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詰汾早就預料到會有漢朝軍隊出城來接戰,他不慌不忙地派出最‘精’銳的騎兵列在陣前,迎戰漢軍。
而匈奴騎兵剛開始奔來的時候,還頗有氣勢,可一旦兩軍相接,便迅速落了下風。
這兩萬南匈奴騎兵若是領著對付一般漢人軍隊尚可,但對於鮮卑騎兵,則是有些以卵擊石,因為自從鮮卑大汗檀石槐橫空出世以來,鮮卑人就一直壓著打南匈奴,南匈奴人麵對鮮卑人有多年的心理劣勢,本來他們見徐晃斬殺對方大將,士氣大振,可他們一旦衝到鮮卑人的陣腳前,看到比他們的長相更加凶惡更加彪悍更加自信的鮮卑騎兵,他們不覺手軟腳軟,如同倭國人碰到美國人一般。
徐晃斬殺了鮮卑大將後,大喝一聲衝殺,便撥馬往旁邊一掠,看匈奴騎兵跟鮮卑騎兵對衝,結果不言而喻,這幫新建組建起來的匈奴騎兵根本不是鮮卑騎兵的對手。再加上匈奴騎兵隻有兩萬人馬,鮮卑騎兵有四萬人馬,匈奴騎兵又經曆了青岩山之敗。他們軍心尚未恢複,一邊倒的情況很快出現了。
拓跋詰汾看得出來,這幫敵軍原來是投降漢朝的匈奴騎兵。不禁勃然大怒道:“你們這幫匈奴人,是我們草原兒女的叛徒,你們為漢人做馬前卒,有何麵目去見昆侖神?!”
拓跋詰汾這樣的痛罵指責,讓這些南匈奴人無言以對,難道他們要告訴拓跋詰汾,自己的妻兒老小、牲畜財產都在金良中央軍的掌控之下,金良將在冀州並州運行成熟的行政製度推行到草原。任何一個方圓二十裏的地方都會築造一個塢堡,設置一個漢人亭長,統領鄉兵,每十個亭設置為一個縣,由漢人縣尉統領縣兵,每十個縣設置為一個郡,由漢人郡尉統領郡兵。每個郡城裏還有一個營的中央軍‘精’銳騎兵,這樣的郡、縣、亭三級的行政、軍事長官都是漢人,每一級軍隊裏麵的伍長以上的軍官都是漢人,他們匈奴人又能怎麽樣,被金良拿住了要害。隻能讓金良驅使了。
現在的匈奴人剛被整編成軍隊,他們還沒有被中央軍各級參軍來做思想工作,還沒有被洗腦,也沒來得及漢化,所以他們頭腦裏還是有自己是匈奴人是草原兒女的想法,所以聽到拓跋詰汾的話語,他們的士氣開始有些低沉。
鮮卑人自以為草原上的主人,麵對最近二三十年都被他們壓著打、驅使為小弟的南匈奴,他們心理上的優勢特別明顯,便放開了打,他們甚至把現在叛變到漢朝那裏的匈奴騎兵看成金良圈養的狗,本來過來就是打主人的,現在主人派來一條狗,就是看在主人麵上更要狠狠地打。鮮卑人一旦放開了‘性’子打,被鮮卑人欺負慣了的南匈奴人就有些怕了,一旦心理上出現了畏懼心理,他們的刀槍就開始變得有些遲鈍。
徐晃這才明白為什麽主公要派這幫匈奴騎兵過來,因為這些匈奴騎兵真的抗不過鮮卑騎兵,一個匈奴人轉身逃走,剩下的匈奴人便如同一窩蜂一樣,翻身往雞鹿塞逃走。
還好徐晃和各級漢人將領事先都知道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役,都早有準備,夾在匈奴騎兵潰逃的人群裏,往雞鹿塞撤退,一邊跑還一邊裝著倉皇逃跑得勁,從馬上掉下許多金銀財寶,掉在大壩溝裏,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拓跋詰汾雖然練兵有方,但鮮卑人是遊牧民族,這些人都是牧民出身,牧民跟農民沒有什麽不同,甚至在紀律上更為不如,他們見漢軍潰逃,一路丟棄金銀,都亂紛紛地緊跟著撿拾。
