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腐朽?</p>
哪怕這裏沒有什麽文士,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依舊愣住了,如果沒有科舉,會是怎樣?舉孝廉?九品中正製?世卿世祿製?</p>
科舉的出現,應該是社會製度的極大進步才對。</p>
哪怕士紳階層已經成為社會的毒瘤,科舉的選拔機製也在經濟等條件下發生了異化,但它的確是先進的人才選拔機製才對。</p>
為什麽說科舉腐朽?</p>
大夥不解,張執象和王絳闕卻是若有所思,在以前,張執象注意士紳的時候就明白了,整個士紳階層的根基不是別的,就是科舉。</p>
所以他與嘉靖才會改革教育,想要建立另一套人才選舉體係。</p>
但。</p>
這是以果倒因,钜子肯定不是說的這一層,科舉腐朽,腐朽在哪裏?不是單單是它產生了士紳階級的結果,更是它本身?</p>
“讀書,科舉,讀書,科舉……”</p>
張執象反複呢喃著,忽然靈光一閃,他猛的抬起頭,看向钜子,對此,钜子撫須而笑,稱讚道:“不愧是王陽明和姚廣孝的弟子,看來你已經明白了。”</p>
“科舉的最大腐朽在於,它選拔的人才,寸功未立,便可享受社會最大的資源!”</p>
“不僅如此。”</p>
“它還將學習範圍牢牢釘死,釘在了四書五經那狹隘的黑盒子當中,讓人如同關進匣子裏的蒼蠅,嗡嗡亂轉,卻看不到半點光明。”</p>
“尤其是成化年間,科舉達到巔峰!”</p>
“八股取士,它是規範了科考規則,讓平民百姓的學子更容易備考了,讓考試更加公平了,可然後呢?”</p>
“什麽書都不看,甚至連四書五經都不去讀通,直接背習題的又有多少?直接揣摩曆屆考題的又有多少?”</p>
“這樣讀出來的士子,能是人才嗎?”</p>
“當然是!他們是八股取士裏的佼佼者,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出來的,然後,他們便成了秀才、舉人、進士,官吏、地主。”</p>
“僅僅因為讀書,他們就擁有了一切。”</p>
“多好啊,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p>
“且不論這些科舉出來的士子有沒有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實際上,他們已經無需去做了,因為在經曆科舉之後,他們已經拿到了可以拿到的一切。”</p>
“接下來,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p>
“當官便是不能按部就班,需要能力,那也是與同窗去比!他們根本不需要有多厲害,隻需要比同僚更厲害些,就能升官,就能拿到更多的權力和利益。”</p>
“在此之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強,也沒有用。”</p>
“你不是科舉出來的,你根本沒有參與那個遊戲的資格。”</p>
“科舉在對權利的壟斷排外之餘,更是否定了一切其他才能的價值!”</p>
“農民會種地,算不算才能?”</p>
“匠人能夠做出巧奪天工的工藝品,算不算才能?”</p>
“工人能夠製造出最先進的火銃、火炮,算不算才能?”</p>
“戰士能夠在戰場上勇猛殺敵,算不算才能?”</p>
“倘若一個人的價值必須要通過讀書才能體現,那還要世間百業做什麽?沒有才能的人通過努力做到了更多的價值,那又算不算功績?”</p>
“一個社會的評判機製,居然不是因為每個人對社會國家做出了多少貢獻、立下了多少功績來分配相應的資源,而是因為他有讀書的才能,所以能夠占據絕大多數資源。”</p>
“這是什麽?”</p>
“這不是腐朽嗎?簡直臭不可聞!!”</p>
钜子說話間須發皆張,宛如利劍,話語擲地有聲,手中竹杖跺著地麵卻宛如敲擊著整個世界,敲擊著所有人的心靈。</p>
</p>
他直接擊破了曆史的迷霧和謊言。</p>
將自漢以來的,察舉製、九品中正製、科舉製的所謂製度進步,給敲了個稀巴爛。</p>
就在所有人都在沉思的時候,一名儒士打扮的劍客走了出來,他高聲喊道:“閣下言科舉之弊端,在下認為不妥!”</p>
這儒士氣度非凡,他分明走路而來,卻一下跨出數丈。</p>
來夷州的好事者,基本上都消息靈通,很快就有人認出了儒士,喊道:“是藍陽劍仙耿橘,青龍榜副冊第二!”</p>
“五年前聽說他棄官教學,在子遊書院當山長。”</p>
