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軍功爵位製共分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鳥,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p>
其中第九級的“五大夫”是一個分界線,往下都是民爵,再往上就是卿爵。</p>
民爵是指普通士兵依靠斬首能夠晉級的爵位,最高是第八級的公乘,再往上就需要擔任軍中指揮序列,以戰役的功勞來論升降了。</p>
民爵和卿爵並非不可跨越的鴻溝,而是個人勇武的價值和將領價值的區別。</p>
在軍功爵位製下,不論出身貴賤,一切由功績說話,哪怕是宗室子弟,沒有足夠的軍功,連宗室族譜上都不會記錄名字……</p>
</p>
這是最大的公平,是秦國賴以維持的信。</p>
耿橘首先攻擊的便是軍功封爵製的信,他說道:“說是一切以軍功來論,可昔日秦昭襄王的兄弟嬴芾和嬴悝他們根本沒有軍功,卻被封為涇陽君和高陵君。”</p>
“嫪毒僅因為趙太後的喜愛,便被封為長信侯。”</p>
“須知,白起戰功彪炳,也隻是爵至大良造,封武安君而已。”</p>
“大秦王室自己都在踐踏的軍功封爵製,如何能夠立信,如何能夠服眾?秦如何能不二世而亡?”</p>
“钜子推崇秦製,好沒道理。”</p>
“科舉好歹能夠選拔出人才來,功爵製度,卻在腐壞之後,連功績都可以憑空捏造。”</p>
耿橘被點出科舉的弊端,倒也沒有太慌,他是承認當前科舉製度有問題的,但他卻看不起秦朝的軍功封爵製,近兩千年前的製度如何能與今天相比?</p>
墨教還是太古老了。</p>
怪不得有“墨守成規”這個成語。</p>
钜子看了耿橘一眼,平澹的說道:“你不讀史,不怪你。自變法以後,封君在秦國,已經隻是虛稱,它可以表示尊貴,也可以表示名聲。”</p>
“但唯獨沒有表示地位。”</p>
“爵位,才是大秦上下唯一的根基。”</p>
“涇陽君也好,高陵君也罷,他們的富貴,是秦王給他們的,他們可以享受一時的富貴,卻無法傳承下去,這才是根本。”</p>
“至於嫪毒。”</p>
“司馬遷寫的秦史也能算正史?你寧願相信一個正在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列國統一寰宇的秦國,會因為一個王太後的奸情而踏破帝國的信譽,也不願意相信嫪毒是真正因為軍功上位,得以封爵,才讓始皇帝如此棘手。”</p>
“你們看著零星的故事,你們知曉荊軻刺秦王的康慨悲歌,可你們知曉始皇為何如此恨樊於期?”</p>
“因為成蟜,因為……嫪毒、呂不韋。”</p>
“他們不惜汙蔑始皇的血脈,派樊於期挾持成蟜偽造叛亂,又自導自演鎮壓叛亂,還殺死了始皇的親弟弟成蟜,讓嫪毒以平叛之功,晉升長信侯……”</p>
“你們不知道呂不韋和嫪毒做的有多過分,這不怪你們。”</p>
“但你們愚蠢到相信司馬遷編的齷齪故事,寧願相信王太後的奸情可以肆意踐踏帝國的信譽,帝國根本的軍功製度,那才是……愚昧。”</p>
“真做到這個地步,大秦憑什麽統一六國?”</p>
耿橘臉色數變,但卻沒有胡攪蠻纏,他明白,是他自己想當然了。</p>
司馬遷寫史記,紀傳體畢竟不如編年體,這些單獨成篇的故事,其實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編年體胡編亂造多了,就會前後矛盾,很難改,許多時候隻能避重就輕。</p>
可紀傳體不同。</p>
司馬遷是什麽出身?司馬家是周朝貴族士大夫……</p>
秦朝,斷了世卿世祿的根,哪怕是漢朝有複辟周禮,但卻是非劉氏不得稱王,他們也回不到曾經的輝煌了……</p>
他們後人讀史,沒有想那麽多,這直接導致他辯論失誤,甚至有些丟臉。</p>
耿橘調整了一下心態,再次發起攻勢,就算秦朝的軍功封爵製信用沒有被踐踏,這個製度依舊是不可持續的!</p>
“就算軍功封爵製被完美執行,其也不可長久。”</p>
“僅最初級的公士,便賜田一頃(百畝),宅一座,仆一人,更有五十石歲奉!秦國那麽龐大的軍隊,僅滅趙國就坑殺數十萬人,常年戰爭,得有多少人獲得爵位,的需要多少田地、宅院、隸臣、俸祿去供養他們?”</p>
“百姓根本負擔不起!”</p>
