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東漢):字整修。東漢末期的人物,董卓的部將,與胡軫同為涼州大人。董卓死後朝廷由李傕等人掌權,興平元年(194年),楊定由鎮南將軍為安西將軍,和三公有同等權力。
興平二年(195年),樊稠被李傕殺害,楊定害怕李傕欲毒害自己而與郭汜聯手欲脅持天子,但為李傕先發製人。後楊奉領兵叛逃李傕,令其勢力大減,張濟來到和解二人,李傕便答允。>
楊定一想到兵發白波穀以後的勝利景象,便心花怒發,隻留一兩千老弱殘兵守城,點起三萬精兵,快馬加鞭,往白波穀方向趕去。楊定一心想要拿到那個大戰果,恐怕金良被李傕、呼廚泉所擒拿,便催促麾下士卒加快行軍速度,他麾下這三萬人馬裏隻有一萬騎兵,剩下兩萬都是步兵,他嫌步兵走得慢,便讓騎兵用馬鞭抽打那些步卒,逼著那些步卒趕上騎兵的步伐。那些步兵心裏充滿了怨恨,但畏懼於騎兵們的馬鞭和馬刀,不敢發作。
一日後,經過安邑城,楊定遠遠地看著安邑城裏毫無動靜,不由得大聲嘲笑道:“朱儁老匹夫真乃無膽鼠輩,見我三萬大軍過境,竟然連屁都不敢放上一個!”
又過了一日,到達聞喜縣境內,聞喜縣裏衝出了近萬名中央軍步卒,跟楊定軍稍作接觸,便見不敵,迅速撤回聞喜縣城城,固守待援。
楊定揮舞馬鞭。指著聞喜縣城,大笑道:“這便是金良那一萬多個洗劫聞喜縣城被金良罰來做什麽勞什子的親民活動的,當真是烏合之眾。難怪會不顧大局地洗劫聞喜縣城!人人都說金良的中央軍有多厲害,以我來看,應該是那些敗在中央軍手下的更廢物!”
剛過聞喜縣,便見前方奔來一支騎兵隊伍,大約有二百人,都是董卓親軍飛熊軍的打扮,打著護匈奴中郎將李傕的旗號。為首將領身長八尺,結實魁梧。圓臉圓眼,麵白無須,帶著一臉和煦的笑容,口中喊道:“我乃護匈奴中郎將李傕將軍麾下都尉李越是也。特奉我家將軍之命,迎接楊將軍大軍前去白波穀!”
楊定哈哈笑道:“李傕將軍費心了,那就有勞李都尉了,請李都尉前方帶路!”
那個李越便領著那二百飛熊軍在前方帶路,楊定督軍緊隨其後。
兩個多時辰之後,李越把楊定大軍帶入到一個山穀,李越指著這長約三四裏的山穀對楊定說道:“將軍,穿過這個山穀,再走十幾裏地。便是白波穀了!”
楊定來之前曾看過這一帶的地圖,便緊皺眉頭,問道:“我記得聞喜縣通往白波穀的官道並不經過這裏!”
那個李越不慌不忙地說道:“楊將軍您不人吧。我人才知道,走這個山穀,能比官道節省半天的時間,現在軍情如火,能早點到達白波穀一時,便可取得多一份的戰果!”
楊定猛地點點頭。他很讚同這個李越的話,他本來也是想早點到。好讓自己這三萬人馬多立些功勞,甚至能立下擒獲呂布的功勞,但是他看了看山穀裏雜草叢生,山穀兩側林木茂盛,便有些擔心地問道:“這條山穀的草木遮天蔽日,唯恐金良中央軍在此埋伏!”
那個李越淡然一笑道:“楊將軍莫要擔心,我們從白波穀到聞喜迎接將軍便是從這條山穀,若是將軍還不放心,我們這兩百飛熊軍願做將軍的斥候隊,為將軍掃清路障!”
楊定回頭看了看自己這三萬人馬,都在他的急切匆促行軍之下,每個都累得氣喘籲籲,便對李越說道:“那就有勞李都尉了!”
