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荼趟在幹草上,瞪著黑乎乎的天花板,由為什麽自己會穿越來此,新城與駙馬到底逃到哪裏去,鶴所說的鑰匙是什麽,翎兒是何身份,一直想到李治為何發飆,事無巨細一一梳理一番。
曾經存在的眾多疑點,有些已經解開了,有些仍然越發撲索迷離困擾著她。
在昏暗中她分辨不出白天黑夜,隻是從獄卒送來的膳食大約估計過了兩天。她隻能從靠思考解謎發展到瞎猜意淫,以打發時間,看來寂寞不但令人消瘦,還會變瘋子。
伴君如伴虎,果然沒錯,之前寵愛一身,此時鋃鐺入獄。
她身子不是很好,地麵透出冰涼水氣讓她難受之極。幸好夥食並不太差,除了葷素齊全,舌尖還能嚐到淡淡的藥味,如果說皇帝要毒死她,不需要這麽浪費時間,賜她三尺白綾,省得話讓獄卒一刀子便可以了。應該是藥膳,她邊咀嚼著邊想,雖說這裏是天牢,算是幹爽,也沒有人找她麻煩,看得出來她不會待得長久,不出三日,皇帝一定會釋放她。
為何她如此確定,她不敢再想下去,泄氣地承認自己的懦弱,欲蓋彌彰。
隱隱有人聲腳步聲,李如荼繼續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等待著自由的來臨。
哐當門響,一把熟悉又刺耳的聲音響起:“堂堂一國長公主,怎生潦倒至此?”
李如荼不由得整個彈起,張大眼睛瞪去,光亮已映入眼中,隻見翎兒捂住口鼻而入,表情甚為厭惡周遭肮髒不堪。他此時華冠麗服,身後跟了幾個宮人,前麵還有一個小太監伶俐地為他不斷清理在路前的板凳啊枯草之類的,好讓他走得舒坦些。
好大的派頭!此刻的翎兒一身皇族氣派,翩翩少年,絲毫沒有留下之前女裝的嬌媚影子。隻是,那副驕橫的模樣卻是不改,特別是眼角落在李如荼身上時露出的厭惡表情。這些比久未見光線的李如荼看見牢內突然燈火通明更為刺眼。
很快,獄卒已經上前打開了牢房,彎身作揖恭迎。
翎兒鄙夷地望著坐在一片枯草上地李如荼。在門口不遠處停下。不願步入內裏。似是怕弄髒衣擺一般。
在李如荼地瞪視下。翎兒端起威嚴。道:“皇妹。皇上命我來看看你。你可知罪?”
皇姐?知罪?
李如荼不禁一呆。腦中極速運轉。從字麵去理解。第一。皇帝還沒有公布她並非新城長公主。應該是尚未想要她地性命;第二。便是翎兒地身世之謎。原來他果真是皇子。但是為何之前他還道自己是天地孤魂呢?
“我已知罪。”李如荼低頭認罪。雖然她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被安了個什麽罪名。識時務者卻最是吃香。
翎兒微微一笑。對身後數人道:“你們幾個在外守候。我與皇妹要說些體己話。”
眾人紛紛安靜撤下,留下空蕩蕩的大牢內兩個對視之人。
“你問吧。”
“你到底是誰?”李如荼深知他很不耐煩,便直截了當地發問。
翎兒皺眉瞪了她一眼,大有“你都死到臨頭了,居然有心思管起我的身份來了”之意,半晌才冷冷道:“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太俗了吧,李明?
