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蒙古來使


    放假的第一天就過得如此快樂、充實,令王銳感到十分高興,也的確有理由對自己的這個假期都充滿了期待。


    隻可惜事與願違,天不遂人願,第二天一大早,他剛剛吃完早飯後不久,正琢磨著今天進行些什麽娛樂項目或者和夫人們到哪裏遊玩之時,下人忽然來報,說是宮裏的曹化淳曹公公求見。


    王銳聞言不由得微微一愣,心說這個曹公公也算是個人物了,在曆史上後來做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並提督東償和京營戎政,稱得上是權勢熏天,內廷的第一人了。他眼下在小皇帝的身邊正得寵,此番能被派來,想必是皇帝有什麽緊要之事。唉,想不到隻過了一天好日子,煩心的事就又找上門來了!


    他一麵暗暗感慨著,一麵命人立刻請曹化淳進來。


    王銳的資料一點沒錯,這個曹化淳正是曆史上曾經在崇禎年間權勢熏天的那個曹公公。


    曹化淳於十二三歲左右入宮。因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宮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專門負責陪伴侍奉當時的五皇孫朱由檢。


    天啟初年,魏忠賢得寵弄權,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牽連被逐出北京,發配到留都南京待罪。


    待到老魏倒台,崇禎登基後,曹化淳隨即被召還,委以重任,負責清理魏忠賢時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兩千餘案。他因辦事得力,深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禎四年,曹化淳在宮中的地位已相當顯赫。


    崇禎十一年,任司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的曹化淳因病乞準告假,向崇禎帝連上三疏。崇禎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還鄉。


    這是原來曆史上曹化淳的情況,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插曲。


    甲申年,即崇禎十七年,闖軍、清軍先後陷京,曹化淳當時正在家鄉,根本沒有參與開城、投降之事。


    然而不知為何,順天府文人楊博,宛平文人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參告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複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曹化淳上疏辯誣:“曹化淳無端抱屈,心跡已明,不必剖琛,該部知道。”


    直到大明滅亡之後,關於開城迎賊之說仍然廣為流傳。曹化淳閱讀南方傳來的野史筆記時,見仍有“捏誣之語”,深恐自己這口“黑鍋”會不明不白地一直背下去,甚至是流傳萬世。


    於是他死前作《被誣遺囑》及《感懷詩》四首,並抄錄舊稿《記事俚言》和《剖陳疏稿》、《告歸底冊》,分發給諸子侄。


    如《忽覩南來野史記內有捏誣語感懷》詩:“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使不真。”


    綜觀大明朝曆代的大太監,曹化淳應該算是少數為人忠厚的一個了,並沒有其他惡跡,但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汙蔑,蒙“開城縱賊”之冤。


    “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使不真。”他終於體會到了文人的無恥,也深切感受到了先前老魏與東林黨人相鬥時的某些無奈。


    當然,這些都隻是原來的曆史罷了。眼下王銳已經令曆史的車輪改變了原有的軌跡,曹化淳之前的情況並無什麽變化,但今後的命運卻必然會發生改變。別的不說,即使他想再蒙受“開城縱賊”之冤,恐怕也不太可能了!


    自從朱由檢登基後,曹化淳的確是像曆史上那樣被從南京召回,現在已升任乾清宮的秉筆太監,頗受小皇帝的信任。


    不一會的功夫,曹化淳已被引至了大堂。


    王銳在堂外相迎,微一拱手笑吟吟說道:“曹公公別來無恙!不知公公大駕光臨,可是來傳皇上口諭?”


    雖說適才下人已經說的明白,曹化淳此來並未言明是宣旨,但王銳仍然在大堂外相迎,自是擺明了給足其麵子,有親近交好之意。(.好看的小說)要知道以王銳今日的權勢、地位和名聲,即使是那幾位閣部的重臣來了,也未見得有資格令他在堂外迎候。


    王銳之所以這麽給曹化淳麵子,不是因為別的,當然是因為他是皇帝身邊最親信的人之一而已。


    像這種時刻能在皇帝身邊說得上話的人,王銳的原則是能不得罪盡量不得罪,同時盡可能地示好,但卻也僅限於此,絕不去刻意結交拉攏。當然,李永貞屬於例外,他們二人的關係早在小皇帝登基之前就已經非同一般。


    曹化淳果然是受寵若驚,連忙躬身還禮微笑道:“國公爺屈尊降貴相迎,真是讓化淳承受不起!皇上並無口諭,隻是命咱家請國公爺進宮有事情相詢。皇上特意吩咐過了,若是國公爺正忙,可以推遲一下再進宮,咱家在這裏候著便是!”


