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湯姆遜?”


    聽到這個名字。


    徐雲的表情頓時微不可查的一僵。


    連帶著呼吸都漏跳了一拍。


    原先他一度以為,這位湯姆遜很可能是發現電子的那位jj湯姆遜。


    結果誰能想到.....


    此人居然是威廉湯姆遜這位同姓的科學家?


    其實比起威廉湯姆遜這個名字,此人的另一個稱呼可能傳播度更高一點:


    開爾文勳爵。


    沒錯!


    就是那個熱力學溫標的發明人,赫赫有名的熱力學之父。


    物理課本裏時常會提到的開爾文溫度,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威廉湯姆遜生於1824年6月26日的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他的父親詹姆士是貝爾法斯特皇家學院的數學教授,一家在湯姆遜八歲時遷往了蘇格蘭的格拉斯哥。


    其實在幼年時期,威廉湯姆遜的表現隻能算是中等,沒啥特別驚人的地方。


    結果等到了格拉斯哥後。


    湯姆遜忽然就像是個激活了外掛的掛逼一樣,創下了一連串極其離譜的記錄:


    他在10歲便進了格拉斯哥大學讀預科。


    十四歲開始學習大學程度的課程。


    十五歲時憑一篇題為‘地球形狀’的文章,獲得了蘇格蘭學會麵向境內所有大學的calm金獎章......


    不過由於骨折了一年以及家境的緣故。


    湯姆遜直到16歲那年才考入了劍橋大學,選擇攻讀了4+1的標準學位,21歲那年才從大學畢業。


    畢業後的湯姆遜在1846年受聘為格拉斯哥大學自然哲學教授,一直任職到了1907去世。


    在此期間。


    他建立起了全英國的第一個大學物理研究實驗室,也是第一個提出向大學生普及物理實驗的專家。


    他還利用實驗室的精密測量結果來協助擬定大西洋海底電纜的鋪設工程,使得英國與美洲之間的通訊得到突破性的發展。


    等到了1848年。


    他創立了熱力學溫標。


    1851年。


    他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這是公認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標準說法,他從熱力學第二定律斷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趨勢。


    往後他還預言了湯姆孫效應、發明了電像法,定義了絕對溫度等等。


    後來英政斧於1866年封他為爵士,並於1892年晉升為開爾文勳爵。


    開爾文這個名字,就是從此開始的。


    不過在後世。


    開爾文這個名字除了絕對溫度之外,還經常和物理學的兩朵烏雲的段子扯上關係。


    這個段子想必大多數同學都聽過,不過其中還有一些內情需要點明...或者說糾正一番。


    活了兩百年沒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在19世紀...也就是1800-1900年這一百年間,物理學得到了極其飛速的發展。


    當時很多人認為物理大廈已經完全建成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動搖。


    後人們的任務隻剩下在地麵上抬頭仰望前輩,高喊666就完事兒了。


    在這種背景下。


    1900年的4月27日。


    在倫敦的阿爾伯馬爾街皇家研究所,開爾文男爵發布了一篇名叫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19世紀烏雲的演講。


    其實吧。


    當時開爾文的原話是這樣的:


    “動力學理論斷言,熱和光都是運動的方式。但現在這一理論的優美性和明晰性卻被兩朵烏雲遮蔽,顯得黯然失色了”(the beauty and clearness of thedynamical theory, which asserts heat and light to be modes of motion, is atpresent obscured by two clouds...)


    開爾文所說的第一朵烏雲呢,指的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


    也就是地球在以太中運動的問題。


    在人們當時的觀念裏,以太代表了一個絕對靜止的參考係。


    而地球穿過以太在空間中運動,就相當於一艘船在高速行駛,迎麵會吹來強烈的“以太風”。


    所以邁克爾遜在1881年進行了一個實驗,想測出這個相對速度,但結果並不十分令人滿意。


    於是他和另外一位物理學家莫雷合作,在1886年安排了第二次實驗。


    這也是截止到1886年之前,物理史上進行過的最精密的實驗了:


    他們動用了最先進的幹涉儀,為了提高係統的靈敏度和穩定性,他們甚至多方籌措弄來了一塊大理石板,把它放在了一個水銀槽上。


    這樣就把幹擾的因素降到了最低。


    然而實驗結果,卻讓他們震驚且失望無比:


    兩束光線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時間差,以太似乎對穿越於其中的光線毫無影響。


    這個實驗當時在物理界引起了轟動,因為“以太”這個概念作為絕對運動的代表,是經典物理學和經典時空觀的基礎。


    而這根支撐著經典物理學大廈的梁柱,竟然被一個實驗的結果而無情地否定了,這顯然是個動搖基石的現象。


    同時在後世。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也被列為了物理史上最有名的“失敗的實驗”之一。


    因此在那個時代,其被稱為一朵烏雲自然也無可厚非。


    至於“第二朵烏雲”嘛......


