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才不想讓他的門生們變成後世的大學生,後世和諧年間的大學生們大學四年時間裏真正的實踐時間不超過三個月,若不是學生們自己刻意尋找,所謂的畢業實習也是走個形式,和諧年間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不完善的教育製度絕對是罪魁禍首。
金良給了中央大學堂的學員許多實習的機會。
師範學院的學生每天下午都來中央軍駐地教授普通士兵識字寫字或去教授普通民眾識字寫字,每個學員都有實習任務,在他們學習的三年內,必須要把對口一個伍的士兵或一個甲的民眾全都教會一千個字。
軍事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要來中央軍駐地參與訓練,同時負責後勤事務,每個月都要跟隨中央軍參與實戰演習,同時也參與小規模的軍事任務,比如討伐小股盜賊。每個學員都歸在指定的伍裏,在這三年內,每個學員有一個任務,在三年內,要負責教會這個伍的五個士兵們背會孫子兵法。金良有一個很強的企圖心,若是麾下將士們都能熟讀孫子兵法,並能逐步靈活運用,那他的軍隊該會有多麽強大。
政治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要去朝廷各個衙門、司隸校尉府、南陽郡太守府、襄陽令衙門幫忙,按照每個人的興趣、特長分配在不同的衙門。如此一來,各個衙門不需要雇傭那麽多小吏,每個差事對應的部門隻留一個穩健小吏領著政治學院的學員做事就可以了。而這些學員經過三年的小吏生涯磨練,等畢業到了地方上做事也是駕輕就熟,他們的表現絕對遠遠超過那些熟讀詩書卻不諳事務的世家子弟。
技術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要去中央軍總裝備部屬下的軍工廠、牧場幫忙,或者去朝廷的工部衙門各個司幫忙,按照每個人的特長、興趣安排去不同的部門,有的去幫忙打造兵器盔甲。有的去做弓箭霹靂車,有的去養馬,有的去做農具。有的人去幫忙研究造紙技術,有的人去研究最新的印刷技術。這些學員畢業後有一半留在中央軍總裝備部或工部衙門,剩下的則都去了郡縣下麵做了百工從事,隸屬於工部。這些學員經過三年的實習,做起技術活來,駕輕就熟,畢業後到了各個衙門都能迅速上手,成為部門的骨幹。
文藝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去中央軍總宣傳部屬下的大漢日報、文工團、劇院、出版社、印刷廠幫忙,或者去朝廷的禮部衙門幫忙。或者去那些著名的文士如蔡邕家中做工作助手,這些學員畢業後亦能迅速地壯大中央軍的宣傳隊伍,也能迅速地寫出好的著作來豐富老百姓的精神。
至於女子學院,可以做到以上的所有實習任務,當然她們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便是做護士,金良準備在女子學院裏麵設置一個護理係。當華佗、張仲景來到襄陽以後,金良便在襄陽建立了一個中央軍醫院和一個扁鵲中醫院,護理學院的學生便去這兩個醫院實習,等畢業後或者去中央軍野戰醫院或者去下麵郡縣所屬的地方醫院工作。
中央大學堂的師範學院由司馬徽擔任院長。邀請鄭玄做名譽院長。
軍事學院由金良擔任院長,盧植為名譽院長。
政治學院由胡昭擔任院長,楊彪為名譽院長。
文藝學院則有陳琳兼任院長。蔡邕任名譽院長。
技術學院則有鄭渾兼任院長,朱儁任名譽院長。
女子學院則有蔡琰任院長,太後何蓮任名譽院長,何太後出馬說女子學院為宮中培養女官,那些對女子學院議論紛紛的世家人物都閉嘴了。
則為中央大學堂的校長,所有從中央大學堂畢業或進修過的學生,見到金良都稱做校長,讓金良不禁想起了後世的某位功敗垂成的校長,相信自己這個校長要比那個校長好過不少吧。????中央大學堂的名譽校長則讓天子劉辯兼任了。中央大學堂的學子們在名義上也算是天子門生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央大學堂的學員們究竟是誰的門生。
中央大學堂的師資力量在一開始也是非常稀缺的。
師範學院的教師們則讓司馬徽和他的好友、門生們擔任,同時向各地征求鄭玄等名師過來講學。
