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左車騎將軍涼州牧皇甫嵩、鎮西將軍領金城太守韓遂、征西將軍領武威太守馬騰在涼州出兵,攻打董卓的長安,襲擾董卓的後方。


    右車騎將軍並州牧朱儁、上黨太守張楊、太尉幽州牧劉虞合兵一起,屯兵河東,準備從河東越過黃河,襲擾董卓的弘農郡,斷董卓的中路。


    益州牧劉焉因為兒子在洛陽為人質,所以並未表態,而是保靖自守,中立姿態;揚州刺史陳溫托以山越來襲,並不來參與;遼東太守公孫度自立為侯,與董卓保持關係;青州刺史孔胄雖然起兵,但因青州黃巾複起,所以他並未參與會盟,回到青州遭到黃巾圍困,染病不起。


    這樣算來,總共有二十二鎮諸侯討伐董卓,要比曆史上的聲勢更為浩大,主要是因為金良成功地保住少帝劉辯,爭取了保皇黨人皇甫嵩、朱儁、劉虞等人的支持。


    當金良到達陳留的時候,其他十五路諸侯都在按兵不動,金良派人查探了一下,除了袁紹、袁術、劉岱、鮑信帶了兩萬人馬,其他各路諸侯多則一萬,少則隻有六千,很多諸侯看樣子隻是象征‘性’地派了一些人馬充充數,這十五路人馬加在一起,隻有二十萬人馬,多半還是新近招募,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沒有上過戰場見過血的,幸好金良帶了四萬‘精’兵,不然靠這些烏合之眾,根本不是董卓的對手。


    與此同時,董卓那邊感覺到了討董聯盟的威脅,便在洛陽到長安之間瘋狂地招兵買馬,短短五個月裏,董卓那邊已經攢齊了三十萬人馬,真正主力戰兵是還是十萬西涼鐵騎,其他二十萬兵的戰力也在關東諸侯之上,因為關東諸侯除了金良、孫堅、曹操、公孫瓚等人之外,其他多是世家子弟出身,坐而論道可以,若是上陣殺敵則力有未逮。


    袁紹之前跟金良雖然商議過讓袁紹為總盟主,金良為副盟主,但這個決定還未同關東諸侯相商。


    金良到達陳留時,高順和黃忠早已安營紮寨完畢,金良和張遼所部順利入住。


    等金良到了,陳留太守張邈與陳留富戶衛茲一起宰牛殺馬,大擺筵席,大會各路諸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荊州刺史韓馥當先跳了出來:“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操亦道:“袁本初名相之裔,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可為盟主。”


    在場的袁氏一黨如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荊州刺史韓馥、兗州刺史劉岱、平原相曹操、濟北相鮑信、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等紛紛附和。


    袁紹一邊假意推辭,一邊急忙給金良遞眼‘色’,示意金良站出來為自己一錘定音,敲定下盟主之位。


    金良看到現場有一半以上的諸侯都是袁氏子弟以及門生故吏,知道若是自己強求自為盟主,估計沒有幾個諸侯同意,隻好取出明黃‘色’絹書:“聖旨在此,各地諸侯聽真!”


    十五個諸侯及其部屬紛紛跪倒在地,跪拜天子劉辯的聖旨。


    天子劉辯雖然都不被他們放在眼裏,但扶持劉辯上位的金良、盧植、朱儁、皇甫嵩聯合起來的力量是他們無法抵禦的,更何況他們需要劉辯給他們討伐董卓樹立合法權和正義‘性’。


    劉辯聖旨裏指明讓袁紹為討董聯盟盟主,金良為副盟主,曹操為奮武將軍,為各路諸侯的總監軍,劉辯在聖旨裏信誓旦旦地向各位諸侯許諾,若擊敗董賊、收複洛陽,各位諸侯盡皆封侯。


    關東諸侯皆呼萬歲。


    聖旨頒下來以後,袁紹就不再假惺惺地推辭了,而是當仁不讓地接受下來。


    到了第二天,陳留城外,十六路諸侯營盤正中,陳留太守張邈負責築起三層高台,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討董聯盟盟主袁紹登壇。


    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漢室不幸,帝都失陷。賊臣董卓,乘釁縱害,欺淩皇室,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金良站在台下冷眼旁觀,這些世家子弟出身的諸侯打戰不行,玩起花花樣子還是ting在行的嘛,搞得老子都有些被他們ji得涕泗橫流。


