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孔子又經曆了五帝定倫,見證了人族的發展,壯大,崛起。
本來,這一切都還很正常,在楊拓法力的支持下,孔子淌洋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一直到封神大戰之時,卻出現了變化。
孔子一直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見證曆史。
然而在封神大戰之時,他卻化作了西周丞相薑子牙,雖然還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動。
卻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親曆者。孔子尚且不明白其緣由,但是楊拓卻已經發現了端倪。
他仔細的盯著畫卷之中的薑子牙,手中紫微鬥數不停的演算。
良久,雖然還是什麽都推算不出來,但是他已經明白了一些事情。
楊拓喃喃自語,道:“道兄,讓我找得好苦啊!難怪數百年來都不曾得到你的消息。卻不想,玉清聖人為你準備了這樣一條道路!”
這一刻,楊拓已經有些明白了。
薑子牙在封神之戰中,乃是應劫之人。再加上身居相位,領兵征伐,其身上因果糾纏,注定仙道無望。
縱然元始天尊有無量神通,可以逆天改命。但是闡教信奉的乃是順天應人,元始天尊不會違背自己的道。
如今,乃是百家爭鳴之大世,薑子牙卻轉世為了孔子。若說這其中沒有元始天尊的手筆,他卻是不信。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儒家不修元神,也不修肉身,修得是胸中的一口浩然之氣。不為仙,不成神,走得是聖賢之道。
儒家更是無需出世,他們需要入世修行,於紅塵之中踐行自己的道。
其不懼因果糾纏,隻在紅塵之中打滾。這不正是,最適合薑子牙的道路嗎?
楊拓一直以來都算不出孔子的來曆,其命運虛無一片,不知其所來,也不知其所往。
他雖猜測孔子必然是大能轉世,卻從來沒有想過,其會是薑子牙轉世。
按照他的推論,薑子牙精通謀略,擅長兵法。其轉世之人,不是縱橫家的鬼穀子,就是兵家的孫子。
不想他卻猜錯了!
後世也有薑子牙轉世為鬼穀子與或是孫子的傳言,不曾想居然是孔子。
這一下,真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不過仔細想想,也十分合理。薑子牙在封神之中,功勳卓越,為闡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也因此,其身上因果糾纏,仙道難成。最終隻得享人間富貴,無疾而終。
以元始天尊的性格,必然會為其準備一條出路。
鬼穀子的縱橫家,孫子的兵家,都不足以表述其功。
若是聖人不善加安排,不免會落個過河拆橋,刻薄寡恩之嫌。
縱然不敢正大光明的議論,但是難免會有人心中腹誹。需知,人心最是難測,縱是聖人,也不能盡數掌控。
不過聖人終究是有大智慧,大胸懷之人。元始天尊為薑子牙謀得儒家之位,必然也費了不少的心血。
難怪儒家最終可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身後沒有聖人撐腰,哪裏敢做下這等大事。
比起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對弟子可謂是愛護有加。為了弟子得前途,他可以將四位親傳弟子送入佛門。
為南極仙翁與太乙真人謀劃了天帝之位。如此種種,當得起一個稱職的老師。
楊拓回想著自己剛剛穿越而來的種種,若沒有薑子牙的幫助,他怎麽可能有如今的功果。
他略微感歎的說道:“如此也好!”
他看著畫卷之中的薑子牙,輕聲說道:“子牙道兄,前世你曾度我。今世就換我來度你吧!”
“我雖不能讓你走得更高,卻也可以讓你走得更穩一些!我們二人終有再聚之日!”
薑子牙的命運早已被元始天尊所遮掩,若不是此次,孔子在曆史之中顯現了出來,他也不會發現端倪。
畫卷之中的時間過得十分之快。又過了半晌,孔子就將整個人族的曆史都經曆過一遍。
最後,孔子的神魂脫離了畫卷,回到了肉身之中。
半晌,他方才回過神來。
孔子整理了一番衣袖,恭敬行禮道:“多謝山長,讓孔丘也經曆一番曆史的發展,孔丘受益良多!”
楊拓這時也收回了思緒,此時還不是與薑子牙相見之時。他輕聲說道:“能對你有所幫助就好!”