鄭玄、管寧等人雖然很抵觸呂布的“全民教化”的理念。但他們卻也不得不欣賞金良把儒學推廣普及到所有民眾的雷厲風行的大舉措,對金良是又畏又敬,同時又抱著比試一下的心理來到了中央大學堂。
金良雖然心底深處對這些沽名釣譽的名師們沒啥好感,但他基於實用主義的態度,在表麵上對這些名師很是禮遇。
他的態度也感染了大學堂的學員們,這些學員們都抱著“求實不務虛”的心態,積極地向那些名師討教,能學到一點兒就是一點兒,跟這些名師的大部分所謂弟子很不相同,那些弟子們之所以投靠這些名師門下,完全是想借助這些名師的名氣為自己的仕途貼金。師範學院的學生們都是不走仕途一心做學問教學育人的,他們的向學之心更濃,這樣也贏得了那些名師的好感,鄭玄在鄴城待久了,喜歡上了這裏,便欣然接受了做師範學院名譽院長。
軍事學院除了胡昭、司馬徽、盧植主講之外,呂布也是主講,田豐、沮授、董昭、郭嘉、徐庶、韓浩、高順、黃忠、張頜、高覽、麴義等將領也都有主講的課程,金良很討厭門生故吏製度,所以他並沒有給這學生們分別指定導師。
在金良有意無意的引導下,中央大學堂尤其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們知道,他們隻是一個人的門生,那個人就是金良,其他人隻不過是他們的授業教師之一而已。
軍事學院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韜》《三略》等兵法外,更重要的一門課程便是呂布親自授課的《戰例》。在這個課堂上,金良把這個時期之後曆史上的所有戰爭戰役都當做一個個案例拿出來講,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獀亭之戰、淝水之戰之類的。當然裏麵的時間、人物都改頭換麵,金良像說書一樣地講這些案例。學員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但每次到下課時他們就苦惱了。
金良給他們的作業是,假設他們是失敗的一方,開始怎麽準備,戰役中怎麽調動人馬,才能勝利。批改他們的作業的並不是金良,金良沒有這個時間,而是讓郭嘉、徐庶等人幫忙。
當然。其他將領們授的課程多跟自己的軍事生涯有關,有理論又有實際,學員們聽課聽得很起勁,學得很起勁,提高的很快。
政治學院有胡昭、楊彪主講,盧植、馬日磾、劉弘、鄭泰等人和其他高級文官也被請來主講,講為官之道,講律,講策。
軍事、政治學院的主講人多半是軍中宿將、朝中老臣,這樣的教授比起那些從來沒有出過象牙塔沒有實踐經驗的人做教授強上百倍。
文藝學院有蔡邕、陳琳、路粹等人主講。另外還邀請了海內聞名的才子如孔融等人前來教授。
技術學院有鄭渾主講,田疇、李植等技術性官員也參與講學,金良在師範學院主講《格物》時。技術學院的人都要前去旁聽。
女子學院的講師們則有蔡琰和其他朝廷大臣家中有才學的女子們,金良的妻妾蔡琰、貂蟬、甄薑等人也都有課程,蔡琰、甄薑多講授陶朱之學,貂蟬教授女紅和女官經驗。
金良嚴格限製大學堂教師們的資格,沒有實際經驗的人不能做教師,隻能做助教,必須要在相應的崗位做過多年,有豐富的實際經驗才能進入大學堂做教師,比如沒有在軍隊裏待過的不能進軍事學院講課。
金良知道。單單設立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這樣的教育製度,並不算完成了全民教育計劃。
那些進堂的五六歲的娃娃若成才也要等到十年後了。而呂布現在正缺人,他等不到十年後。他想要在十年內就把自己轄內的文盲率減少到二成以下,識字的人要達到八成以上。
識字的標準可不隻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而是要會看會寫三千個常用字,光靠師範學院培養出來的教師是遠遠不足把轄內數百萬文盲在短短數年之間教得會看會寫三千個常用字。
金良一籌莫展,在家中吃飯的時候,他便把心中的計劃以及遇到的問題講給三位美妻聽。
貂蟬在三個妻子之中,不但是最美豔的,還是最聰明的,她略微想了一下,嫣然笑道:“夫君,您不是在小學堂、中學堂都設了助教,讓優秀的學員做教師的助手,來幫助那些落後的學員提高,蟬兒由此想到了,在大部分的家庭裏麵,那些在小學堂、中學堂就學的子女相對於他們的父母在識字方麵是優秀一些,夫君完全可以下令,讓堂的學員們回家以後務必把當天學到的教給他們的父母,務必讓他們教會!”
