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海上梟雄
自從老魏倒台之後,就再也沒有上演過重量級的廷戰。此番的廷戰王銳可說是輕鬆勝出,再一次清楚宣告了他眼下無可匹敵的地位和受小皇帝的絕對寵信程度。
朝會結束後不久,錢龍錫和劉鴻訓一方麵感到羞愧難當、心灰意懶;另一方麵也心知自己再不適於擔任這閣臣之位,因此一起上折乞求告老還鄉。小皇帝隻是象征性地溫言挽留了一下,隨即便準奏,令他二人能夠體麵地退休,也算是有了一個善終吧。
溫體仁和周延儒比較狡猾,在朝會上沒有急於暴露自己的觀點。待見勢不妙後立刻選擇了明哲保身,徹底將同伴出賣,所以沒受任何牽連,亦沒辜負王銳對他二人的“期望”。
迪戈.卡奧未能在朝會上找到合適的機會,最終反倒是得到了來自大明皇帝的“滿意”答複,同意向葡萄牙開放南方諸省的港口,兩國間互通貿易往來。
與這個冒牌的葡萄牙使團相比,原來曆史上的那些葡萄牙先輩們真應該感到無地自容才是。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想辦卻始終無法辦到的事情,卻被一群冒牌貨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迪戈.卡奧自然也感到鬱悶無比,心中不由自主湧起一種被人利用的感覺。不過他轉念一想,心說這未必便是壞事。如果這一次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成功拿到火器圖紙的話,那一切就都值了。
等到他們也有了先進的火器,葡萄牙的艦隊必將重新奪回海上霸主的地位。到時候大明的萬裏海疆還不是任我馳騁,其貿易船隊不正是待宰的羔羊?
不管怎麽說,眼下完成任務都是第一位的大事。火器圖紙重要之極,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得到!
想通了此節後,迪戈.卡奧的心意方才平和下來,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扮演好葡萄牙商團的角色。
既然已經被允許通商貿易,那葡萄牙商團的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從大明采購中華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了。這些都是中國、東方、乃至於世界的瑰寶,如果真能運回歐洲去,必定能換回數不清的財富。
於是乎迪戈.卡奧和他的團員們開始在京師內大肆采購,倒是樂壞了那些個絲綢、瓷器和茶葉商人。眼下京城裏誰不知道來了一個佛朗機的商團?而且皇上已經答應了重開海禁,與佛朗機國互通貿易。
這對於所有的商人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那意味著新的大把賺錢的機會。(.無彈窗廣告)而現在這個佛朗機商團就是第一個待宰的外國“羔羊”,因此眾人俱都磨刀霍霍,準備給其好好放一放“血”。
可是沒想到迪戈.卡奧並非是傻傻的佛朗機冤大頭,他和手下團員在京師裏仔細地逛了三天,走遍了整個京城,卻是隻問價錢,但什麽都沒有買,害得那些將商品價格足足提了好幾倍,眼巴巴熱切盼望的商人們空歡喜了一場。
就在人們紛紛猜測的時候,迪戈.卡奧花重金請了一個非常了解行市的本地商人,在他的幫助下公開舉行了一場“招標會”,將京師內有實力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商人盡數請來,向他們說明了需要采買商品的品種、數量。然後讓這些商人們公開競價,誰的價格低、質量好,自然就買誰的。
這一手玩的可謂是高明之極了,因為“招標”可以說是最厲害的壓價手段,不用你費時費力地與每一家客戶來談判,各個競爭對手之間為了爭奪訂單,相互間必定會展開激烈的競價,自己就把價格拉下來了。而且保證價格會最低,比起你自己去談判的結果肯定要低的多。
與此相反,拍賣就是最厲害的抬價手段了。競爭對手們為了得到標的競相出價,很容易就將價格給抬上去。而且拍賣現場那種熱烈的氣氛,非常容易令人熱血沸騰,甚至會超出了理性來出價。眾人拾柴火焰高,就是這個道理。
眾人沒想到這個佛朗機使者會來這一手,一個個不由得暗叫厲害。但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商人的天性則更是惟利是圖。迪戈.卡奧所要采購的數量不小,到場的每一個人都擔心他人會不會私下裏與其達成交易,搶了這一筆大買賣,所以讓他們聯起手來搞價格攻守同盟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人性的弱點,招標厲害之處也正是利用了這個。
最終的結果自是可想而知,迪戈.卡奧如願采購到了所需的商品,所花的代價隻比正常的市場價格稍微高了一點而已。這已經是相當不易了,他若非采用了招標這一手,付出的代價就至少是現在的一倍以上。
他所做的這一切自然仍是在演戲而已,但不得不說其演技十分高超,就算是一支真正的葡萄牙商團也不可能比這做的再好了。
王銳得知了這個消息後也是暗暗驚訝,心說這個冒牌的葡萄牙使者還真不簡單,竟將現代市場營銷裏常用的這一手在這個時代就用了出來。看來東聖教果然是人才濟濟,自己絕不能有半點小覷才是。
算一算日子,差不多該是到了冒牌商團起程返回的時候。迪戈.卡奧和他的團員也在做著掃尾的工作,在京城內購買些各種零散小商品,好象是要捎帶給親人、朋友,一切就如同真的一樣。
王銳這些日子來也沒有閑著,重開海禁的大計雖然已定,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商議。因此這幾日他天天入宮,與小皇帝、李永貞以及溫體仁和周延儒等人商討相關的事宜,他那愉快的假期早就已經泡了湯。
