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月日)


    由於我是搞新聞報道出身,所以生活中我就特別注意積累生活素材,多年來我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八戒中文網.我的日記寫的比較散漫,有長的,有短的,有記事的,也有對生活的一些小小的感悟,隨隨便便,想之則記之,於我隻是一種人生經曆或是人生感悟的一點記錄而已。


    從我到軍校那天起我就開始了這樣一段軍旅生涯的旅行。親愛的讀者朋友,讀我這些日記才是你應該品味到的我的人生親切的感受,應該說有一點意義的也就在於此吧。我也會在記錄我那些歲月的河中,不時會拾擷那些美妙的時光以饗我最親愛的、可敬的讀者:


    但值得我慶幸和欣慰的是,剛出港口,學院就有專車來接站。真是大幸之萬幸;否則還不知道怎麽折騰呢。


    一路殺過去,此地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髒亂差,尤其是飛揚的塵土,令人苦不堪言。慘、慘!


    方知走進都市,遠離大山,才不得不再一次被錢鍾書老人家那個《圍城》所折服,人生很多時候都是被那樣一種所謂虛幻的美景所欺騙和蒙蔽,而在這樣一種不斷征服中前進暗。


    山,給予我們以偉岸的目標,但征服之後,回首的擁有,依然是我們跋涉的起點;而我們就被那樣一層誘惑而蒙蔽著,並前進著——任何人都無法逃離。


    報到。進樓。一切安然。


    閑扯。瞎侃。昏睡百年。


    新學員入校伊始,就意味著從艱辛的勞動開始。


    勞動,掄大鎬清除雜草。這於我無異於是一種苦刑。但人家說,新學員就這樣,沒折。這是傳統,光榮的,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且有流芳百世之嫌。但我已是鄙夷不堪。為什麽,我還說不清楚,但我決不是逃避“勞動”;勞動是人民的本色,我永遠不會丟!!


    其實我所說的“勞動”,在部隊是很有“學問”的一門活動。除了要付出一定的體力,還得要懂得一定的門徑和技巧。會幹的人就會善於在領導眼皮底下“轉”,一舉一動,讓領導盡收眼裏;一顰一笑,盡顯媚態——這是功夫,人生中難得學會的功夫。


    可我就學不會,多少年了。人家不用教都會,我是教都學不會。沒辦法,這是天生的,人家是祖宗一脈相承的。我幹活就幹在外層,幹人家不幹、不屑於幹、不願意幹或是顧不得幹的。我的一切幹法便是自己把自己擱到局外了。靜觀、冷觀、鄙觀——久了便眼酸;酸了就會眼疼!


    下午打掃樓梯衛生,我憋了悶氣,但你又無可奈何、且隻能忍辱負重。我正在樓道上專心致至的打掃衛生呢,一個老學員放暑假歸隊了,上樓時看見我們十分賣力的樣子,有些不屑地說道:“一看是小新學員,過來過來,將我的褲頭打掃一下。”他呼我。


    我當時憤怒萬分,血液洶湧澎湃。


    他有些惡心,甚或是一種靈魂上的惡心;有時自己“惡心”自己就可以了,但如果有意無意或是裝蒜的“惡心”別人就沒什麽意思了或是沒什麽素質了。


    我無語。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傍晚時分,學員隊學員都在各行其是,收拾自己的東西,有的一些老學員放假歸來,去學員隊領導那拜訪一下,送些家鄉土特產,闊論些故鄉風土人情或是所見所聞,談笑風生的,意氣風發的,有時笑聲是不斷的,是不絕於耳的。而我們一些新學員,相互還是有些陌生,沒放得開,一定成分的裝“城俯”,玩深沉,也有的自來熟,相互侃起大山,天南海北的侃個夠。


    我則安靜下來,雖然有些疲憊不堪,但又不願象豬一樣過早地睡去,便拿出《台港文學選刊》來讀,讀到精彩處,也多生些感慨,不忍放過,便記之如下:


    “鄉愁是一種美學,不是經濟學。思鄉不需要獎賞,也用不著和別人競爭。我的鄉愁是浪漫而又略近頹廢的,帶著象感冒一樣的溫柔……”


    “那些歌,在我們唱歌的地方,四處有拋擲的音符,歌聲凍在深處,等我們去吹一口氣,再響起來。那些淚,在我們流過淚的地方,熱淚化為鐵漿,倒流入腔,凝成鐵心鋼腸;舊地重遊,鋼鐵還原成漿、還原成淚,老淚如陳年舊釀,人散落,淚散落,歌聲散落,腳印散落,我一一仔細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細斟滿葡萄美酒。”


    自己一切作風之不嚴,憶起來卻真是在機關懶散習慣了,平日對自己要求之不嚴,標準之不高,信仰之俗,雖然有時自詡能偶爾信手塗鴉,但跟那些優都相比,在佩服之餘不得不說:小巫見大巫了。既如此,行將如何!


