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一月下旬,李自成和清軍在潼關的戰爭已經從一開始的試探性進攻、防禦、偷襲轉變成為大兵團作戰。
然而即便是號稱從死人堆裏麵趟過無數個來回的老營精銳,也毫無例外的一次次在潼關城下折戟沉沙。
滿清大軍彪悍的戰鬥力已然讓大順軍感到膽寒,最讓人憤怒的還不是這個,讓人憤怒的是,那些投降了滿清的漢軍。
這些漢軍在當初對陣清奴的時候畏縮不前,征剿起義軍的時候百無一用, 可現在,一個個勢如瘋虎,奪關之戰,悍不畏死,漢兵的血幾乎染紅了潼關上的每一塊城磚。
一個多月的激戰讓李自成清醒了,他知道憑借順軍的戰力如果在平原上和滿清的各路八旗作戰, 最後的下場一定是被斬盡殺絕, 不過好在他還有堅不可摧的潼關。
這是他最大的底氣,隻要潼關不破,便可力保西安不失。
同樣的道理,如果潼關丟了,那就不是丟西安的問題,而是他這個大順皇帝將會再一次成為喪家之犬。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放在李自成身上也是同理,他從流寇成為了皇帝,又怎麽甘心從皇帝再變成流賊。
馮愷怎麽還沒來!
這是站在潼關上麵的李自成發自肺腑的咆哮。
李自成很清楚,在川西崛起還扶持傀儡皇帝的馮愷和他就不是一路人,至少在當前看來,馮愷代表的官,是大明國祚的延續者,而他是賊,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可是在李自成看來,華夏人麵對異族, 而且還是如蒙元那種想要竊占華夏江山的異族,那麽他和馮愷就應該是天然的盟友。
他覺得麵對滿清這樣的大敵,那麽他和馮愷就不會是敵人。
這個時候就應該拋開一切恩怨, 放下所有仇恨,共同抵禦滿清這隻關外惡狼才對。
民族大義這玩意李自成不管是不屑一顧還是別的,但這個時候他希望馮愷能真心體會到這四個字的含義。
一切的一切都要先以驅逐滿清為前提,隻要把惡狼攆出關外關上大門,那麽接下來如何打生打死那是以後的事,就算他最後戰敗了,也心甘情願甚至是罪有應得。
為此李自成這一個月前前後後派出五波使者去求見馮愷,可武銳軍仿佛在漢中樂不思蜀,一個多月,近十萬大軍的步子都沒往前挪動一步。
為了表示誠意,這一次李自成沒有隨便找人充當使者,而是讓大順軍師宋獻策和麾下第一武將劉宗敏聯袂而至。
馮愷非常懷疑,李自成是不是想要借刀殺人,想借他的手幹掉這兩個已經讓他不太爽的家夥,尤其是劉宗敏。
不過,在這之前馮愷還是給予了兩人足夠的禮遇,比如安排進密室喝茶。
李自成覺得他是匪,馮愷是官,但是沒有必要在這個大敵當前的時候打生打死,所以渴求聯盟,或者單純的隻是想要借助武銳軍的力量來分擔他在潼關的壓力。
而馮愷也是一樣,他壓根就沒有身為官軍的覺悟,隻在乎對自己是否有利,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
一位政治家如果連這其中的輕重緩急都分不清楚,一味的嫉惡如仇,憑借自己的喜好去行事,這本身就是不成熟,不合格的表現。
馮愷算不上多成熟的政治家,但是他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讓武銳軍的利益最大化。
李自成既然想要和他結盟,一起去剿殺建奴,這並不違背他此番出川的初衷,或者說,他出川的目的就是平定天下,而在平定天下的過程當中是先幹掉李自成還是先滅了建奴,對於馮愷而言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闖王……”
