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對視三秒,哈哈大笑一會兒之後。李承訓的神色變得嚴肅了起來,雙眼有神的看著杜如晦道:“克明,你覺得帝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麽?”


    李承訓目光如炬,盯著杜如晦。他想要知道,杜如晦對於這件事情有沒有發覺。因為這件事情關乎太大,而且他也想要知道杜如晦有沒有資格繼續擔任參謀本部的部長。


    在簡單的話語裏麵不僅有著尋求答案的意思,還有考究的意思。這個時候李承訓目光裏麵猶如擁有著一把火炬,熊熊燃燒。他對於杜如晦抱有的期望太大了,李承訓不想自己失望。


    但是李承訓心裏確實清楚,一個參謀本部的總參謀長,如果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沒有看到。那麽他就不適合再作為參謀總長了,因為缺乏這樣的警覺目光,是不能夠成為參謀總長的。


    當然了杜如晦也不是簡單的人,眼珠子一轉就已經明白了李承訓話裏的意思。抬起頭來看著李承訓,目光閃爍了幾下之後道:“王爺,以卑職看來帝洲最大的問題,就是軍隊的問題了!”


    杜如晦目光越發透亮,最後變得堅毅起來。想到自己與李承訓的一路相互走來,心裏的想法頓時為之一頓,看著李承訓凝重的道:“王爺,眼下帝洲軍隊雖然分為黨衛軍,國防軍。但是其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萬。”


    “這個數量已經跟總人口達到了六比一的數量,若不是當時情況緊急,沒有這樣龐大的軍隊根本無法應對來自各處的壓力。卑職是不會同意一次性擴軍如此之多的!”杜如晦眸子裏麵都是精光,語氣裏麵的話引起了李承訓的深思。


    確實。帝洲軍隊數量增長太過於迅速了。一戰過後,呈幾何增長。如今這件事情已經到了不能不解決的時候了。李承訓嘴角一動,看著杜如晦道:“克明,繼續說!”


    “如今吳王杜伏威與梁帝蕭銑投降,其麾下之軍遠超五十萬。”杜如晦看著李承訓,做了一個龐大的比喻道:“根本蓋世太保與軍統的統計,其麾下軍隊足有七十餘萬,再加上帝洲本土的軍隊,到時候我們軍隊將會增加道史無前例的兩百萬!”


    “這樣的軍隊數量,就算是隋朝在大業五年最強大的時候。也沒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如此數目巨大的軍隊已經超出了眼下帝洲所能支撐的極限!”杜如晦突然一頓道:“所以王爺,卑職覺得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製軍隊的數量,進行裁軍!”


    “嗯!”


    李承訓聞言點了點頭,確實猶如杜如晦所言。帝洲支撐不了這麽多的軍隊,若不是青樓的收入,與商隊收入的投入。此刻的帝洲政府早就已經破產了,所以杜如晦的裁軍之策,確實就是眼前最恰當的處置辦法。


    沉默了一會兒之後。李承訓抬起頭看著杜如晦:“可是克明,你想過沒有裁撤之下來的軍隊如何安置?他們已經變成了士兵,對於農活等謀生手段都是缺乏,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拿出一個確切的章程來。如此才能保證裁撤之後,軍隊的戰鬥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會下降!”


    裁軍這個想法李承訓不是沒有想過,但是這件事最麻煩的事情就是這一點了。裁撤之後的軍隊如何安置。才是目前最大的困難,簡直可以讓人望洋興歎。


    聽到李承訓的這個問題。杜如晦也是不由的一愣。因為這件事情他根本就沒有思考過,這個時候聽李承訓如此一說,他才發現裁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於比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複雜。


    其實就目前來說,不管是對於李承訓還是杜如晦最複雜的事情莫過於,裁軍很難,卻不得不裁。就眼下帝洲的軍隊數量不加以控製必定會是帝洲財政破產,導致這股勢力的消滅。


    對於這件事情,當真是坑死了兩個人。半天都沒有言語,最後李承訓實在是受不了這個氣氛了,才對著杜如晦道:“克明,依你來看,帝洲保持軍隊多少合適?需要裁撤多少?”


    對於李承訓的問話,杜如晦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回答。因為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麽簡單,因為就目前而言,在楚霸王麾下的軍隊中,以國防軍人數最多,黨衛軍次之,最後才是乞活軍。


    特別是等到幾日後,梁軍,吳軍一到,才真正的麻煩呢!所以說,這個時候有些話並不好說。一旦話說錯,就會得罪人的。


    杜如晦眸子裏閃爍著精光,沉默了半響之後對著李承訓道:“王爺,依卑職看來,帝洲總部部署兵力應該控製在一百萬以內,超出一百萬也是有些窮兵黷武了!”