拓跋詰汾本來就是一個自高自大的家夥,他一直認為最近幾十年的漢人沒有什麽像樣的騎兵,全都要靠雇傭來的異族騎兵來成事,像董卓的西涼騎兵,有三分之一都是羌胡人,金良雇傭南匈奴騎兵來為自己賣力,也是正常的,匈奴騎兵兵敗如山倒,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拓跋詰汾便沒有多想,緊催戰馬,追了上去,他也沒有繼續再派斥候爬上兩側的溝坡上查看有沒有埋伏。
拓跋詰汾率領的四萬鮮卑騎兵如虎入狼群一般,將南匈奴騎兵殺得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南匈奴人根本起不了任何反抗的心思,都快馬加鞭,亡命逃竄,隻有徐晃等幾百個漢人將領忙裏偷閑地策馬回頭攢射,射殺幾個鮮卑將領,撩撥鮮卑人繼續追殺。
說時遲那時快,當南匈奴人最後幾個騎兵出了大壩溝,鮮卑人前麵幾個騎兵已經衝出了大壩溝,大壩溝兩側的溝坡上,猛地站起一萬名漢人弓弩兵,箭如雨發,射向正在專心策馬追趕匈奴人的鮮卑騎兵。
金良親自指揮了這場伏擊戰,因為他要親自見證那個北魏武帝拓跋燾、西夏拓跋元昊、西順拓跋宏基的先祖的覆滅,為惡一千多年的拓跋鮮卑在此一役將要宣告滅亡,自此之後不複再作惡。
金良發現,鮮卑的戰馬明顯比南匈奴人的戰馬要好上一籌,最為明顯的是,拓跋鮮卑從部落所在地奔馳到這裏,跟南匈奴人來這裏,花費同樣的時間,鮮卑的戰馬絲毫不見疲憊,穩穩當當地托著鮮卑人,反觀匈奴的戰馬卻一直吐著白氣,有些羸弱一些的戰馬甚至口吐白沫,跪翻在地,將匈奴騎兵摔落馬下,看來南匈奴人不是鮮卑的對手,除了喪失了人的‘精’氣神之外,連戰馬都頗有不如,金良便對鮮卑人這一人雙騎的八萬匹戰馬產生了興趣,在埋伏的時候,就悄悄傳令下去,射人不射馬。
換做其他的部隊,根本沒法把金良的意圖貫徹下去,但中央軍弓弩兵在過去一年裏,在金良、黃忠、曹‘性’等箭術高手的指點下,射箭水平都飛速增長,現在的他們雖然還做不到指哪打哪,但他們都能做到射傷鮮卑人而不必射死他們的戰馬,甚至不必將鮮卑人射死,因為金良發現建設河套、開發大草原急需要人力,特別需要免費人力,所以傳令各級軍隊,在戰術目標能夠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盡量少殲滅,盡量多俘虜,俘虜一個人比斬殺一個人的戰功要高二成,像這種占據優勢的伏擊戰役,完全沒有必要打成殲滅戰。
就在一瞬間,萬箭齊發,射中了七八千個措不及防的鮮卑騎兵,隻有二三千個鮮卑騎兵傷痛不止,從戰馬上翻身倒下,一時之間,戰馬見主人倒下,不住地哀鳴,栽倒地上的騎兵不住地哀嚎,痛徹心扉的哀嚎,因為中央軍的伏擊是在一霎那間發動的,鮮卑人追擊匈奴人的步伐還沒來及停歇,後麵的戰馬已經從前麵栽落馬下的鮮卑騎兵身上踩踏過去,若是踩著四肢還能苟活,若是踩著腦袋和胸口,一命嗚呼。
還有五六千個中箭卻沒有射中要害的鮮卑騎兵狠厲地調轉馬頭,就想往兩側的溝坡衝去,剛才翻身落馬的同袍,飛濺的鮮血,戰馬的哀鳴,不但沒有讓鮮卑人怯懦,反倒激發了他們的凶狠。