那個李越便帶著二百飛熊軍在前麵緊急搜查,搜了兩裏多地,回頭示意說沒有任何異常。楊定大喜,忙讓自己這三萬人馬快快跟上飛熊軍。
楊定的三萬人馬都入了山穀,楊定便聽到一聲嘹亮的鳥叫忽然在山穀一側的山峰上響起,聽到這聲鳥啼,那個李越帶的兩百飛熊軍都揮舞馬鞭,狠狠抽在馬背上,催促胯下戰馬迅速衝出了山穀。
楊定看那李越兩百飛熊軍的異常舉動,心裏一驚,連忙回頭問他的副將楊威:“那幾個前來送信的飛熊軍士卒何在?”
楊威指了指李越奔跑的方向:“喏,跟著李越他們逃了,奇了怪了,那聲鳥叫過後,他們就跟投胎一樣地往前跑!”
楊定臉色發白,驚惶地尖聲大叫道:“中了金良的奸計,有埋伏!快撤!”
楊定撤退的軍令一下,前麵的騎兵便迅速後撤,後麵的步兵原來迫於楊定的軍令匆忙跟在騎兵後麵不敢落後半步,楊定撤退的軍令還未傳到這些步兵陣中,這些步兵還在向前跑,而前軍騎兵已經往後撤,前軍後軍撞在一起,頓時在狹窄的山穀裏堵塞住了,一片大亂。
楊定話音剛落,就聽到山穀一側山坡上傳出一個清亮的聲音:“楊定,現在才明白過來,太晚了,放箭!”
山穀兩側山坡之上,蒼鬆翠柏之下,站出四千名中央軍弓弩兵,張弓搭箭,往下攢射。與此同時,四千名中央軍刀盾兵豎起木盾,將弓弩兵護住,防止下麵飛箭還擊傷到弓弩兵。另有四千名中央軍長槍兵攔在刀盾兵前麵,一旦有西涼兵攀援上來,便用長槍戳之。
楊定撥轉馬頭,想要往回來的方向逃去,卻聽到山崩地裂幾聲巨響,從山坡上滾下幾塊大石,將過來的路牢牢堵住,楊定以及楊定麾下騎兵趕緊再度撥轉馬頭,朝著那個李越逃走的方向衝去。
這個方向倒是沒有大石攔路,隻要衝出這個穀口。便是一大片開闊平坦的荒野,楊定這一萬騎兵就可以施展開了,等楊定到了穀口。卻發現有四千中央軍騎兵堵住穀口。
山穀本就窄狹,穀口這裏又被中央軍特別修飾過,更加窄狹,每次衝出幾個騎兵,又因為每個西涼兵都想逃出這個兩麵設伏的絕穀,便爭先恐後地往那穀口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擁擠著。有些暴虐一點兒的西涼騎兵幹脆就揮刀斬向自己的戰友,西涼騎兵一片大亂,從穀口衝出來的那些西涼騎兵們根本來不及應對中央騎兵的迎頭一擊。一個西涼騎兵剛一出穀口,幾個中央軍騎兵便策馬過來。奔射幾箭,把那個西涼騎兵射下馬來,其中一個中央軍騎兵從背後拿出馬套,扔將過去,把那西涼戰馬俘獲。
楊定悲哀地發現,他這一萬騎兵簡直是給金良中央軍送馬來的。
有若幹西涼將士比較勇猛,衝過幾個中央騎兵的合圍,試圖掩護更多西涼騎兵衝出穀口,卻被典韋、潘鳳等人擊殺。
楊定策馬衝出了穀口。正碰到那個自稱李越的家夥,楊定羞憤難平,揮起龍牙刀。斬向那人,便厲聲喝道:“你究竟是誰?!”