這一日,王銳從皇宮裏出來打道回府。[]他選擇了坐轎子而沒有騎馬,以便於能夠一邊休息,一邊思考些問題。
他坐在寬敞的轎廂裏,腦海中仍然在轉著重開海禁的事情和即將展開的對付東聖教的行動。這兩樣都是眼下的頭等大事,絕不能出半點紕漏。
大明已經實行海禁之策近200年的時間,三寶太監留下來的那些寶貴財富早就不知被丟到了哪裏。現下大明朝的水師力量接近於無,真正要從零開始了。如果說當真還有一點點指望的話,那隻能是寄希望在鄭芝龍的身上。
鄭芝龍何許人也?他乃是大名鼎鼎的鄭成功的父親!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鄭芝龍出生在南安石井一個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飛黃,後改為芝龍。
石井是閩南的一個小漁村,鄭芝龍小時候就像許多皮孩子一樣,不喜歡讀書,卻喜愛舞槍弄棒,並且自小就習海事。
由於從小就跅弛放縱、漸流蕩逸,所以鄭芝龍不得父親的喜愛。十七歲時,他因家庭生計艱難,於是便偕其弟芝虎、芝豹赴當時中外貿易中心地點之一的廣東香山澳(澳門)依舅父黃程。
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協助商務。鄭一官在商業競爭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學會了經商貿易,到過馬尼拉,並學會了盧西塔語和葡萄牙文。在與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響,接受天主教洗禮,取教名賈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國人稱他尼古拉.一官。
天啟三年(1623年)黃程譴其附日本平戶華僑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從香山澳放洋,遠赴日本,自此便僑居長崎。
剛一開始時因為人地生疏,鄭一官以“賣履”為業,或兼“為人縫紉以糊其口”。後轉經商,為其舅黃程販賣白糖、奇楠、麝香等物。再後來他便寄身於李旦門下,幫助李旦做生意,成為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並“以父事之”。
李旦資本雄厚,擁有一支船隊,專門從事海外貿易,是當地華僑的首領。他覺得鄭一官能幹可靠,於是“撫為義子”,交給其一部分資產和船隻讓他到越南做生意,結果大獲成功,賺取了巨額的利潤。
不出數年,鄭一官成為巨賈,常往來中國、日本間,成為居日華僑中的重要人物。
隨著鄭一官身份的越來越重要,他還曾以華僑領袖的資格晉謁日本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於駿府獻藥品。家康親問以中國事,大喜,命招待於長崎賓館,賜賚優渥。鄭一官受幕府召見,日本人視為光榮顯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貴常從交遊,稱為“老一官”。
平戶島為當時日本對外貿易中心,各國商船雲集。由於鄭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為日本政府所重視,初召後“屢訪藩士家”。後遷肥前國平戶,受到鬆浦侯優遇。
鬆浦侯為其在長崎附近平戶的河內浦千裏濱(即今長崎縣鬆浦郡千裏濱)賜宅地建新居,並介紹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鬆締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國遷平戶的僑民,在日本為田川氏。田川鬆日本人,係翁昱皇養女,故又稱翁氏,年方十七,性端淑。
成婚翌年,即1624年,田川氏生下了長子鄭成功。1629年,生次子七左衛門。
17世紀上半葉,荷蘭人已是西方海洋經濟世界的“超級大國”,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複合體“東印度公司”到處攔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占伊比利亞人的海外要塞、商館,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建立大本營。1622年荷蘭人占領澎湖,李旦居中斡旋,說服荷蘭人退出,轉移台灣。
鄭一官個性不能安分守己,天啟四年(1624年)1月底,他離開田川氏和還沒有出生的兒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擔任荷蘭人的通事(翻譯)。但荷蘭人這時正與明軍進行軍事對峙,雙方沒有交往,中國商人也不可能與荷蘭人交易,故鄭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場。
不過,荷蘭人為了壟斷對日貿易,指使一些中國船隻在中國沿海掠奪,鄭一官也是和荷蘭人合作的海賊之一,為荷蘭人執行在台灣海峽上截擊前去馬尼拉的中國帆船的海盜任務。
同年夏秋之交,荷蘭人在明軍的壓力下撤出澎湖,轉移到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在台灣建築“熱蘭遮”和“赤嵌城”兩個要塞,侵占了台灣南部地區。也是這一年荷蘭、西班牙兩個殖民主義國家為了爭奪台灣的統治權,發生戰爭,荷蘭得勝,獨占了整個台灣,這是曆史上台灣第一次為外國人占領。
