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拓本在洞外觀察洞窟,不料洞中出了變故,生出一座大陣來。


    大陣範圍廣闊,楊拓雖在洞外,也不免被大陣籠罩,落入陣中。


    楊拓在陣中仔細觀察,雖不曾移動分毫可是大陣依然運轉不休,生出了許多的變化。


    楊拓也借著這些變化,簡單的摸清楚了大陣的一些特征。


    此陣,內含乾坤,變幻陰陽,演五行之妙,展生死之機。楊拓隻是粗略觀察,就發現了大陣的數種大變化與數十種小變化。


    雖看得不甚分明,卻也對此陣心驚不已。此陣的威力,比之想象中還要更勝三分,端的是威力無窮。


    楊拓如今隻是在大陣的邊緣,尚未被卷去核心區域。可是隨著陣法的運轉,遲早也會感受到大陣的全部威力。


    楊拓並不願意陷入陣法之中,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陣法出現的莫名其妙,他已然十分小心,還是出了意外。


    一般的陣法,在外界總能察覺幾分。可是這座大陣,楊拓真的是沒有絲毫的察覺。


    如今陷入大陣之中,若不想被困於此,就隻得破陣而出。他此時施展自己的全部陣法學識,想要看清陣中的變化。


    隨著他的研究,以及大陣的不斷運轉,他越來越感覺有些熟悉,好像在哪裏聽說過這個陣法。


    他雖然未觀全貌,但是管中窺豹,也能看出一些名堂。此陣接陰陽二氣,演五行之力,其中又有數種變化。


    楊拓是越看越覺得熟悉,忽得他靈光一閃,這不就是後世所聞的“兩儀微塵陣”嘛!


    兩儀微塵陣,全名“生死晦明幻滅兩儀微塵陣”,乃是以“先天一氣太清神符”作為陣眼,納須彌於芥子,演世界於微塵,端是不凡。


    此陣有生死晦明幻滅六門,接引先天陰陽二炁,演化五行之力,一步行差踏錯便當化為清氣,形神俱滅。


    正因為這陣法,納須彌於芥子,演世界於微塵,其浩大而又微小,楊拓方才沒有察覺陣法布置的痕跡。


    畢竟在微塵之間演化世界,本就是難以想象之事,他此時當是被陣法裹入了塵埃之中。


    關押雲霄仙子,畢竟是太清聖人的手筆,由這兩儀微塵大陣代替乾坤圖鎮壓,也是不錯的選擇。


    隻是不知道這陣法是由誰所布置,若是聖人親手所布,怕是楊拓也要難逃被困之厄!


    楊拓仔細觀察、研究、印證,最後得出了結論,此陣是兩儀微塵大陣無疑。


    不過,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此陣本就是為了鎮壓大羅而置,他想要破陣而出,那是難之又難。


    此陣明顯尚未完全展開,也是他沒有胡亂試探。不然大陣受激,全力運轉開來,他怕就是脫困無望!


    楊拓極力降低自己在陣法之中的存在感,他並不想引起大陣的諸般變化,那會讓他越陷越深。


    他先是收斂自身氣息與法力波動,隨後以乾坤圖將自身包裹,暫時從陣法的空間中隔絕開來。


    這樣也隻能暫時不受大陣運轉的影響,可是要脫困而出,卻是不能。


    他隻能靜下心來,仔細研究陣法,以期能夠窺破一些玄奧,得以破陣而出。


    不過顯然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若是陣法如此好破,也就不足以鎮壓大羅。


    正當楊拓仔細研究這兩儀微塵大陣之時,東邊的齊國,隨著諸子百家的齊聚,聲勢越發浩大。


    這一日,齊國將稷下學宮布置的十分隆重,百家之人全都聚集在廣場之上。


    其人雖眾,卻各有其座,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絮,秩序井然。


    卻是齊王搭下擂台,讓天下諸子上台一較高下。這當然不是擂台比武,不過卻有些像後世的辯論大賽。


    諸子都要去擂台之上,闡述自家的觀點,駁斥他人的言論。在言語的交鋒與思想的碰撞之中,完成最後的升華。


    此時,齊國天氣晴朗,雲淡風輕,陽光撒向大地,穿過樹蔭,落在大地之上,顯示出點點斑駁,一片祥和。


    完全看不出,一會擂台之上將要以言語,分出個高低勝負。言語雖比不得刀兵,可是道不同,路相左,比之尋常之仇,更烈三分。


    此時,場中人山人海,高朋滿座,卻不顯得雜亂,而是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在鼓聲三響之後,由學宮的宮主宣布了大會的開始,這個時候可沒有什麽領導講話,我來說兩點。


    宮主宣布大會開始之後,自有學派的代表上台,闡述自家的理論。


    天下諸子,百家學派,說多不多,說少也是不少。


    正所謂理不辨不明,諸子百家想要辨得分明,顯然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


    首先上台的不過是一個末流的小學派,他們的思想或有奇特之處,不過既然屬於末流,顯然其弊端也是不小。


    大會就在闡述,講解,爭論,等諸般過程之中,愈演愈烈,逐漸的進入到正規之中。


    而人族的氣運,也在不斷的匯聚而來。它們翻滾、湧動,在稷下學宮之上形成了一片氣運祥雲。


    每當有精彩的言論,新奇的觀點,亦或是震人發聵、於人族有益的觀點產生之時,就會有無形的文字,攜帶著思想落入氣運祥雲之中。


    直到墨家的墨子上台之時,氣運已成鼎沸之勢,猶如鼎中之水,欲要升騰而出。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襟三江而帶五湖。”


    “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


    “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


    “言不信者,行不果。”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據財不能以分人者,不足與友。守道不篤,偏物不博,辯是非不察者,不足與遊。”


    ……


    墨子的思想隨著言語飄蕩而出,在廣場之上回蕩。其中蘊含的道,卻深入人的心中,飄入人族氣運之中。


    墨子上台,好似一根導火索,點燃了諸子的熱情。眾人紛紛上台闡述自家思想,布道於眾生。


    先後有陰陽家鄒衍、縱橫家鬼穀子、名家鄧析、兵家孫武、雜家呂不韋等諸子闡述。


    就連許行與扁鵲,也分別代表農家與醫家,上台闡述了自家的思想。


    而法家則是由管仲出麵,道家老子未至,不過也有莊子作為代表。


    至於儒家的孔子,則是最後上台。


    當孔子上台之後,先朝四方行禮,以敬人族先賢。又朝台下行禮,以謝諸子之言。


    如孔子一般,也能在諸子的言語中有所領悟,與自身的“道”相印證,大有收獲。


    孔子行禮之後,方才鄭重的開口說道:“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從封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灌水小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灌水小白並收藏成道從封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