那人揮出一刀,擋住楊定的龍牙刀,同時哈哈大笑道:“我乃金良將軍麾下準校尉旅帥魏越是也!楊定匹夫,中我家主公妙計,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楊定憤然道:“想要我投降金良小賊。先問問我這把刀同不同意?!”說著繼續揮動自己手中的龍牙刀,斬向魏越。一刀快似一刀,一刀狠似一刀,龍牙刀泛著黑氣,還夾帶著陣陣淒厲的破空聲。
魏越被那龍牙刀的怪異給攝住了,一開始手忙腳亂,疲以應付,後來想起潘鳳大戰李傕時的情景,他心裏開始清明,知道如何對付龍牙刀,屏氣凝神,全神貫注在揮出自己的刀,以攻代守,亦是一刀快似一刀,一刀狠似一刀,根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定要把楊定斬下馬來。
魏越那麽狠厲,楊定就開始被動了,他自認為是董卓麾下有名的大將,不想喪命於這個無名下將,兩馬交錯戰了十幾個回合,他便想撥馬逃竄。楊定的馬是西域大宛馬的後裔,而魏越的馬是河曲馬,當楊定撥馬逃竄,魏越緊追不上,眼看楊定就要逃出中央軍的包圍圈了。
嘡啷一聲巨響,楊定手裏的龍牙刀被突如其來的開山大斧砸落塵埃,楊定亡魂皆冒,定睛去看,一員大將提著一柄碩大的開山大斧,橫在他的麵前,隻見那大將身高九尺,腰大十二圍,嘴唇甚大甚長,好似香腸,眼睛又大又闊,好似鳳目,相貌甚為魁奇,便尖聲叫道:“你是何人?!”
那員大將甕聲甕氣道:“俺乃金良將軍麾下無雙上將潘鳳是也,楊定匹夫,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楊定還想撥馬逃走,退路已被魏越封住,左右兩邊也有中央軍將士圍堵過來,正在楊定驚慌失措之間。潘鳳舉起開山大斧,輕輕一拍。便把楊定砸落馬下。左右中央軍將士飛馳過來,將楊定牢牢捆住。
魏越看了看長相魁奇的潘鳳潘無雙,心裏湧出無限的羨慕嫉妒恨,這廝的運氣真好。董卓麾下兩員大將,李傕和楊定。都被他擒拿,這種狗屎運還有木有啊,也讓我老魏沾上一點嘛。擒獲了楊定以後。典韋、魏越等中央軍騎兵將領便脅迫楊定來招降那些西涼騎兵。
那些西涼騎兵本來還想頑抗一下。怎奈山穀狹窄,騎兵的威力根本施展不起來,況且楊定已被擒獲,大勢已定,形勢比人強,除了少數董卓的鐵粉之外。大部分西涼騎兵不願白白受死,都滾鞍落馬。丟棄兵器,趴伏在地,接受中央軍的整編。
山穀裏麵的那些西涼步兵,剛一被伏擊,他們根本看不出這兩側山坡到底埋伏了多少中央軍,因為中央軍將士都是頭戴草環,身上盔甲戰袍都是草綠色,跟那滿山的蒼鬆翠柏混為一體,讓人感覺漫山遍野都是敵軍,尤其是徐晃那一嗓子之後,一萬多中央將士齊聲大喝:“同是漢人,何必互殘!繳械不殺,投降有賞!歸順中央,世代榮光!”這齊聲大喝在山穀裏盤旋。回聲增強了這些喊話的聲勢,讓下麵這些西涼兵們感覺中央軍是用了四五萬人來伏擊他們。
剛被伏擊,那些西涼步兵就心驚膽顫。有的人往來的方向逃,說要撤退,有的人往去的方向衝,說去路已經被堵要殺出一條血路好逃命,因為楊定指揮不力,這些西涼步兵越加混亂。
這些西涼步兵中的弓箭手們在各級軍官的指揮下,慢慢聚攏起來。張弓搭箭,予以還擊。怎奈他們立在穀底,往高高的山坡上攢射,總是被山坡上的蒼鬆翠柏擋住,或者被中央軍弓箭兵前麵的刀盾兵手裏的木盾所擋。對中央軍的弓箭手根本沒有構成任何威脅,反倒是自己死傷殆盡。
