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天師下麵更有四位大主教,分別掌管冀州、並州、朔州、幽州四個地方的教務,其中冀州、並州的大主教便由於吉、南海仙人兼任,青州大主教是南海仙人的大弟葛玄,朔州大主教是於吉的大弟宮崇。
每個大主教下麵都有幾個主教,分散在每個郡,每個郡都是一個教區,由這些主教負責,主教的政治地位甚是崇高,可與郡太守、郡尉平起平坐。
每個主教下麵有幾個牧師,分散在郡下麵的縣裏,負責每個縣的教務。
每個牧師下麵有幾個大教士,分散在縣下麵的鄉裏,負責每個鄉的教務。
每個大教士下麵有幾個教士,分散在鄉下麵的亭裏,負責每個亭的教務。
每個亭堡裏有一個小教堂,教堂裏有四位天神的小雕像,因為地方狹小,暫時沒有其他神仙的雕像,一個教士在裏麵執事,負責傳教,並給信教民眾主持婚禮、喪禮、告解以及其他禮儀,每隔五天朝拜一次。
每個縣城裏分布有一個教堂,裏麵有所有天神、天仙的雕像,職司者為牧師,負責大規模的朝拜,並負責縣裏重要人物的洗禮、告解。
每個州城裏分布有一個大教堂,裏麵供奉有所有天神、天仙、地仙的雕像,由大主教負責,負責州內大規模朝拜和對州內重要人物的洗禮、告解。
在襄陽裏有一個超級教堂,裏麵供奉有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由兩大天師負責,負責全國所有大規模祭天大典,負責對朝廷重要人物的洗禮、告解。在洛陽收複以後,會在洛陽建立另外一個超級教堂,由其中一名天師負責。
現階段,金良隻能從道士們突擊培訓出一批傳教士,突擊培訓他們半年時間,讓他們係統中掌握通天教義、神話體係、道術、神學、心理學、禮儀學等知識,然後分派到各個郡縣城池開展傳教。
但一千多個道士裏麵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放棄原來的道教信仰轉而接受通天教,有三百多個道士都不願意加入通天教,對於這樣的道士,金良讓於吉、南海仙人做說服工作,若是說服不通,就當做邪-教徒處置,金良從那些願意加入通天教的道士裏麵培養傳教士,因為通天教的傳教要覆蓋到每個亭,現有的七八百個傳教士根本不夠,按照預算,要覆蓋到大漢五千多萬人口,至少要二萬名傳教士才足夠使用。
不過前期的傳教要講究個穩當,不能求全責備,好大喜功,目前在金良控製下的冀州、並州、朔州、青州四州的郡縣城池裏傳教,然後等待培訓好的傳教士到位以後,再往下麵的鄉、亭傳教。
金良為此在中央大學堂裏麵開設了一個神學院,專門培養專業的傳教士,當然是優先從那些願意加入通天教的道士們的家屬裏挑選學生,每個神學院的學生都必須要在神學院裏學習三年,然後在縣城教堂裏實習一年,經過縣裏牧師認可,才能下放到亭級的小教堂傳教。
除了剛開始那七百個從道教道士轉為通天教主教、牧師的,以後的曆任主教、牧師、大教士都必須參加過神學院,都必須具有亭級小教堂傳教的經曆,都要一級級升上來。
金良就用這種嚴密的組織架構,把通天教徹底設定為一個高效率、有超強組織力的宗教,並且一步步地成為大漢民眾宗教信仰的唯一選擇。
通天教成立了,問題也隨之而來,於吉、南海仙人找到金良道:“教尊,佛教有《華嚴經》,道教有《道德經》,我們通天教可有什麽經典?”