大壩溝兩側溝坡荒草叢生,能埋伏下兩萬步兵,但溝坡本身並不陡峭,騎術‘精’湛的鮮卑騎兵策馬就能衝得上來,一旦他們衝上溝坡,便是中央軍步兵的噩夢。
中央軍的弓弩兵一邊迅速地往弓弩上搭上箭矢,一邊迅速後退,一萬刀盾兵迅速上前,將原本倒放在地上的大盾豎起,立起了一個堅固的盾牆。
鮮卑騎兵策馬猛衝過程中射出的箭矢都被盾牆擋了回去,而中央軍弓弩兵卻從盾牆的縫隙間將強勁的箭矢飛射出去。
黑‘色’的箭矢,帶著巨大的穿透力,鑽入那些騎兵的身體內,因為許多鮮卑騎兵已經策馬衝到了百步之內,中央軍的大黃弩的望山上,‘精’準地瞄準了他們的身體,甚至‘精’準地瞄準了他們的大腿,這些都鮮卑騎兵沒有雙邊馬鐙,隻是用腿夾著馬腹策馬衝突,一旦把他們的大腿射傷,他們無力駕馭戰馬,便會從戰馬上摔落下來,到時候既可以獲得他們的戰馬,又可以生擒這些免費的勞動力。
中央軍弓弩兵‘精’準地射出一支支箭矢,射向那些鮮卑騎兵緊固馬腹的大腿,一聲聲淒厲的慘叫,鮮血飛濺,在午後的陽光下閃現詭異的晶光,溝坡上枯黃的野草,瞬間被染成一片妖異的紅‘色’。那些鮮卑騎兵紛紛栽落馬下,這些從小在馬背上生活慣了又因為沒有雙邊馬鐙必須要用雙腿緊固馬腹的鮮卑人他們的腿都成了羅圈腿,一旦大腿負傷,摔落馬下,再想爬起來跟中央軍的步兵鏖戰,比登天還難。
金良冷冷地掃視著前赴後繼不斷栽倒馬下的鮮卑騎兵,你們這些遊牧蠻族,隻要我們大漢民眾眾誌成城,憑著我們聰明的大腦研製出來的強弓硬弩,你們便是來更多的騎兵又能如何。
中央軍的弓是三石的強弓,普通民眾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弓箭手,都必須日複一日地鍛煉臂力和腰力,沒有足夠強的臂力和腰力,根本拉不開三石弓,即便以金良中央軍的精銳,也隻有一萬多名合格的弓箭手,剩下的都是弩兵,因為上弩所花費的力氣要比拉弓要小,而且不需要日複一日的訓練箭術練上三年五載才能出師,一個射擊精準的弩兵隻需要六個月就能訓練好,悟性好的三個月就能拉出來對敵。
在這一萬名弓弩兵裏,弓兵隻有兩千,弩兵卻有八千,這些弩兵已經隨軍出征多次了,久經戰陣,非常熟稔,在隊長、營帥的指揮下,他們有條不紊地分成三排,一輪射完,第二排弩兵跟上,第三排弩兵在往弩上進弩。
百步距離內,中央軍的弩箭簡直是例不虛發,鮮卑騎兵損失慘重,即便有些鮮卑騎兵騎術精湛,躲過了中央軍的箭矢,衝到了盾牆,舉起長矛想要把盾牆撞倒,卻見盾牆縫隙裏忽然探出一支長槍,鋒利的長槍刺穿鮮卑騎兵的大腿,那個鮮卑騎兵再也無法堅持下去,栽落馬下。
在幾個精銳騎兵用大盾保護下安然無恙的拓跋詰汾傻眼了,他之前聽說過漢人的弓弩強悍,卻沒有想到竟然有這麽強悍。
拓跋詰汾想撤退,但後方騎兵傳報,溝坡上滾下許多大石,將大壩溝通往匈奴故地的出口堵死。
拓跋詰汾曾經想過繼續往匈奴騎兵潰敗的地方猛衝。幹脆就往雞鹿塞進軍。但他知道金良的騎兵尚未出動,現在整個部落騎兵士氣低落,疲憊不堪,還想往雞鹿塞衝,就是死路一條,為今之計還是往兩邊衝,分散逃走。
拓跋詰汾主意已定,便下令部落所有殘餘騎兵繼續往兩側溝坡衝殺,爭取衝破盾牆。
拓跋鮮卑能夠在幾百年後建立北魏、南涼、西夏、大順等多個國家,可見這個遊牧部落自有他異於常人的地方。以現在來看,便表現在拓跋鮮卑人的悍不畏死,不避不讓地往前衝殺。