李如荼困惑地道:“那你……”她非常想知道,作為一名皇子,為何敢冒欺君之罪,妄想改裝成為自己的妹妹呢?真是怎麽想也想不通。
李明,也就是翎兒,低聲道:“你是想與我同歸於盡麽?”想來他已經料到李如荼要問些什麽。
李如荼閉上嘴,轉念道:“那,我犯的是何罪,要關入天牢。”
“你無需關心是何罪,皇上此番用心良苦。”李明忽爾回複之前的聲量,滿意道:“好,既然你與此事牽連不深,帶我稟明皇上,不日皇妹便可釋放。”後麵那句顯然是說給監視人聽的,說罷,似是怕牢中有瘟疫似地匆匆離去。
看著李明出去,牢內又回服昏暗寂靜,李如荼心內卻迷霧茫茫。
皇帝為什麽要關著她,是為了做戲給誰看?李明似乎是皇帝的心腹,暗地裏卻又與庾夕勾結,這到底是無間道到哪裏去了?這些線索似是天牢上麵掛結的蜘蛛網,千絲萬縷,似準備了環環相扣的陰謀詭計,要麽吞噬要麽破網。
李如荼不諳權謀,更不屑爭鬥,隻是在她的計劃裏麵,需要的便是這些權力,才可以得以報仇,做不願意做的事,那是如何消磨自己的誌氣與原則。
謎團似乎越滾越大,關連越來越廣,這深宮內苑便如一頭悶不作聲的獅子潛伏背後,伺機便衝上前把你咬得支離破碎。最可怕的是,這獅子會把你的骨頭、心肺都吃得一幹二淨,讓你無心無肺,忘卻良知。
翌日,果然有三五個侍衛,陪同李明來提人了。敏珠、延福亦跟在後頭,捧著幹淨的衣衫與洗漱用具。李明沒有多說話,宣了口諭,便命人為李如荼梳洗打扮起來。
半個時辰後,李如荼被打扮得素雅整齊的塞上輿轎,隨著轎身的晃動,李如荼知道此去是覲見皇帝問安的,心中不由得有點怯意,見麵之時,他們還可以說些什麽?她仍未忘記,那天他緊皺的眉頭、暴怒的聲音,此時似乎還在眼前明黃轎簾前不住重演。
過了許久,輿轎終於停下了,從轎簾縫隙中透入了涼絲絲的風,卷入悶熱的轎內,李如荼深深吸了一口,轎簾被一隻手拉開,陽光如料想中一樣投入轎中,卻意外地刺眼。
一陣閉眼過後,李如荼斂定心神,緩緩睜眼,眼前卻沒有皇帝的身影。
此刻橫在她眼前的,卻是她再也不想想起,卻每每午夜夢回所到之處。
焦山舊亭,石碑。
她在做夢嗎?為何遠在百裏之外的舊亭,此刻出現在她的麵前?
本是陽光明媚,在她眼中,卻又回到了那個夏雷轟鳴的雨天,那抹刺眼的陽光此刻變成打在身上生痛的雨滴。
李如荼本是把這些深深藏在心深處,躲在自己編織的角落,想要忘了陰霾的雨天、瘋狂的風聲、淒涼的表情與絕望的身影,甚至忘了自我。
此刻,卻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曾經以為的幸福曇花一現已經毀於一旦,剩下的這些,因為鶴的離去,一切皆變了,李如荼隻是無根的野草,上天把她的夢想也抹殺了。
回到這個決裂的地方,周遭很靜,靜得連自己的呼吸都可以聽見聲音,隻有心跳聲慢慢變快,又慢慢緩了下來。李如荼茫然地站在亭外,石碑依舊立在亭內,似從未斷過,過往的一切,仿佛從未發生,隻是,隻是鶴又去了哪裏?抑或,他也一樣隻是一道幻影?
是什麽這麽涼,滑落唇邊?
李如荼下意識伸手摸了摸,一手濕潤。
哦,原來是陽光太刺眼,讓她忘了睜眼,停了呼吸。
被修複的斷碑後,現出了一道頎長的身影,模糊的,又似曾相識。
這是夢嗎?