楊定麾下的兩萬步兵裏麵僅有三千多弓箭手,這些弓箭手因為要背弓背著箭囊,身上沒有披著重甲,隻是披著皮甲,中央軍四千弓箭手在前幾輪的箭雨裏首先都是問候那三千多西涼弓箭手,幾輪箭雨以後,西涼弓箭手們已經沒有人再敢站在那裏,都學著那些兵油子們。趴在地上裝死。
缺乏弓箭手的空中支持,那些對董卓還有一些忠心的西涼步兵們隻得往山坡攀爬,趕上來跟中央軍步兵對抗。怎奈何他們在過去的幾天裏,被楊定驅趕著急行軍,體力早就耗得差不多了,沒等到了半山腰就手軟腳軟,連兵器都拿不穩,就在這時。山坡上還滾下來許多大石頭小石頭,往這些往山頂攀越的西涼兵們衝下去。當場又砸死一兩千人。
少數攀越上來尚有戰鬥餘力,又幸運地躲過山上滾下來的勢頭的西涼兵,正遇到虎視眈眈的中央軍槍兵,那些槍兵先是從背後抽出幾支標槍,那些標槍都是堅硬的棗木杆上嵌著鋒利的鐵製槍頭,都隻有四尺長,靠著這些槍兵驚人的膂力甩將出去,少則穿透一個西涼兵的盔甲,多則將前後擁擠而來的幾個西涼兵穿透,如同拿一根鐵釺將幾個青蛙串起來一樣。
金良在認識到“三刀不如一箭,三箭不如一槍”,便在中央軍的體係裏,減少刀盾兵的人數,將槍兵的人數擴大,讓每個槍兵背後都背上兩杆標槍。
金良記得,在東漢末年,能用標槍作為武器的隻有西涼馬超的兵團,傳說是當年羅馬三傑大戰時其中一位失敗,一直往東方退卻,退到西涼,影響了西涼馬超等人作戰方式。金良采納標槍作為一種武器,主要考慮到,標槍跟弓弩相比,有三個好處,一是由於其自身重量大,盡管初速慢,但是在近處投擲時,準確度和威力還是不容小視的。尤其給敵人造成的心理震懾很大;二是同樣由於其重量大,所以如果擊中敵人的盾牌,會造成敵人活動不便,從而妨礙作戰,如果拋掉盾牌,就會陷入缺乏防護的境地;三是成本和消耗工時比弓弩低,比較方便使用,訓練較易,不象弓弩一樣需要專業訓練,而且標槍的鐵頭很細,在能夠穿透敵人鎧甲的同時,會迅速彎曲,即加強殺傷效果,又避免了敵人把它投擲回來。
最重要的是,標槍彌補了短程攻擊的盲區,當敵軍靠近的時候,或敵軍已經跟我軍糾纏到一起的時候,我方弓箭手已經不方便出手的時候,槍兵便可以投出標槍,克敵製勝。因為金良的這點考量,中央軍的攻擊順序便變成霹靂車兵、步弩兵、步弓兵、騎兵、槍兵、刀盾兵,都是根據攻擊的距離來定的。
在大批靜止不動的弓弩兵旁邊,還流動著上百名弓弩兵,他們是根據敵方中高層將領的移動而移動,找準機會,便射殺敵方中高級將領。
這支團隊便是遠程攻擊軍隊裏的精英部隊,金良就根據他們的行為特點,命名為狙擊隊,每一個師團隻有一個狙擊隊,全部是弓兵、弩兵裏麵的精英,專門負責狙殺敵方頭目。
楊毅是楊定的族弟,在楊定軍中擔任屯長,手下管著四五百人,因為追隨楊定日久,多少經曆過一些陣仗,遭遇埋伏,他不急不慌,連忙讓人舉起盾牌,向山坡攀爬,一邊攀爬,還一邊吆喝道:“兄弟們別慌,敵軍人數並不多,我們鎮定下來,冷靜反擊,我們還有勝的可能!”他這句話剛剛說完,一杆標槍投射在他的盾牌上,四尺多長的標槍紮在他的盾牌上,讓他的行動有幾分吃力,他就想側過盾牌,拔去標槍,堪堪把他的脖頸漏了出來,一支弩箭噗嗤一聲,不偏不倚地,射中他的脖頸,楊毅翻身倒地,氣絕身亡,他手下那四五百人原本在他的指揮下,都一窩蜂地往山坡爬,可當他被弩箭射死,那四五百人六神無主,諾幹人厲聲吼道為屯長報仇,卻又被幾隻突如其來的羽箭射翻在地。