在隨荷蘭人在大員立定足跟以後不久,鄭一官就奉荷蘭人之命率領幾艘中國帆船襲擊前去馬尼拉與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國船隻,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員。
天啟五年(1625年)四、五月間,也許是在荷蘭人手下沒有太多的發展,也許是因奉義父李旦之命,反正鄭一官離開了荷蘭人,開始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經帶著手下活躍在台灣海峽了。
兩個月後,身為日本長崎、平戶僑領的李旦向台灣第一任長官宋克請領了出航許可證,在7月3日從大員啟程回到平戶,但一個多月後的8月12日,就在平戶去世了。
李旦死後,他在台灣的產業和事業都歸鄭一官所有,為鄭一官合並當時台灣既有的其他漢人武裝勢力,及從大陸招收新的勢力到台,創造了條件。但是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叫做顏思齊的重要人物。
顏思齊,字振泉,漳州海澄縣人。生性豪爽,仗義疏財,身材魁梧,精熟武藝。萬曆四十年(1612年),顏思齊遭官家欺辱,怒殺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中日間海上貿易,數年後漸富。
其間,顏思齊與經常到長崎貿易的晉江船主楊天生結下深交,結識了一批流寓日本從事海外冒險的閩南人。由於他廣結豪傑,遐邇聞名,日本平戶當局任命他為甲螺(頭目)。
天啟四年(1624年),顏思齊等因不滿日本德州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農曆六月十五日,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鄭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眾推顏思齊為盟主。
結果事情不幸泄露了風聲,幕府遣兵搜捕,於是顏思齊隻能率眾倉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顏思齊率船隊抵台灣,在笨港(今北港)靠岸,乃率眾伐木辟土,構築寮寨。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裏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
顏思齊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台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
天啟五年(1625年)九月,顏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競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葬於今嘉義縣水上鄉與中埔鄉交界處的尖山山巔。
顏思齊故後,十二月,眾推鄭一官為盟主,繼統其業,樹旗招兵,下設參謀、總監軍、督運監守、左右謀士等,建立了初具規模的鄭氏地方統治政權。
鄭一官自立門戶後,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將部下分為十八先鋒,結為“十八芝”,並從此改名為“芝龍”,而不再稱“一官”。鄭芝龍繼續拓墾大業,勢力不斷壯大,成為當時海上最大的武裝集團。
這就是鄭芝龍的發家史了,他現在的身份其實是一個超級的海盜頭子而已。
在原來的曆史上,他最終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並成為了東方海洋世界的霸主。
他利用泉州安平鎮的航海和經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榮海市,武裝船隊旗幟鮮明,戈甲堅利,航行於中國沿海、台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之間,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和財力,擴大海上貿易,幾乎壟斷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
根據官方的記載,鄭芝龍“自就撫後,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往來。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芝龍以此富可敵國。自築城於安平(今晉江安海),海舶可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八閩以鄭氏為長城。”
由此即可見其勢力之大,至南明.唐王政權,也以鄭氏海上力量為支柱。
在今日的商討之中,溫體仁和周延儒二人就曾提到了可以先招安鄭芝龍,然後利用他的海上力量為班底,來打造大明的無敵水師。
但王銳毫不猶豫就否定了這個提議,因為若是那樣的話,那打造出來的隻能是鄭家軍而已,和原來的曆史區別不大。而他所要的是一支自己所能掌控的大明無敵艦隊,絕不能允許脫離朝廷和他控製的“軍閥”出現。
鄭芝龍的海上武裝力量雖然強大,但是從原來的曆史就可以看出此人過於自私且沒有遠見,隻知道壯大自己的勢力而不太顧及朝廷。
如果他能用製海權幫助朝廷進行海外貿易,大明的財政又何至於捉襟見肘?
