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眼觀鼻,鼻觀心,一句話都不說,曹操看自己的嘴巴成了烏鴉嘴,也隻好閉嘴不言。


    大帳裏頓時鴉雀無聲,隻有袁紹喘著粗氣,拚命地壓製自己的憤怒。


    袁紹心裏很恨,都是這個王匡太過廢物,讓他在這麽多諸侯麵前丟了麵,一向愛麵的他忍耐不住,一拍桌:“王匡匹夫,真是個廢物!”


    關東諸侯臉‘色’都刷地陰沉起來,不是你讓王匡躁進,王匡焉能落得現在的下場,有些袁氏故吏心底發寒,袁紹竟然是這樣推卸責任的主。


    濟北相鮑信騰起站了起來:“盟主,某願去中牟,迎戰徐榮,為王太守報仇!”


    王匡是泰山人,鮑信也是泰山人,王匡曾在大將軍何進麾下任大將軍府掾,鮑信在何進麾下任騎都尉,兩人交情莫逆,自然要當仁不讓地跳出來為王匡報仇。


    鮑信乃是司隸校尉鮑宣的後人,鮑家在泰山乃是世家大族,所以鮑信在家鄉招兵是應者雲集,短短幾個月,就招募到了兩萬人馬,裏麵還有騎兵兩千,運載糧草物資的車輛五千多輛,可謂兵‘精’糧足,在關東諸侯裏麵戰力名列前茅。


    袁紹正想找個台階下,見鮑信跳了出來,順口說道:“鮑將軍義氣深重,吾深感佩服,就從鮑將軍之請,你就統領本部人馬迎戰徐榮去罷!”


    鮑信鮑允誠臉‘色’一沉,怒氣衝衝地衝出大帳,前去自己的濟北軍營盤,整頓兵馬,準備獨自帶領濟北軍,迎戰徐榮。曹操跟王匡的關係一般,卻跟鮑信的關係很好,見鮑信怒氣衝衝出了大帳,連忙追了出去:“允誠賢弟,莫要因怒而興兵,如此太容易中了徐榮的圈套,不如我們再做斟酌!”


    鮑信怒氣衝衝道:“孟德兄,盟主剛是什麽意思?!難道還想重演秦末諸侯討伐秦軍那一幕?!”各國諸侯到了巨鹿,麵對章邯率領的四十萬大軍,都躲在後麵看熱鬧,就看項羽的西楚軍一家在前麵拚命!


    曹操苦笑道:“允誠,你沒看他此番過來,托辭說汝南黃巾餘黨甚多,地方不寧,麾下悍將顏良、文醜一個都沒帶,隻帶了一萬兵,他的心思是路人皆知,不就是想保全自己,讓我們的兵力多多消耗,等董卓敗亡以後,他兵強馬壯,便如同滅秦之後的項羽,我們這些諸侯好向他俯首帖耳!”


    鮑信哀歎一聲:“如今該如何是好!徐榮乃董卓軍中宿將,麾下有三萬多西涼勁卒,皆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而我們兩人麾下皆是成軍數月之久的兵,縱然泰山兵彪悍,但少經訓練,未曾經曆戰陣,實在不堪一擊啊!”


    曹操苦思片刻,笑道:“我看那征北大將軍金良此番帶來四萬‘精’兵,他麾下中央軍訓練嚴格,軍紀嚴明,裝備‘精’良,又在近四五個月裏曾經跟白波賊、黑山賊、南匈奴、董卓麾下牛輔楊定等部都鏖戰過,若邀他一同進擊,一定可以擊退徐榮!”


    書中暗表,滎陽汴水實際上是在洛陽東邊,靠近陳留郡,正史記載曹操汴水之敗以後,孫堅擊敗董卓,收複洛陽;羅灌水寫演義的時候不看地圖,犯了常識‘性’的錯誤,金良生活的三國時空偏向正史,便以正史為主,演義為副。


    鮑信大喜:“我早看出,金大將軍對袁本初亦甚為不滿,金大將軍扶持漢室,‘精’忠報國,此次討伐董卓聯盟便有他首倡,隻是因為諸侯中袁氏門生故吏眾多,不得不把盟主之位讓給袁紹,不然以金大將軍對朝廷的功勞,哪裏輪得到袁紹做這個盟主!”