金良淡然道:“二位天師且侯,待我問過天帝。”
教皇劉辯、輔漢天師於吉、佐漢天師南海仙人現在都把金良定位成人世間唯一可以跟天神溝通的使者,簡稱天使,金良很想改變這種點位,但他之前扔出來的那些大忽悠是覆水難收,不得不硬著頭皮接受這個定位,也不得不繼續裝下去。
金良花了一整晚的時間,回憶了基督教的《聖經》、伊斯教的《古蘭經》,以這兩個大教經典為藍本,糅合之前已經設定好的神話傳說、神靈體係、通天教教義,絞盡腦汁,再三修改,花了一整晚時間,終於炮製出通天教的聖經《通天經》。
金良在回憶後世那幾個大宗教的發展史時,忽然發現,還真的必須要把自己設定為唯一可以跟天神溝通的使者這個位置。
通天教不同於佛教,佛教是釋迦牟尼自己創立的,立自己為至高神,所謂佛陀誕生時,於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由創始人而成為至高神,這一點無法應用到通天教。
通天教不同於基督教,基督教是耶穌創立的,後來的耶穌信徒把耶穌當做耶和華的兒子,搞三位一體,通天教這樣的情況是祖先崇拜為主。沒法搞三位一體。
金良隻好沿用伊斯教的先知說,在《通天經》裏隱晦地提及每逢動亂時代,天神伏羲總會從天界派遣一位仙人降臨人間。這位仙人將拯救整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恢複太平。
金良了解國人的性格,不同於中東那邊的人。中東那邊的人民要穆罕默德親口告訴他們,而大漢子民是更相信一些似是而非含含糊糊的東西,特別是最為風行讖語的東漢,民眾更相信一些預言似的東西,若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反倒他們會倍加質疑。
當民眾都在猜測這個人是不是金良的時候,金良的態度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越是這樣神秘,民眾越是認可金良便是《通天經》裏麵的救世主。
當金良把《通天經》交給南海仙人、於吉兩人,這兩個天師展開一看,都深為歎服,特別是於吉,他回想自己寫的那個別名《太平經》的《太平清領道》,跟這本《通天經》相比。真是不知所雲,但想想張角利用那本《太平經》尚能發展出幾百萬信徒,這本《通天經》應該能夠為通天教發展出更多信徒吧。
通天經很多內容都取自之前的《道德經》、《太平經》,讓南海仙人、於吉以及其他道人倍感親切,但金良在通天經裏加了許多私貨。最大的私貨便是通過《通天經》告訴漢人要努力將天神的關懷灑向所有太陽照耀的地方,換句話就是告訴大漢民眾,我們要做有侵略性的民族。
金良這點私貨是從伊斯教身上學到的,有信仰的軍隊就能打敗沒有信仰的軍隊,在強大信仰支持下,軍隊刀鋒所指,所向披靡。
曆史上伊斯軍隊單兵作戰能力非常低下,非常缺乏訓練,但他們的教義非常強大,把一群烏合之眾變得異常狂熱、不畏犧牲甚至樂於犧牲,以此打敗了一支又一支沒信仰或弱信仰的軍隊,先後掏了摩尼教、猶太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老巢。在《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眾多西天佛國一夜綠化,全成伊斯穆林的天下了,一切原生態文明和文化全被摧毀。
中亞自古就是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也是各種文化會粹之地,各種宗教,各種教派,各種文化,各種文明,曾如百花爭奇鬥豔,而後來呢,全伊斯穆林化了。伊斯穆林人說是他們的教義更強大,是自由競爭的結果,實際上是那些伊斯穆林軍團燒毀寺院,趕走僧侶,銷毀典籍,割裂曆史的結果,其目的是叫人除了伊斯蘭教的東西外,什麽其他的全都看不到。在這個環境裏,一切非伊斯的異質文明都沒有了,當地民眾除了信仰伊斯教成為穆林外還有什麽選擇?
伊斯教的發展速度一直遠超佛教和基督教,它極具侵略性的教義決定了它具有極大的擴散能力和占有性能,隻要曆史上曾被伊斯教統治過,一直到目前就基本上是伊斯國家,同時,它還在慢慢的擴散,非洲的一些國家都在開始成為伊斯國家,歐美國家信仰伊斯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
反觀其他宗教佛教、道教、印度教等在伊斯教麵前隻能退守一方,基督教總的來說逐漸被侵蝕。
再看看倭人的神道教,倭人的民族宗教神道教認為,世界都是天神賜給大和民族的,所以倭人從來沒有停息過對外的侵略戰爭,而被神道扭曲了的佛教教義認為隻要人死了都會成佛,這樣就造就了一大堆不怕死的倭國武士,也造就了一大堆殺人不眨眼的倭國鬼子,就是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死了以後,也會成佛,而侵略戰爭也是符合倭國的利益,所以他也是民族英雄,所以被供奉在靖國神社裏。
雖然在漢人的眼裏,倭人這樣的信仰是不對不好的,但作為天下最聰明、最勤勞的漢人,為什麽就一定要謙讓呢,為什麽就一定要忍受呢,為什麽就不能向周邊那些撮爾小國大喊,我大漢要征服你們呢!