“蟬兒,你真聰慧!”金良一把抱過貂蟬,在她的紅唇上重重地親了一口,然後激動地說道:“以我學習的經驗來說,把自己剛學的知識教給其他人,非常有利於自己這個知識的鞏固,如此一來,那些孩子不僅幫助他們的父母擺脫了睜眼瞎,他們自己學得也更紮實了!”
一想到這個主張能夠幫助自己改變整個大漢的氣運,金良飯都不想吃,想馬上召集所有文臣議事,把這項製度給確立起來,卻被嚴琳一把拉住:“夫君,你這火急火燎的性子咋不能改一下呢,這事不必急於一時嘛,吃完飯再去也不遲嘛?”
蔡琰嚴肅地說道:“夫君,你以後可不能這樣了,要食不語,三餐要得濟,不然久而久之,你的脾胃就會受損,還怎麽輔佐天子中興大漢呢?”蔡琰出身於陳留世家蔡家,對於養生保健略有研究。
金良想想也對,自己現在做了主公,為了天下大計也要學著養生,活的年齡越長,大漢民族的未來越好。不能再跟之前做學生那時天天三餐不繼饑一頓飽一頓、呼朋引伴狂喝胡侃地耗費身體。
金良便坐下來,靜靜地,細嚼慢咽地吃完飯。稍作休息,才命人前去召集與“全民教育”相關的司馬徽、胡昭等人來將軍府議事。司馬徽等人聽金良說讓子女教父母認字。都皺起眉頭:“自古都是父母教誨孩子,怎麽可能讓孩子來教父母,這乾坤不顛倒了嗎?”
金良搖搖頭:“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何況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司馬徽讚賞道:“好一個‘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我覺得這個可以作為我們師範學院的標語!不過,我還是不太同意讓孩子回家教父母,估計父母也不樂意被自己的孩子教。”
胡昭想了一下,笑道:“教這個字眼讓人感覺那個教的人比被教的人高上一等,不如這樣,讓孩子回去把一天功課匯報給父母。讓父母知道他們在學堂裏究竟學了什麽,避開‘教’這個字眼,也顯得自然親切。”
“孔明此言甚有道理。便以此實行!”金良和司馬徽不約而同撫掌大笑。
從此之後,每個小學堂、中學堂的學員們都有了一個必須要完成的課外作業,他們回到家必須要把這一天所學到的知識全部說給他們的父母,讓他們的父母完全明白他們在學堂裏學到了什麽。
小學堂、中學堂每個期中、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學員的,還要考父母的,父母的成績占孩子總成績的三分之一,若是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業,平時不好好聽孩子講自己一天的學習內容,那父母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很差。也影響到了孩子的總成績,孩子平時成績不好。也會影響進一步考堂和大學堂。
如此一來,用孩子的前途。逼迫著那些對書籍文字頭痛的父母打起了十分的精神,跟隨孩子去學習文化。但在表麵在檢查孩子一天的學習知識,讓那些喜歡維護禮教的衛道士們也抓不住什麽把柄。
剩下那些沒有子女的青年文盲們則交由師範學院的在讀學生們跟進,作為實習任務。如此一來,受教育的民眾幾乎覆蓋了整個司隸地區的所有人群。
在一開始,由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限製,普通民眾和學生都隻能沿用之前的書簡刻字,等到鄭渾的工部在金良的指導下,把造紙術改良了,紙便宜了,把印刷術發明且極大改善以後,書便宜了,多年以後,家家戶戶都有藏書,學校裏麵每個學生也能做到人手一冊。但在前期,他們隻能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或者在竹簡上刻字。