    王銳聞言不由得微微一笑,心說小皇帝現在也跟自己玩起心眼來了。他感到這麽快就來打擾自己休息,估計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才命曹化淳這般說的。看來皇帝應該是有比較要緊的事情,否則不會這麽快就召自己進宮,而且是派曹化淳來了。


    他一邊想著,一邊哈哈一笑說道:“皇上既然相召,在下就算是有天大的事情當然也要先放下再說。曹公公不必等候,我們這就立刻進宮吧!”


    說罷,他對眾位夫人交代了一下,隨即與曹化淳一起出了府,直奔皇宮而去。


    乾清宮裏,朱由檢一看到王銳,不由得立刻麵露喜色,但隨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想不到這麽快就要打擾到太傅的休息,朕實在是有些慚愧!不過此事來的甚是突然,而且事關重大,朕這才不得不狠心打擾太傅,還望太傅體諒才是!”


    王銳連忙叩首請安微笑道:“皇上眷愛,實令臣銘感五內!臣隻是想放鬆一下而已,什麽時候都可以,自然一切先以國事為重!不知是何事如此緊急?還請皇上明示!”


    朱由檢聞言大喜,興奮地搓了搓手,轉身從龍案上拿起一張長長的單子遞給他笑道:“太傅先莫著急,你先看看這份禮單再說!”


    王銳接過那禮單一看,雙眉就不由得微微一揚。隻見那張長長的單子上寫滿了貢物,牛羊、馬匹、駱駝、黃金、貂皮、人參、鹿茸等等應有盡有,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豐厚之極。


    他放下禮單,嗬嗬一笑說道:“是什麽人這麽大的手筆,給皇上送上如此一份厚禮啊?嘿嘿,看來其所求亦必是不簡單!”


    朱由檢將手一拍哈哈大笑道:“太傅果然厲害,竟是一語中的!這份厚禮乃是吐謝圖汗部的卻圖台吉所貢,想求朕幫其對付固始汗和巴圖爾洪台吉。嘿嘿,虎墩兔憨一死,蒙古諸部眼下已經是亂成了一鍋粥呢!”


    王銳聞言眉頭不禁微微一皺,說實話,他之前的精力全部放在了與老魏相鬥、全力發展實力以及建虜之上,對蒙古諸部一直沒太在意,這一次大同大捷可說完全是個意外而已。因此眼下聽了小皇帝的話,他不禁有些全然不知所雲的感覺。


    愣了片刻之後,他才苦笑了一聲說道:“皇上恕罪,臣對蒙古諸部所知不多,還請皇上明示才是!”


    朱由檢聞言也是不由得一愣,但隨即將手一擺微笑道:“這也沒什麽,太傅終究非是神人,又豈有萬事皆知之理?不妨事,朕找個明白的人來詳加一說便是!”


    說著,他轉身拍了拍手說道:“來人,傳溫體仁上殿!”


    曹化淳在一旁連忙躬身應諾,不一會的功夫,已有小太監將溫體仁引進殿來。


    那溫體仁麵白微須,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一副極精明強幹的樣子。


    他先是跪倒向叩見皇帝,待平身後,又朝王銳微微躬身拱手為禮道:“下官給威國公請安了,國公爺前番大破蒙古大軍,下官還一直未有機會向您道賀呢!”


    王銳仔細打量了幾眼這個自己親自挑選的“對手”,抱拳還禮微笑道:“溫大人客氣了,前番大勝乃是托了皇上的鴻福和將士上下用命。銳隻是微末之功而已,實是不值一提!”


