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涼州有金城太守韓遂、武威太守馬騰兩個大勢力和其他十幾個小的割據勢力,另外還有許多羌胡部落,秩序混亂,各個勢力之間爭鬥不休,金良交給徐榮和李儒的任務便是聯合馬騰以及其他親漢勢力,遏製韓遂以及其他仇漢勢力,李儒的任務就是竭盡所能,讓馬騰和韓遂爭鬥起來,隻要馬騰、韓遂不聯合起來,涼州就不會失控。
除徐榮之外,還有涼州牧、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的五萬人馬在安定郡坐鎮,想必馬騰、韓遂等有野心的勢力在數年之間不敢妄動,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領兵回去,他們領走的都隻是原本的鄉人,都不到一萬人馬,又都經過整合,每個部曲裏麵都有金良、皇甫嵩部隊裏的西涼將士穿插進去做中下層軍官,經過整合後的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各自領兵四千人馬,算是一個旅,兩千戰兵兩千輔兵,隸屬於徐榮的涼州兵團,跟於禁的青州兵團、魏延的豫州兵團一樣,都是中央軍的附屬兵團,並不是直屬兵團。而徐榮所部有兩萬人馬,一萬戰兵一萬輔兵,兵力完全能彈壓住李傕、郭汜等人。
而且李傕、郭汜等人的家眷全部留在洛陽城裏,他們的部曲裏麵都有暗部安插的特工,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等人每年都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跟隨金良軍中接受思想教育整風運動,金良料定他們必不敢反,縱然反叛也都在金良的控製之中,掀不起大浪。
董卓留下的西涼軍十五萬人裏麵,隻有六萬多西涼人,按照中央軍的嚴格標準挑選,隻有三萬多人勉強夠得上一般郡兵的標準,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帶走了二萬四千人,留下的八千人馬多是跟司隸有些瓜葛,多是段煨麾下人馬,金良便任命段煨為京兆府校尉,領八千人馬鎮守長安。
那些被淘汰的西涼人,若是本性凶殘在司隸地區作惡多端的都被押給司州建設兵團裏麵的勞動改造大隊,若是本性不壞又願意在司隸地區住下來,也送入司州建設兵團做屯田兵,不願意繼續待在司隸地區便各回本郡,加入本郡的郡縣兵體係,基本上手裏沾過血的西涼兵,金良都不願意他們再回到民間,都要把他們歸入到軍事體係裏。
董卓留下的十五萬西涼軍中,在這三年內招募的司隸人將近九萬人,這九萬司隸人不論從體質還是軍事素養上,都差久經沙場的西涼人一大截,按照中央軍的嚴格標準挑選,勉強挑選出兩萬人可以做司隸地區的郡兵,其他不是發到司州建設兵團裏麵做屯田兵就是發到縣裏做縣兵。
金良任命李肅為弘農郡校尉,領四千人馬鎮守弘農,又任命吳匡為重新組建的滎陽郡郡尉,領四千人馬鎮守滎陽郡,又因洛陽已經納入金良的統治區,而對洛陽威脅最大的是南麵的南陽郡和東南邊的潁川郡,金良便將善於防守的郝昭任命為河南郡郡尉,統領八千郡兵鎮守洛陽八關。
司隸地區落入金良手裏,原本的防守前線便由黃河南移,要直麵荊州刺史袁紹、豫州刺史劉表的威脅,袁紹擁兵二十餘萬,進取心遠勝於原來那個曆史上的荊州刺史劉表,一旦袁紹把整個南陽郡拿下,很有可能直接進攻洛陽,所以金良將河東郡的兵力調往洛陽,河內郡的兵力調往滎陽郡。
天子劉辯遲早還是要還都洛陽,但此時的洛陽經曆了戰火,有一些損毀,需要整修一番,才能真正還都,更關鍵的是,荊州刺史袁紹的威脅一日不除,洛陽就有一日之危,不可安全還都洛陽。
金良便上表給天子劉辯,說現在還不是還都洛陽的最佳時機,暫時可將司隸地區設為司州,金良薦舉並州牧朱儁為司州牧,讓朱儁兼領將作大匠之職,全權重修洛陽城,按照金良親自繪製的設計圖紙將洛陽城打造成真正的世界中心。
金良未來的宏圖是把洛陽八關當成洛陽的外圍城牆,依托附近的山脈,把洛陽城的範圍擴大十餘倍,建設成一個超級大城市。
不過前期還是重修洛陽老城,並在老城的四麵建立四個衛城,捍衛洛陽城的安全。
金良騎著赤兔馬遊遍洛陽城,看著這個美輪美奐的帝都,心裏驕傲得很,是在自己的苦心經營下,讓洛陽城終於沒有遭受被董卓付之一炬的下場,所有的亭台樓閣雖然經過十常侍之亂以及前一陣子的兵變,但大體完整,隻需要做少許清潔修補即可煥發出生機。
金良在洛陽城裏騎馬觀花,最為遺憾的是沒有看到牡丹花,便讓人從長安大規模移植牡丹到洛陽城,待洛陽城開遍牡丹花時再舉行還都大典。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穀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有這樣的城池做都城,金良是不會考慮燕京、金陵之類的城池。
金良駐馬邙山,遠眺洛陽城,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數十萬洛陽百姓都笑逐顏開,喜迎新的生活,歡慶自己從董卓西涼軍鐵騎的蹂躪下掙脫。