小學堂的學生們經過四年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四千多字,他們的父母也掌握了三千多字,報基本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金良麾下的《大漢日報》的報紙和其他一些宣傳書冊便可以順利地推廣到整個治下地區,金良治下的民眾從此之後隻聽信金良說什麽,其他人講得都是放屁,尤其是以前那些奴役他們、愚化他們的世家大族們。
還沒到金良所預計的十年時間,就在八年後,司隸地區的文盲率已經降低到了一成,這一成人還多半是犯人、盲人,那些應該受到教育的民眾基本上一個沒拉的都接受了教育,包括那些世家大族的奴仆們。
金良推廣全民教化,使得治內秩序井然,人人都樂善好學,人人都積極上進,整個社會風氣迥異以往,使得其他勢力的主公們都甚為歎服,紛紛效仿。
如此這般,就在二十年間,大漢治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年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二十年後,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此消彼長之間,那些壟斷文化教育仕途的世家大族紛紛被後來居上人數占優的寒庶和貧民家庭趕超,世家統治已經不需要金良刻意推翻,已經搖搖欲墜。
金良推行全民教育,能夠實現的目的並不隻是為了將來掀翻世家的統治,也不單是為了整個漢民族的快速發展,還有一個很實在的用處,把所有民眾的子女都放在學校裏麵,有助於約束那些民眾不會從賊。
小學堂挨著鄉兵的軍營,中學堂靠近郡縣兵的軍營,而中央大學堂則靠近中央軍的駐地,金良這樣設置,一方麵是便於保護所有學員,也便於進行軍事化訓練和軍事化管理,另外一個方麵,則是留這些學員作為人質,他們的長輩若是想背叛金良,也要想想自己的子女被金良大軍給控製著的。
當然,在這些孩子裏麵,最被金良看重的是他麾下將領們的子女。
中央係統的所有文官、武將的子女都可以免試進入襄陽的中學堂,但是若要進入中央大學堂,還需要參加那個淘汰考試,不過淘汰比率卻比其他人的子女來得低,五個中學堂學員裏選拔一個進入大學堂。
金良此舉有三層用意,一則通過影響子女的思想來影響父母的思想,二則培養忠於自己的官二代,三則留這些官二代做質子,讓那些在外出征的將領對自己必須保持忠心。????有些父母不會管教孩子,能把孩子驕縱成京城四少之類的惡少,金良不想讓自己的將領被孩子連累,也不想把麾下將領的子女培養成後世的八旗子弟汰漬檔,導致自己這些文韜武略的將領後繼無人,所以他派中央軍治軍最嚴正的將領像高順、徐晃等人,輪流抽空來嚴格訓練這群仗著父母庇護無法無天的小孩子。
把“全民教育”當成一個最靠譜的基本國策推行下去以後,金良又想起後世奧運上某個國家運動員的威風八麵跟哪個國家民眾的身體日漸孱弱形成的鮮明對比,心裏覺得刺痛,就想推行“全民體育”,後來想起已經“全民皆兵”了,軍事化訓練比平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更能鍛煉一個人,便就此作罷。????剛把“全民皆兵”和“全民教育”當做一個基本國策的法令頒布下去,金良剛想喘口氣,準備考慮何時擺酒宴納甄薑、貂蟬過門,沒成想有一係列的事情出現,讓他沒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未完待續)
ps:今天到此了。明天繼續。
金良給了中央大學堂的學員許多實習的機會。
師範學院的學生每天下午都來中央軍駐地教授普通士兵識字寫字或去教授普通民眾識字寫字,每個學員都有實習任務,在他們學習的三年內,必須要把對口一個伍的士兵或一個甲的民眾全都教會一千個字。