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大明滅亡後,鄭芝龍的勢力再大也無力獨個對抗清兵,最後也隻能偏安海外。結果到了孫子一輩,還是沒能逃脫得了歸附清廷的結局!
王銳熟知這段曆史,所以知道鄭芝龍雖然可用,但絕不能將重興大明海上力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他寧可多花時間、金錢,也要打造一支真正屬於大明的無敵艦隊!
因此現在的問題是鄭芝龍可用,但究竟如何來利用他好呢?
王銳在轎子上沉思著,不知不覺有些入了神。
就在這時,卻忽然聽到外麵一陣大亂……
自從老魏倒台之後,就再也沒有上演過重量級的廷戰。此番的廷戰王銳可說是輕鬆勝出,再一次清楚宣告了他眼下無可匹敵的地位和受小皇帝的絕對寵信程度。
朝會結束後不久,錢龍錫和劉鴻訓一方麵感到羞愧難當、心灰意懶;另一方麵也心知自己再不適於擔任這閣臣之位,因此一起上折乞求告老還鄉。小皇帝隻是象征性地溫言挽留了一下,隨即便準奏,令他二人能夠體麵地退休,也算是有了一個善終吧。
溫體仁和周延儒比較狡猾,在朝會上沒有急於暴露自己的觀點。待見勢不妙後立刻選擇了明哲保身,徹底將同伴出賣,所以沒受任何牽連,亦沒辜負王銳對他二人的“期望”。
迪戈.卡奧未能在朝會上找到合適的機會,最終反倒是得到了來自大明皇帝的“滿意”答複,同意向葡萄牙開放南方諸省的港口,兩國間互通貿易往來。
與這個冒牌的葡萄牙使團相比,原來曆史上的那些葡萄牙先輩們真應該感到無地自容才是。他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想辦卻始終無法辦到的事情,卻被一群冒牌貨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諷刺!
迪戈.卡奧自然也感到鬱悶無比,心中不由自主湧起一種被人利用的感覺。不過他轉念一想,心說這未必便是壞事。如果這一次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成功拿到火器圖紙的話,那一切就都值了。
等到他們也有了先進的火器,葡萄牙的艦隊必將重新奪回海上霸主的地位。到時候大明的萬裏海疆還不是任我馳騁,其貿易船隊不正是待宰的羔羊?
不管怎麽說,眼下完成任務都是第一位的大事。火器圖紙重要之極,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得到!