如此這般,楊定麾下這兩萬步兵裏麵那些膽敢露頭出來反抗的中高層將領都被射倒在地,群龍無首的西涼兵,聽到中央軍“同是漢人,何必互殘!繳械不殺,投降有賞!歸順中央,世代榮光!”的口號,再看看那些奮起反抗被箭羽射翻在地被標槍刺穿身體倒地的西涼兵,許多西涼兵紛紛拋下兵器,趴伏在地,等待中央軍的收編。(未完待續)
興平二年(195年),樊稠被李傕殺害,楊定害怕李傕欲毒害自己而與郭汜聯手欲脅持天子,但為李傕先發製人。後楊奉領兵叛逃李傕,令其勢力大減,張濟來到和解二人,李傕便答允。>
楊定一想到兵發白波穀以後的勝利景象,便心花怒發,隻留一兩千老弱殘兵守城,點起三萬精兵,快馬加鞭,往白波穀方向趕去。楊定一心想要拿到那個大戰果,恐怕金良被李傕、呼廚泉所擒拿,便催促麾下士卒加快行軍速度,他麾下這三萬人馬裏隻有一萬騎兵,剩下兩萬都是步兵,他嫌步兵走得慢,便讓騎兵用馬鞭抽打那些步卒,逼著那些步卒趕上騎兵的步伐。那些步兵心裏充滿了怨恨,但畏懼於騎兵們的馬鞭和馬刀,不敢發作。
一日後,經過安邑城,楊定遠遠地看著安邑城裏毫無動靜,不由得大聲嘲笑道:“朱儁老匹夫真乃無膽鼠輩,見我三萬大軍過境,竟然連屁都不敢放上一個!”
又過了一日,到達聞喜縣境內,聞喜縣裏衝出了近萬名中央軍步卒,跟楊定軍稍作接觸,便見不敵,迅速撤回聞喜縣城城,固守待援。
楊定揮舞馬鞭。指著聞喜縣城,大笑道:“這便是金良那一萬多個洗劫聞喜縣城被金良罰來做什麽勞什子的親民活動的,當真是烏合之眾。難怪會不顧大局地洗劫聞喜縣城!人人都說金良的中央軍有多厲害,以我來看,應該是那些敗在中央軍手下的更廢物!”
剛過聞喜縣,便見前方奔來一支騎兵隊伍,大約有二百人,都是董卓親軍飛熊軍的打扮,打著護匈奴中郎將李傕的旗號。為首將領身長八尺,結實魁梧。圓臉圓眼,麵白無須,帶著一臉和煦的笑容,口中喊道:“我乃護匈奴中郎將李傕將軍麾下都尉李越是也。特奉我家將軍之命,迎接楊將軍大軍前去白波穀!”
楊定哈哈笑道:“李傕將軍費心了,那就有勞李都尉了,請李都尉前方帶路!”
那個李越便領著那二百飛熊軍在前方帶路,楊定督軍緊隨其後。
兩個多時辰之後,李越把楊定大軍帶入到一個山穀,李越指著這長約三四裏的山穀對楊定說道:“將軍,穿過這個山穀,再走十幾裏地。便是白波穀了!”
楊定來之前曾看過這一帶的地圖,便緊皺眉頭,問道:“我記得聞喜縣通往白波穀的官道並不經過這裏!”
那個李越不慌不忙地說道:“楊將軍您不人吧。我人才知道,走這個山穀,能比官道節省半天的時間,現在軍情如火,能早點到達白波穀一時,便可取得多一份的戰果!”
楊定猛地點點頭。他很讚同這個李越的話,他本來也是想早點到。好讓自己這三萬人馬多立些功勞,甚至能立下擒獲呂布的功勞,但是他看了看山穀裏雜草叢生,山穀兩側林木茂盛,便有些擔心地問道:“這條山穀的草木遮天蔽日,唯恐金良中央軍在此埋伏!”
那個李越淡然一笑道:“楊將軍莫要擔心,我們從白波穀到聞喜迎接將軍便是從這條山穀,若是將軍還不放心,我們這兩百飛熊軍願做將軍的斥候隊,為將軍掃清路障!”
楊定回頭看了看自己這三萬人馬,都在他的急切匆促行軍之下,每個都累得氣喘籲籲,便對李越說道:“那就有勞李都尉了!”