軍事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要來中央軍駐地參與訓練,同時負責後勤事務,每個月都要跟隨中央軍參與實戰演習,同時也參與小規模的軍事任務,比如討伐小股盜賊。每個學員都歸在指定的伍裏,在這三年內,每個學員有一個任務,在三年內,要負責教會這個伍的五個士兵們背會孫子兵法。金良有一個很強的企圖心,若是麾下將士們都能熟讀孫子兵法,並能逐步靈活運用,那他的軍隊該會有多麽強大。
政治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要去朝廷各個衙門、司隸校尉府、南陽郡太守府、襄陽令衙門幫忙,按照每個人的興趣、特長分配在不同的衙門。如此一來,各個衙門不需要雇傭那麽多小吏,每個差事對應的部門隻留一個穩健小吏領著政治學院的學員做事就可以了。而這些學員經過三年的小吏生涯磨練,等畢業到了地方上做事也是駕輕就熟,他們的表現絕對遠遠超過那些熟讀詩書卻不諳事務的世家子弟。
技術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要去中央軍總裝備部屬下的軍工廠、牧場幫忙,或者去朝廷的工部衙門各個司幫忙,按照每個人的特長、興趣安排去不同的部門,有的去幫忙打造兵器盔甲。有的去做弓箭霹靂車,有的去養馬,有的去做農具。有的人去幫忙研究造紙技術,有的人去研究最新的印刷技術。這些學員畢業後有一半留在中央軍總裝備部或工部衙門,剩下的則都去了郡縣下麵做了百工從事,隸屬於工部。這些學員經過三年的實習,做起技術活來,駕輕就熟,畢業後到了各個衙門都能迅速上手,成為部門的骨幹。
文藝學院的學員們每天下午都去中央軍總宣傳部屬下的大漢日報、文工團、劇院、出版社、印刷廠幫忙,或者去朝廷的禮部衙門幫忙。或者去那些著名的文士如蔡邕家中做工作助手,這些學員畢業後亦能迅速地壯大中央軍的宣傳隊伍,也能迅速地寫出好的著作來豐富老百姓的精神。
至於女子學院,可以做到以上的所有實習任務,當然她們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便是做護士,金良準備在女子學院裏麵設置一個護理係。當華佗、張仲景來到襄陽以後,金良便在襄陽建立了一個中央軍醫院和一個扁鵲中醫院,護理學院的學生便去這兩個醫院實習,等畢業後或者去中央軍野戰醫院或者去下麵郡縣所屬的地方醫院工作。
中央大學堂的師範學院由司馬徽擔任院長。邀請鄭玄做名譽院長。
軍事學院由金良擔任院長,盧植為名譽院長。
政治學院由胡昭擔任院長,楊彪為名譽院長。
文藝學院則有陳琳兼任院長。蔡邕任名譽院長。
技術學院則有鄭渾兼任院長,朱儁任名譽院長。
女子學院則有蔡琰任院長,太後何蓮任名譽院長,何太後出馬說女子學院為宮中培養女官,那些對女子學院議論紛紛的世家人物都閉嘴了。
則為中央大學堂的校長,所有從中央大學堂畢業或進修過的學生,見到金良都稱做校長,讓金良不禁想起了後世的某位功敗垂成的校長,相信自己這個校長要比那個校長好過不少吧。????中央大學堂的名譽校長則讓天子劉辯兼任了。中央大學堂的學子們在名義上也算是天子門生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央大學堂的學員們究竟是誰的門生。
中央大學堂的師資力量在一開始也是非常稀缺的。
師範學院的教師們則讓司馬徽和他的好友、門生們擔任,同時向各地征求鄭玄等名師過來講學。
鄭玄、管寧等人雖然很抵觸呂布的“全民教化”的理念。但他們卻也不得不欣賞金良把儒學推廣普及到所有民眾的雷厲風行的大舉措,對金良是又畏又敬,同時又抱著比試一下的心理來到了中央大學堂。
金良雖然心底深處對這些沽名釣譽的名師們沒啥好感,但他基於實用主義的態度,在表麵上對這些名師很是禮遇。