想通了此節後,迪戈.卡奧的心意方才平和下來,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扮演好葡萄牙商團的角色。
既然已經被允許通商貿易,那葡萄牙商團的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要從大明采購中華的絲綢、瓷器和茶葉了。這些都是中國、東方、乃至於世界的瑰寶,如果真能運回歐洲去,必定能換回數不清的財富。
於是乎迪戈.卡奧和他的團員們開始在京師內大肆采購,倒是樂壞了那些個絲綢、瓷器和茶葉商人。眼下京城裏誰不知道來了一個佛朗機的商團?而且皇上已經答應了重開海禁,與佛朗機國互通貿易。
這對於所有的商人來說都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那意味著新的大把賺錢的機會。(.無彈窗廣告)而現在這個佛朗機商團就是第一個待宰的外國“羔羊”,因此眾人俱都磨刀霍霍,準備給其好好放一放“血”。
可是沒想到迪戈.卡奧並非是傻傻的佛朗機冤大頭,他和手下團員在京師裏仔細地逛了三天,走遍了整個京城,卻是隻問價錢,但什麽都沒有買,害得那些將商品價格足足提了好幾倍,眼巴巴熱切盼望的商人們空歡喜了一場。
就在人們紛紛猜測的時候,迪戈.卡奧花重金請了一個非常了解行市的本地商人,在他的幫助下公開舉行了一場“招標會”,將京師內有實力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商人盡數請來,向他們說明了需要采買商品的品種、數量。然後讓這些商人們公開競價,誰的價格低、質量好,自然就買誰的。
這一手玩的可謂是高明之極了,因為“招標”可以說是最厲害的壓價手段,不用你費時費力地與每一家客戶來談判,各個競爭對手之間為了爭奪訂單,相互間必定會展開激烈的競價,自己就把價格拉下來了。而且保證價格會最低,比起你自己去談判的結果肯定要低的多。
與此相反,拍賣就是最厲害的抬價手段了。競爭對手們為了得到標的競相出價,很容易就將價格給抬上去。而且拍賣現場那種熱烈的氣氛,非常容易令人熱血沸騰,甚至會超出了理性來出價。眾人拾柴火焰高,就是這個道理。
眾人沒想到這個佛朗機使者會來這一手,一個個不由得暗叫厲害。但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商人的天性則更是惟利是圖。迪戈.卡奧所要采購的數量不小,到場的每一個人都擔心他人會不會私下裏與其達成交易,搶了這一筆大買賣,所以讓他們聯起手來搞價格攻守同盟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人性的弱點,招標厲害之處也正是利用了這個。
最終的結果自是可想而知,迪戈.卡奧如願采購到了所需的商品,所花的代價隻比正常的市場價格稍微高了一點而已。這已經是相當不易了,他若非采用了招標這一手,付出的代價就至少是現在的一倍以上。
他所做的這一切自然仍是在演戲而已,但不得不說其演技十分高超,就算是一支真正的葡萄牙商團也不可能比這做的再好了。
王銳得知了這個消息後也是暗暗驚訝,心說這個冒牌的葡萄牙使者還真不簡單,竟將現代市場營銷裏常用的這一手在這個時代就用了出來。看來東聖教果然是人才濟濟,自己絕不能有半點小覷才是。
算一算日子,差不多該是到了冒牌商團起程返回的時候。迪戈.卡奧和他的團員也在做著掃尾的工作,在京城內購買些各種零散小商品,好象是要捎帶給親人、朋友,一切就如同真的一樣。
王銳這些日子來也沒有閑著,重開海禁的大計雖然已定,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商議。因此這幾日他天天入宮,與小皇帝、李永貞以及溫體仁和周延儒等人商討相關的事宜,他那愉快的假期早就已經泡了湯。
這一日,王銳從皇宮裏出來打道回府。[]他選擇了坐轎子而沒有騎馬,以便於能夠一邊休息,一邊思考些問題。
他坐在寬敞的轎廂裏,腦海中仍然在轉著重開海禁的事情和即將展開的對付東聖教的行動。這兩樣都是眼下的頭等大事,絕不能出半點紕漏。
大明已經實行海禁之策近200年的時間,三寶太監留下來的那些寶貴財富早就不知被丟到了哪裏。現下大明朝的水師力量接近於無,真正要從零開始了。如果說當真還有一點點指望的話,那隻能是寄希望在鄭芝龍的身上。
鄭芝龍何許人也?他乃是大名鼎鼎的鄭成功的父親!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鄭芝龍出生在南安石井一個小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飛黃,後改為芝龍。
石井是閩南的一個小漁村,鄭芝龍小時候就像許多皮孩子一樣,不喜歡讀書,卻喜愛舞槍弄棒,並且自小就習海事。
由於從小就跅弛放縱、漸流蕩逸,所以鄭芝龍不得父親的喜愛。十七歲時,他因家庭生計艱難,於是便偕其弟芝虎、芝豹赴當時中外貿易中心地點之一的廣東香山澳(澳門)依舅父黃程。