說著他歎息一聲,道:“可惜!縱然如此,所見也不過是曆史的一角。天地何其寬廣,我所能記錄的也隻是其中微不可查的一小部分!”
“若是能有更多的人來記錄曆史,就可以為人族留下更多的智慧!”
楊拓說完,又歎息了一聲!
孔子聽聞此言,大覺有理。他又行一禮,道:“山長所言,乃是至理。我願追隨先生之誌,也為人族出一份力。”
“等日後回到魯國,我也編撰一部史書,為後世之人留下一些警示。”
聽到此言,楊拓心道:“成了!”
他麵露歡喜之色,對孔子說道:“你有此心,大善!他日必有大功果!”
孔子連忙說道:“我不過附先賢之尾驥,不敢居功!”
他說完,麵色略顯糾結,好似有什麽事,難以下定決心。
楊拓不由開口說問道:“你可還有疑慮?不妨直言!”
孔子雙手作揖,尷尬的說道:“山長本已指定甚多,吾不該再有所求!”
“可是大道無涯,而我生也有涯。以有涯追無涯,在我短暫的生命之中,又如何能見得大道!”
他說著,就行大禮,拜道:“求先賢傳我長生之術,好使孔丘也能得見大道。”
說完,他就躬身下拜,不再起身。
楊拓略微思索,“若是傳其修行之法,會不會產生什麽不良的影響?”
元始天尊既然已經為孔子選好了道路。他若傳其法門,會不會動搖其根基,影響孔子未來的成就。
孔子見楊拓半晌沒有回應,心中略微遺憾:“卻是孔丘貪心了,還請山長莫要放在心上!”
楊拓將孔子扶起,說道:“且莫多心,非是我不願意傳授。而是在思考,會不會影響你的根基。”
他緊接著說道:“你日後自有成就,何必急於一時。我怕你走錯了路,影響日後的成就!”
孔子日後自然是要走儒道,其非佛非仙亦非神,斷然不能走上仙道之路。
且不提其一身因果,仙道難成。若是人族少了儒道之法,豈不是一件天大的損失!
本來,這一切都還很正常,在楊拓法力的支持下,孔子淌洋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一直到封神大戰之時,卻出現了變化。
孔子一直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見證曆史。
然而在封神大戰之時,他卻化作了西周丞相薑子牙,雖然還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動。
卻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親曆者。孔子尚且不明白其緣由,但是楊拓卻已經發現了端倪。
他仔細的盯著畫卷之中的薑子牙,手中紫微鬥數不停的演算。
良久,雖然還是什麽都推算不出來,但是他已經明白了一些事情。
楊拓喃喃自語,道:“道兄,讓我找得好苦啊!難怪數百年來都不曾得到你的消息。卻不想,玉清聖人為你準備了這樣一條道路!”
這一刻,楊拓已經有些明白了。
薑子牙在封神之戰中,乃是應劫之人。再加上身居相位,領兵征伐,其身上因果糾纏,注定仙道無望。
縱然元始天尊有無量神通,可以逆天改命。但是闡教信奉的乃是順天應人,元始天尊不會違背自己的道。
如今,乃是百家爭鳴之大世,薑子牙卻轉世為了孔子。若說這其中沒有元始天尊的手筆,他卻是不信。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儒家不修元神,也不修肉身,修得是胸中的一口浩然之氣。不為仙,不成神,走得是聖賢之道。
儒家更是無需出世,他們需要入世修行,於紅塵之中踐行自己的道。
其不懼因果糾纏,隻在紅塵之中打滾。這不正是,最適合薑子牙的道路嗎?
楊拓一直以來都算不出孔子的來曆,其命運虛無一片,不知其所來,也不知其所往。
他雖猜測孔子必然是大能轉世,卻從來沒有想過,其會是薑子牙轉世。
按照他的推論,薑子牙精通謀略,擅長兵法。其轉世之人,不是縱橫家的鬼穀子,就是兵家的孫子。
不想他卻猜錯了!