他的態度也感染了大學堂的學員們,這些學員們都抱著“求實不務虛”的心態,積極地向那些名師討教,能學到一點兒就是一點兒,跟這些名師的大部分所謂弟子很不相同,那些弟子們之所以投靠這些名師門下,完全是想借助這些名師的名氣為自己的仕途貼金。師範學院的學生們都是不走仕途一心做學問教學育人的,他們的向學之心更濃,這樣也贏得了那些名師的好感,鄭玄在鄴城待久了,喜歡上了這裏,便欣然接受了做師範學院名譽院長。
軍事學院除了胡昭、司馬徽、盧植主講之外,呂布也是主講,田豐、沮授、董昭、郭嘉、徐庶、韓浩、高順、黃忠、張頜、高覽、麴義等將領也都有主講的課程,金良很討厭門生故吏製度,所以他並沒有給這學生們分別指定導師。
在金良有意無意的引導下,中央大學堂尤其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們知道,他們隻是一個人的門生,那個人就是金良,其他人隻不過是他們的授業教師之一而已。
軍事學院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韜》《三略》等兵法外,更重要的一門課程便是呂布親自授課的《戰例》。在這個課堂上,金良把這個時期之後曆史上的所有戰爭戰役都當做一個個案例拿出來講,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獀亭之戰、淝水之戰之類的。當然裏麵的時間、人物都改頭換麵,金良像說書一樣地講這些案例。學員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但每次到下課時他們就苦惱了。
金良給他們的作業是,假設他們是失敗的一方,開始怎麽準備,戰役中怎麽調動人馬,才能勝利。批改他們的作業的並不是金良,金良沒有這個時間,而是讓郭嘉、徐庶等人幫忙。
當然。其他將領們授的課程多跟自己的軍事生涯有關,有理論又有實際,學員們聽課聽得很起勁,學得很起勁,提高的很快。
政治學院有胡昭、楊彪主講,盧植、馬日磾、劉弘、鄭泰等人和其他高級文官也被請來主講,講為官之道,講律,講策。
軍事、政治學院的主講人多半是軍中宿將、朝中老臣,這樣的教授比起那些從來沒有出過象牙塔沒有實踐經驗的人做教授強上百倍。
文藝學院有蔡邕、陳琳、路粹等人主講。另外還邀請了海內聞名的才子如孔融等人前來教授。
技術學院有鄭渾主講,田疇、李植等技術性官員也參與講學,金良在師範學院主講《格物》時。技術學院的人都要前去旁聽。
女子學院的講師們則有蔡琰和其他朝廷大臣家中有才學的女子們,金良的妻妾蔡琰、貂蟬、甄薑等人也都有課程,蔡琰、甄薑多講授陶朱之學,貂蟬教授女紅和女官經驗。
金良嚴格限製大學堂教師們的資格,沒有實際經驗的人不能做教師,隻能做助教,必須要在相應的崗位做過多年,有豐富的實際經驗才能進入大學堂做教師,比如沒有在軍隊裏待過的不能進軍事學院講課。
金良知道。單單設立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這樣的教育製度,並不算完成了全民教育計劃。
那些進堂的五六歲的娃娃若成才也要等到十年後了。而呂布現在正缺人,他等不到十年後。他想要在十年內就把自己轄內的文盲率減少到二成以下,識字的人要達到八成以上。
識字的標準可不隻是會寫自己的名字,而是要會看會寫三千個常用字,光靠師範學院培養出來的教師是遠遠不足把轄內數百萬文盲在短短數年之間教得會看會寫三千個常用字。
金良一籌莫展,在家中吃飯的時候,他便把心中的計劃以及遇到的問題講給三位美妻聽。
貂蟬在三個妻子之中,不但是最美豔的,還是最聰明的,她略微想了一下,嫣然笑道:“夫君,您不是在小學堂、中學堂都設了助教,讓優秀的學員做教師的助手,來幫助那些落後的學員提高,蟬兒由此想到了,在大部分的家庭裏麵,那些在小學堂、中學堂就學的子女相對於他們的父母在識字方麵是優秀一些,夫君完全可以下令,讓堂的學員們回家以後務必把當天學到的教給他們的父母,務必讓他們教會!”