那些一臉猙獰地想找死的鮮卑騎兵,他們用雙腿夾緊馬腹。雙腿被射穿,他們用雙手揪住韁繩,雙手被射穿,當他們四肢被廢的時候,他們不服輸地用嘴巴咬住馬鬃,就是不想被摔下馬,因為在這種萬馬奔騰的情況下落馬非死即傷,似乎非要把他們射死,他們才能認輸。
但中央軍從主公金良那裏傳承來的精神就是讓敵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讓敵人活著比死了更難受。當然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也不會讓這些免費勞動力英勇地死去。
當那些避過中央軍弓弩兵箭矢或即便被射中了幾隻箭羽依然堅持著衝到盾牆,妄圖用戰馬的衝力來衝破盾牆的鮮卑騎兵,他們終於絕望了,因為中央軍的盾,不管是鐵盾還是木盾,都在盾後麵有個長長的尖尖的把柄,這個長柄都是混鐵打造而成,刀盾兵搏殺的時候可以握著這個盾柄,對付騎兵的時候。把長柄插在地上,盾牌稍微有些斜度插在地上,但這盾牌有半人多高,鮮卑騎兵又是從下往上衝,根本衝突不過。戰馬撞在盾牆上,其實是在跟大地相撞。除了碰個頭破血流,毫無意義。
而在這個時候,盾牌縫隙裏伸出一根根長矛,刺在那些鮮卑騎兵的非致命處,往往恰到好處地把鮮卑騎兵創傷到失去戰鬥能力而又不當即讓他失去性命。
在兩側高高的盾牆前麵,已經倒下了無數鮮卑騎兵,他們還能哀嚎還能喘息,但就是不能站起來搏殺。
前麵倒下的鮮卑騎兵層層疊疊,以及那些倒下的騎兵們之前騎跨的戰馬胡亂奔跑,也影響了後麵鮮卑騎兵的衝鋒,鮮卑騎兵陷入一片無序的混亂中,而盾牆後麵秩序井然的中央軍弓弩兵冷靜地射出自己每一支傷人而不殺人的箭羽,確保不射殺對方卻讓對方失去戰鬥能力。
拓跋詰汾這時才想起,為什麽當年李陵可以用五千步兵硬撼匈奴單於八萬騎兵還能射殺一萬多人,漢人的弓弩戰陣真是草原兒女的噩夢啊。
拓跋詰汾掃視著大壩溝,這個淺淺的溝渠已經成了拓跋鮮卑的墓場,不對,躺在地上的多半不是屍首,而是翻滾著哀嚎著失去繼續作戰能力的鮮卑男兒,他們很多人四肢被廢,即便救起來也不能再橫刀立馬了,完全是廢人了,但拓跋詰汾不曉得,這些廢人若是做些一般體力活還是勉強夠用的,這是金良留下這些鮮卑人性命的根本原因,若是換做金良以前的脾氣,不把這四萬鮮卑人殺光誓不罷休。
拓跋詰汾無語凝咽,現在該怎麽辦呢?
正在他陷入進退維穀的邊境,金良一聲令下,結束了拓跋詰汾的痛苦。
金良翻身上馬,赤兔馬如一道紅色閃電,帶著兩萬精銳騎兵,從大壩溝的入口衝殺進來。
拓跋詰汾驚訝地看到金良帶領的兩萬騎兵竟然都是雙手揮舞兵器,竟然不用雙腿夾緊馬腹,而且坐得穩當當的,而且金良這兩萬騎兵揮舞的都是長兵器,都是長戟、長槍或長矛,而不是平時常見的馬刀。
那些殘餘的鮮卑騎兵舉起馬刀衝上前來,他們短短的馬刀,還沒形成刀風,金良的精銳騎兵的長戟已經將他們挑飛馬下。
特別是金良,他揮舞石龍大刀,一戟挑飛一個,無論多麽勇猛的鮮卑勇士都不是他一合之敵,金良縱馬馳騁,如同劈波斬浪一般,原本擁堵在大壩溝裏的鮮卑騎兵四散奔逃,赤兔馬如飛龍在天,向立在鮮卑大旗下的拓跋詰汾殺將過來。