    一連三日的武漢生活,其氣溫之高、之悶實在是較量而敗了,不動則已,一動則大汗淋漓,甚至做一次深呼吸的吸進的熱量都能把體內的水分蒸發出來。


    而這裏更要命的是這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大汗淋漓之後想痛快地衝一下涼水澡已成為一種奢侈。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


    隊長對全隊名學員進行了呼點,叫到名字的學員答“到”。


    每個學員答“到”都十分的幹脆,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為此,我們的訓練排長已經給我們新學員訓練了兩三天了,練好了其實挺振奮人心的。


    就這簡單的一個事情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如若你對訓練生活但凡有一點注意的話,你都會發現,那些平時回答響亮而利索的學員,他們的精神狀態一定是熱情而飽滿的,激昂向上的;反之那些回答的無精打采的,他的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一定是萎靡不振的。這就是人們平常總說的的那個什麽“聲如其人”的道理,萬般確切,不是瞎掰喲。


    所以每一次點名,某種意義上講就成了我們學員,尤其是新學員展示自己或是表達自己一種情緒的角鬥場。一定意義上講,學員隊領導從每個學員回答聲音的情況就能了解或是體察學員的一種精神狀態,很多一些事情的苗頭或是一些傾向性的問題都是從這裏發現的。


    所以學員隊點名是一個必修的課。作為學員也從這裏掌握了部隊管理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就在這種日常生活中陶冶而來。


    隊長重申了一些學員隊的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同時對我們新學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和新希望。隨後教導員又給我們上了一課,其中詳細地講解了“競爭”這個詞。


    “競爭”一詞,在當今中國亦是被各行各業所重視了。國外這些年來一直在一種“競爭”當中,優勝劣汰,達爾文的《進化論》亦早已滲露此含義。“競爭”那時已被國人所接受了,或多或少,或點或滴,國人的“知足常樂”、“淡泊名利”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發展之大“毒瘤”,它在某種程度上束縛和限製了做為人的某種個性能量的超常的發揮。因此,在當晚我對“競爭”一詞做了些了解和學習,現摘抄如下,共勉之。


    競爭,語出《莊子齊物論》。郭象注曰:“並逐日競,對辯日爭。”在現象上,競爭表現的是競爭者的欲求滿足問題,是競爭者與競爭目的物的關係,隻有在主體都具有對特定各體的需求和欲求,而特定客體又不能同時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競爭。因此,競爭就是競爭主體之間,基於各自需求和滿足需求的客體的特定性而形成的一種較量關係。這種較量關係的最終結果是一個競爭主體占有競爭客體、這就是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


    在一段時間裏,我們一直把競爭看成隻是存在於生物界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而加以拒斥。改革開放的大潮推動我們對競爭認識有了新的變化,這使原被壓抑或被禁錮的個人主體性得以解放,爆發出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性質就是一樣的,即“物競天擇”等於“人竟社擇”。本人認為:競爭是人類自覺活動的集中體現,是社會基本矛盾賴以運行的基本形式,它對社會的發展起推動作用。


    有一種理論說,競爭是我們的“天性”,是我們的“本性”,喜歡競爭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性,因此我們一生中會不可避免地充滿競爭。但我也認為,一個人的價值絕對不是你與別人競爭的體現,而是自己在生命曆程中的自動自發。


    教導員給我們講的課非常生動,內容也非常潮流,當時在我內心處生些許多感慨,大學就是大學,大學裏有真人才。作為一名教導員,隻有講的課一下子抓到了戰士們的心裏,才能讓我們這些自詡有些什麽的小兵心服口服。隻有心服口服了,你講的課才能入心入腦;也隻有入心入腦了才能在生活、工作的潛移默化中不斷修正、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為了迎接明天的開學典禮,我們發放了新學員服裝,標誌性的東西就是我們的肩上扛上了兩小道道紅杠杠,就是人們通常雅一點兒說的“紅肩章”,我們每個新學員穿上之後都是十分的興奮和活躍,有的當天就照了像,準備寄給家人或是那個小親密的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華語第一言情站紅袖添香網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在線閱讀。


    風流痞兵344_第三百四十四章:解開迷團(一)更新完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痞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們那時的故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們那時的故事並收藏風流痞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