“蟬兒,你真聰慧!”金良一把抱過貂蟬,在她的紅唇上重重地親了一口,然後激動地說道:“以我學習的經驗來說,把自己剛學的知識教給其他人,非常有利於自己這個知識的鞏固,如此一來,那些孩子不僅幫助他們的父母擺脫了睜眼瞎,他們自己學得也更紮實了!”
一想到這個主張能夠幫助自己改變整個大漢的氣運,金良飯都不想吃,想馬上召集所有文臣議事,把這項製度給確立起來,卻被嚴琳一把拉住:“夫君,你這火急火燎的性子咋不能改一下呢,這事不必急於一時嘛,吃完飯再去也不遲嘛?”
蔡琰嚴肅地說道:“夫君,你以後可不能這樣了,要食不語,三餐要得濟,不然久而久之,你的脾胃就會受損,還怎麽輔佐天子中興大漢呢?”蔡琰出身於陳留世家蔡家,對於養生保健略有研究。
金良想想也對,自己現在做了主公,為了天下大計也要學著養生,活的年齡越長,大漢民族的未來越好。不能再跟之前做學生那時天天三餐不繼饑一頓飽一頓、呼朋引伴狂喝胡侃地耗費身體。
金良便坐下來,靜靜地,細嚼慢咽地吃完飯。稍作休息,才命人前去召集與“全民教育”相關的司馬徽、胡昭等人來將軍府議事。司馬徽等人聽金良說讓子女教父母認字。都皺起眉頭:“自古都是父母教誨孩子,怎麽可能讓孩子來教父母,這乾坤不顛倒了嗎?”
金良搖搖頭:“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何況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司馬徽讚賞道:“好一個‘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我覺得這個可以作為我們師範學院的標語!不過,我還是不太同意讓孩子回家教父母,估計父母也不樂意被自己的孩子教。”
胡昭想了一下,笑道:“教這個字眼讓人感覺那個教的人比被教的人高上一等,不如這樣,讓孩子回去把一天功課匯報給父母。讓父母知道他們在學堂裏究竟學了什麽,避開‘教’這個字眼,也顯得自然親切。”
“孔明此言甚有道理。便以此實行!”金良和司馬徽不約而同撫掌大笑。
從此之後,每個小學堂、中學堂的學員們都有了一個必須要完成的課外作業,他們回到家必須要把這一天所學到的知識全部說給他們的父母,讓他們的父母完全明白他們在學堂裏學到了什麽。
小學堂、中學堂每個期中、期末考試不但要考學員的,還要考父母的,父母的成績占孩子總成績的三分之一,若是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學業,平時不好好聽孩子講自己一天的學習內容,那父母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很差。也影響到了孩子的總成績,孩子平時成績不好。也會影響進一步考堂和大學堂。
如此一來,用孩子的前途。逼迫著那些對書籍文字頭痛的父母打起了十分的精神,跟隨孩子去學習文化。但在表麵在檢查孩子一天的學習知識,讓那些喜歡維護禮教的衛道士們也抓不住什麽把柄。
剩下那些沒有子女的青年文盲們則交由師範學院的在讀學生們跟進,作為實習任務。如此一來,受教育的民眾幾乎覆蓋了整個司隸地區的所有人群。
在一開始,由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限製,普通民眾和學生都隻能沿用之前的書簡刻字,等到鄭渾的工部在金良的指導下,把造紙術改良了,紙便宜了,把印刷術發明且極大改善以後,書便宜了,多年以後,家家戶戶都有藏書,學校裏麵每個學生也能做到人手一冊。但在前期,他們隻能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或者在竹簡上刻字。