溝坡兩邊的盾牆頓然大開,那些原本頂著盾牌的刀盾手提著寒光閃閃的彎刀,向一片大亂蜂擁一起完全失去了騎兵衝鋒能力的鮮卑騎兵衝了過來。(未完待續。)
而匈奴騎兵剛開始奔來的時候,還頗有氣勢,可一旦兩軍相接,便迅速落了下風。
這兩萬南匈奴騎兵若是領著對付一般漢人軍隊尚可,但對於鮮卑騎兵,則是有些以卵擊石,因為自從鮮卑大汗檀石槐橫空出世以來,鮮卑人就一直壓著打南匈奴,南匈奴人麵對鮮卑人有多年的心理劣勢,本來他們見徐晃斬殺對方大將,士氣大振,可他們一旦衝到鮮卑人的陣腳前,看到比他們的長相更加凶惡更加彪悍更加自信的鮮卑騎兵,他們不覺手軟腳軟,如同倭國人碰到美國人一般。
徐晃斬殺了鮮卑大將後,大喝一聲衝殺,便撥馬往旁邊一掠,看匈奴騎兵跟鮮卑騎兵對衝,結果不言而喻,這幫新建組建起來的匈奴騎兵根本不是鮮卑騎兵的對手。再加上匈奴騎兵隻有兩萬人馬,鮮卑騎兵有四萬人馬,匈奴騎兵又經曆了青岩山之敗。他們軍心尚未恢複,一邊倒的情況很快出現了。
拓跋詰汾看得出來,這幫敵軍原來是投降漢朝的匈奴騎兵。不禁勃然大怒道:“你們這幫匈奴人,是我們草原兒女的叛徒,你們為漢人做馬前卒,有何麵目去見昆侖神?!”
拓跋詰汾這樣的痛罵指責,讓這些南匈奴人無言以對,難道他們要告訴拓跋詰汾,自己的妻兒老小、牲畜財產都在金良中央軍的掌控之下,金良將在冀州並州運行成熟的行政製度推行到草原。任何一個方圓二十裏的地方都會築造一個塢堡,設置一個漢人亭長,統領鄉兵,每十個亭設置為一個縣,由漢人縣尉統領縣兵,每十個縣設置為一個郡,由漢人郡尉統領郡兵。每個郡城裏還有一個營的中央軍‘精’銳騎兵,這樣的郡、縣、亭三級的行政、軍事長官都是漢人,每一級軍隊裏麵的伍長以上的軍官都是漢人,他們匈奴人又能怎麽樣,被金良拿住了要害。隻能讓金良驅使了。
現在的匈奴人剛被整編成軍隊,他們還沒有被中央軍各級參軍來做思想工作,還沒有被洗腦,也沒來得及漢化,所以他們頭腦裏還是有自己是匈奴人是草原兒女的想法,所以聽到拓跋詰汾的話語,他們的士氣開始有些低沉。
鮮卑人自以為草原上的主人,麵對最近二三十年都被他們壓著打、驅使為小弟的南匈奴,他們心理上的優勢特別明顯,便放開了打,他們甚至把現在叛變到漢朝那裏的匈奴騎兵看成金良圈養的狗,本來過來就是打主人的,現在主人派來一條狗,就是看在主人麵上更要狠狠地打。鮮卑人一旦放開了‘性’子打,被鮮卑人欺負慣了的南匈奴人就有些怕了,一旦心理上出現了畏懼心理,他們的刀槍就開始變得有些遲鈍。
徐晃這才明白為什麽主公要派這幫匈奴騎兵過來,因為這些匈奴騎兵真的抗不過鮮卑騎兵,一個匈奴人轉身逃走,剩下的匈奴人便如同一窩蜂一樣,翻身往雞鹿塞逃走。
還好徐晃和各級漢人將領事先都知道這是一場必敗的戰役,都早有準備,夾在匈奴騎兵潰逃的人群裏,往雞鹿塞撤退,一邊跑還一邊裝著倉皇逃跑得勁,從馬上掉下許多金銀財寶,掉在大壩溝裏,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
拓跋詰汾雖然練兵有方,但鮮卑人是遊牧民族,這些人都是牧民出身,牧民跟農民沒有什麽不同,甚至在紀律上更為不如,他們見漢軍潰逃,一路丟棄金銀,都亂紛紛地緊跟著撿拾。