指望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鼓動起民族的血性,鼓動起漢人擴大自己生存空間的戰爭,畢竟隻能維持數十年,不能將這個精神頭維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
如何把大漢民族對外擴展的勁頭維持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呢,就是學著伊斯教,建立一個強勢的宗教。
雖然熱愛和平的漢人總看不起那些動不動發動戰爭的伊斯,但必須要承認,在冷兵器時代,大漢民族若是能有那麽強大的宗教信仰,以大漢民族的聰明才智、勤勞勇敢,必將橫掃整個亞洲乃至世界。
在宗教裏麵,加入一些積極的東西,就能鼓動起整個民族積極起來。
在創建通天教的過程中,金良的心裏一直惴惴不安,他最擔心的是本民族對神靈的態度。
想一想二十一世紀那些燒香拜佛看起來很誠心的善男信女們,看起來虔誠的不得了,實際上他們從心底深處是不信的,對待神靈的態度是**裸的功利主義,見佛教寺廟就拜佛,看到道觀就求仙,所謂急事來燒香,臨時抱佛腳便是明證。
金良深入一想,便釋然了,現在還隻是東漢末年二世紀,不是科學昌隆人心不古的二十一世紀。也許二十一世紀的漢民族是徹底沒有宗教信仰,什麽都信卻也什麽都不信,但東漢末年的大漢民族並非如此。
夏商周時代,宗教信仰十分盛行,帝王祭天,百姓祭祖,不亦樂乎,那時的華夏人還是百分之百的宗教信仰者。但由於中國人搞不清楚,上帝、蒼天是如何統治宇宙的,創始說十分蒼白,因此造就了孔學的“遠神論”。從孔子開始,就不隨便講“怪、力、亂、神”之事。孔子的學生請教他如何事鬼神和生死之事時,孔子說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既不是虔誠的有神論,也不是無神論,而是遠神論。
但儒教掌握思想領域隻有兩百多年,所謂的遠神論隻是活躍在上層世家士子,在中下層民眾心理,還是有對神靈的膜拜,畢竟生老病死問題、鬼神問題都是人的一種精神需要,特別是兩漢時期災禍不斷、戰亂不止、民眾生死未卜,更需要精神上的信仰,這時道教興起便是人們需要這種宗教,至於儒教跟後世的某主義一樣都隻能做人的政治信仰,無法做人的精神信仰。
而道教不論從教義還是從組織方式,都不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國教的宗教,若不是佛教以及其他宗教都是胡人傳來被漢人排斥,恐怕道教早就不複存在了,現在的大漢非常需要一個完善的積極的宗教來填補人們精神世界的空白。
再者,漢族的骨髓裏一直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的宗教信仰,那就是祖宗崇拜,可以不拜任何神仙,卻不能不祭祖。而且漢人最信天命,歲數越大,天命觀的信仰就越深,就會越來越相信世間有神靈。
金良想通這一切,便不再擔心什麽,而是義無反顧地大力發展通天教。
雖然金良明白宗教信仰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巨大推動力,但他不想讓通天教重蹈佛教、道教、基督教的覆轍,不想讓通天教過多地幹涉政治,更不想讓通天教淩駕在政治之上,所以他嚴格限製通天教的活動範圍,隻準傳教,不準幹涉地方政務,更不準幹涉軍務,嚴格限製教堂的規模,超級教堂內不準超過一百名教士,大教堂內不準超過四十名教士,教堂裏不準超過十名,小教堂裏隻有一個,考慮到小教堂裏隻有一個教士忙不過來,容許教士的妻子或其他虔誠教徒以輔助教士的身份協助之。
跟道教一樣,雖然國家的所有法律法規都能約束到教士的活動,但這些教士卻可以娶妻可以吃肉,沒有其他宗教的不可理喻的忌諱。
等通天教發展到一定程度,也等金良的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金良就準備在大漢境內全麵取締其他教派,隻會在那些馴化的胡人內部保留佛教,保留那個以政治信仰為主的儒教,其他的宗教,特別是外來的宗教,全部予以打擊,所有相關的建築一律改為通天教的教堂。