因為金良中央軍軍紀嚴明,各級憲兵鎮撫得力,秩序很快安定下來,洛陽百姓素聞金良愛民親民,人心思安,洛陽很快就從戰亂中平複過來,不僅恢複以往的繁華,甚至更甚一籌,因為沒有西涼軍的橫征暴斂燒殺劫掠,洛陽百姓都漸漸安居樂業,各行各業都敢打開店鋪做生意,販夫走卒也都絡繹不絕,洛陽城重新煥發了生機。
從經濟貿易的角度來看,洛陽的地位同樣很高,因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數十年前漢明帝派遣使者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且首次將絲綢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歐洲,到了當時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也首次派遣使臣順著班超打通的絲綢之路來到東漢,在京師洛陽覲見了大漢皇帝,這是東西方兩個超級大國第一次交往。洛陽作為東方超級大國的首都,羅馬作為羅馬帝國的首都,絲綢之路便是從洛陽開端,到羅馬結束,絲綢之路首次將羅馬帝國和中國連結在了一起。曆史上,東漢之後,魏晉及隋唐時期,洛陽都是東西方絲綢之路貿易的,這個跨度之大,時間之久,意義之大,無與倫比!
絲綢之路雖然由班超打通,但因為東漢朝廷跟羌胡之間爆發的戰爭,使得絲綢之路再度斷絕,雖然後來又有班超的兒子班勇再度開通,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治柳中,執行都護任務,自此遂以長史行都護職,桓帝時有趙評、王敬,靈帝時有張晏為西域長史,但因為東漢朝廷跟羌人的戰爭愈演愈烈,絲綢之路在靈帝末年已經斷絕。
絲綢之路是一條黃金之路,金良一心想要從羅馬帝國那裏賺取大量金幣,又怎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條黃金之路斷絕呢,再者絲綢之路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大漢想要了解世界,就要有一個通道,當海上絲綢之路尚未完全打通的情況下,陸上的絲綢之路愈顯重要。
金良便效仿盛唐時期,任命班超的後裔班榮為西域長史,從涼州牧皇甫嵩、涼州將軍徐榮、武威太守馬騰、金城太守韓遂各軍裏麵甄選精銳士卒,變成八千人馬的西征軍,前去打通絲綢之路。
班榮遵照金良的指示,采用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的政策,籠絡一批西域小國,對抗另外一批西域小國,而金良又不斷地通過涼州向西域增兵,準備逐漸地控製西域各國,與此同時,還新修了玉門關,開放了沿途各個關隘,同時打通了天山北路的絲綢之路分線,將西線打通到中亞。
金良對班榮的要求是,改變西域小國林立的曆史,讓絲綢之路更加暢通。
絲綢之路暢通一環,商貿活動可謂奇貨可點、令人眼花繚亂,從外奴、藝人、歌舞伎到家畜、野獸,從皮毛植物、香料、顏料到金銀珠寶礦石金屬,從器具牙角到武器書籍樂器,幾乎應有盡有,而外來工藝、宗教、風俗等的隨商進入更是不勝枚舉。
絲綢之路重開,並不費勁,因為這是由軍事行動主導的經濟活動,隻要派兵過去,就能完成。
金良站在洛陽城頭,環顧四方,考慮的是定都洛陽數百年甚至更長遠的規劃。
路上交通的馳道、直道要以洛陽為中心了,而不能再以長安、襄陽為中心了。
在過去三年,為了抵禦鮮卑入侵,重修了秦直道和秦馳道,金良麾下的朔州建設兵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套用在以洛陽為中心的漢直道和漢馳道上,事半功倍,金良並不憂慮。
金良唯一憂慮的是洛陽的漕運,火車沒有問世之前,船運從各個方麵都比路上車運要好,金良繼續以洛陽為都城,就必須要考慮到要大興漕運,甚至要像隋煬帝楊廣那樣興修運河。
其實隋煬帝楊廣修得運河是沒錯的,運河是必須要修的,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這些渠道雖然斷斷續續,卻使大運河的開鑿,在江南和中原地區初具規模了,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修鑿的局部運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尤其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生活中越來越占重要地位,溝通南北水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楊廣修了大運河以後,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東西南北都用水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係變成一個大水係,是一盤大活棋。楊廣挖掘運河,葬送了隋朝,給李唐做了嫁衣,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貞觀開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
