摸心術”。


    史汀生認為:“向總統發出的邀請,隻不過是一塊用來阻止我們采取斷然行動的遮眼布。”


    兩天後,赫爾會見了野村大使。野村想得到肯定的答複,而赫爾連指責帶教誨地反駁說,現在很清楚,在日本讚成和平的人“已經失去控製”。


    當時,羅斯福正在同丘吉爾會談,商談如何拖住日本,使英國能在新加坡鞏固陣地。羅斯福一回到白宮,赫爾便警告說,除了武力,什麽也阻止不了日本人。但為了達到推遲日本采取進一步行動的目的,要裝成相信的樣子。


    8月7日,羅斯福召幾了野村大使,興致勃勃地說,“如果日本停止其擴張行為,並決心開始奉行太平洋和平的計劃,美國準備重新恢複7月間中斷的非正式的預備性討論,並將竭力選擇交換意見的時間和地點。”他對秘密會晤的主意表示感興趣,甚至建議:“10月中旬左右在阿拉斯加的朱諾城會晤。”


    野村立即給東京發了電報。


    8月8日,日本外相豐田貞次郎召見了格魯大使。格魯給赫爾發了急電,認為最高級會晤可能產生的益處是無可估量的。


    日本政府和軍方領導人經過長時間辯論後,最終同意避免與美國開戰,作出一定的讓步。


    8月9日,東條向羅斯福發出電文,再次要求與他會晤,並同意赫爾的四項原則。這個提議否定了日本數個月來所鼓吹的政策,還展現了將作出另外的盡管是有限的讓步的前景。羅斯福的反應是樂觀的,他提出了與東條會談三天左右的初步計劃。


    然而,赫爾從截獲的電報中得悉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集結後,對日本人產生了懷疑。一直想“領略與東條會晤的滋味”的羅斯福被輕易地說服,同意在未取得圓滿的協議之前不進行會晤。這就是說,本來就不相信日方建議的美國人,隻有預先得到他們的條件會大體上被接受的保證,才願進行談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行模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行模式並收藏大唐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