拓跋詰汾本來就是一個自高自大的家夥,他一直認為最近幾十年的漢人沒有什麽像樣的騎兵,全都要靠雇傭來的異族騎兵來成事,像董卓的西涼騎兵,有三分之一都是羌胡人,金良雇傭南匈奴騎兵來為自己賣力,也是正常的,匈奴騎兵兵敗如山倒,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拓跋詰汾便沒有多想,緊催戰馬,追了上去,他也沒有繼續再派斥候爬上兩側的溝坡上查看有沒有埋伏。
拓跋詰汾率領的四萬鮮卑騎兵如虎入狼群一般,將南匈奴騎兵殺得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南匈奴人根本起不了任何反抗的心思,都快馬加鞭,亡命逃竄,隻有徐晃等幾百個漢人將領忙裏偷閑地策馬回頭攢射,射殺幾個鮮卑將領,撩撥鮮卑人繼續追殺。
說時遲那時快,當南匈奴人最後幾個騎兵出了大壩溝,鮮卑人前麵幾個騎兵已經衝出了大壩溝,大壩溝兩側的溝坡上,猛地站起一萬名漢人弓弩兵,箭如雨發,射向正在專心策馬追趕匈奴人的鮮卑騎兵。
金良親自指揮了這場伏擊戰,因為他要親自見證那個北魏武帝拓跋燾、西夏拓跋元昊、西順拓跋宏基的先祖的覆滅,為惡一千多年的拓跋鮮卑在此一役將要宣告滅亡,自此之後不複再作惡。
金良發現,鮮卑的戰馬明顯比南匈奴人的戰馬要好上一籌,最為明顯的是,拓跋鮮卑從部落所在地奔馳到這裏,跟南匈奴人來這裏,花費同樣的時間,鮮卑的戰馬絲毫不見疲憊,穩穩當當地托著鮮卑人,反觀匈奴的戰馬卻一直吐著白氣,有些羸弱一些的戰馬甚至口吐白沫,跪翻在地,將匈奴騎兵摔落馬下,看來南匈奴人不是鮮卑的對手,除了喪失了人的‘精’氣神之外,連戰馬都頗有不如,金良便對鮮卑人這一人雙騎的八萬匹戰馬產生了興趣,在埋伏的時候,就悄悄傳令下去,射人不射馬。
換做其他的部隊,根本沒法把金良的意圖貫徹下去,但中央軍弓弩兵在過去一年裏,在金良、黃忠、曹‘性’等箭術高手的指點下,射箭水平都飛速增長,現在的他們雖然還做不到指哪打哪,但他們都能做到射傷鮮卑人而不必射死他們的戰馬,甚至不必將鮮卑人射死,因為金良發現建設河套、開發大草原急需要人力,特別需要免費人力,所以傳令各級軍隊,在戰術目標能夠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盡量少殲滅,盡量多俘虜,俘虜一個人比斬殺一個人的戰功要高二成,像這種占據優勢的伏擊戰役,完全沒有必要打成殲滅戰。
就在一瞬間,萬箭齊發,射中了七八千個措不及防的鮮卑騎兵,隻有二三千個鮮卑騎兵傷痛不止,從戰馬上翻身倒下,一時之間,戰馬見主人倒下,不住地哀鳴,栽倒地上的騎兵不住地哀嚎,痛徹心扉的哀嚎,因為中央軍的伏擊是在一霎那間發動的,鮮卑人追擊匈奴人的步伐還沒來及停歇,後麵的戰馬已經從前麵栽落馬下的鮮卑騎兵身上踩踏過去,若是踩著四肢還能苟活,若是踩著腦袋和胸口,一命嗚呼。
還有五六千個中箭卻沒有射中要害的鮮卑騎兵狠厲地調轉馬頭,就想往兩側的溝坡衝去,剛才翻身落馬的同袍,飛濺的鮮血,戰馬的哀鳴,不但沒有讓鮮卑人怯懦,反倒激發了他們的凶狠。
大壩溝兩側溝坡荒草叢生,能埋伏下兩萬步兵,但溝坡本身並不陡峭,騎術‘精’湛的鮮卑騎兵策馬就能衝得上來,一旦他們衝上溝坡,便是中央軍步兵的噩夢。