“俺是常熟人哩,藍陽劍仙當縣令那幾年,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他興修了許多水利,至今還讓常熟年年豐產呢!”</p>
在大夥的議論聲中,知曉了來人是耿橘,而且不是那種迂腐書生。</p>
他文武兼備,又善治理,頗有功績。</p>
耿橘雖然是來辯駁的,卻也沒有半點狂妄,走到钜子數步之外,拱手一禮,說道:“晚輩耿橘,見過钜子。”</p>
钜子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有話直接說。”</p>
“好。”</p>
見钜子這樣,他也拋棄虛禮,直接開門見山,說道:“钜子說社會的資源分配,不以功績而論,僅以讀書而論,我認為不對。”</p>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p>
“能力決定事業,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資源的匹配,這不是科舉製需要負責的,而是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去掙的。”</p>
钜子沒有說話。</p>
他從隨身的布袋裏摸出了一把粟米,然後右手的粟米倒入了左手,僅餘一粒米在右手,隨意的往一處螞蟻堆裏丟,讓幾十隻螞蟻去哄搶……</p>
他說道:“看,最強壯的螞蟻,搶走了那一粒米。”</p>
耿橘頓時啞口,他張了張想說什麽,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他是士大夫,很明白隻要中了舉人,就會有鄉鄰投效土地,若是中了進士,什麽都不用做,名下土地能有數千上萬畝……</p>
顯然,這些是不需要立下功績就可以得到的。</p>
這鐵一樣的事實他反駁不了,隻能說道:“钜子言科舉之弊端,無非是想襯托秦製之優越,可科舉自隋唐以來,興盛近千年,已經經過實證,是能夠穩定運行的。”</p>
“可秦製呢?”</p>
“大秦的軍功封爵製,的確是以功績論待遇,但它可行嗎?一旦戰爭結束,其製度必然崩潰,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p>
哪怕這裏沒有什麽文士,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依舊愣住了,如果沒有科舉,會是怎樣?舉孝廉?九品中正製?世卿世祿製?</p>
科舉的出現,應該是社會製度的極大進步才對。</p>
哪怕士紳階層已經成為社會的毒瘤,科舉的選拔機製也在經濟等條件下發生了異化,但它的確是先進的人才選拔機製才對。</p>
為什麽說科舉腐朽?</p>
大夥不解,張執象和王絳闕卻是若有所思,在以前,張執象注意士紳的時候就明白了,整個士紳階層的根基不是別的,就是科舉。</p>
所以他與嘉靖才會改革教育,想要建立另一套人才選舉體係。</p>
但。</p>
這是以果倒因,钜子肯定不是說的這一層,科舉腐朽,腐朽在哪裏?不是單單是它產生了士紳階級的結果,更是它本身?</p>
“讀書,科舉,讀書,科舉……”</p>
張執象反複呢喃著,忽然靈光一閃,他猛的抬起頭,看向钜子,對此,钜子撫須而笑,稱讚道:“不愧是王陽明和姚廣孝的弟子,看來你已經明白了。”</p>
“科舉的最大腐朽在於,它選拔的人才,寸功未立,便可享受社會最大的資源!”</p>
“不僅如此。”</p>
“它還將學習範圍牢牢釘死,釘在了四書五經那狹隘的黑盒子當中,讓人如同關進匣子裏的蒼蠅,嗡嗡亂轉,卻看不到半點光明。”</p>
“尤其是成化年間,科舉達到巔峰!”</p>
“八股取士,它是規範了科考規則,讓平民百姓的學子更容易備考了,讓考試更加公平了,可然後呢?”</p>
“什麽書都不看,甚至連四書五經都不去讀通,直接背習題的又有多少?直接揣摩曆屆考題的又有多少?”</p>
“這樣讀出來的士子,能是人才嗎?”</p>
“當然是!他們是八股取士裏的佼佼者,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出來的,然後,他們便成了秀才、舉人、進士,官吏、地主。”</p>
“僅僅因為讀書,他們就擁有了一切。”</p>
“多好啊,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p>