那個李越便帶著二百飛熊軍在前麵緊急搜查,搜了兩裏多地,回頭示意說沒有任何異常。楊定大喜,忙讓自己這三萬人馬快快跟上飛熊軍。
楊定的三萬人馬都入了山穀,楊定便聽到一聲嘹亮的鳥叫忽然在山穀一側的山峰上響起,聽到這聲鳥啼,那個李越帶的兩百飛熊軍都揮舞馬鞭,狠狠抽在馬背上,催促胯下戰馬迅速衝出了山穀。
楊定看那李越兩百飛熊軍的異常舉動,心裏一驚,連忙回頭問他的副將楊威:“那幾個前來送信的飛熊軍士卒何在?”
楊威指了指李越奔跑的方向:“喏,跟著李越他們逃了,奇了怪了,那聲鳥叫過後,他們就跟投胎一樣地往前跑!”
楊定臉色發白,驚惶地尖聲大叫道:“中了金良的奸計,有埋伏!快撤!”
楊定撤退的軍令一下,前麵的騎兵便迅速後撤,後麵的步兵原來迫於楊定的軍令匆忙跟在騎兵後麵不敢落後半步,楊定撤退的軍令還未傳到這些步兵陣中,這些步兵還在向前跑,而前軍騎兵已經往後撤,前軍後軍撞在一起,頓時在狹窄的山穀裏堵塞住了,一片大亂。
楊定話音剛落,就聽到山穀一側山坡上傳出一個清亮的聲音:“楊定,現在才明白過來,太晚了,放箭!”
山穀兩側山坡之上,蒼鬆翠柏之下,站出四千名中央軍弓弩兵,張弓搭箭,往下攢射。與此同時,四千名中央軍刀盾兵豎起木盾,將弓弩兵護住,防止下麵飛箭還擊傷到弓弩兵。另有四千名中央軍長槍兵攔在刀盾兵前麵,一旦有西涼兵攀援上來,便用長槍戳之。
楊定撥轉馬頭,想要往回來的方向逃去,卻聽到山崩地裂幾聲巨響,從山坡上滾下幾塊大石,將過來的路牢牢堵住,楊定以及楊定麾下騎兵趕緊再度撥轉馬頭,朝著那個李越逃走的方向衝去。
這個方向倒是沒有大石攔路,隻要衝出這個穀口。便是一大片開闊平坦的荒野,楊定這一萬騎兵就可以施展開了,等楊定到了穀口。卻發現有四千中央軍騎兵堵住穀口。
山穀本就窄狹,穀口這裏又被中央軍特別修飾過,更加窄狹,每次衝出幾個騎兵,又因為每個西涼兵都想逃出這個兩麵設伏的絕穀,便爭先恐後地往那穀口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擁擠著。有些暴虐一點兒的西涼騎兵幹脆就揮刀斬向自己的戰友,西涼騎兵一片大亂,從穀口衝出來的那些西涼騎兵們根本來不及應對中央騎兵的迎頭一擊。一個西涼騎兵剛一出穀口,幾個中央軍騎兵便策馬過來。奔射幾箭,把那個西涼騎兵射下馬來,其中一個中央軍騎兵從背後拿出馬套,扔將過去,把那西涼戰馬俘獲。
楊定悲哀地發現,他這一萬騎兵簡直是給金良中央軍送馬來的。
有若幹西涼將士比較勇猛,衝過幾個中央騎兵的合圍,試圖掩護更多西涼騎兵衝出穀口,卻被典韋、潘鳳等人擊殺。
楊定策馬衝出了穀口。正碰到那個自稱李越的家夥,楊定羞憤難平,揮起龍牙刀。斬向那人,便厲聲喝道:“你究竟是誰?!”
那人揮出一刀,擋住楊定的龍牙刀,同時哈哈大笑道:“我乃金良將軍麾下準校尉旅帥魏越是也!楊定匹夫,中我家主公妙計,還不快快束手就擒!”