金良開始著手布局以洛陽為中心的連同南北的運河,連同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不僅有利於南北經濟匯通,更有利於自己的軍事行動,有利於自己統一整個大漢。
金良吸取楊廣的教訓,沒有限定要在三五年內非要修好,他給出的時間表是二十年。
金良現在奪取了洛陽城,他考慮的就不僅是對抗洛陽以南的荊州刺史袁紹來守住洛陽城,他要考慮到如何迅速擊敗袁紹,他還要考慮到若是孫策拒不歸附,該如何拿下江東。
這一係列的軍事計劃,都跟運輸問題密切相關,軍事人員的運輸以及糧草的運輸,運輸的快慢很多時候直接決定了軍事行動的成敗。
在這個二世紀,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根本無法做到朝發夕至,軍事行動隻能靠騎馬、坐馬車牛車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動十分艱難和緩慢,特別是去河網眾多的江東地區,靠車馬運輸更是緩慢。
所以金良在布局以洛陽為中心大修直道、馳道之餘,更準備大興漕運。
漕運,便是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劃,或揚帆,或做水閘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數十裏甚至百裏,船大,可運兵,可運馬,可運糧食,可運草料,可運煤炭,可運石材,大大拓寬了人類的活動空間,以致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大規模的國家行為。
但是,神州大地上,除了偏遠的額爾齊斯河與瀾滄江之外,所有大河都是由西向東橫向流動,沒有一條南北縱向的大河。這是由神州西高東低的基本地勢所決定的。在這些河流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它的中下遊在東漢時期是經濟、文化、科學最發達、最昌明的區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為活躍的所在。可是。黃河自西向東的流向,便於東西橫向聯係,而不便於南北縱向的聯係,縱向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黃河以北不乏富饒之地,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更是物產豐富之地,但長期得不到開發,這種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神州經濟文化發展嚴重不平衡。
金良暫時並不在乎經濟文化發展的問題,因為經濟文化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金良最關心的是軍事行動和糧食運輸,為了便於控製南方地區並把南北方的物產相互交換運輸,運河必須要修。
還好運河其中一段已經有人給修好了。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遊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又稱為裏運河,全長170公裏,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是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金良若修運河讓黃河跟長江相通,隻需要修通黃河到淮河的運河,再疏通有些淤積的裏運河即可。
黃河到淮河之間的運河,在隋朝大運河時期稱為通濟渠,是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通的,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穀、洛二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循汴水,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
金良基本上沿用楊廣的那條線路,著手計劃興修通濟渠,隻是現在通濟渠所經過的豫州、徐州、揚州尚不在他的控製勢力範圍內,暫時隻是修洛水、穀水、汜水與黃河連同的小部分,另外便是在金良控製的冀州,興修運河的北方一段。
北方運河,是效仿隋煬帝大業四年興修的永濟渠,興修洛陽到北平的運河,這段運河工程其實很簡單,隻需要連同易水、漳水、黃河即可,工程量比通濟渠輕多了,而且這條運河大部分範圍都在金良控製的冀州內,便於調動民力,而且冀州民眾都深感金良恩德,金良給得又不是免費勞役都有工錢,冀州民眾很是賣力,料想過不了幾年就可以修通,有這條運河,以後襄陽來洛陽或去北平都非常便利,便於金良從洛陽控製北方。
大運河一旦修通後,不僅有利於金良對南方、北方地區的政治軍事控製,也有利於南方、北方物產運輸互通有無,更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幾大水係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陸上絲綢之路在若幹年後便會疏通,海上絲綢之路在十餘年後也會開通,陸上絲綢之路以洛陽為直到羅馬,海上絲綢之路以錢塘為直通羅馬。