現在大漢的中心是襄陽,襄陽的中心是皇宮,皇宮右側聳立著中央城堡,皇宮左側新近落成了一個巨大的白色石塔,塔基全部是用漢白玉鋪就的,這白塔從東南西北四麵來看都是一個筆直往上的梯,梯每一級分段鍍金,鍍金的表麵形成了一段段金光閃閃的八卦圖案,白塔頂部立著一杆旗幟,上麵繪製著一個太極八卦圖,神秘而和諧。
那個白色巨塔便是舉世聞名的通天塔,通天的梯共有三百六十五級,每三十級一層,亦有十二層。
通天塔同時又是大漢最大的通天教教堂,裏麵供奉了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特別是盤古、華胥、伏羲、女媧四大天神的雕像,都有六多高,通體鍍金,四月陽光從通天塔的縫隙照耀進來,四大神像金光閃閃,耀眼無比,特別是他們的頭頂,經常閃著耀眼的光圈,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神聖感,除了金良等少數知情人之外,所有教徒進入通天塔,看到四大神像,都不禁湧起跪倒膜拜的衝動。
金良參加了通天塔落成大典後,將所有後續事情都交給於吉、南海仙人打理,他準備從繁瑣的教務中掙脫,回歸到他熟悉的軍務中去。
金良回到自己的大將軍府,滾鞍下馬,準備牽著赤兔馬進入府內,府門口走過一個人,將他攔住道:“師兄,別來無恙?!”聲音略帶沙啞,是非常好聽的女中音。平淡的話語裏帶著濃重的幽怨。
金良定晴一看,原來是多日不見的蔡琰,自從開始陪著大兒金琪一起玩耍。陪著蔡琰、貂蟬、張寧、鄒晴四個老婆待產,金良就沉浸在天倫之樂中,便是跟南海仙人、於吉兩個大神棍一起創建通天教。金良也是一忙完教務,就回來大將軍府,陪著老婆孩玩耍,這個時候的他渾然把他跟蔡琰的婚約忘記了。
每個大主教下麵都有幾個主教,分散在每個郡,每個郡都是一個教區,由這些主教負責,主教的政治地位甚是崇高,可與郡太守、郡尉平起平坐。
每個主教下麵有幾個牧師,分散在郡下麵的縣裏,負責每個縣的教務。
每個牧師下麵有幾個大教士,分散在縣下麵的鄉裏,負責每個鄉的教務。
每個大教士下麵有幾個教士,分散在鄉下麵的亭裏,負責每個亭的教務。
每個亭堡裏有一個小教堂,教堂裏有四位天神的小雕像,因為地方狹小,暫時沒有其他神仙的雕像,一個教士在裏麵執事,負責傳教,並給信教民眾主持婚禮、喪禮、告解以及其他禮儀,每隔五天朝拜一次。
每個縣城裏分布有一個教堂,裏麵有所有天神、天仙的雕像,職司者為牧師,負責大規模的朝拜,並負責縣裏重要人物的洗禮、告解。
每個州城裏分布有一個大教堂,裏麵供奉有所有天神、天仙、地仙的雕像,由大主教負責,負責州內大規模朝拜和對州內重要人物的洗禮、告解。
在襄陽裏有一個超級教堂,裏麵供奉有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由兩大天師負責,負責全國所有大規模祭天大典,負責對朝廷重要人物的洗禮、告解。在洛陽收複以後,會在洛陽建立另外一個超級教堂,由其中一名天師負責。
現階段,金良隻能從道士們突擊培訓出一批傳教士,突擊培訓他們半年時間,讓他們係統中掌握通天教義、神話體係、道術、神學、心理學、禮儀學等知識,然後分派到各個郡縣城池開展傳教。
但一千多個道士裏麵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放棄原來的道教信仰轉而接受通天教,有三百多個道士都不願意加入通天教,對於這樣的道士,金良讓於吉、南海仙人做說服工作,若是說服不通,就當做邪-教徒處置,金良從那些願意加入通天教的道士裏麵培養傳教士,因為通天教的傳教要覆蓋到每個亭,現有的七八百個傳教士根本不夠,按照預算,要覆蓋到大漢五千多萬人口,至少要二萬名傳教士才足夠使用。
不過前期的傳教要講究個穩當,不能求全責備,好大喜功,目前在金良控製下的冀州、並州、朔州、青州四州的郡縣城池裏傳教,然後等待培訓好的傳教士到位以後,再往下麵的鄉、亭傳教。
金良為此在中央大學堂裏麵開設了一個神學院,專門培養專業的傳教士,當然是優先從那些願意加入通天教的道士們的家屬裏挑選學生,每個神學院的學生都必須要在神學院裏學習三年,然後在縣城教堂裏實習一年,經過縣裏牧師認可,才能下放到亭級的小教堂傳教。