中央軍的弓弩兵一邊迅速地往弓弩上搭上箭矢,一邊迅速後退,一萬刀盾兵迅速上前,將原本倒放在地上的大盾豎起,立起了一個堅固的盾牆。
鮮卑騎兵策馬猛衝過程中射出的箭矢都被盾牆擋了回去,而中央軍弓弩兵卻從盾牆的縫隙間將強勁的箭矢飛射出去。
黑‘色’的箭矢,帶著巨大的穿透力,鑽入那些騎兵的身體內,因為許多鮮卑騎兵已經策馬衝到了百步之內,中央軍的大黃弩的望山上,‘精’準地瞄準了他們的身體,甚至‘精’準地瞄準了他們的大腿,這些都鮮卑騎兵沒有雙邊馬鐙,隻是用腿夾著馬腹策馬衝突,一旦把他們的大腿射傷,他們無力駕馭戰馬,便會從戰馬上摔落下來,到時候既可以獲得他們的戰馬,又可以生擒這些免費的勞動力。
中央軍弓弩兵‘精’準地射出一支支箭矢,射向那些鮮卑騎兵緊固馬腹的大腿,一聲聲淒厲的慘叫,鮮血飛濺,在午後的陽光下閃現詭異的晶光,溝坡上枯黃的野草,瞬間被染成一片妖異的紅‘色’。那些鮮卑騎兵紛紛栽落馬下,這些從小在馬背上生活慣了又因為沒有雙邊馬鐙必須要用雙腿緊固馬腹的鮮卑人他們的腿都成了羅圈腿,一旦大腿負傷,摔落馬下,再想爬起來跟中央軍的步兵鏖戰,比登天還難。
金良冷冷地掃視著前赴後繼不斷栽倒馬下的鮮卑騎兵,你們這些遊牧蠻族,隻要我們大漢民眾眾誌成城,憑著我們聰明的大腦研製出來的強弓硬弩,你們便是來更多的騎兵又能如何。
中央軍的弓是三石的強弓,普通民眾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弓箭手,都必須日複一日地鍛煉臂力和腰力,沒有足夠強的臂力和腰力,根本拉不開三石弓,即便以金良中央軍的精銳,也隻有一萬多名合格的弓箭手,剩下的都是弩兵,因為上弩所花費的力氣要比拉弓要小,而且不需要日複一日的訓練箭術練上三年五載才能出師,一個射擊精準的弩兵隻需要六個月就能訓練好,悟性好的三個月就能拉出來對敵。
在這一萬名弓弩兵裏,弓兵隻有兩千,弩兵卻有八千,這些弩兵已經隨軍出征多次了,久經戰陣,非常熟稔,在隊長、營帥的指揮下,他們有條不紊地分成三排,一輪射完,第二排弩兵跟上,第三排弩兵在往弩上進弩。
百步距離內,中央軍的弩箭簡直是例不虛發,鮮卑騎兵損失慘重,即便有些鮮卑騎兵騎術精湛,躲過了中央軍的箭矢,衝到了盾牆,舉起長矛想要把盾牆撞倒,卻見盾牆縫隙裏忽然探出一支長槍,鋒利的長槍刺穿鮮卑騎兵的大腿,那個鮮卑騎兵再也無法堅持下去,栽落馬下。
在幾個精銳騎兵用大盾保護下安然無恙的拓跋詰汾傻眼了,他之前聽說過漢人的弓弩強悍,卻沒有想到竟然有這麽強悍。
拓跋詰汾想撤退,但後方騎兵傳報,溝坡上滾下許多大石,將大壩溝通往匈奴故地的出口堵死。
拓跋詰汾曾經想過繼續往匈奴騎兵潰敗的地方猛衝。幹脆就往雞鹿塞進軍。但他知道金良的騎兵尚未出動,現在整個部落騎兵士氣低落,疲憊不堪,還想往雞鹿塞衝,就是死路一條,為今之計還是往兩邊衝,分散逃走。
拓跋詰汾主意已定,便下令部落所有殘餘騎兵繼續往兩側溝坡衝殺,爭取衝破盾牆。
拓跋鮮卑能夠在幾百年後建立北魏、南涼、西夏、大順等多個國家,可見這個遊牧部落自有他異於常人的地方。以現在來看,便表現在拓跋鮮卑人的悍不畏死,不避不讓地往前衝殺。
那些一臉猙獰地想找死的鮮卑騎兵,他們用雙腿夾緊馬腹。雙腿被射穿,他們用雙手揪住韁繩,雙手被射穿,當他們四肢被廢的時候,他們不服輸地用嘴巴咬住馬鬃,就是不想被摔下馬,因為在這種萬馬奔騰的情況下落馬非死即傷,似乎非要把他們射死,他們才能認輸。