    溫體仁還待再說,朱由檢哈哈一笑插口說道:“好了,今天先不說這些。朕知溫卿學識淵博,對蒙古諸部也是甚有研究,所以想請你來詳說一說,不知溫卿可願否?”


    聽到皇帝的誇獎,溫體仁心中大喜,當下連忙應道:“臣學識淺陋,比之威國公遠遠不及,又豈敢班門弄斧,在皇上麵前獻醜?”


    王銳淡淡一笑說道:“溫大人太謙了,銳正是對蒙古諸部知之甚少,所以皇上才請溫大人前來。大人不必過謙,請盡管賜教就是!”


    溫體仁聞言心下甚喜,但口中仍謙遜道:“國公爺言重了,賜教二字萬萬不敢。既是如此,那下官隻好獻醜了!”


    說罷,他略一思索,當下娓娓講了起來,首先就是從蒙古諸部的劃分說起。


    蒙古曆來被劃分為:漠北韃靼(外喀爾喀)、漠南蒙古、漠西瓦剌(衛拉特)、興安嶺蒙古。那麽,這個劃分是如何而來的?


    成化十六年(1480年),成吉思汗十五世孫。即汗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史稱其為達延汗(約1474~1517)。


    達延汗繼位之後,對全蒙古做了統一規劃,左翼三萬戶:察哈爾、兀良哈、喀爾喀;右翼三萬戶:鄂爾多斯、哈喇慎、永謝布,達延汗的金帳在察哈爾。以後,都是嫡長子為察哈爾汗,同時也是全蒙古名義上的大汗!


    除了左右翼之外,還有四衛拉特和大興安嶺東西的蒙古。大興安嶺東,為兀良哈、泰寧、福餘;大興安嶺以西,呼倫貝爾以東,是科爾沁兀魯思。科爾沁兀魯思也分左右翼,左翼是七個萬戶,右翼是六個萬戶。蒙古素有“二十萬科爾沁”的叫法,就是形容科爾沁人多。


    衛拉特蒙古又分為四部,即遊牧於伊犁一帶的準噶爾部,遊牧於鳥魯木齊附近的和碩特部、遊牧於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和遊牧於塔爾巴哈台地區的土爾扈特部。


    至此,以蒙古人自己為主導的,對全蒙古的劃分,便徹底完成。此時的蒙古,是四個部分:左右翼、漠西蒙古、興安嶺蒙古。自此之後,再沒有一位蒙古雄主出現,蒙古的分分合合,更多的摻進了外部意願,包括大明、後金、俄羅斯,甚至包括藏傳佛教。


    達延汗統一規劃後,由於蒙古封建製度的特殊性,在不到一百年間,部落群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溫體仁現下正為經筵講官,學識、口才無一不是上上之選。再加上他對蒙古諸部的曆史的確是甚為熟悉,所以此時講得條理清晰,王銳聽著也不禁暗暗點頭。


    因為此番來上貢的是衛拉特部的吐謝圖汗部的卻圖台吉,因此他接下來又詳細介紹了衛拉特部的情況。


    在成吉思汗席卷歐亞的時候,於1207年,派遣長子術赤出征錫什錫德河的斡亦刺特部,部長忽都合畢齊,率先歸順了術赤。術赤得以順利征服了林木中百姓諸部。因此,成吉思汗對其家族進行了賞賜。還將女兒琪琪格嫁給了忽都合畢齊的兒子脫烈勒赤。


    琪琪格生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拖雷的兒子阿裏布哥,另一個,嫁給了察合台的孫子,合刺旭烈兀。此外,忽都合畢齊的章女,嫁給了拖雷的長子,蒙哥汗。這樣,通過互為翁婿的姻親關係,斡亦刺特部成為黃金家族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1368年,明代開國。蒙古各領主之間的矛盾,加上明朝鐵騎的征討,使得蒙古大汗,失去了對西蒙古的控製。此時,斡亦刺特部已經蛻變成輝特部。並領導了衛拉特聯盟。聯盟中的部落已經演變成:巴爾虎特、忽裏亞特、巴圖特、綽羅斯等部了。