李如荼慌忙拉袖擦擦眼,同時聽見一道聲音,溫柔地喚她。
“如兒。”
=====================================================================
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楊氏)
李明(?―682年),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
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不久加滿千戶。顯慶年間,授梁州都督,後曆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詔令繼巢剌王李元吉後。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在武後的授意下,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後來唐高宗哀悼弟弟,將黔州官僚全部免職。
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
曾經存在的眾多疑點,有些已經解開了,有些仍然越發撲索迷離困擾著她。
在昏暗中她分辨不出白天黑夜,隻是從獄卒送來的膳食大約估計過了兩天。她隻能從靠思考解謎發展到瞎猜意淫,以打發時間,看來寂寞不但令人消瘦,還會變瘋子。
伴君如伴虎,果然沒錯,之前寵愛一身,此時鋃鐺入獄。
她身子不是很好,地麵透出冰涼水氣讓她難受之極。幸好夥食並不太差,除了葷素齊全,舌尖還能嚐到淡淡的藥味,如果說皇帝要毒死她,不需要這麽浪費時間,賜她三尺白綾,省得話讓獄卒一刀子便可以了。應該是藥膳,她邊咀嚼著邊想,雖說這裏是天牢,算是幹爽,也沒有人找她麻煩,看得出來她不會待得長久,不出三日,皇帝一定會釋放她。
為何她如此確定,她不敢再想下去,泄氣地承認自己的懦弱,欲蓋彌彰。
隱隱有人聲腳步聲,李如荼繼續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等待著自由的來臨。
哐當門響,一把熟悉又刺耳的聲音響起:“堂堂一國長公主,怎生潦倒至此?”
李如荼不由得整個彈起,張大眼睛瞪去,光亮已映入眼中,隻見翎兒捂住口鼻而入,表情甚為厭惡周遭肮髒不堪。他此時華冠麗服,身後跟了幾個宮人,前麵還有一個小太監伶俐地為他不斷清理在路前的板凳啊枯草之類的,好讓他走得舒坦些。
好大的派頭!此刻的翎兒一身皇族氣派,翩翩少年,絲毫沒有留下之前女裝的嬌媚影子。隻是,那副驕橫的模樣卻是不改,特別是眼角落在李如荼身上時露出的厭惡表情。這些比久未見光線的李如荼看見牢內突然燈火通明更為刺眼。
很快,獄卒已經上前打開了牢房,彎身作揖恭迎。
翎兒鄙夷地望著坐在一片枯草上地李如荼。在門口不遠處停下。不願步入內裏。似是怕弄髒衣擺一般。
在李如荼地瞪視下。翎兒端起威嚴。道:“皇妹。皇上命我來看看你。你可知罪?”
皇姐?知罪?
李如荼不禁一呆。腦中極速運轉。從字麵去理解。第一。皇帝還沒有公布她並非新城長公主。應該是尚未想要她地性命;第二。便是翎兒地身世之謎。原來他果真是皇子。但是為何之前他還道自己是天地孤魂呢?
“我已知罪。”李如荼低頭認罪。雖然她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被安了個什麽罪名。識時務者卻最是吃香。
翎兒微微一笑。對身後數人道:“你們幾個在外守候。我與皇妹要說些體己話。”
眾人紛紛安靜撤下,留下空蕩蕩的大牢內兩個對視之人。
“你問吧。”
“你到底是誰?”李如荼深知他很不耐煩,便直截了當地發問。
翎兒皺眉瞪了她一眼,大有“你都死到臨頭了,居然有心思管起我的身份來了”之意,半晌才冷冷道:“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太俗了吧,李明?