    歃血完畢,袁紹下了高台,開始升帳議事,各位諸侯按照官職高低、年紀大小分列坐定,每個諸侯容許帶上幾名大將旁聽。


    金良為討董聯盟副盟主,坐在袁紹下首,眯著眼睛掃視著在座的各位諸侯以及他們的部將。


    他一眼就看到,幻化後的劉備、戴頂綠帽子眯著眼睛好像在睡覺的關羽、燕頜虎須豹頭環眼的張飛跟曹操的四個族兄弟一起,站在曹操身後,並不是站在公孫瓚身後,金良覺得非常奇怪,轉念一想,曹操現在是平原相,是平原令劉備的頂頭上司,再加上曹操非常擅長拉攏人才,劉關張暫時被他拉攏著也毫不奇怪畢竟之前說好的,再者公孫瓚遠在幽州北平,距離平原甚遠,鞭長莫及,劉備暫時依附曹操也不奇怪。


    關羽似是感覺到了金良在看他,原本半眯著的眼睛突然瞪得溜圓,眼睛裏殺氣橫生,劉備趕緊扯了扯他的袖袍:“二弟,金良帶了四萬‘精’兵,而我們與曹公合起來的人馬剛夠一萬,你別惹事了!”說著隱蔽的給了金良一個媚眼。但此時畢竟是劉備的形態整的金良心裏一陣翻轉,想想一個大老爺們給你拋媚眼可以想象到吧!


    關羽強行按下心底的殺機,金良卻笑眯眯地看著關羽,關羽關雲長,現在不但是你的初次愛戀的貂蟬被我金良納為妾侍,連你暗戀的杜秀娘也被我金良納為妾侍,若這算綠帽子的話,你綠帽子是戴定了,不知道為啥你那麽喜歡戴綠帽子,還帶上癮了,看來本大將軍改天要去平原縣一趟,看看那個胡氏長得如何。之前見麵就沒覺得關羽順眼,而且曆史證明的高傲的性格確實不怎麽招人待見。


    金良繼續掃視著在場的諸侯,像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荊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劉表、北海相孔融、濟北相鮑信,金良在洛陽的時候就曾見過,徐州刺史陶謙雖是見第一次麵,金良已經不把他放在眼裏,因為陶謙乃是垂垂老矣的老朽,膝下兩子陶應、陶商庸碌無能,注定是為他人做嫁衣,不足掛齒;兗州刺史劉岱、山陽太守袁遺、鎮東郡太守喬瑁、廣陵太守張超亦皆是無能之輩,旦夕可滅,不足掛齒。


    金良最為忌憚的除了曹操、劉備之外,便是北平太守公孫瓚與鎮東將軍孫堅。


    公孫瓚同樣是盧植的弟子,但金良是去年九月份才拜盧植為師,公孫瓚忙於跟鮮卑作戰,忙於跟劉虞爭鬥,沒有時間來襄陽拜見天子和恩師,所以金良是第一次看到公孫瓚,隻見公孫瓚容貌俊朗,頜下長髯,聲若洪鍾,舉止豪邁,不拘小節,跟矯飾的袁紹形成鮮明對比。


    金良眼裏掠過一絲寒光,自己若想爭霸中原,一定要把後方幽州平定,平定幽州就要打敗公孫瓚,看來打敗董卓之後過不多久就要跟公孫瓚開戰了,公孫瓚不是蠢人,他也意識到了金良絕非池中之物,冀州並州兩州容納不下金良的野心,金良早晚都會過來圖謀幽州,公孫瓚抬起頭,眼神甚是銳利地跟金良對視了一下,金良微微一笑,以表好意,公孫瓚卻陰狠地瞪了金良一眼。


    金良這才想起,這個公孫瓚不是善類,反倒是一個記過忘善、睚眥必報之輩,看他好幾個月都不來拜見恩師盧植,就看出公孫瓚的秉‘性’,絕對不是可以拉攏的,將來一定要把他除掉不可!