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協助商務。鄭一官在商業競爭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學會了經商貿易,到過馬尼拉,並學會了盧西塔語和葡萄牙文。在與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響,接受天主教洗禮,取教名賈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國人稱他尼古拉.一官。
天啟三年(1623年)黃程譴其附日本平戶華僑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從香山澳放洋,遠赴日本,自此便僑居長崎。
剛一開始時因為人地生疏,鄭一官以“賣履”為業,或兼“為人縫紉以糊其口”。後轉經商,為其舅黃程販賣白糖、奇楠、麝香等物。再後來他便寄身於李旦門下,幫助李旦做生意,成為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並“以父事之”。
李旦資本雄厚,擁有一支船隊,專門從事海外貿易,是當地華僑的首領。他覺得鄭一官能幹可靠,於是“撫為義子”,交給其一部分資產和船隻讓他到越南做生意,結果大獲成功,賺取了巨額的利潤。
不出數年,鄭一官成為巨賈,常往來中國、日本間,成為居日華僑中的重要人物。
隨著鄭一官身份的越來越重要,他還曾以華僑領袖的資格晉謁日本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於駿府獻藥品。家康親問以中國事,大喜,命招待於長崎賓館,賜賚優渥。鄭一官受幕府召見,日本人視為光榮顯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貴常從交遊,稱為“老一官”。
平戶島為當時日本對外貿易中心,各國商船雲集。由於鄭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為日本政府所重視,初召後“屢訪藩士家”。後遷肥前國平戶,受到鬆浦侯優遇。
鬆浦侯為其在長崎附近平戶的河內浦千裏濱(即今長崎縣鬆浦郡千裏濱)賜宅地建新居,並介紹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鬆締婚。
田川昱皇即翁昱皇,是中國遷平戶的僑民,在日本為田川氏。田川鬆日本人,係翁昱皇養女,故又稱翁氏,年方十七,性端淑。
成婚翌年,即1624年,田川氏生下了長子鄭成功。1629年,生次子七左衛門。
17世紀上半葉,荷蘭人已是西方海洋經濟世界的“超級大國”,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複合體“東印度公司”到處攔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攻占伊比利亞人的海外要塞、商館,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建立大本營。1622年荷蘭人占領澎湖,李旦居中斡旋,說服荷蘭人退出,轉移台灣。
鄭一官個性不能安分守己,天啟四年(1624年)1月底,他離開田川氏和還沒有出生的兒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擔任荷蘭人的通事(翻譯)。但荷蘭人這時正與明軍進行軍事對峙,雙方沒有交往,中國商人也不可能與荷蘭人交易,故鄭一官的通事派不上用場。
不過,荷蘭人為了壟斷對日貿易,指使一些中國船隻在中國沿海掠奪,鄭一官也是和荷蘭人合作的海賊之一,為荷蘭人執行在台灣海峽上截擊前去馬尼拉的中國帆船的海盜任務。
同年夏秋之交,荷蘭人在明軍的壓力下撤出澎湖,轉移到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在台灣建築“熱蘭遮”和“赤嵌城”兩個要塞,侵占了台灣南部地區。也是這一年荷蘭、西班牙兩個殖民主義國家為了爭奪台灣的統治權,發生戰爭,荷蘭得勝,獨占了整個台灣,這是曆史上台灣第一次為外國人占領。
在隨荷蘭人在大員立定足跟以後不久,鄭一官就奉荷蘭人之命率領幾艘中國帆船襲擊前去馬尼拉與西班牙人通商的中國船隻,直到第二年(1625年)的3月20日才回到大員。
天啟五年(1625年)四、五月間,也許是在荷蘭人手下沒有太多的發展,也許是因奉義父李旦之命,反正鄭一官離開了荷蘭人,開始亦商亦盜的海上生涯。1625年4月底,他已經帶著手下活躍在台灣海峽了。
兩個月後,身為日本長崎、平戶僑領的李旦向台灣第一任長官宋克請領了出航許可證,在7月3日從大員啟程回到平戶,但一個多月後的8月12日,就在平戶去世了。
李旦死後,他在台灣的產業和事業都歸鄭一官所有,為鄭一官合並當時台灣既有的其他漢人武裝勢力,及從大陸招收新的勢力到台,創造了條件。但是在這之前,還有一個叫做顏思齊的重要人物。