    杜如晦的意見很直白,那便是直接裁撤掉近乎一百萬的大軍。隻有這樣帝洲的財政才能得到有效的緩解,不然就以目前帝洲這樣的病態狀況,發展下去,遲早會出事。


    李承訓點了點頭,端起桌上的茶杯輕輕的抿了一口之後,對著杜如晦道:“克明,那以你看來,裁撤軍隊,應該裁撤那些軍隊合適?”


    這一句話落,杜如晦的臉色變了。因為這才是這件事情裏麵真正的難題,裁撤那個軍隊,這無疑會牽動很多人的心思。因為裁軍之後,將會導致一些人的利益受到損害。


    這個時候聽到李承訓問他這句話,杜如晦就感覺到頭皮一陣的發麻。因為這件事情,根本就是一個惹人的事情,更別說最大的雇主就是眼前的這位,杜如晦這一刻隻覺得壓力山大。


    “王爺,乞活軍遠在西海,乃是王爺的埋藏的一把利刃。所以乞活軍絕對不能動!”杜如晦看著李承訓,並沒有說應該裁撤那個軍隊,而是與之相反說出了那個軍隊應該保留。


    他相信這樣來回答對於他來說好一點,隨後目光閃爍了幾下道:“黨衛軍作戰勇猛,不可輕動,國防軍乃是國之重器,一旦裁撤必定會引起帝洲的局勢動蕩,到時候會發生變故!”


    這個時候杜如晦不說話了,因為得他的意思已經非常的明顯了。裁撤的軍隊隻能是吳軍與梁軍了,因為他們的戰鬥力沒有國防軍強,更加的沒有黨衛軍忠誠,也沒有乞活軍存在的意義。


    所以唯有裁撤吳軍與梁軍,才能不觸動軍隊的利益,還能緩解帝洲財政的壓力,同時又能消除一大隱患。


    不得不說,杜如晦與李承訓想的是一樣的。因為李承訓想的這也是這樣的,這個時候,身處亂世自然是不能裁撤黨衛軍與國防軍,自斷臂膀了。


    對於杜如晦的意見,李承訓很是滿意。但是他卻需要考慮一下吳王杜伏威,梁王蕭銑的感受。這件事情想要做成,還需要很小心的去嗬護。


    這個時候李承訓知道,要想杜如晦想出裁軍之後的安置方法,是不可能了,這個隻能是靠他了!


    不得不說,這一件事情很棘手,也很複雜。雖然李承訓有些近乎超越千年的見識,與例子,李承訓的心裏也是絲毫的沒有把握。


    “克明,這件事由你親自主持,裁軍之事,事關重大,一定要小心謹慎!”雖然李承訓知道杜如晦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依然忍不住的想要叮囑。


    這都是因為裁軍這件事情對於李承訓來說,太過於重要了。


    “是,卑職明白!”


    揮手示意杜如晦坐下,李承訓端起桌上的茶杯一飲而盡之後,沉默了片刻。看著杜如晦道:“裁撤掉的吳軍,梁軍,相近八十萬,這是一個相對龐大的數字!本王決定以裁撤下來的軍隊為主,成立預備役!克明覺得如何?”


    “王爺,何為預備役?”


    杜如晦聽到李承訓這樣說,不由得一愣,隨後看著李承訓詢問道。因為他對這個所謂的預備役一概不知。迎著杜如晦探究的目光,李承訓莞爾一笑,看著杜如晦道:“ 預備役士兵是指經過軍事訓練,被確定服士兵預備役人員,即是兵又是老百姓,一身二任、雙重身份,具有民、兵一體的特點。”


    “預備役士兵在沒有戰爭時期,就是一般的百姓,預備役士兵在戰時,參軍參戰或隨軍支前,鞏固後方進行經濟建設。 預備役部隊是加強軍隊後備力量建設、保障戰時迅速擴編軍隊的重要組織形式。”


    “預備役人員按地區編組,配有武器裝備,對訓練時間、訓練內容、戰時任務及其隸屬關係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預備役是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戰時能夠迅速成建製地轉化為現役部隊,參加作戰。”


    李承訓看著杜如晦一字一頓的說道,其實李承訓心裏清楚,預備役士兵這是軍隊發展以後得必然結果。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軍隊在戰時的迅速擴編。而且在後世,軍隊預備役已經越來越成為國防力量中最重要的一支了。


    一個國家的預備役力量,就是國防力量的體現。所以這個時候李承訓有了解決這些軍隊的辦法,那便是利用他們成立預備役。(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承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負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負一笑並收藏大唐李承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