但中央軍從主公金良那裏傳承來的精神就是讓敵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讓敵人活著比死了更難受。當然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也不會讓這些免費勞動力英勇地死去。
當那些避過中央軍弓弩兵箭矢或即便被射中了幾隻箭羽依然堅持著衝到盾牆,妄圖用戰馬的衝力來衝破盾牆的鮮卑騎兵,他們終於絕望了,因為中央軍的盾,不管是鐵盾還是木盾,都在盾後麵有個長長的尖尖的把柄,這個長柄都是混鐵打造而成,刀盾兵搏殺的時候可以握著這個盾柄,對付騎兵的時候。把長柄插在地上,盾牌稍微有些斜度插在地上,但這盾牌有半人多高,鮮卑騎兵又是從下往上衝,根本衝突不過。戰馬撞在盾牆上,其實是在跟大地相撞。除了碰個頭破血流,毫無意義。
而在這個時候,盾牌縫隙裏伸出一根根長矛,刺在那些鮮卑騎兵的非致命處,往往恰到好處地把鮮卑騎兵創傷到失去戰鬥能力而又不當即讓他失去性命。
在兩側高高的盾牆前麵,已經倒下了無數鮮卑騎兵,他們還能哀嚎還能喘息,但就是不能站起來搏殺。
前麵倒下的鮮卑騎兵層層疊疊,以及那些倒下的騎兵們之前騎跨的戰馬胡亂奔跑,也影響了後麵鮮卑騎兵的衝鋒,鮮卑騎兵陷入一片無序的混亂中,而盾牆後麵秩序井然的中央軍弓弩兵冷靜地射出自己每一支傷人而不殺人的箭羽,確保不射殺對方卻讓對方失去戰鬥能力。
拓跋詰汾這時才想起,為什麽當年李陵可以用五千步兵硬撼匈奴單於八萬騎兵還能射殺一萬多人,漢人的弓弩戰陣真是草原兒女的噩夢啊。
拓跋詰汾掃視著大壩溝,這個淺淺的溝渠已經成了拓跋鮮卑的墓場,不對,躺在地上的多半不是屍首,而是翻滾著哀嚎著失去繼續作戰能力的鮮卑男兒,他們很多人四肢被廢,即便救起來也不能再橫刀立馬了,完全是廢人了,但拓跋詰汾不曉得,這些廢人若是做些一般體力活還是勉強夠用的,這是金良留下這些鮮卑人性命的根本原因,若是換做金良以前的脾氣,不把這四萬鮮卑人殺光誓不罷休。
拓跋詰汾無語凝咽,現在該怎麽辦呢?
正在他陷入進退維穀的邊境,金良一聲令下,結束了拓跋詰汾的痛苦。
金良翻身上馬,赤兔馬如一道紅色閃電,帶著兩萬精銳騎兵,從大壩溝的入口衝殺進來。
拓跋詰汾驚訝地看到金良帶領的兩萬騎兵竟然都是雙手揮舞兵器,竟然不用雙腿夾緊馬腹,而且坐得穩當當的,而且金良這兩萬騎兵揮舞的都是長兵器,都是長戟、長槍或長矛,而不是平時常見的馬刀。
那些殘餘的鮮卑騎兵舉起馬刀衝上前來,他們短短的馬刀,還沒形成刀風,金良的精銳騎兵的長戟已經將他們挑飛馬下。
特別是金良,他揮舞石龍大刀,一戟挑飛一個,無論多麽勇猛的鮮卑勇士都不是他一合之敵,金良縱馬馳騁,如同劈波斬浪一般,原本擁堵在大壩溝裏的鮮卑騎兵四散奔逃,赤兔馬如飛龍在天,向立在鮮卑大旗下的拓跋詰汾殺將過來。
溝坡兩邊的盾牆頓然大開,那些原本頂著盾牌的刀盾手提著寒光閃閃的彎刀,向一片大亂蜂擁一起完全失去了騎兵衝鋒能力的鮮卑騎兵衝了過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