    金良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後的趙雲,又看了看公孫瓚,心裏不由得暗自鄙視公孫瓚,如此沒有識人之明,就注定在這個曆史大潮裏被淘汰掉,公孫瓚,也許你身首異處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金良又掃視了一下鎮東將軍孫堅,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江東猛虎孫堅孫文台,隻見此人年約三十四五,長得非常彪悍英武,眼神淩厲尖銳,渾身上下都有一股無法讓人忽視的霸道之氣。


    孫堅還是頗為感激金良,是金良先推薦他為河內太守,後來他被人伏擊,受傷了才沒有及時到任,才被改任陳國相,他聽說金良為了補償他,還特意推薦他為鎮東將軍,金良對他孫堅可謂是仁至義盡了,孫堅見金良看過來,便微笑點頭表示好意,金良也微笑點頭表示。


    孫堅身後四將,均是英武彪悍之輩,金良猜想,應該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吧。


    目前看麾下將領鼎盛的莫過於袁術、袁紹,每個人身後都站了一二十個大將,可這些大將都是有名無實之輩,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如孫堅那四個將領。


    孫堅側眼看了看端坐首位的前將軍汝南太守袁紹,眼睛裏不禁閃過一絲寒光,孫堅完全清楚去年自己在前往河內赴任的時候,派兵伏擊自己的幕後指使到底是誰!哼,有金良在朝廷,你袁紹也休想把你的親信安插在河內郡,袁紹真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蠢貨!


    金良兵馬最盛,金良武功最強,金良隻看到孫堅渾身上下抑製不住的霸道之氣,卻不知道自己身上的霸道之氣亦是衝天而起,袁紹作為盟主,坐在副盟主金良一側,被金良身上的殺氣所懾,渾身不自在。


    曹操作為奮武將軍,是十六路諸侯的總監軍,實際上他監督不了這些驕傲不遜的諸侯,能做的便是盡量協調,他看袁紹的氣場根本抵不過金良,金良顧盼神飛,坐在大帳裏,壓過袁紹一頭,便道:“天子既然定下袁本初為盟主,請各路諸侯敬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曹操說這話的時候,眼睛凝視著金良,金良知道曹操的意思,一笑置之。


    袁紹卻拉長了臉,厲聲說道:“紹雖不才,既天子信賴,命為盟主,必定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金良隨著其他諸侯,懶洋洋地拱手道:“惟盟主命是聽!”


    袁紹看了看在座的諸侯:“須得一人總督糧草,應付各營,無使有缺,吾屬意吾弟袁術,各位可有異議?”


    金良來之前就知道,各路諸侯帶的糧草都不足一月之用,而自己中央軍帶的糧草足夠一個月之用,而且還會從冀州、河內郡源源不斷地運來,若是自己把自家的糧草‘交’給袁術總督,按照袁術的德‘性’,他非給老子貪墨一半不可。


    金良拱手道:“回稟盟主,我中央軍糧草不濟,不想連累大家,願自籌糧草,請盟主諒解。”


    袁術慍怒,騰地站起來:“金副盟主,您這是什麽意思,難道信不過我袁術?!”


    金良哈哈笑道:“公路兄,你想多了,非是我不信你,而是太過相信你,所以不想給你造成負擔。”


    袁紹眼裏飛快地閃過一絲寒光,但他知道關東諸侯帶的兵馬多半都是烏合之眾,還需要金良中央軍為盟軍打硬戰,他暫時不想開罪金良,目視袁術,輕輕搖了搖頭,袁術會意,便騰地坐了下去,不再說話。


    袁紹笑眯眯地說道:“既然如此,那金副盟主的糧草便有他自己籌備,其他各路諸侯的糧草都須‘交’給我弟袁術統一調配!”


    剩下的諸侯多半是袁氏門生故吏,不敢反對,隻得應承下來,鎮東將軍陳國相孫堅有話想說,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曹操拱手道:“盟主,我們十六路諸侯將近三十萬人馬,盡在陳留,營寨連綿數十裏,僅僅攻打滎陽便是大材小用,不如分兵幾處,一同進發,讓董賊首尾不得相顧,疲於應付!”


    袁紹這次出來討伐董卓,帶了審配和郭圖,這兩人都不算是奇謀之士,袁紹頭腦裏也沒有什麽軍事理念,聽曹操這樣一說,甚有道理,便問道:“以孟德之見,該如何分兵呢?”