    指的則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這也是開爾文最被誤解的一點。


    所謂黑體,字如其意。


    它指的就是最黑的東西,那時候由於沒有抽卡遊戲的緣故,各位非酋們尚且不為人知...好吧抱歉,說偏了。


    總之真正的黑體呢,是指一個完美的吸收體。


    即它可以吸收入射到它上麵的任何波長的輻射,既不反射也不透射。


    我們知道。


    除了吸收和反射電磁波外,任何一個物體都在向外輻射電磁波。


    這種輻射與物體的溫度、材料的種類和表麵狀況有關,稱為熱輻射。


    而黑體卻是個例外:


    它輻射的強度卻隻與溫度有關。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學者們麵對黑體輻射問題,運用了經典物理學的瑞利—金斯定律,來計算黑體輻射強度與能量間之關係。


    按照當時的經典物理學電動力學理論,輻射是連續的。


    這便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計算之黑體輻射時,強度會隨輻射頻率上升,而趨向於放出無窮大之能量,物質將因“無限製”輻射而徹底衰變。


    這顯然是不合現實邏輯與經典力學理論的狀況。


    這就是第二朵烏雲。


    別名紫外災變,也叫瑞利-金斯災變。


    至於再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第一朵烏雲,最終引導了相對論革命的爆發。


    第二朵烏雲,最終引導了量子論革命的爆發。


    等到了2022年。


    物理學的頂部已經是烏雲密布了.......(這裏再玩個小遊戲,目前比較公認的烏雲有25-30朵,能說出10朵就加更一章,所有評論可以累加,也就是所有人答案加起來有十朵就加更一章。)


    而在那次大會上呢,開爾文其實特別指出了有關第二朵烏雲的一件事。


    那就是理論計算的雙原子或多原子的定壓熱容量和定容熱容量之比的值,與實驗觀察值之間有著巨大的偏差:


    “......觀察的明顯偏離絕對足以否證玻耳茲曼一麥克斯韋學說。”


    “......事實上,玻耳茲曼一麥克斯韋學說的偏差,其實比上麵列舉的還要大。”


    這份演講稿被保留在了劍橋大學的圖書館二館,''physics’中‘19th century’的分類。


    因此在整個演講過程中。


    開爾文的態度其實是非常非常謹慎的,絲毫沒有小看兩朵烏雲的意思。


    可惜在後世各種的傳播之下。


    開爾文的話變成了“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隻是一些修飾工作”的段子——這句話壓根就不是他說的。


    這句話的出處不是開爾文,而是阿爾伯特邁克耳遜。


    也就是第一朵烏雲‘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中的那位邁克爾遜。


    他在1894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


    “似乎可以說,物理學宏大的基本原則已經牢固確立,堅不可摧未來物理科學的真理應當從六位小數中尋找。”


    這句話被魔改之後,卻被套在了開爾文身上,成為了一個段子,何其可歎。


    某種程度上來說。


    開爾文...或者說威廉.湯姆遜,應該算是被段子毀掉的典型之一了。


    曆史上類似的倒黴蛋其實也有不少,明明是個好人,卻被歪曲成了醜角。


    例如潘金蓮、尹誌平、元稹還有登徒子都是如此。


    視線再回歸原處。


    從威廉湯姆遜的曆史地位來看,他倒是確實符合光環的篩選標準。


    畢竟現代熱力學之父嘛。


    沒有他的出現,現代很多和溫度有關的定義都難以得到一個統一。


    但問題是......


    如今明明知道了威廉湯姆遜名字,為什麽光環沒有任何反應呢?


    要知道。


    在之前兩個副本裏。


    隻要徐雲判斷出副本的目標姓名,光環便會通過光幕將任務投放到他眼前,附加一堆騷話。


    可眼下徐雲麵前卻沒有光幕探出,更別說任務提示啥的了。


    是光環掉線宕機了?


    還是說......


    這個副本的核心人物,並不是威廉.湯姆遜?


    抱著這股疑問,徐雲又用餘光打量了一番威廉.湯姆遜。


    無論這個看起來有些像青春版薩魯曼的年輕人到底是不是這次任務的主角,至少一個‘關鍵人物’的定位是跑不掉的。


    因此接下來自己要做的,就是確定眼下的具體時間。


    然後盡可能的留在對方身邊,進而尋找後續的真相。


    .........


    與小牛當初的1665副本不同。


    如小兩百年過去,英國人在服裝和明麵上的衛生習慣上都有了不少進步,至少沒當年那麽原始獵奇了。


    威廉湯姆遜先是回車廂拿出了一帶土豆,隨後對徐雲和威爾道:


    “羅峰,我去前麵的小河邊洗些土豆,今晚吃鹹熏肉燉土豆。”


    “你和威爾一起去把我撿回來的柴火劈了,這一帶柴火的質量很好,所以我多撿了一點。”


    “今晚先用一部分,剩下的放到車上一路接著用,畢竟這兒實在是太潮了。”


    徐雲見說連忙點了點頭,答道:


    “沒問題,湯姆遜先生。”


    湯姆遜淡淡的嗯了一聲,拿著土豆走向了遠處的小河。


    待他離開後。


    一旁的威爾從車廂的側麵掏出了兩把斧頭,將其中一把遞給徐雲:


    “羅峰先生,你會劈柴嗎?”