    曹操點點頭:“我想,金良將軍一定會出兵,另外我看陳留太守張邈是金良好友,同時也對袁紹甚為不滿,袁紹從汝南招攬的一萬人馬原由黃巾賊改編而成,賊‘性’不改,荼毒陳留,張邈三番兩次直言勸告袁紹約束下屬,袁紹深恨張邈,曾經密告我說等討伐董卓之後,便殺張邈!我前去相勸,張邈亦必定出兵,聯合我們四家兵力,足以對付徐榮。”


    曹操跟鮑信來到中央軍營寨,求見金良,門衛進去稟告,曹操和鮑信看著中央軍的營寨,壁壘森嚴,防禦緊密,不由得歎服:“難怪金良能夠連續擊敗白波賊、黑山賊、南匈奴,堪比古之名將,有周亞夫之風,朝廷有此大將捍衛,真是漢室的鴻福!”


    過不多時,金良親自迎出門外,拱手笑道:“鮑國相不是正在整軍備戰嗎?不知找在下有何要事?”漢代封為王爵者,設有王國的一套職官,重要的職官有傅及相,傅、輔佐國王個人的行動;相,管王國內的民事,其職權相當於郡之太守,均由朝廷任命,鮑信就任濟北相,便相當於濟北郡太守。


    曹操和鮑信把來意說了一下。


    金良苦笑道:“我統領大軍剛剛到達陳留,人困馬乏,須得休整幾‘日’,方能出兵,何況我軍中糧草匱乏,後方糧草接濟緩慢,要出兵也要等到後方糧草運上能出兵。”


    金良說的第一個原因,確係實情,第二個原因嘛,意有所指。


    曹操明悟,金良跟鮑信素無往來,人家金良憑什麽幫忙呢,便笑道:“糧草對賢霆是問題,對允誠就不是問題了,允誠從濟北運來五百大車糧草,還未交給袁術,可以撥給賢霆一百大車糧草嘛。”


    鮑信笑道:“大將軍,我願撥給中央軍一百大車糧食,還請大將軍能仗義援手。”


    一大車勉強有一百石黃米,一百大車勉強有一萬石,隻能夠金良四萬人馬吃上十天而已,金良並不放在眼裏,他另有所求。


    金良拱手笑道:“鮑國相,除了糧草之外,金某還有一事相求。”


    鮑信連忙笑問道:“不知是什麽事情,能讓大將軍為難?”


    金良笑道:“剛才我從盟主帳中出來,路過鮑國相的營寨,看到一人,喚作於禁,看上去似是一個將才,我中央軍中缺乏良將,我有心招他入我中央軍,不知鮑國相舍不舍得割愛?”


    鮑信用力想了想:“哦,大將軍您說的於禁是那個泰山巨平人於文則吧,中平元年,我募兵討伐黃巾賊,於禁當時就領一些人跟隨與我,現在他在我軍中做都伯。由網友上傳==他整天沉默寡言,不好‘交’遊,我倒真的看不出他有什麽將才,大將軍您若想抬舉他,我這就派人把他叫來!”


    都伯,約相當於百夫長,等同金良麾下隊長,手下隻帶一百來人,可見於禁在鮑信手下並不受重用。


    金良拱手謝道:“我就謝過鮑國相割愛了。”


    過不多時,於禁來到,年近三旬,身材中等,相貌平常,可謂貌不驚人,但他聽說鮑信的意圖,眼神亦是非常鎮定,非常平靜地接受了自己被老主公鮑信贈與新主公金良的命運。曆史有記載:


    《於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钜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魏國武將。本為鮑信部將,後屬曹操,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


    中平四年(184年),於禁由鮑信招募討伐黃巾軍。


    初平三年(192年),鮑信迎曹操領兗州牧,於禁與其黨俱封為都伯,屬將軍王朗。王朗異之,向曹操推薦於禁之才可任大將。曹操召見於禁,拜軍司馬。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讓他統兵到徐州,攻打廣戚,攻克廣威之後,任命他為陷陳都尉。