除了剛開始那七百個從道教道士轉為通天教主教、牧師的,以後的曆任主教、牧師、大教士都必須參加過神學院,都必須具有亭級小教堂傳教的經曆,都要一級級升上來。
金良就用這種嚴密的組織架構,把通天教徹底設定為一個高效率、有超強組織力的宗教,並且一步步地成為大漢民眾宗教信仰的唯一選擇。
通天教成立了,問題也隨之而來,於吉、南海仙人找到金良道:“教尊,佛教有《華嚴經》,道教有《道德經》,我們通天教可有什麽經典?”
金良淡然道:“二位天師且侯,待我問過天帝。”
教皇劉辯、輔漢天師於吉、佐漢天師南海仙人現在都把金良定位成人世間唯一可以跟天神溝通的使者,簡稱天使,金良很想改變這種點位,但他之前扔出來的那些大忽悠是覆水難收,不得不硬著頭皮接受這個定位,也不得不繼續裝下去。
金良花了一整晚的時間,回憶了基督教的《聖經》、伊斯教的《古蘭經》,以這兩個大教經典為藍本,糅合之前已經設定好的神話傳說、神靈體係、通天教教義,絞盡腦汁,再三修改,花了一整晚時間,終於炮製出通天教的聖經《通天經》。
金良在回憶後世那幾個大宗教的發展史時,忽然發現,還真的必須要把自己設定為唯一可以跟天神溝通的使者這個位置。
通天教不同於佛教,佛教是釋迦牟尼自己創立的,立自己為至高神,所謂佛陀誕生時,於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由創始人而成為至高神,這一點無法應用到通天教。
通天教不同於基督教,基督教是耶穌創立的,後來的耶穌信徒把耶穌當做耶和華的兒子,搞三位一體,通天教這樣的情況是祖先崇拜為主。沒法搞三位一體。
金良隻好沿用伊斯教的先知說,在《通天經》裏隱晦地提及每逢動亂時代,天神伏羲總會從天界派遣一位仙人降臨人間。這位仙人將拯救整個世界,讓這個世界恢複太平。
金良了解國人的性格,不同於中東那邊的人。中東那邊的人民要穆罕默德親口告訴他們,而大漢子民是更相信一些似是而非含含糊糊的東西,特別是最為風行讖語的東漢,民眾更相信一些預言似的東西,若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反倒他們會倍加質疑。
當民眾都在猜測這個人是不是金良的時候,金良的態度是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越是這樣神秘,民眾越是認可金良便是《通天經》裏麵的救世主。
當金良把《通天經》交給南海仙人、於吉兩人,這兩個天師展開一看,都深為歎服,特別是於吉,他回想自己寫的那個別名《太平經》的《太平清領道》,跟這本《通天經》相比。真是不知所雲,但想想張角利用那本《太平經》尚能發展出幾百萬信徒,這本《通天經》應該能夠為通天教發展出更多信徒吧。
通天經很多內容都取自之前的《道德經》、《太平經》,讓南海仙人、於吉以及其他道人倍感親切,但金良在通天經裏加了許多私貨。最大的私貨便是通過《通天經》告訴漢人要努力將天神的關懷灑向所有太陽照耀的地方,換句話就是告訴大漢民眾,我們要做有侵略性的民族。
金良這點私貨是從伊斯教身上學到的,有信仰的軍隊就能打敗沒有信仰的軍隊,在強大信仰支持下,軍隊刀鋒所指,所向披靡。
曆史上伊斯軍隊單兵作戰能力非常低下,非常缺乏訓練,但他們的教義非常強大,把一群烏合之眾變得異常狂熱、不畏犧牲甚至樂於犧牲,以此打敗了一支又一支沒信仰或弱信仰的軍隊,先後掏了摩尼教、猶太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老巢。在《大唐西域記》中所記載的眾多西天佛國一夜綠化,全成伊斯穆林的天下了,一切原生態文明和文化全被摧毀。
中亞自古就是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也是各種文化會粹之地,各種宗教,各種教派,各種文化,各種文明,曾如百花爭奇鬥豔,而後來呢,全伊斯穆林化了。伊斯穆林人說是他們的教義更強大,是自由競爭的結果,實際上是那些伊斯穆林軍團燒毀寺院,趕走僧侶,銷毀典籍,割裂曆史的結果,其目的是叫人除了伊斯蘭教的東西外,什麽其他的全都看不到。在這個環境裏,一切非伊斯的異質文明都沒有了,當地民眾除了信仰伊斯教成為穆林外還有什麽選擇?