除徐榮之外,還有涼州牧、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的五萬人馬在安定郡坐鎮,想必馬騰、韓遂等有野心的勢力在數年之間不敢妄動,隻能夾著尾巴做人。
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領兵回去,他們領走的都隻是原本的鄉人,都不到一萬人馬,又都經過整合,每個部曲裏麵都有金良、皇甫嵩部隊裏的西涼將士穿插進去做中下層軍官,經過整合後的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各自領兵四千人馬,算是一個旅,兩千戰兵兩千輔兵,隸屬於徐榮的涼州兵團,跟於禁的青州兵團、魏延的豫州兵團一樣,都是中央軍的附屬兵團,並不是直屬兵團。而徐榮所部有兩萬人馬,一萬戰兵一萬輔兵,兵力完全能彈壓住李傕、郭汜等人。
而且李傕、郭汜等人的家眷全部留在洛陽城裏,他們的部曲裏麵都有暗部安插的特工,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等人每年都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跟隨金良軍中接受思想教育整風運動,金良料定他們必不敢反,縱然反叛也都在金良的控製之中,掀不起大浪。
董卓留下的西涼軍十五萬人裏麵,隻有六萬多西涼人,按照中央軍的嚴格標準挑選,隻有三萬多人勉強夠得上一般郡兵的標準,李傕、郭汜、樊稠、楊定、董越、牛輔帶走了二萬四千人,留下的八千人馬多是跟司隸有些瓜葛,多是段煨麾下人馬,金良便任命段煨為京兆府校尉,領八千人馬鎮守長安。
那些被淘汰的西涼人,若是本性凶殘在司隸地區作惡多端的都被押給司州建設兵團裏麵的勞動改造大隊,若是本性不壞又願意在司隸地區住下來,也送入司州建設兵團做屯田兵,不願意繼續待在司隸地區便各回本郡,加入本郡的郡縣兵體係,基本上手裏沾過血的西涼兵,金良都不願意他們再回到民間,都要把他們歸入到軍事體係裏。
董卓留下的十五萬西涼軍中,在這三年內招募的司隸人將近九萬人,這九萬司隸人不論從體質還是軍事素養上,都差久經沙場的西涼人一大截,按照中央軍的嚴格標準挑選,勉強挑選出兩萬人可以做司隸地區的郡兵,其他不是發到司州建設兵團裏麵做屯田兵就是發到縣裏做縣兵。
金良任命李肅為弘農郡校尉,領四千人馬鎮守弘農,又任命吳匡為重新組建的滎陽郡郡尉,領四千人馬鎮守滎陽郡,又因洛陽已經納入金良的統治區,而對洛陽威脅最大的是南麵的南陽郡和東南邊的潁川郡,金良便將善於防守的郝昭任命為河南郡郡尉,統領八千郡兵鎮守洛陽八關。
司隸地區落入金良手裏,原本的防守前線便由黃河南移,要直麵荊州刺史袁紹、豫州刺史劉表的威脅,袁紹擁兵二十餘萬,進取心遠勝於原來那個曆史上的荊州刺史劉表,一旦袁紹把整個南陽郡拿下,很有可能直接進攻洛陽,所以金良將河東郡的兵力調往洛陽,河內郡的兵力調往滎陽郡。
天子劉辯遲早還是要還都洛陽,但此時的洛陽經曆了戰火,有一些損毀,需要整修一番,才能真正還都,更關鍵的是,荊州刺史袁紹的威脅一日不除,洛陽就有一日之危,不可安全還都洛陽。
金良便上表給天子劉辯,說現在還不是還都洛陽的最佳時機,暫時可將司隸地區設為司州,金良薦舉並州牧朱儁為司州牧,讓朱儁兼領將作大匠之職,全權重修洛陽城,按照金良親自繪製的設計圖紙將洛陽城打造成真正的世界中心。
金良未來的宏圖是把洛陽八關當成洛陽的外圍城牆,依托附近的山脈,把洛陽城的範圍擴大十餘倍,建設成一個超級大城市。
不過前期還是重修洛陽老城,並在老城的四麵建立四個衛城,捍衛洛陽城的安全。
金良騎著赤兔馬遊遍洛陽城,看著這個美輪美奐的帝都,心裏驕傲得很,是在自己的苦心經營下,讓洛陽城終於沒有遭受被董卓付之一炬的下場,所有的亭台樓閣雖然經過十常侍之亂以及前一陣子的兵變,但大體完整,隻需要做少許清潔修補即可煥發出生機。
金良在洛陽城裏騎馬觀花,最為遺憾的是沒有看到牡丹花,便讓人從長安大規模移植牡丹到洛陽城,待洛陽城開遍牡丹花時再舉行還都大典。
洛陽城,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穀關,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因而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而且雄踞“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有這樣的城池做都城,金良是不會考慮燕京、金陵之類的城池。
金良駐馬邙山,遠眺洛陽城,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數十萬洛陽百姓都笑逐顏開,喜迎新的生活,歡慶自己從董卓西涼軍鐵騎的蹂躪下掙脫。
因為金良中央軍軍紀嚴明,各級憲兵鎮撫得力,秩序很快安定下來,洛陽百姓素聞金良愛民親民,人心思安,洛陽很快就從戰亂中平複過來,不僅恢複以往的繁華,甚至更甚一籌,因為沒有西涼軍的橫征暴斂燒殺劫掠,洛陽百姓都漸漸安居樂業,各行各業都敢打開店鋪做生意,販夫走卒也都絡繹不絕,洛陽城重新煥發了生機。