    興平元年(194年),隨同曹操到濮陽討伐呂布,於禁單獨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又率兵在須昌打敗了高雅。隨從曹操攻打壽張、定陶、離狐,在雍丘包圍了張超,占領了四座城池。又隨曹操討伐黃巾軍劉辟、黃邵等部,屯紮在版梁。黃邵等乘夜襲擊曹操營寨,於禁領部下迎擊,打敗了黃巾軍,斬殺黃邵等,迫使黃巾軍全部投降。


    同年,從圍袁術部將橋蕤、張勳等於若縣,斬其四將。


    建安二年(197年),於禁隨曹操至宛,張繡投降。旋即張繡複叛,曹操的陣營被張繡軍隊忽然襲擊,應付來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亂。唯獨於禁約束部下,且戰且退。一些士卒雖然戰死了,於禁也不允許散亂。還沒有退回曹軍大本營,於禁路上發現十多個衣衫不整的傷兵,一問之下,原來是原本的青州兵在打家劫舍。青州兵原是黃巾賊,後來投降了曹操,仍稱青州兵,曹操對他們很寬容,因此經常放肆,乘機搶劫。於禁一聽,便追討這些也是自己人的青州兵。有些青州兵不敵,逃回曹營打小報告,誣告於禁也造反。有人勸於禁首先向曹操處報備,但於禁說:“現在敵人在後麵追來,我首先抗敵,至於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謠言止於智者,怕什麽?”於是,於禁先築好了濠溝以防敵人進攻,然後才令人通知曹操及向他解釋。曹操聽了,認為於禁的做法很對,當眾說:“當時敵人來攻,相當混亂,於禁能在混亂中整頓軍隊,追討搶掠的惡行,安營築寨地堅守,真是好將領的榜樣。”於是錄於禁前後功,封為益壽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複從曹操破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


    建安四年(199年),與史渙、曹仁、樂進攻破眭固於射犬,破斬之。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在徐州叛變,曹操東征之。袁紹攻於禁,於禁堅守,袁紹不能攻下,隨後主動出擊,攻打袁軍的側翼營寨,從延津向西南沿黃河攻取汲縣,並與樂進等率步騎五千渡河攻取獲嘉縣,總共焚燒保聚三十餘屯,斬首獲生各數千,招降袁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隨後曹操又使於禁單獨領兵進駐原武,攻擊袁紹在杜氏津的營寨,破之。遷裨將軍,後從還官渡。曹操與袁紹連營,起土山相對。袁紹命令士兵向曹操的營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傷,士兵懼怕。於禁督守土山,力戰激勵士氣。官渡之戰後遷偏將軍。


    建安七年(202年),劉表派劉備北伐襲擊許都,一直打到了葉縣,已逼近許昌,曹操調動大將夏侯惇、於禁、李典抵抗劉備,劉備將陣線後撤至博望與曹軍對峙。一天早晨燒掉營地撤退了,夏侯惇率領部隊追擊劉備,李典說:“敵人無故撤退,懷疑肯定有埋伏。南邊的道路狹窄,草木又濃密,不能追擊。”夏侯惇不采納他的意見,和於禁一同帶兵去追擊,李典留守。夏侯惇、於禁果然中了劉備的埋伏,戰況十分危急時,早有預料的李典及時帶兵接應趕到,劉備望見李典的救兵到了,自覺強攻無益,於是被迫撤退,曹軍成功保衛了許都。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後再次反叛,曹操派遣於禁征討。於禁急攻昌豨,昌豨與於禁是舊交,便向於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於禁曰:“你們難道不知道曹公的命令嗎!在大軍包圍後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行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於,聞而歎曰:“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於禁,是命運啊!”更加器重於禁,東海平定以後,曹操上表漢獻帝表功於禁,樂進,與張遼三人,於禁因此拜為虎威將軍。


    建安十四年(209年),於禁與臧霸等攻梅成,張遼、張郃等討陳蘭。於禁到,梅成舉眾三千餘人偽降。旋即複叛,他的部下都投奔陳蘭。張遼等人同陳蘭相持,軍糧不足,於禁押運糧草前後相接,張遼得到補給,於是斬殺陳蘭、梅成。於禁增加食邑二百戶,連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戶。