    衛拉特聯盟曾一度有控製全蒙古的時光,而且這個時間段在蒙古曆史上,顯得不長也不短。


    首先是1415-1425年間,輝特部的額色顧汗,就幾乎以全蒙古最高可汗的名義,統治了整個蒙古。


    額色顧汗去世後,聯盟中的綽羅斯部領主馬哈木,繼任衛拉特盟主的職位,馬哈木的一生,就在打仗與舔傷之間渡過。


    馬哈木死後,其子托歡取得了衛拉特的支配權,並進而襲殺了阿魯台所立的阿岱汗,另立脫脫不花為蒙古汗,托歡自己則自立為太師。


    托歡本人並不算太著名,但他兒子卻非常非常有名氣,那便是也先太師。如果有熟悉土木堡之變的讀者,自然應該知道其人。


    1587年,土默特部阿巴岱汗奉黃教,被藍皮三世(1600年圓寂)賜號“瓦察喇賽音汗”。為了擴大影響,他決定去打衛拉特。結果,陣斬衛拉特盟主哈尼洪果爾汗。


    1609年,俄羅斯塔拉將軍,派遣使者戈魯平到達衛拉特,要求衛拉特向沙皇稱臣,納貢交稅,否則不允許他們在此遊牧。此時,前任盟主和碩特部哈尼洪果爾汗剛剛去世,因其長子拜巴噶斯年幼,遺孀阿拜爾哈敦在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主持了聯盟事宜,並言辭拒絕了俄羅斯人的要求。但衛拉特夾在俄羅斯、哈薩克、韃靼三個強鄰之間,不能四方為戰,於是,衛拉特人選擇了同宗同支的漠北喀爾喀的大汗,烏巴什洪台吉。


    1616年,哈尼洪果爾之子,拜巴噶斯正式繼位。繼位大典時,從喀爾喀請來了查幹諾門汗,此人是藍皮在蒙古的代理人,借此進行了佛事活動,動聽的宣講,玄妙的佛理,感化了衛拉特眾台吉,為此,衛拉特特意召開聯盟會議,決定奉行黃教。拜巴噶斯也被感動,哭著喊著,要脫離紅塵,遁入空門,當然被眾台吉給勸阻了,不過從後來的事態來看,他還不如皈依佛門,讓其弟弟接替他的職位呢,因為他缺乏盟主應具備的領導才能和魄力,也沒有蒙古人特有的果敢堅定的信念。


    由此開始,衛拉特各部開始了內訌表演。


    1620年,綽羅斯的哈拉忽拉台吉,在1616年-1619年間,多次攔截俄羅斯和韃靼商隊,烏巴什洪台吉於是與俄羅斯協議,共同對付哈拉忽拉。


    1621年,和托輝特部的烏巴什洪台吉派遣7千軍隊,4千斷後路,3千追擊的戰法,打敗了帶領4千人的綽羅斯部哈拉忽拉台吉,隨後,針對衛拉特諸部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衛拉特各部四處逃散,哈拉忽拉本人竟然在逃跑途中攻占了庫茲涅茨克堡,綽羅斯逃散到鄂畢河的部眾,則攻占了塔拉縣。對此,俄羅斯托搏爾斯克將軍的使者來到杜爾伯特部藍皮台什處,向哈拉忽拉提出了抗議。由於這場大亂是哈拉忽拉率先挑起的,並且造成巨大的損失,於是衛拉特的眾台吉紛紛要求將哈拉忽拉逮捕。


    而正當烏巴什洪台吉攻打衛拉特的時候,額爾齊斯河上遊右岸(西岸)的和碩特部沿額爾齊斯河向西北逃到伊希姆河一帶,同土爾扈特部雜居一起。


    戰爭結束後,土爾扈特部部的書庫爾岱青,以招待牧地需要補償的名義,強行吞並了和碩特拜巴噶斯汗的1千戶屬民。


    於是雙方以刀兵相見,戰場擺在了亞梅什湖一帶。和碩特部不敵土爾扈特部,書庫爾岱青眼見可以並吞一個整部,立刻乘勝追擊,包圍了和碩特部。此時,杜爾伯特部的藍皮台什、綽羅斯的哈拉忽拉等台吉,紛紛趕過來分蛋糕。名為調解,實則各揣鬼胎。