馮愷坐在主位上笑嗬嗬的開口,他自然不會稱呼李自成什麽永昌帝又或許是什麽順帝,他站在光統帝和大明的立場,李自成就永遠也隻能是賊寇。
宋獻策和劉宗敏不以為意,兩人並無絲毫謙卑,反倒是很有興趣的打量了一番眼前這位堪稱傳奇的曹操。
能在成都府那樣的重地憑借區區幾十人就做下驚天大案,還能無驚無險的拉出一支能夠爭雄天下的人馬,這樣的人物事跡如果稱不上傳奇,誰還夠資格。
光是這一份膽魄和寧願蟄伏,以待時變的長遠目光,就不是闖王能夠相提並論的,要知道在闖王起事的這麽多年當中擁有無數次的戰敗,無數次的狼狽逃竄,無數次的險死還生。
而馮愷呢?人家就憑借睿智中帶著一點點狠辣的手段,就拉起了武銳軍這麽一支比順軍都絲毫不弱的軍隊。
關鍵問題是,闖王在天下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賊,而馮愷明明是賊,卻偏偏他麽的披上了一層官皮,光這一點就比闖王高明了不是一星半點。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馮愷也觀察了兩人一陣子,宋獻策看起來四十歲左右,身上穿了一身道袍,卻沒有半點仙風道骨的意思,對於這樣的人,馮愷更願意稱呼其為……神棍。
事實上這家夥也確實是個神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讖言‘十八子主神器’,就是這家夥的傑作,不過一個雲遊四方靠嘴皮子的術士,馮愷更傾向於這家夥就是個騙子。
至於劉宗敏,原本就是個鐵匠,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身上還彌漫著濃鬱的血腥味道,怎麽看都不是個善類。
事實上這家夥也確實不是什麽好鳥,是好鳥就不會那麽短視,在立足不穩的時候在京城掀起聲勢浩大的拷餉運動,哪怕有李自成的首肯,也不能把事態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追贓助餉徹底寒了天下士紳的心,也讓所有士人清醒的認識到,新生的大順政權根本不是什麽政權,其本質還是一群土匪,指望土匪坐天下,那簡直就是扯淡。
如果是馮愷入的京,他有無數辦法讓那些為富不仁的權貴把銀子交出來,而且還能落個好名聲,更加不會把一座都城弄成一座死城。
這就是有文化遠見的人造反和土匪流寇造反者們本質的區別。
然而即便是號稱從死人堆裏麵趟過無數個來回的老營精銳,也毫無例外的一次次在潼關城下折戟沉沙。
滿清大軍彪悍的戰鬥力已然讓大順軍感到膽寒,最讓人憤怒的還不是這個,讓人憤怒的是,那些投降了滿清的漢軍。
這些漢軍在當初對陣清奴的時候畏縮不前,征剿起義軍的時候百無一用, 可現在,一個個勢如瘋虎,奪關之戰,悍不畏死,漢兵的血幾乎染紅了潼關上的每一塊城磚。
一個多月的激戰讓李自成清醒了,他知道憑借順軍的戰力如果在平原上和滿清的各路八旗作戰, 最後的下場一定是被斬盡殺絕, 不過好在他還有堅不可摧的潼關。
這是他最大的底氣,隻要潼關不破,便可力保西安不失。
同樣的道理,如果潼關丟了,那就不是丟西安的問題,而是他這個大順皇帝將會再一次成為喪家之犬。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放在李自成身上也是同理,他從流寇成為了皇帝,又怎麽甘心從皇帝再變成流賊。
馮愷怎麽還沒來!