從經濟貿易的角度來看,洛陽的地位同樣很高,因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數十年前漢明帝派遣使者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了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且首次將絲綢之路延伸打通到了歐洲,到了當時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也首次派遣使臣順著班超打通的絲綢之路來到東漢,在京師洛陽覲見了大漢皇帝,這是東西方兩個超級大國第一次交往。洛陽作為東方超級大國的首都,羅馬作為羅馬帝國的首都,絲綢之路便是從洛陽開端,到羅馬結束,絲綢之路首次將羅馬帝國和中國連結在了一起。曆史上,東漢之後,魏晉及隋唐時期,洛陽都是東西方絲綢之路貿易的,這個跨度之大,時間之久,意義之大,無與倫比!
絲綢之路雖然由班超打通,但因為東漢朝廷跟羌胡之間爆發的戰爭,使得絲綢之路再度斷絕,雖然後來又有班超的兒子班勇再度開通,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治柳中,執行都護任務,自此遂以長史行都護職,桓帝時有趙評、王敬,靈帝時有張晏為西域長史,但因為東漢朝廷跟羌人的戰爭愈演愈烈,絲綢之路在靈帝末年已經斷絕。
絲綢之路是一條黃金之路,金良一心想要從羅馬帝國那裏賺取大量金幣,又怎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條黃金之路斷絕呢,再者絲綢之路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大漢想要了解世界,就要有一個通道,當海上絲綢之路尚未完全打通的情況下,陸上的絲綢之路愈顯重要。
金良便效仿盛唐時期,任命班超的後裔班榮為西域長史,從涼州牧皇甫嵩、涼州將軍徐榮、武威太守馬騰、金城太守韓遂各軍裏麵甄選精銳士卒,變成八千人馬的西征軍,前去打通絲綢之路。
班榮遵照金良的指示,采用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的政策,籠絡一批西域小國,對抗另外一批西域小國,而金良又不斷地通過涼州向西域增兵,準備逐漸地控製西域各國,與此同時,還新修了玉門關,開放了沿途各個關隘,同時打通了天山北路的絲綢之路分線,將西線打通到中亞。
金良對班榮的要求是,改變西域小國林立的曆史,讓絲綢之路更加暢通。
絲綢之路暢通一環,商貿活動可謂奇貨可點、令人眼花繚亂,從外奴、藝人、歌舞伎到家畜、野獸,從皮毛植物、香料、顏料到金銀珠寶礦石金屬,從器具牙角到武器書籍樂器,幾乎應有盡有,而外來工藝、宗教、風俗等的隨商進入更是不勝枚舉。
絲綢之路重開,並不費勁,因為這是由軍事行動主導的經濟活動,隻要派兵過去,就能完成。
金良站在洛陽城頭,環顧四方,考慮的是定都洛陽數百年甚至更長遠的規劃。
路上交通的馳道、直道要以洛陽為中心了,而不能再以長安、襄陽為中心了。
在過去三年,為了抵禦鮮卑入侵,重修了秦直道和秦馳道,金良麾下的朔州建設兵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套用在以洛陽為中心的漢直道和漢馳道上,事半功倍,金良並不憂慮。
金良唯一憂慮的是洛陽的漕運,火車沒有問世之前,船運從各個方麵都比路上車運要好,金良繼續以洛陽為都城,就必須要考慮到要大興漕運,甚至要像隋煬帝楊廣那樣興修運河。
其實隋煬帝楊廣修得運河是沒錯的,運河是必須要修的,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相繼修建了一些渠道,這些渠道雖然斷斷續續,卻使大運河的開鑿,在江南和中原地區初具規模了,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修鑿的局部運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尤其江南地區在全國經濟生活中越來越占重要地位,溝通南北水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楊廣修了大運河以後,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東西南北都用水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係變成一個大水係,是一盤大活棋。楊廣挖掘運河,葬送了隋朝,給李唐做了嫁衣,大運河迎來了唐代的貞觀開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礎。
金良開始著手布局以洛陽為中心的連同南北的運河,連同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不僅有利於南北經濟匯通,更有利於自己的軍事行動,有利於自己統一整個大漢。