“且不論這些科舉出來的士子有沒有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實際上,他們已經無需去做了,因為在經曆科舉之後,他們已經拿到了可以拿到的一切。”</p>
“接下來,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p>
“當官便是不能按部就班,需要能力,那也是與同窗去比!他們根本不需要有多厲害,隻需要比同僚更厲害些,就能升官,就能拿到更多的權力和利益。”</p>
“在此之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強,也沒有用。”</p>
“你不是科舉出來的,你根本沒有參與那個遊戲的資格。”</p>
“科舉在對權利的壟斷排外之餘,更是否定了一切其他才能的價值!”</p>
“農民會種地,算不算才能?”</p>
“匠人能夠做出巧奪天工的工藝品,算不算才能?”</p>
“工人能夠製造出最先進的火銃、火炮,算不算才能?”</p>
“戰士能夠在戰場上勇猛殺敵,算不算才能?”</p>
“倘若一個人的價值必須要通過讀書才能體現,那還要世間百業做什麽?沒有才能的人通過努力做到了更多的價值,那又算不算功績?”</p>
“一個社會的評判機製,居然不是因為每個人對社會國家做出了多少貢獻、立下了多少功績來分配相應的資源,而是因為他有讀書的才能,所以能夠占據絕大多數資源。”</p>
“這是什麽?”</p>
“這不是腐朽嗎?簡直臭不可聞!!”</p>
钜子說話間須發皆張,宛如利劍,話語擲地有聲,手中竹杖跺著地麵卻宛如敲擊著整個世界,敲擊著所有人的心靈。</p>
</p>
他直接擊破了曆史的迷霧和謊言。</p>
將自漢以來的,察舉製、九品中正製、科舉製的所謂製度進步,給敲了個稀巴爛。</p>
就在所有人都在沉思的時候,一名儒士打扮的劍客走了出來,他高聲喊道:“閣下言科舉之弊端,在下認為不妥!”</p>
這儒士氣度非凡,他分明走路而來,卻一下跨出數丈。</p>
來夷州的好事者,基本上都消息靈通,很快就有人認出了儒士,喊道:“是藍陽劍仙耿橘,青龍榜副冊第二!”</p>
“五年前聽說他棄官教學,在子遊書院當山長。”</p>
“俺是常熟人哩,藍陽劍仙當縣令那幾年,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他興修了許多水利,至今還讓常熟年年豐產呢!”</p>
在大夥的議論聲中,知曉了來人是耿橘,而且不是那種迂腐書生。</p>
他文武兼備,又善治理,頗有功績。</p>
耿橘雖然是來辯駁的,卻也沒有半點狂妄,走到钜子數步之外,拱手一禮,說道:“晚輩耿橘,見過钜子。”</p>
钜子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有話直接說。”</p>
“好。”</p>
見钜子這樣,他也拋棄虛禮,直接開門見山,說道:“钜子說社會的資源分配,不以功績而論,僅以讀書而論,我認為不對。”</p>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p>
“能力決定事業,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資源的匹配,這不是科舉製需要負責的,而是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去掙的。”</p>
钜子沒有說話。</p>
他從隨身的布袋裏摸出了一把粟米,然後右手的粟米倒入了左手,僅餘一粒米在右手,隨意的往一處螞蟻堆裏丟,讓幾十隻螞蟻去哄搶……</p>
他說道:“看,最強壯的螞蟻,搶走了那一粒米。”</p>
耿橘頓時啞口,他張了張想說什麽,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他是士大夫,很明白隻要中了舉人,就會有鄉鄰投效土地,若是中了進士,什麽都不用做,名下土地能有數千上萬畝……</p>
顯然,這些是不需要立下功績就可以得到的。</p>
這鐵一樣的事實他反駁不了,隻能說道:“钜子言科舉之弊端,無非是想襯托秦製之優越,可科舉自隋唐以來,興盛近千年,已經經過實證,是能夠穩定運行的。”</p>
“可秦製呢?”</p>
“大秦的軍功封爵製,的確是以功績論待遇,但它可行嗎?一旦戰爭結束,其製度必然崩潰,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