    最後的結果是杜爾伯特部支持和碩特部,哈拉忽拉支持土爾扈特部,混亂之中,和碩特部的拜巴噶斯台吉被殺,藍皮台什的兒子,岱青和碩齊,也被土爾扈特部所殺。最後,和碩特部的繼位大汗,拜巴噶斯的弟弟,圖魯拜琥出麵讓步,這場內訌才算平息。


    而衛拉特聯盟所推選的新盟主,又恰恰是圖魯拜琥,拜巴噶斯的親弟弟。


    由此,土爾扈特部在幾年後,也就是1628年,正式決定向西遷移。遷走的人數是5萬戶。


    圖魯拜琥是個有能力和遠見的盟主,他同綽羅斯的巴圖爾洪台吉握手言和。而這個巴圖爾洪台吉,則是曆史上日後大名鼎鼎的準噶爾丹的親爹!


    1628年,喀爾喀烏巴什汗洪台吉去世,其子俄木布額爾德尼繼位。此時圖魯拜琥又再次顯示高超的政治技巧,與俄木布額爾德尼握手言和,並被賜號固始汗(智慧之王)。


    吐謝圖汗部的卻圖台吉因為內部矛盾,一直被排斥。他知道圖魯拜琥和巴圖爾洪台吉野心勃勃,早晚會吞並自己的部落,於是極力討好林丹汗,想以這個全蒙古名義上的大汗為靠山。


    隻可惜林丹汗自從以沙爾巴呼圖克圖為國師,改奉紅教後,極大地影響了他從前的形象和聲譽。信奉黃教的漠北喀爾喀和右翼三萬戶的各部汗、濟農、諾延、台吉,與其逐漸有所疏遠。影響較大的邁達裏諾門汗,也與林丹汗發生了分歧,久居漠北喀爾喀,已不再同情和支持他。


    另外女真人在遼東崛起,1612年,努爾哈赤遣人至蒙古科爾沁部,娶明安台吉女為妃。1614年四月,努爾哈赤第二子代善娶科爾沁劄魯特台吉鍾嫩女為妻。同月,劄魯特內齊汗將其妹嫁與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


    接著,努爾哈赤第四子皇太極娶科爾沁部莽古思台吉女為妃。同年十二月,劄魯特部額爾濟格台吉女嫁給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雷。1615年努爾哈赤又納科爾沁孔果爾台吉女為妃。1617年內喀爾喀巴嶽特鄂托克達爾漢巴圖爾諾延之子恩格德爾娶女真舒爾哈齊四女為妻。


    經過如此頻繁的聯姻,使得後金與科爾沁的關係遠遠超過了科爾沁與察哈爾的關係,實際上科爾沁部早已經投向了後金。


    皇太極繼位後,進一步對察哈爾進行了軍事打擊,使得林丹汗的領地不斷縮小。


    而前日王銳在大同盡破插漢部20萬大軍,震動了整個蒙古和後金。眼下蒙古諸部的形勢更加紛亂,人人都在想著如何瓜分新的利益和看清局勢。這自然也包括了林丹汗在內,他現在又哪裏有功夫顧得上卻圖台吉?


    卻圖台吉眼見林丹汗那裏沒有了指望,而圖魯拜琥和巴圖爾洪台吉野卻虎視眈眈,大有趁現下大亂時機動手之意。


    情急之下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大明,於是立刻派使者帶了豐厚的貢禮秘密來到了京師,自然是意圖求得大明朝的幫助。


    朱由檢昨日秘密接見了那使者,一聽之下立刻察覺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自然不會當場給使者任何答複,隻是說了些套話,命人暗中將其好生安置,隨即就想到了召王銳來一同商量。在他的心中,像這種大事當然不可能少了王銳。


    王銳聽罷後已然明白了一切前因後果,心中對溫體仁的學識更加佩服,對小皇帝的不斷成熟亦感到高興。


    他沉吟了半晌,這才展顏朝朱由檢淡淡一笑說道:“臣想先鬥膽聽聽皇上的看法,您究竟是想不想答應卻圖台吉的請求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色四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色四月並收藏混在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