    徐雲接過斧頭,用沒有受傷右手拿著斧柄顛了顛,意味深長的道:


    “當然會了,我這可是牛頓爵爺祖傳的劈柴路數呢。”


    威爾:“0v0?”


    隨後徐雲跟著威爾來到木柴邊,開始劈起了柴。


    說來也巧。


    威廉湯姆遜找回木頭的都是楊樹枝,畢竟這種植物又幹又脆,很適合做柴火。


    看著這種英倫特有的矮小楊樹,徐雲忽然想到了1665副本。


    當初小牛在帶他前往威廉家之前,也曾經和他一起劈過這種木頭。


    真是懷念啊......


    哢——


    劈斷一根木柴後。


    徐雲瞥了眼遠處撅著屁股洗土豆的威廉湯姆遜,假裝隨意的對威爾說道:


    “威爾先生,你們這次打算到哪兒去?”


    威爾為了照顧徐雲這個‘殘疾人’,他幹的活要更多一些,聞言抹了把汗,說道:


    “去倫敦。”


    “倫敦?”


    徐雲故作詫異的一挑眉,好奇道:


    “你們也去倫敦嗎?”


    威爾點了點頭,再次將一根木柴挪到麵前,哢嚓一聲將其劈成兩段,同時嘴上道:


    “鄉下的地這些年收成不好,我打算去倫敦碰碰運氣。”


    “聽說這些年遠洋貿易很缺人手,如果能混個工作,總比種地要好一些。”


    威爾身上的鄉土氣息非常濃鬱,徐雲很自然便相信了這個路人角色的說法,隨後他話鋒一轉,忽然問道:


    “那麽湯姆遜先生呢?”


    “湯姆遜先生啊?”


    威爾搖了搖頭,將斧頭放下勻了口氣息,答道:


    “他的話我就不了解了,我隻是聽說他好像是要去倫敦投奔某個很出名的老教授吧。”


    “我父親和湯姆遜先生的爺爺認識了許多年,兩家人的關係很好,就把我托給他了。”


    徐雲這才了然的點了點頭,心中閃過了一絲明悟。


    威爾這個鄉土氣息濃鬱的少年大概率和自己的任務無關,多半就是個類似張三那樣的路人,頂多頂多就是謝老都管那襠。


    而光環呢,又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把自己放到湯姆遜身邊——畢竟這位可不是啥大白菜。


    因此很明顯。


    自己此次任務的目標,應該就是威爾口中那位湯姆遜要投奔的大人物了。


    因此隻要能確定如今的年代,便可以完全篩出這個目標。


    想到這裏。


    徐雲不由看向了威爾,問道:


    “威爾先生,湯姆遜先生居然能結識倫敦的教授?他看起來也不大吧,有三十了麽?”


    徐雲這招是從某本曆史小說裏學來的聲東擊西法,假意問的是前者,實際上的重點卻在後頭。


    果不其然。


    威爾絲毫沒有察覺到什麽異常,濃眉大眼的老實答道:


    “我不是說過了麽,湯姆遜先生的過往我也不太清楚,不過肯定沒超過三十——我爸爸說他今年才二十四歲呢。”


    徐雲聞言,心中頓時一凝。


    二十四歲?


    如果沒記錯的話。


    威廉.湯姆遜是1826年生人,加上這個年齡.....


    考慮到周歲之類的問題,比較寬泛點說,現在應該是1849-1851之間?


    而這個時間倫敦有名並且和威廉.湯姆遜有關的老教授,無疑要首推亞當霍普金斯了。


    說起霍普金斯,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想到‘根據霍普金斯大學的報告顯示......’這個梗。


    不過那所霍普金斯大學是由約翰斯霍普金斯建立的,和亞當霍普金斯沒啥關係。


    亞當霍普金斯是劍橋大學的一位知名教授,也是19世紀很有名的地質學家和數學家,帶出過威廉.湯姆遜和斯托克斯兩位大佬。


    此人的年齡如今應該在60歲上下,無疑符合‘老教授’這個描述。


    雖然他的名聲在科學史上不算特別顯赫,但能帶出威廉.湯姆遜和斯托克斯,也足以判斷此人的能力非同尋常。


    況且名聲不顯,不是正符合光環的特性之一嗎?


    因此很明顯。


    這次的任務目標,必然是亞當霍普金斯!


    如果不是,他羅峰當場就把那把斧子吃掉!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


    優勢在我!


    .............


    注:


    起點崩了一下,我還以為發不出來了呢


    ------題外話------


    汶川14周年了,好快啊,願祖國山河無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進不科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新手釣魚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新手釣魚人並收藏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