楊定憤然道:“想要我投降金良小賊。先問問我這把刀同不同意?!”說著繼續揮動自己手中的龍牙刀,斬向魏越。一刀快似一刀,一刀狠似一刀,龍牙刀泛著黑氣,還夾帶著陣陣淒厲的破空聲。
魏越被那龍牙刀的怪異給攝住了,一開始手忙腳亂,疲以應付,後來想起潘鳳大戰李傕時的情景,他心裏開始清明,知道如何對付龍牙刀,屏氣凝神,全神貫注在揮出自己的刀,以攻代守,亦是一刀快似一刀,一刀狠似一刀,根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定要把楊定斬下馬來。
魏越那麽狠厲,楊定就開始被動了,他自認為是董卓麾下有名的大將,不想喪命於這個無名下將,兩馬交錯戰了十幾個回合,他便想撥馬逃竄。楊定的馬是西域大宛馬的後裔,而魏越的馬是河曲馬,當楊定撥馬逃竄,魏越緊追不上,眼看楊定就要逃出中央軍的包圍圈了。
嘡啷一聲巨響,楊定手裏的龍牙刀被突如其來的開山大斧砸落塵埃,楊定亡魂皆冒,定睛去看,一員大將提著一柄碩大的開山大斧,橫在他的麵前,隻見那大將身高九尺,腰大十二圍,嘴唇甚大甚長,好似香腸,眼睛又大又闊,好似鳳目,相貌甚為魁奇,便尖聲叫道:“你是何人?!”
那員大將甕聲甕氣道:“俺乃金良將軍麾下無雙上將潘鳳是也,楊定匹夫,還不快快下馬受降!”
楊定還想撥馬逃走,退路已被魏越封住,左右兩邊也有中央軍將士圍堵過來,正在楊定驚慌失措之間。潘鳳舉起開山大斧,輕輕一拍。便把楊定砸落馬下。左右中央軍將士飛馳過來,將楊定牢牢捆住。
魏越看了看長相魁奇的潘鳳潘無雙,心裏湧出無限的羨慕嫉妒恨,這廝的運氣真好。董卓麾下兩員大將,李傕和楊定。都被他擒拿,這種狗屎運還有木有啊,也讓我老魏沾上一點嘛。擒獲了楊定以後。典韋、魏越等中央軍騎兵將領便脅迫楊定來招降那些西涼騎兵。
那些西涼騎兵本來還想頑抗一下。怎奈山穀狹窄,騎兵的威力根本施展不起來,況且楊定已被擒獲,大勢已定,形勢比人強,除了少數董卓的鐵粉之外。大部分西涼騎兵不願白白受死,都滾鞍落馬。丟棄兵器,趴伏在地,接受中央軍的整編。
山穀裏麵的那些西涼步兵,剛一被伏擊,他們根本看不出這兩側山坡到底埋伏了多少中央軍,因為中央軍將士都是頭戴草環,身上盔甲戰袍都是草綠色,跟那滿山的蒼鬆翠柏混為一體,讓人感覺漫山遍野都是敵軍,尤其是徐晃那一嗓子之後,一萬多中央將士齊聲大喝:“同是漢人,何必互殘!繳械不殺,投降有賞!歸順中央,世代榮光!”這齊聲大喝在山穀裏盤旋。回聲增強了這些喊話的聲勢,讓下麵這些西涼兵們感覺中央軍是用了四五萬人來伏擊他們。
剛被伏擊,那些西涼步兵就心驚膽顫。有的人往來的方向逃,說要撤退,有的人往去的方向衝,說去路已經被堵要殺出一條血路好逃命,因為楊定指揮不力,這些西涼步兵越加混亂。
這些西涼步兵中的弓箭手們在各級軍官的指揮下,慢慢聚攏起來。張弓搭箭,予以還擊。怎奈他們立在穀底,往高高的山坡上攢射,總是被山坡上的蒼鬆翠柏擋住,或者被中央軍弓箭兵前麵的刀盾兵手裏的木盾所擋。對中央軍的弓箭手根本沒有構成任何威脅,反倒是自己死傷殆盡。
楊定麾下的兩萬步兵裏麵僅有三千多弓箭手,這些弓箭手因為要背弓背著箭囊,身上沒有披著重甲,隻是披著皮甲,中央軍四千弓箭手在前幾輪的箭雨裏首先都是問候那三千多西涼弓箭手,幾輪箭雨以後,西涼弓箭手們已經沒有人再敢站在那裏,都學著那些兵油子們。趴在地上裝死。