    曹操拿出一張甚為潦草的地圖,命兵士懸掛在大帳一側,曹操用手點指著:“


    西北方向,有請副盟主、征南大將軍金良領兵進擊孟津關。


    西南方向,有請潁川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劉表從潁川進擊轘轅關。


    正南方向,有請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荊州刺史韓馥從魯陽進擊太穀關。


    正北方向,有請右車騎將軍朱儁、上黨太守張楊、太尉劉虞從河東進擊陝縣、弘農。


    正西方向,有請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西將軍韓遂、征西將軍馬騰從涼州進擊長安。


    正東方向,有我們其餘各路諸侯從陳留進擊滎陽、偃師、虎牢關一線。


    如此六路並進,管教董賊首尾不得相顧,疲於應付,不須多久,即可擊敗董賊。”


    曹操說完,袁紹撫掌大笑道:“孟德此計甚妙,便以此行之。”


    金良冷冷一笑道:“本初兄,孟德兄,現在大軍已經聚集一起,開始調兵,太遲了!何況本初兄已經安排公路兄都督糧草,怎好讓他再去魯陽!”


    袁紹臉‘色’一沉,曹操卻不以為憚,微微一笑道:“那以副盟主之見,該如何調兵?”


    金良拿出一張地圖,測繪得明顯比曹操剛那一張清楚多了:“我早已通知右車騎將軍朱儁、上黨太守張楊、太尉劉虞屯兵河東,有我麾下大將徐晃策應,伺機從河東進擊陝縣、弘農。我也早就通知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西將軍韓遂、征西將軍馬騰伺機從涼州進擊長安。至於西北方向,我已派大將張頜領一萬人馬伺機從河內進擊孟津關,他有數萬郡縣兵策應,我就無須再派兵前去。正南方向,則有請荊州刺史韓馥從魯陽襲擾太穀關,不須攻擊,隻做襲擾詐攻即可。”


    袁紹臉‘色’鐵青:“金將軍,你雖是征南大將軍,軍職在我之上,可我是天指定的正盟主,你隻是副盟主,莫要仗著自己的軍職高、兵力多,就隨意指點,朱儁與皇甫嵩處應該由我派人下令行!”


    金良嗤之以鼻道:“朱儁、皇甫嵩乃內輔臣,軍職威望皆比你高,我擔心你的命令他們不聽!再說,在你沒有收到天旨意之前,不也私自派潁川太守王匡奇襲中牟,妄圖拿下討董第一功!”


    曹操掃視了一下在場的諸侯,發現潁川太守王匡果然不在,不由得一拍大腿:“盟主啊,鎮守中牟的乃是董卓麾下宿將徐榮,徐榮深通兵法,用兵謹慎,恐怕王匡偷襲不成反被徐榮所乘!”


    真實曆史上的徐榮不是廢材,那段曆史上,孫堅領兵討伐董卓時,董卓先派徐榮、李蒙出擊,徐榮在梁人城跟孫堅對上,不僅大破孫堅,還生擒潁川太守李旻,還把李旻放到鍋裏煮了,孫堅趕緊轉移到梁東,卻又被徐榮擊敗,孫堅隻得收攏散卒進屯陽人。曹操、鮑信等人帶兵西進,在滎陽汴水,遇到徐榮,被徐榮大敗,曹操得曹洪拚死相救得以逃脫活命,但鮑信的弟弟和曹操的老友衛茲全都死在汴水。徐榮能夠兩次擊敗孫堅,能夠大敗曹操,足見其將非凡。


    袁紹如冠玉一般的臉上泛出一陣青‘色’:“孟德,何必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王匡統領泰山鄉兵五千強弓硬弩,銳不可當,徐榮乃一軍中老卒出身,懂得什麽兵法!”


    曹操和金良對視一眼,眼神裏都流露出對袁紹的不屑,人家徐榮從軍中老卒爬升到中郎將的位置,正說明人家的本事,袁紹以出身論定本領,真是愚不可及。


    袁紹嘀咕了一句:“昨天派王匡出戰,現在應該有戰果回報是!”


    袁紹嘀咕未停,便聽到帳外一陣哭聲,袁紹心裏一沉。


    從帳外騰騰地跑進來一個士卒,正是王匡的親兵,這個親兵身上還插著箭羽,一身血汙,跑進大帳,大叫一聲:“盟主,我們中伏了,全軍覆沒,王太守當場被射死!”傳報完畢,那士卒撲通一聲,倒地不醒。


    泰山那裏民風彪悍,從那裏征召的弓箭兵戰力極強,算得上是關東各路諸侯裏麵戰力較為強健的,竟然在一夜之間,全軍覆沒,王匡被人稱道的勁射弓兵竟然被西涼兵全部射殺,當真是極大的諷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芳尋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之天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之天狼並收藏三國之群芳尋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