伊斯教的發展速度一直遠超佛教和基督教,它極具侵略性的教義決定了它具有極大的擴散能力和占有性能,隻要曆史上曾被伊斯教統治過,一直到目前就基本上是伊斯國家,同時,它還在慢慢的擴散,非洲的一些國家都在開始成為伊斯國家,歐美國家信仰伊斯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
反觀其他宗教佛教、道教、印度教等在伊斯教麵前隻能退守一方,基督教總的來說逐漸被侵蝕。
再看看倭人的神道教,倭人的民族宗教神道教認為,世界都是天神賜給大和民族的,所以倭人從來沒有停息過對外的侵略戰爭,而被神道扭曲了的佛教教義認為隻要人死了都會成佛,這樣就造就了一大堆不怕死的倭國武士,也造就了一大堆殺人不眨眼的倭國鬼子,就是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死了以後,也會成佛,而侵略戰爭也是符合倭國的利益,所以他也是民族英雄,所以被供奉在靖國神社裏。
雖然在漢人的眼裏,倭人這樣的信仰是不對不好的,但作為天下最聰明、最勤勞的漢人,為什麽就一定要謙讓呢,為什麽就一定要忍受呢,為什麽就不能向周邊那些撮爾小國大喊,我大漢要征服你們呢!
指望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鼓動起民族的血性,鼓動起漢人擴大自己生存空間的戰爭,畢竟隻能維持數十年,不能將這個精神頭維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
如何把大漢民族對外擴展的勁頭維持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呢,就是學著伊斯教,建立一個強勢的宗教。
雖然熱愛和平的漢人總看不起那些動不動發動戰爭的伊斯,但必須要承認,在冷兵器時代,大漢民族若是能有那麽強大的宗教信仰,以大漢民族的聰明才智、勤勞勇敢,必將橫掃整個亞洲乃至世界。
在宗教裏麵,加入一些積極的東西,就能鼓動起整個民族積極起來。
在創建通天教的過程中,金良的心裏一直惴惴不安,他最擔心的是本民族對神靈的態度。
想一想二十一世紀那些燒香拜佛看起來很誠心的善男信女們,看起來虔誠的不得了,實際上他們從心底深處是不信的,對待神靈的態度是**裸的功利主義,見佛教寺廟就拜佛,看到道觀就求仙,所謂急事來燒香,臨時抱佛腳便是明證。
金良深入一想,便釋然了,現在還隻是東漢末年二世紀,不是科學昌隆人心不古的二十一世紀。也許二十一世紀的漢民族是徹底沒有宗教信仰,什麽都信卻也什麽都不信,但東漢末年的大漢民族並非如此。
夏商周時代,宗教信仰十分盛行,帝王祭天,百姓祭祖,不亦樂乎,那時的華夏人還是百分之百的宗教信仰者。但由於中國人搞不清楚,上帝、蒼天是如何統治宇宙的,創始說十分蒼白,因此造就了孔學的“遠神論”。從孔子開始,就不隨便講“怪、力、亂、神”之事。孔子的學生請教他如何事鬼神和生死之事時,孔子說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既不是虔誠的有神論,也不是無神論,而是遠神論。
但儒教掌握思想領域隻有兩百多年,所謂的遠神論隻是活躍在上層世家士子,在中下層民眾心理,還是有對神靈的膜拜,畢竟生老病死問題、鬼神問題都是人的一種精神需要,特別是兩漢時期災禍不斷、戰亂不止、民眾生死未卜,更需要精神上的信仰,這時道教興起便是人們需要這種宗教,至於儒教跟後世的某主義一樣都隻能做人的政治信仰,無法做人的精神信仰。