顏思齊,字振泉,漳州海澄縣人。生性豪爽,仗義疏財,身材魁梧,精熟武藝。萬曆四十年(1612年),顏思齊遭官家欺辱,怒殺其仆,逃亡日本,以裁縫為業,兼營中日間海上貿易,數年後漸富。
其間,顏思齊與經常到長崎貿易的晉江船主楊天生結下深交,結識了一批流寓日本從事海外冒險的閩南人。由於他廣結豪傑,遐邇聞名,日本平戶當局任命他為甲螺(頭目)。
天啟四年(1624年),顏思齊等因不滿日本德州幕府的統治,密謀起事造反。農曆六月十五日,顏思齊與楊天生、陳衷紀、鄭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為兄弟,眾推顏思齊為盟主。
結果事情不幸泄露了風聲,幕府遣兵搜捕,於是顏思齊隻能率眾倉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
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顏思齊率船隊抵台灣,在笨港(今北港)靠岸,乃率眾伐木辟土,構築寮寨。與此同時,派楊天生率船隊赴漳、泉故裏招募移民,前後計三千餘眾。
顏思齊將墾民分成十寨,發給銀兩和耕牛、農具等,開始了台灣最早的大規模拓墾活動。同時組織海上捕魚和島上捕獵,發展山海經濟,以解決移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需要。
天啟五年(1625年)九月,顏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競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葬於今嘉義縣水上鄉與中埔鄉交界處的尖山山巔。
顏思齊故後,十二月,眾推鄭一官為盟主,繼統其業,樹旗招兵,下設參謀、總監軍、督運監守、左右謀士等,建立了初具規模的鄭氏地方統治政權。
鄭一官自立門戶後,從福建招徠了鄭興、鄭明、楊耿、陳暉、鄭彩等部將。他將部下分為十八先鋒,結為“十八芝”,並從此改名為“芝龍”,而不再稱“一官”。鄭芝龍繼續拓墾大業,勢力不斷壯大,成為當時海上最大的武裝集團。
這就是鄭芝龍的發家史了,他現在的身份其實是一個超級的海盜頭子而已。
在原來的曆史上,他最終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並成為了東方海洋世界的霸主。
他利用泉州安平鎮的航海和經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榮海市,武裝船隊旗幟鮮明,戈甲堅利,航行於中國沿海、台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之間,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和財力,擴大海上貿易,幾乎壟斷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
根據官方的記載,鄭芝龍“自就撫後,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往來。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芝龍以此富可敵國。自築城於安平(今晉江安海),海舶可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八閩以鄭氏為長城。”
由此即可見其勢力之大,至南明.唐王政權,也以鄭氏海上力量為支柱。
在今日的商討之中,溫體仁和周延儒二人就曾提到了可以先招安鄭芝龍,然後利用他的海上力量為班底,來打造大明的無敵水師。
但王銳毫不猶豫就否定了這個提議,因為若是那樣的話,那打造出來的隻能是鄭家軍而已,和原來的曆史區別不大。而他所要的是一支自己所能掌控的大明無敵艦隊,絕不能允許脫離朝廷和他控製的“軍閥”出現。
鄭芝龍的海上武裝力量雖然強大,但是從原來的曆史就可以看出此人過於自私且沒有遠見,隻知道壯大自己的勢力而不太顧及朝廷。
如果他能用製海權幫助朝廷進行海外貿易,大明的財政又何至於捉襟見肘?
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大明滅亡後,鄭芝龍的勢力再大也無力獨個對抗清兵,最後也隻能偏安海外。結果到了孫子一輩,還是沒能逃脫得了歸附清廷的結局!
王銳熟知這段曆史,所以知道鄭芝龍雖然可用,但絕不能將重興大明海上力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他寧可多花時間、金錢,也要打造一支真正屬於大明的無敵艦隊!
因此現在的問題是鄭芝龍可用,但究竟如何來利用他好呢?
王銳在轎子上沉思著,不知不覺有些入了神。
就在這時,卻忽然聽到外麵一陣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