钜子歎了口氣,並不願意回答,而是點了點張執象,問道:“你可願告知他?”</p>
張執象點頭表示同意。</p>
他看向耿橘說道:“商鞅若是設定的一套不可持續的製度,他也不配為商鞅了。”</p>
“你可知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對梁惠王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p>
“這是什麽?”</p>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姓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五畝之宅,百畝之田,數口之家溫飽無饑!”</p>
“秦國的軍功封爵製,其公士一級,便是對應的如此。”</p>
“而想要獲得這樣的生活,其要求是……在軍功上,斬首一級。”</p>
“這簡單嗎?”</p>
“僅長平之戰便坑殺了四十萬趙軍,這豈不是夠四十萬秦軍升級為公士?”</p>
“並非如此。”</p>
“秦軍的軍功記錄,並非是個人單獨計算的,需要以行伍為單位,假如一伍有五人,你們斬首一人,卻陣亡兩人,這不但沒有功勞,反而有罪。”</p>
“秦是虎狼之師不假,但也不是為了首級喪心病狂,不顧紀律和戰友的!”</p>
“戰友的命,便是他們自己的命。”</p>
“唯有盡一切可能減少戰損,擴大戰果,他們才有軍功可拿。”</p>
“長平之戰,趙國四十五萬兵力,算全部剿滅。”</p>
“可秦國出動了六十萬大軍,戰損二十萬!”</p>
“也就是說,剩下的四十萬秦軍,隻能分到二十五萬首級的功勞。而二十五萬名公士,他們的賞賜不過是孟子讓梁惠王治理國民的一個該有的狀態……”</p>
“這是負擔嗎?”</p>
“彼秦國之時,華夏人口幾何,田畝幾何?一家百畝,多嗎?大明建國初期六千萬人口,尚且可以男子分田三十畝,女子十五畝。”</p>
“公士一家幾口人?分百畝之田,多嗎?”</p>
“軍功封爵製本身就是量入為出製定的製度,根本不會因為戰爭停止,不再擴張而崩潰。更不會因為戰功過多,就無田可分。”</p>
“須知。”</p>
“在軍功封爵製的基礎上,還有降爵繼承製和身死奪田製!”</p>
其中第九級的“五大夫”是一個分界線,往下都是民爵,再往上就是卿爵。</p>
民爵是指普通士兵依靠斬首能夠晉級的爵位,最高是第八級的公乘,再往上就需要擔任軍中指揮序列,以戰役的功勞來論升降了。</p>
民爵和卿爵並非不可跨越的鴻溝,而是個人勇武的價值和將領價值的區別。</p>
在軍功爵位製下,不論出身貴賤,一切由功績說話,哪怕是宗室子弟,沒有足夠的軍功,連宗室族譜上都不會記錄名字……</p>
</p>
這是最大的公平,是秦國賴以維持的信。</p>
耿橘首先攻擊的便是軍功封爵製的信,他說道:“說是一切以軍功來論,可昔日秦昭襄王的兄弟嬴芾和嬴悝他們根本沒有軍功,卻被封為涇陽君和高陵君。”</p>
“嫪毒僅因為趙太後的喜愛,便被封為長信侯。”</p>
“須知,白起戰功彪炳,也隻是爵至大良造,封武安君而已。”</p>
“大秦王室自己都在踐踏的軍功封爵製,如何能夠立信,如何能夠服眾?秦如何能不二世而亡?”</p>
“钜子推崇秦製,好沒道理。”</p>
“科舉好歹能夠選拔出人才來,功爵製度,卻在腐壞之後,連功績都可以憑空捏造。”</p>
耿橘被點出科舉的弊端,倒也沒有太慌,他是承認當前科舉製度有問題的,但他卻看不起秦朝的軍功封爵製,近兩千年前的製度如何能與今天相比?</p>
墨教還是太古老了。</p>
怪不得有“墨守成規”這個成語。</p>
钜子看了耿橘一眼,平澹的說道:“你不讀史,不怪你。自變法以後,封君在秦國,已經隻是虛稱,它可以表示尊貴,也可以表示名聲。”</p>
“但唯獨沒有表示地位。”</p>
“爵位,才是大秦上下唯一的根基。”</p>
“涇陽君也好,高陵君也罷,他們的富貴,是秦王給他們的,他們可以享受一時的富貴,卻無法傳承下去,這才是根本。”</p>
“至於嫪毒。”</p>
“司馬遷寫的秦史也能算正史?你寧願相信一個正在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列國統一寰宇的秦國,會因為一個王太後的奸情而踏破帝國的信譽,也不願意相信嫪毒是真正因為軍功上位,得以封爵,才讓始皇帝如此棘手。”</p>
