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一部編年體的史書,也是魯國的國史。孔子如今外出遊曆,對於春秋的編撰,其實是不利的。


    就算現在他想要編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孔子不是楊拓,他沒有楊拓的便利。


    楊拓編撰史書之時,有三祖、三皇、五帝,以及諸多人族先賢相助。那些曆史不過是一眾先賢的親身經曆罷了。


    孔子雖然德行卓越,然而如今終究不過一介凡人。他若要編撰春秋,估計還得等到遊曆結束,回到魯國之時。


    在此之前,楊拓需要的就是,在孔子心中種下一顆樹苗,然後靜靜等待其茁壯成長及可。


    正在孔子勤學之際,在西牛賀洲,中央婆娑淨土之中。


    釋迦牟尼正寶相莊嚴的端坐於蓮台之上,他那蓮台正是那得自楊拓的三品功德金蓮。


    如今的大成佛教,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早已不複一開始那般模樣。


    釋迦牟尼畢竟是多寶道人轉世,他在佛門之中立下大成佛教,那些被阿彌陀佛與準提佛母強渡而去的一眾截教弟子,好似找到了歸宿一般,紛紛來投。


    中央婆娑淨土,如今有釋迦牟尼佛、燃燈上古佛與大日如來佛三尊佛祖為憑依。又有懼留孫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等闡教出身之人為臂助。


    再輔以歸順的諸多截教弟子為骨幹,其氣勢之勝,還在西方極樂世界之上。再加上大成佛教與小成佛教都是以十二品功德金蓮鎮壓氣運,彼此氣運相通。


    此消彼長之下,佛門的氣運不斷的朝著大成佛教匯聚。若不是極樂世界之中,尚有兩位聖人坐鎮,這佛門怕就是釋迦牟尼作主了。


    當日,道祖頒下法旨,諸聖不得輕出,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麵。西方二聖也隻得看著釋迦牟尼反客為主,執掌佛門大權。


    在二聖不出的情況下,隻靠彌勒佛與藥師王佛主持大局,再加上三兩隻小貓,在實力與教義都不占優的情況下,根本無力阻止大成佛教的擴張。


    一切都照著老子的謀劃在發展!


    老子不虧為諸聖之首,一出手就反轉了局勢,這一手謀劃,將西方二聖在封神之戰中的收獲,消耗得一幹二淨。


    釋迦牟尼端坐於蓮台之上,看向大殿之中的一眾佛陀、菩薩、羅漢,隨即開口道:“我中央淨土如今興盛,皆眾佛之功。然,其勢雖花團錦簇,卻宛如烈火烹油,乃無根之基。”


    觀音菩薩行了一禮,問道:“我等不知世尊真意,還請世尊明言!”


    釋迦牟尼看了觀音菩薩一眼,繼續說道:“當立下根基!”


    觀音菩薩又問道:“不知根基在何處?”


    釋迦牟尼卻微微一笑,閉口不言。隨後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眾佛不解其意。


    寶相莊嚴的大雷音寺中,一時沒有了動靜。諸佛、菩薩、羅漢各自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眾人都在領悟佛祖之意。


    不時有人皺眉,又有人作恍然狀。偌大的雷音寺因為釋迦牟尼的一個動作,顯現出了許多的姿態,每個人都似有所悟。


    在大殿的中部,有一名喚地藏的菩薩,更是腦後佛光璀璨,如有所得。


    他見無人出言,便跨步而出,朝著釋迦牟尼說道:“世尊,弟子若有所悟,願為我佛尋覓根基。”


    釋迦牟尼聞言,方才收回手臂。看向地藏,問道:“可有所得?”


    地藏菩薩行了佛禮,答道:“是!”


    “果有所得?”釋迦牟尼又問。


    地藏菩薩沉默半晌,鄭重說道:“確有所得!”


    釋迦牟尼莊嚴的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微笑,隨即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去吧!”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地藏菩薩不悲不喜,答道:“弟子謹遵我佛法旨!”穀


    接著又誦了一聲佛號:“南無釋迦牟尼佛!”


    說完就徑直出了大雷音寺,騎上自己的坐騎,就朝佛國之外行去。


    諸佛、菩薩、羅漢,多有不解其意者。但見此情形,也知地藏菩薩此舉,必有深意。


    這地藏菩薩本為婆羅門之女,隻因其母墮入地獄,在地獄之中受苦。


    她欲救母脫離苦海,乃設供修福,積攢功德,後終修成菩薩道果。


    她救母之時,多見地獄凶惡,眾生皆苦。其雖有慈悲之心,卻無普渡之力,渡不得眾生。


    此次見世尊之意,猶如那指路的明燈,將其心中最後的疑惑掃去。


    她因此看清了自己的前路,明悟了自己的道。然而她的道充滿了崎嶇坎坷,注定遍地荊棘。


    當釋迦牟尼詢問她之時,既是在問大成佛教未來之路,也是在問她的佛心,問她的道。


    當地藏菩薩仔細詢問過自己的本心之後,方才鄭重的回答釋迦牟尼之言。


    地藏菩薩騎著坐騎諦聽,出了佛國。從西牛賀洲的鬼門關,進入了幽冥界之中。


    整個洪荒分為天地人三界,其中天界指得就是九天之上的三十三天,為一眾天仙、神袛的居所。


    人界是指眾生生活之地,也就是現如今的洪荒世界。不過在封神大戰之中,洪荒大地被打碎之後,形成了四大部洲。


    人界包括著四大部洲與四海之地。更有極北之地的極寒冰原,極東之地的風暴海洋,極南之地的不滅火山,極西之地的無垠瀚海。


    此四象為天地之極,仙神難渡。四極之外,為無盡虛空之地。


    最後就是三界之中的地界,又喚作幽冥界,乃是眾生亡魂的歸所。


    其界陰氣彌漫,暗無天日,魅影重重,環境惡劣。其鬼也囂張,魔也猖狂。


    這裏就仿佛是妖魔鬼怪的天堂,是陰謀詭計滋生的搖籃,除了詭異,還是詭異。


    是以,昊天上帝早置十殿閻羅,將其納入管轄之下。逐漸的,幽冥界就成為了鬼仙的樂園,又被稱為幽冥地府。


    不過幽冥界廣大無邊,縱使十殿閻羅,也不過管轄一隅。更多的地方,仍處於無序的狀態之中。


    再加上通天教主的誅仙劍氣,將三界分割,幽冥界也大受影響。


    如今的十殿閻羅,也不過能管轄南贍部洲一地。其餘三方地府,多處於混亂不堪的景象。


    那東方青華大帝,有南方長生大帝幫襯,又有一眾闡教門徒相助,勉強將東方地府維持。


    西方勾陳大帝,有昊天上帝的支持,也在不斷的整頓西方地府。


    隻有楊拓那北方天域,無人支持,又因北俱蘆洲妖魔橫行,牽扯了他大量的精力。


    對於北方地府,他完全沒有管理。隻是將桃精柳怪,封作神荼鬱壘,看守北方地府的鬼門關。


    後來,又派遣九頭獅子鎮壓地府,使之不能生亂。至於其他,暫時也隻能放任自流。


    隻等梳理了北俱蘆洲之後,再來整頓北方地府。


    地藏菩薩自入了西方地府,就一路朝著西方地府中最高的山峰,也是最大的山脈——陰山,不斷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道從封神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灌水小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灌水小白並收藏成道從封神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