金良吸取楊廣的教訓,沒有限定要在三五年內非要修好,他給出的時間表是二十年。
金良現在奪取了洛陽城,他考慮的就不僅是對抗洛陽以南的荊州刺史袁紹來守住洛陽城,他要考慮到如何迅速擊敗袁紹,他還要考慮到若是孫策拒不歸附,該如何拿下江東。
這一係列的軍事計劃,都跟運輸問題密切相關,軍事人員的運輸以及糧草的運輸,運輸的快慢很多時候直接決定了軍事行動的成敗。
在這個二世紀,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根本無法做到朝發夕至,軍事行動隻能靠騎馬、坐馬車牛車和步行,要跋山涉水,行動十分艱難和緩慢,特別是去河網眾多的江東地區,靠車馬運輸更是緩慢。
所以金良在布局以洛陽為中心大修直道、馳道之餘,更準備大興漕運。
漕運,便是把人和物放在船上,或人劃,或揚帆,或做水閘提升下降,可以日行數十裏甚至百裏,船大,可運兵,可運馬,可運糧食,可運草料,可運煤炭,可運石材,大大拓寬了人類的活動空間,以致可以組織起有效的大規模的國家行為。
但是,神州大地上,除了偏遠的額爾齊斯河與瀾滄江之外,所有大河都是由西向東橫向流動,沒有一條南北縱向的大河。這是由神州西高東低的基本地勢所決定的。在這些河流之中,黃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它的中下遊在東漢時期是經濟、文化、科學最發達、最昌明的區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為活躍的所在。可是。黃河自西向東的流向,便於東西橫向聯係,而不便於南北縱向的聯係,縱向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黃河以北不乏富饒之地,黃河以南的東南沿海更是物產豐富之地,但長期得不到開發,這種地理上的缺陷。造成了神州經濟文化發展嚴重不平衡。
金良暫時並不在乎經濟文化發展的問題,因為經濟文化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金良最關心的是軍事行動和糧食運輸,為了便於控製南方地區並把南北方的物產相互交換運輸,運河必須要修。
還好運河其中一段已經有人給修好了。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末期,當時統治長江下遊一帶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爭奪中原霸主地位,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又稱為裏運河,全長170公裏,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是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金良若修運河讓黃河跟長江相通,隻需要修通黃河到淮河的運河,再疏通有些淤積的裏運河即可。
黃河到淮河之間的運河,在隋朝大運河時期稱為通濟渠,是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通的,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穀、洛二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鎮東北引黃河水,循汴水,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
金良基本上沿用楊廣的那條線路,著手計劃興修通濟渠,隻是現在通濟渠所經過的豫州、徐州、揚州尚不在他的控製勢力範圍內,暫時隻是修洛水、穀水、汜水與黃河連同的小部分,另外便是在金良控製的冀州,興修運河的北方一段。
北方運河,是效仿隋煬帝大業四年興修的永濟渠,興修洛陽到北平的運河,這段運河工程其實很簡單,隻需要連同易水、漳水、黃河即可,工程量比通濟渠輕多了,而且這條運河大部分範圍都在金良控製的冀州內,便於調動民力,而且冀州民眾都深感金良恩德,金良給得又不是免費勞役都有工錢,冀州民眾很是賣力,料想過不了幾年就可以修通,有這條運河,以後襄陽來洛陽或去北平都非常便利,便於金良從洛陽控製北方。
大運河一旦修通後,不僅有利於金良對南方、北方地區的政治軍事控製,也有利於南方、北方物產運輸互通有無,更把中原文化帶到了北方,帶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遊牧文化、南方魚米桑茶水鄉文化帶到了中原,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幾大水係的串通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與交流以及中外的國際交流。
陸上絲綢之路在若幹年後便會疏通,海上絲綢之路在十餘年後也會開通,陸上絲綢之路以洛陽為直到羅馬,海上絲綢之路以錢塘為直通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