“你們看著零星的故事,你們知曉荊軻刺秦王的康慨悲歌,可你們知曉始皇為何如此恨樊於期?”</p>
“因為成蟜,因為……嫪毒、呂不韋。”</p>
“他們不惜汙蔑始皇的血脈,派樊於期挾持成蟜偽造叛亂,又自導自演鎮壓叛亂,還殺死了始皇的親弟弟成蟜,讓嫪毒以平叛之功,晉升長信侯……”</p>
“你們不知道呂不韋和嫪毒做的有多過分,這不怪你們。”</p>
“但你們愚蠢到相信司馬遷編的齷齪故事,寧願相信王太後的奸情可以肆意踐踏帝國的信譽,帝國根本的軍功製度,那才是……愚昧。”</p>
“真做到這個地步,大秦憑什麽統一六國?”</p>
耿橘臉色數變,但卻沒有胡攪蠻纏,他明白,是他自己想當然了。</p>
司馬遷寫史記,紀傳體畢竟不如編年體,這些單獨成篇的故事,其實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編年體胡編亂造多了,就會前後矛盾,很難改,許多時候隻能避重就輕。</p>
可紀傳體不同。</p>
司馬遷是什麽出身?司馬家是周朝貴族士大夫……</p>
秦朝,斷了世卿世祿的根,哪怕是漢朝有複辟周禮,但卻是非劉氏不得稱王,他們也回不到曾經的輝煌了……</p>
他們後人讀史,沒有想那麽多,這直接導致他辯論失誤,甚至有些丟臉。</p>
耿橘調整了一下心態,再次發起攻勢,就算秦朝的軍功封爵製信用沒有被踐踏,這個製度依舊是不可持續的!</p>
“就算軍功封爵製被完美執行,其也不可長久。”</p>
“僅最初級的公士,便賜田一頃(百畝),宅一座,仆一人,更有五十石歲奉!秦國那麽龐大的軍隊,僅滅趙國就坑殺數十萬人,常年戰爭,得有多少人獲得爵位,的需要多少田地、宅院、隸臣、俸祿去供養他們?”</p>
“百姓根本負擔不起!”</p>
钜子歎了口氣,並不願意回答,而是點了點張執象,問道:“你可願告知他?”</p>
張執象點頭表示同意。</p>
他看向耿橘說道:“商鞅若是設定的一套不可持續的製度,他也不配為商鞅了。”</p>
“你可知孟子的《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對梁惠王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p>
“這是什麽?”</p>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姓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五畝之宅,百畝之田,數口之家溫飽無饑!”</p>
“秦國的軍功封爵製,其公士一級,便是對應的如此。”</p>
“而想要獲得這樣的生活,其要求是……在軍功上,斬首一級。”</p>
“這簡單嗎?”</p>
“僅長平之戰便坑殺了四十萬趙軍,這豈不是夠四十萬秦軍升級為公士?”</p>
“並非如此。”</p>
“秦軍的軍功記錄,並非是個人單獨計算的,需要以行伍為單位,假如一伍有五人,你們斬首一人,卻陣亡兩人,這不但沒有功勞,反而有罪。”</p>
“秦是虎狼之師不假,但也不是為了首級喪心病狂,不顧紀律和戰友的!”</p>
“戰友的命,便是他們自己的命。”</p>
“唯有盡一切可能減少戰損,擴大戰果,他們才有軍功可拿。”</p>
“長平之戰,趙國四十五萬兵力,算全部剿滅。”</p>
“可秦國出動了六十萬大軍,戰損二十萬!”</p>
“也就是說,剩下的四十萬秦軍,隻能分到二十五萬首級的功勞。而二十五萬名公士,他們的賞賜不過是孟子讓梁惠王治理國民的一個該有的狀態……”</p>
“這是負擔嗎?”</p>
“彼秦國之時,華夏人口幾何,田畝幾何?一家百畝,多嗎?大明建國初期六千萬人口,尚且可以男子分田三十畝,女子十五畝。”</p>
“公士一家幾口人?分百畝之田,多嗎?”</p>
“軍功封爵製本身就是量入為出製定的製度,根本不會因為戰爭停止,不再擴張而崩潰。更不會因為戰功過多,就無田可分。”</p>
“須知。”</p>
“在軍功封爵製的基礎上,還有降爵繼承製和身死奪田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