這是站在潼關上麵的李自成發自肺腑的咆哮。
李自成很清楚,在川西崛起還扶持傀儡皇帝的馮愷和他就不是一路人,至少在當前看來,馮愷代表的官,是大明國祚的延續者,而他是賊,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可是在李自成看來,華夏人麵對異族, 而且還是如蒙元那種想要竊占華夏江山的異族,那麽他和馮愷就應該是天然的盟友。
他覺得麵對滿清這樣的大敵,那麽他和馮愷就不會是敵人。
這個時候就應該拋開一切恩怨, 放下所有仇恨,共同抵禦滿清這隻關外惡狼才對。
民族大義這玩意李自成不管是不屑一顧還是別的,但這個時候他希望馮愷能真心體會到這四個字的含義。
一切的一切都要先以驅逐滿清為前提,隻要把惡狼攆出關外關上大門,那麽接下來如何打生打死那是以後的事,就算他最後戰敗了,也心甘情願甚至是罪有應得。
為此李自成這一個月前前後後派出五波使者去求見馮愷,可武銳軍仿佛在漢中樂不思蜀,一個多月,近十萬大軍的步子都沒往前挪動一步。
為了表示誠意,這一次李自成沒有隨便找人充當使者,而是讓大順軍師宋獻策和麾下第一武將劉宗敏聯袂而至。
馮愷非常懷疑,李自成是不是想要借刀殺人,想借他的手幹掉這兩個已經讓他不太爽的家夥,尤其是劉宗敏。
不過,在這之前馮愷還是給予了兩人足夠的禮遇,比如安排進密室喝茶。
李自成覺得他是匪,馮愷是官,但是沒有必要在這個大敵當前的時候打生打死,所以渴求聯盟,或者單純的隻是想要借助武銳軍的力量來分擔他在潼關的壓力。
而馮愷也是一樣,他壓根就沒有身為官軍的覺悟,隻在乎對自己是否有利,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
一位政治家如果連這其中的輕重緩急都分不清楚,一味的嫉惡如仇,憑借自己的喜好去行事,這本身就是不成熟,不合格的表現。
馮愷算不上多成熟的政治家,但是他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讓武銳軍的利益最大化。
李自成既然想要和他結盟,一起去剿殺建奴,這並不違背他此番出川的初衷,或者說,他出川的目的就是平定天下,而在平定天下的過程當中是先幹掉李自成還是先滅了建奴,對於馮愷而言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闖王……”
馮愷坐在主位上笑嗬嗬的開口,他自然不會稱呼李自成什麽永昌帝又或許是什麽順帝,他站在光統帝和大明的立場,李自成就永遠也隻能是賊寇。
宋獻策和劉宗敏不以為意,兩人並無絲毫謙卑,反倒是很有興趣的打量了一番眼前這位堪稱傳奇的曹操。
能在成都府那樣的重地憑借區區幾十人就做下驚天大案,還能無驚無險的拉出一支能夠爭雄天下的人馬,這樣的人物事跡如果稱不上傳奇,誰還夠資格。
光是這一份膽魄和寧願蟄伏,以待時變的長遠目光,就不是闖王能夠相提並論的,要知道在闖王起事的這麽多年當中擁有無數次的戰敗,無數次的狼狽逃竄,無數次的險死還生。
而馮愷呢?人家就憑借睿智中帶著一點點狠辣的手段,就拉起了武銳軍這麽一支比順軍都絲毫不弱的軍隊。
關鍵問題是,闖王在天下人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賊,而馮愷明明是賊,卻偏偏他麽的披上了一層官皮,光這一點就比闖王高明了不是一星半點。
<a id="wzsy" href="http://www.156n.net">156n.net</a>
馮愷也觀察了兩人一陣子,宋獻策看起來四十歲左右,身上穿了一身道袍,卻沒有半點仙風道骨的意思,對於這樣的人,馮愷更願意稱呼其為……神棍。
事實上這家夥也確實是個神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讖言‘十八子主神器’,就是這家夥的傑作,不過一個雲遊四方靠嘴皮子的術士,馮愷更傾向於這家夥就是個騙子。
至於劉宗敏,原本就是個鐵匠,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身上還彌漫著濃鬱的血腥味道,怎麽看都不是個善類。
事實上這家夥也確實不是什麽好鳥,是好鳥就不會那麽短視,在立足不穩的時候在京城掀起聲勢浩大的拷餉運動,哪怕有李自成的首肯,也不能把事態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追贓助餉徹底寒了天下士紳的心,也讓所有士人清醒的認識到,新生的大順政權根本不是什麽政權,其本質還是一群土匪,指望土匪坐天下,那簡直就是扯淡。
如果是馮愷入的京,他有無數辦法讓那些為富不仁的權貴把銀子交出來,而且還能落個好名聲,更加不會把一座都城弄成一座死城。
這就是有文化遠見的人造反和土匪流寇造反者們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