小學堂的學生們經過四年的學習,基本上掌握了四千多字,他們的父母也掌握了三千多字,報基本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金良麾下的《大漢日報》的報紙和其他一些宣傳書冊便可以順利地推廣到整個治下地區,金良治下的民眾從此之後隻聽信金良說什麽,其他人講得都是放屁,尤其是以前那些奴役他們、愚化他們的世家大族們。
還沒到金良所預計的十年時間,就在八年後,司隸地區的文盲率已經降低到了一成,這一成人還多半是犯人、盲人,那些應該受到教育的民眾基本上一個沒拉的都接受了教育,包括那些世家大族的奴仆們。
金良推廣全民教化,使得治內秩序井然,人人都樂善好學,人人都積極上進,整個社會風氣迥異以往,使得其他勢力的主公們都甚為歎服,紛紛效仿。
如此這般,就在二十年間,大漢治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年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二十年後,不識字的人不足一成,此消彼長之間,那些壟斷文化教育仕途的世家大族紛紛被後來居上人數占優的寒庶和貧民家庭趕超,世家統治已經不需要金良刻意推翻,已經搖搖欲墜。
金良推行全民教育,能夠實現的目的並不隻是為了將來掀翻世家的統治,也不單是為了整個漢民族的快速發展,還有一個很實在的用處,把所有民眾的子女都放在學校裏麵,有助於約束那些民眾不會從賊。
小學堂挨著鄉兵的軍營,中學堂靠近郡縣兵的軍營,而中央大學堂則靠近中央軍的駐地,金良這樣設置,一方麵是便於保護所有學員,也便於進行軍事化訓練和軍事化管理,另外一個方麵,則是留這些學員作為人質,他們的長輩若是想背叛金良,也要想想自己的子女被金良大軍給控製著的。
當然,在這些孩子裏麵,最被金良看重的是他麾下將領們的子女。
中央係統的所有文官、武將的子女都可以免試進入襄陽的中學堂,但是若要進入中央大學堂,還需要參加那個淘汰考試,不過淘汰比率卻比其他人的子女來得低,五個中學堂學員裏選拔一個進入大學堂。
金良此舉有三層用意,一則通過影響子女的思想來影響父母的思想,二則培養忠於自己的官二代,三則留這些官二代做質子,讓那些在外出征的將領對自己必須保持忠心。????有些父母不會管教孩子,能把孩子驕縱成京城四少之類的惡少,金良不想讓自己的將領被孩子連累,也不想把麾下將領的子女培養成後世的八旗子弟汰漬檔,導致自己這些文韜武略的將領後繼無人,所以他派中央軍治軍最嚴正的將領像高順、徐晃等人,輪流抽空來嚴格訓練這群仗著父母庇護無法無天的小孩子。
把“全民教育”當成一個最靠譜的基本國策推行下去以後,金良又想起後世奧運上某個國家運動員的威風八麵跟哪個國家民眾的身體日漸孱弱形成的鮮明對比,心裏覺得刺痛,就想推行“全民體育”,後來想起已經“全民皆兵”了,軍事化訓練比平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更能鍛煉一個人,便就此作罷。????剛把“全民皆兵”和“全民教育”當做一個基本國策的法令頒布下去,金良剛想喘口氣,準備考慮何時擺酒宴納甄薑、貂蟬過門,沒成想有一係列的事情出現,讓他沒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未完待續)
ps:今天到此了。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