缺乏弓箭手的空中支持,那些對董卓還有一些忠心的西涼步兵們隻得往山坡攀爬,趕上來跟中央軍步兵對抗。怎奈何他們在過去的幾天裏,被楊定驅趕著急行軍,體力早就耗得差不多了,沒等到了半山腰就手軟腳軟,連兵器都拿不穩,就在這時。山坡上還滾下來許多大石頭小石頭,往這些往山頂攀越的西涼兵們衝下去。當場又砸死一兩千人。
少數攀越上來尚有戰鬥餘力,又幸運地躲過山上滾下來的勢頭的西涼兵,正遇到虎視眈眈的中央軍槍兵,那些槍兵先是從背後抽出幾支標槍,那些標槍都是堅硬的棗木杆上嵌著鋒利的鐵製槍頭,都隻有四尺長,靠著這些槍兵驚人的膂力甩將出去,少則穿透一個西涼兵的盔甲,多則將前後擁擠而來的幾個西涼兵穿透,如同拿一根鐵釺將幾個青蛙串起來一樣。
金良在認識到“三刀不如一箭,三箭不如一槍”,便在中央軍的體係裏,減少刀盾兵的人數,將槍兵的人數擴大,讓每個槍兵背後都背上兩杆標槍。
金良記得,在東漢末年,能用標槍作為武器的隻有西涼馬超的兵團,傳說是當年羅馬三傑大戰時其中一位失敗,一直往東方退卻,退到西涼,影響了西涼馬超等人作戰方式。金良采納標槍作為一種武器,主要考慮到,標槍跟弓弩相比,有三個好處,一是由於其自身重量大,盡管初速慢,但是在近處投擲時,準確度和威力還是不容小視的。尤其給敵人造成的心理震懾很大;二是同樣由於其重量大,所以如果擊中敵人的盾牌,會造成敵人活動不便,從而妨礙作戰,如果拋掉盾牌,就會陷入缺乏防護的境地;三是成本和消耗工時比弓弩低,比較方便使用,訓練較易,不象弓弩一樣需要專業訓練,而且標槍的鐵頭很細,在能夠穿透敵人鎧甲的同時,會迅速彎曲,即加強殺傷效果,又避免了敵人把它投擲回來。
最重要的是,標槍彌補了短程攻擊的盲區,當敵軍靠近的時候,或敵軍已經跟我軍糾纏到一起的時候,我方弓箭手已經不方便出手的時候,槍兵便可以投出標槍,克敵製勝。因為金良的這點考量,中央軍的攻擊順序便變成霹靂車兵、步弩兵、步弓兵、騎兵、槍兵、刀盾兵,都是根據攻擊的距離來定的。
在大批靜止不動的弓弩兵旁邊,還流動著上百名弓弩兵,他們是根據敵方中高層將領的移動而移動,找準機會,便射殺敵方中高級將領。
這支團隊便是遠程攻擊軍隊裏的精英部隊,金良就根據他們的行為特點,命名為狙擊隊,每一個師團隻有一個狙擊隊,全部是弓兵、弩兵裏麵的精英,專門負責狙殺敵方頭目。
楊毅是楊定的族弟,在楊定軍中擔任屯長,手下管著四五百人,因為追隨楊定日久,多少經曆過一些陣仗,遭遇埋伏,他不急不慌,連忙讓人舉起盾牌,向山坡攀爬,一邊攀爬,還一邊吆喝道:“兄弟們別慌,敵軍人數並不多,我們鎮定下來,冷靜反擊,我們還有勝的可能!”他這句話剛剛說完,一杆標槍投射在他的盾牌上,四尺多長的標槍紮在他的盾牌上,讓他的行動有幾分吃力,他就想側過盾牌,拔去標槍,堪堪把他的脖頸漏了出來,一支弩箭噗嗤一聲,不偏不倚地,射中他的脖頸,楊毅翻身倒地,氣絕身亡,他手下那四五百人原本在他的指揮下,都一窩蜂地往山坡爬,可當他被弩箭射死,那四五百人六神無主,諾幹人厲聲吼道為屯長報仇,卻又被幾隻突如其來的羽箭射翻在地。
如此這般,楊定麾下這兩萬步兵裏麵那些膽敢露頭出來反抗的中高層將領都被射倒在地,群龍無首的西涼兵,聽到中央軍“同是漢人,何必互殘!繳械不殺,投降有賞!歸順中央,世代榮光!”的口號,再看看那些奮起反抗被箭羽射翻在地被標槍刺穿身體倒地的西涼兵,許多西涼兵紛紛拋下兵器,趴伏在地,等待中央軍的收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