而道教不論從教義還是從組織方式,都不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國教的宗教,若不是佛教以及其他宗教都是胡人傳來被漢人排斥,恐怕道教早就不複存在了,現在的大漢非常需要一個完善的積極的宗教來填補人們精神世界的空白。
再者,漢族的骨髓裏一直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的宗教信仰,那就是祖宗崇拜,可以不拜任何神仙,卻不能不祭祖。而且漢人最信天命,歲數越大,天命觀的信仰就越深,就會越來越相信世間有神靈。
金良想通這一切,便不再擔心什麽,而是義無反顧地大力發展通天教。
雖然金良明白宗教信仰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巨大推動力,但他不想讓通天教重蹈佛教、道教、基督教的覆轍,不想讓通天教過多地幹涉政治,更不想讓通天教淩駕在政治之上,所以他嚴格限製通天教的活動範圍,隻準傳教,不準幹涉地方政務,更不準幹涉軍務,嚴格限製教堂的規模,超級教堂內不準超過一百名教士,大教堂內不準超過四十名教士,教堂裏不準超過十名,小教堂裏隻有一個,考慮到小教堂裏隻有一個教士忙不過來,容許教士的妻子或其他虔誠教徒以輔助教士的身份協助之。
跟道教一樣,雖然國家的所有法律法規都能約束到教士的活動,但這些教士卻可以娶妻可以吃肉,沒有其他宗教的不可理喻的忌諱。
等通天教發展到一定程度,也等金良的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金良就準備在大漢境內全麵取締其他教派,隻會在那些馴化的胡人內部保留佛教,保留那個以政治信仰為主的儒教,其他的宗教,特別是外來的宗教,全部予以打擊,所有相關的建築一律改為通天教的教堂。
現在大漢的中心是襄陽,襄陽的中心是皇宮,皇宮右側聳立著中央城堡,皇宮左側新近落成了一個巨大的白色石塔,塔基全部是用漢白玉鋪就的,這白塔從東南西北四麵來看都是一個筆直往上的梯,梯每一級分段鍍金,鍍金的表麵形成了一段段金光閃閃的八卦圖案,白塔頂部立著一杆旗幟,上麵繪製著一個太極八卦圖,神秘而和諧。
那個白色巨塔便是舉世聞名的通天塔,通天的梯共有三百六十五級,每三十級一層,亦有十二層。
通天塔同時又是大漢最大的通天教教堂,裏麵供奉了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特別是盤古、華胥、伏羲、女媧四大天神的雕像,都有六多高,通體鍍金,四月陽光從通天塔的縫隙照耀進來,四大神像金光閃閃,耀眼無比,特別是他們的頭頂,經常閃著耀眼的光圈,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神聖感,除了金良等少數知情人之外,所有教徒進入通天塔,看到四大神像,都不禁湧起跪倒膜拜的衝動。
金良參加了通天塔落成大典後,將所有後續事情都交給於吉、南海仙人打理,他準備從繁瑣的教務中掙脫,回歸到他熟悉的軍務中去。
金良回到自己的大將軍府,滾鞍下馬,準備牽著赤兔馬進入府內,府門口走過一個人,將他攔住道:“師兄,別來無恙?!”聲音略帶沙啞,是非常好聽的女中音。平淡的話語裏帶著濃重的幽怨。
金良定晴一看,原來是多日不見的蔡琰,自從開始陪著大兒金琪一起玩耍。陪著蔡琰、貂蟬、張寧、鄒晴四個老婆待產,金良就沉浸在天倫之樂中,便是跟南海仙人、於吉兩個大神棍一起創建通天教。金良也是一忙完教務,就回來大將軍府,陪著老婆孩玩耍,這個時候的他渾然把他跟蔡琰的婚約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