後世也有薑子牙轉世為鬼穀子與或是孫子的傳言,不曾想居然是孔子。
這一下,真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不過仔細想想,也十分合理。薑子牙在封神之中,功勳卓越,為闡教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也因此,其身上因果糾纏,仙道難成。最終隻得享人間富貴,無疾而終。
以元始天尊的性格,必然會為其準備一條出路。
鬼穀子的縱橫家,孫子的兵家,都不足以表述其功。
若是聖人不善加安排,不免會落個過河拆橋,刻薄寡恩之嫌。
縱然不敢正大光明的議論,但是難免會有人心中腹誹。需知,人心最是難測,縱是聖人,也不能盡數掌控。
不過聖人終究是有大智慧,大胸懷之人。元始天尊為薑子牙謀得儒家之位,必然也費了不少的心血。
難怪儒家最終可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身後沒有聖人撐腰,哪裏敢做下這等大事。
比起通天教主,元始天尊對弟子可謂是愛護有加。為了弟子得前途,他可以將四位親傳弟子送入佛門。
為南極仙翁與太乙真人謀劃了天帝之位。如此種種,當得起一個稱職的老師。
楊拓回想著自己剛剛穿越而來的種種,若沒有薑子牙的幫助,他怎麽可能有如今的功果。
他略微感歎的說道:“如此也好!”
他看著畫卷之中的薑子牙,輕聲說道:“子牙道兄,前世你曾度我。今世就換我來度你吧!”
“我雖不能讓你走得更高,卻也可以讓你走得更穩一些!我們二人終有再聚之日!”
薑子牙的命運早已被元始天尊所遮掩,若不是此次,孔子在曆史之中顯現了出來,他也不會發現端倪。
畫卷之中的時間過得十分之快。又過了半晌,孔子就將整個人族的曆史都經曆過一遍。
最後,孔子的神魂脫離了畫卷,回到了肉身之中。
半晌,他方才回過神來。
孔子整理了一番衣袖,恭敬行禮道:“多謝山長,讓孔丘也經曆一番曆史的發展,孔丘受益良多!”
楊拓這時也收回了思緒,此時還不是與薑子牙相見之時。他輕聲說道:“能對你有所幫助就好!”
說著他歎息一聲,道:“可惜!縱然如此,所見也不過是曆史的一角。天地何其寬廣,我所能記錄的也隻是其中微不可查的一小部分!”
“若是能有更多的人來記錄曆史,就可以為人族留下更多的智慧!”
楊拓說完,又歎息了一聲!
孔子聽聞此言,大覺有理。他又行一禮,道:“山長所言,乃是至理。我願追隨先生之誌,也為人族出一份力。”
“等日後回到魯國,我也編撰一部史書,為後世之人留下一些警示。”
聽到此言,楊拓心道:“成了!”
他麵露歡喜之色,對孔子說道:“你有此心,大善!他日必有大功果!”
孔子連忙說道:“我不過附先賢之尾驥,不敢居功!”
他說完,麵色略顯糾結,好似有什麽事,難以下定決心。
楊拓不由開口說問道:“你可還有疑慮?不妨直言!”
孔子雙手作揖,尷尬的說道:“山長本已指定甚多,吾不該再有所求!”
“可是大道無涯,而我生也有涯。以有涯追無涯,在我短暫的生命之中,又如何能見得大道!”
他說著,就行大禮,拜道:“求先賢傳我長生之術,好使孔丘也能得見大道。”
說完,他就躬身下拜,不再起身。
楊拓略微思索,“若是傳其修行之法,會不會產生什麽不良的影響?”
元始天尊既然已經為孔子選好了道路。他若傳其法門,會不會動搖其根基,影響孔子未來的成就。
孔子見楊拓半晌沒有回應,心中略微遺憾:“卻是孔丘貪心了,還請山長莫要放在心上!”
楊拓將孔子扶起,說道:“且莫多心,非是我不願意傳授。而是在思考,會不會影響你的根基。”
他緊接著說道:“你日後自有成就,何必急於一時。我怕你走錯了路,影響日後的成就!”
孔子日後自然是要走儒道,其非佛非仙亦非神,斷然不能走上仙道之路。
且不提其一身因果,仙道難成。若是人族少了儒道之法,豈不是一件天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