李如荼困惑地道:“那你……”她非常想知道,作為一名皇子,為何敢冒欺君之罪,妄想改裝成為自己的妹妹呢?真是怎麽想也想不通。
李明,也就是翎兒,低聲道:“你是想與我同歸於盡麽?”想來他已經料到李如荼要問些什麽。
李如荼閉上嘴,轉念道:“那,我犯的是何罪,要關入天牢。”
“你無需關心是何罪,皇上此番用心良苦。”李明忽爾回複之前的聲量,滿意道:“好,既然你與此事牽連不深,帶我稟明皇上,不日皇妹便可釋放。”後麵那句顯然是說給監視人聽的,說罷,似是怕牢中有瘟疫似地匆匆離去。
看著李明出去,牢內又回服昏暗寂靜,李如荼心內卻迷霧茫茫。
皇帝為什麽要關著她,是為了做戲給誰看?李明似乎是皇帝的心腹,暗地裏卻又與庾夕勾結,這到底是無間道到哪裏去了?這些線索似是天牢上麵掛結的蜘蛛網,千絲萬縷,似準備了環環相扣的陰謀詭計,要麽吞噬要麽破網。
李如荼不諳權謀,更不屑爭鬥,隻是在她的計劃裏麵,需要的便是這些權力,才可以得以報仇,做不願意做的事,那是如何消磨自己的誌氣與原則。
謎團似乎越滾越大,關連越來越廣,這深宮內苑便如一頭悶不作聲的獅子潛伏背後,伺機便衝上前把你咬得支離破碎。最可怕的是,這獅子會把你的骨頭、心肺都吃得一幹二淨,讓你無心無肺,忘卻良知。
翌日,果然有三五個侍衛,陪同李明來提人了。敏珠、延福亦跟在後頭,捧著幹淨的衣衫與洗漱用具。李明沒有多說話,宣了口諭,便命人為李如荼梳洗打扮起來。
半個時辰後,李如荼被打扮得素雅整齊的塞上輿轎,隨著轎身的晃動,李如荼知道此去是覲見皇帝問安的,心中不由得有點怯意,見麵之時,他們還可以說些什麽?她仍未忘記,那天他緊皺的眉頭、暴怒的聲音,此時似乎還在眼前明黃轎簾前不住重演。
過了許久,輿轎終於停下了,從轎簾縫隙中透入了涼絲絲的風,卷入悶熱的轎內,李如荼深深吸了一口,轎簾被一隻手拉開,陽光如料想中一樣投入轎中,卻意外地刺眼。
一陣閉眼過後,李如荼斂定心神,緩緩睜眼,眼前卻沒有皇帝的身影。
此刻橫在她眼前的,卻是她再也不想想起,卻每每午夜夢回所到之處。
焦山舊亭,石碑。
她在做夢嗎?為何遠在百裏之外的舊亭,此刻出現在她的麵前?
本是陽光明媚,在她眼中,卻又回到了那個夏雷轟鳴的雨天,那抹刺眼的陽光此刻變成打在身上生痛的雨滴。
李如荼本是把這些深深藏在心深處,躲在自己編織的角落,想要忘了陰霾的雨天、瘋狂的風聲、淒涼的表情與絕望的身影,甚至忘了自我。
此刻,卻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曾經以為的幸福曇花一現已經毀於一旦,剩下的這些,因為鶴的離去,一切皆變了,李如荼隻是無根的野草,上天把她的夢想也抹殺了。
回到這個決裂的地方,周遭很靜,靜得連自己的呼吸都可以聽見聲音,隻有心跳聲慢慢變快,又慢慢緩了下來。李如荼茫然地站在亭外,石碑依舊立在亭內,似從未斷過,過往的一切,仿佛從未發生,隻是,隻是鶴又去了哪裏?抑或,他也一樣隻是一道幻影?
是什麽這麽涼,滑落唇邊?
李如荼下意識伸手摸了摸,一手濕潤。
哦,原來是陽光太刺眼,讓她忘了睜眼,停了呼吸。
被修複的斷碑後,現出了一道頎長的身影,模糊的,又似曾相識。
這是夢嗎?
李如荼慌忙拉袖擦擦眼,同時聽見一道聲音,溫柔地喚她。
“如兒。”
=====================================================================
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母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楊氏)
李明(?―682年),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受封。
二十三年(649年)賜實封八百戶,不久加滿千戶。顯慶年間,授梁州都督,後曆任虢州、蔡州、蘇州三州刺史。詔令繼巢剌王李元吉後。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在武後的授意下,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後來唐高宗哀悼弟弟,將黔州官僚全部免職。
景雲元年(710年),將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