    這時,於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為行軍前鋒,就是用為後拒;而於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曹操曾經惱恨朱靈,欲奪其兵權。曹操因為於禁有威重,遣於禁引數十騎,齎令書,往朱靈營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無人敢動。曹操讓朱靈為於禁部下,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於禁遷為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樊城,於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時大雨連綿,漢水暴漲,七軍都被大水淹沒。於禁和眾將登高坡望水,沒有可以回避的地方,關羽乘船攻打於禁等人,於禁隨即投降,被關押在荊州江陵。


    龐德大罵關羽而寧死不降,龐德向關羽說:“豎子,什麽叫投降!魏王率領雄兵百萬,威振天下。你們的劉備隻是庸才而已,豈能敵魏王啊!我寧肯做國家的鬼,也不當賊人的將!”逐為關羽處斬。曹操得知後,哀歎良久,說:“於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麽麵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江陵後,於禁從荊州獲釋而到了東吳,有次和孫權同騎馬出行。虞翻見二人並排十分不滿,大罵於禁隻是俘虜,沒有資格與孫權並排;更手持馬鞭要鞭撻於禁,孫權立刻喝止。隨後孫權在樓船與群臣宴飲,於禁聽到演樂曲時傷心流淚,虞翻又指於禁是裝可憐。


    於禁雖為他所惡,但猶讚歎其忠義。


    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於禁回魏國。於禁回魏後,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當時於禁的胡須和頭發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麵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於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於禁降服之狀,於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諡號是厲侯。》


    曹操一直不說話,一直用眼睛打量著於禁,等金良答應出兵,鮑信和曹操離開金良的營寨,曹操一路上歎息不已:“允誠,你失去一員大將矣!”


    鮑信不以為然:“於禁在我麾下五年有餘,一直不顯山不露水,果真是大將之才,早該脫穎而出!我看他充其量就是一個隻能統領幾百人馬的一般將領而已,不可委以大任!”


    曹操見鮑信如此見識,遂不多說什麽。


    曹操不知道,鮑信失去於禁,實際上便是他在失去於禁。


    鮑信現在的地位跟曹操一樣,但鮑信非常欽佩曹操,此時袁紹聲望很高,天下諸侯都推崇他,隻有鮑信對曹操說,隻有他曹操才能統領天下群雄以撥亂反正。若幹年後,便是鮑信與兗州吏萬潛等人到達東郡迎接曹操擔任兗州牧的,隨後鮑信在討伐黃巾時戰死,他的勢力盡歸於曹操,連同於禁。那時的於禁還是都伯,在王朗帳下。王朗看出於禁有才,向曹操推薦於禁之才可任大將,曹操召見於禁,拜軍司馬。


    金良知道這段曆史,便先下手為強,利用鮑信有求於自己,乘機索要於禁。現在算起來,曹操史上的五子良將,除了現在已經在曹操帳下的樂進之外,其他四將張遼、徐晃、張頜、於禁都在金良帳下了。


    不過曹操麾下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夏侯尚、曹休這樣的將領,李典、許褚、金虔都拒絕金良的征辟,看樣子以後很有可能投靠曹操,看來曹操帳下將才並不缺乏,金良從他這裏拿走的隻是他原來“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一小部分而已,若讓曹操得到一個機會,他就能一遇風雲便化龍。


    金良眼裏露出一絲寒光,在這次的戰役裏,能不能借著徐榮的刀,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曹操呢?畢竟現在蚩尤一族沒有多大的動作,金良覺得現在暴風雨之前的寧靜。要是趁這個時機一同華夏,那金良有可能就能成就人皇的仙位。


    於禁站在帳中,看金良一直在沉思,於禁個‘性’堅毅沉穩,屏氣凝神,靜靜地站在那裏。


    金良想不出該如何才能成功地借刀殺人,隻能等到了戰場再隨機應變吧。


    金良從沉思中醒來,看看麵前的於禁還是畢恭畢敬地站在那裏,神情還是那麽鎮定平靜,不由得暗自點頭,於禁果然名不虛傳,冷靜、沉著,這是獨當一麵的大將所必然具備的品質。(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芳尋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之天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之天狼並收藏三國之群芳尋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