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龍虎匯京華中
通過千裏鏡望去,港口並無任何異常的情況,看來海嘯沒有朝著這裏來,而是偏離了方向。眼下大沽口的水師基地和港口都是剛剛建立不久,絕大部分的地方仍是荒灘,所以海嘯既然沒有朝著港口的方向,在其他的地方登陸造成的損失就沒多大。
這讓王銳等人喜出望外,不由得長出了口氣。尤其是劉成學,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水師基地、港口和船塢的建設不知費了他多少心血,如果當真毀於一旦的話,那真是好像剜掉了他的心頭‘肉’一樣。
出海的時候是一艘戰船,回來時卻多出了四艘,“威龍”艦自然是要通過旗語向港口解釋,否則就會遭到炮台的轟擊了。認旗號、口令不認船,這是最基本的規矩。
在於港口溝通過之後,王銳命令用旗語通知小鬼子的三艘安宅船暫且先在港外停泊等候,然後率“威龍”艦與俘虜的板屋戰船首先靠岸。待讓小皇帝先秘密下船以及處理、安頓好了李明熙一夥海賊俘虜後,這才讓小鬼子的船進港。
等到‘毛’利景隆等人登岸時,王銳早已護衛著小皇帝先行回京師而去,留下了一隊人馬,保護小鬼子的使團隨後跟來。
一路無話,王銳等人以最快的速度順利趕回了京師,不過這已經是第二日的事情。
小皇帝一夜不在宮中,可是急壞了李永貞等人。李永貞心裏著急,表麵上還要故作鎮定,以穩住閣部眾臣,進而穩住文武百官,防止出任何‘亂’子。
溫體仁和周延儒等人自是知道小皇帝秘密出宮的事情,但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假裝糊塗而已。
他二人早就已學了乖,既知此事牽扯到王銳在內,那就絕不再‘插’手,否則非但撈不到半點便宜,反而會惹得一身‘騷’。
反正天塌下來有大個頂著呢,若是皇上萬一有什麽意外的話,那倒要看看王銳如何收場?
自從上一次被小皇帝敲打了一番之後,溫體仁和周延儒算是徹底開了竅,暗自打定了主意,絕不與王銳爭一時之短長,就看誰更有耐心、誰更能沉得住氣、誰才能笑到最後。
像這種朝堂之爭,哪怕你再權傾一時、哪怕你再風光無限,隻需一次的失敗,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說道這一點,老魏可不就是活生生的前車之鑒麽?
正因為如此,自以為已然看清了一切的溫、周二人這才鐵了心,誓要與王銳周旋到底,看看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也正因如此,他二人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當真是將心態放的極為“端正”。
說實話,他二人的如此做法自以為高明,其實是落了下乘,可說是正中王銳的下懷。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倆本就不是什麽“好鳥”,心思不在如何做好首輔之臣的本分上,想的不是如何謀國利民、盡心輔佐皇帝,而是怎樣爭權奪利。
王銳的弱點其實非常明顯,那就是才幹、智謀和魄力有餘,但手段卻不夠狠辣、心腸太軟。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無不是殺伐果斷、心腸狠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像王銳這種‘性’格還能夠身居如此高位者,雖不能說絕無僅有,可卻也十分罕見。
如果溫體仁和周延儒一心為公,而不是誌在爭權奪利,那王銳反倒會感到縛手縛腳,行事頗有顧忌,這也是他為什麽最頭痛那些真正的忠臣、錚臣、直臣的原因。對付這些人,王銳盡管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也難以狠下心腸、不擇手段。
眼下溫、周二人果然如原來的曆史那樣,完全是‘奸’臣的表現,那正中了王銳的下懷。對付‘奸’臣,他可沒那麽多的顧忌。因此溫體仁和周延儒的“忍讓”,可說是白白便宜了王銳,令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大幹一場,實現自己的理想。
至於他二人苦苦等待的機會,實際上隻是一廂情願罷了。王銳當初選擇他倆作為對手時就已謀劃好了一切,到頭來被‘蒙’在鼓裏的二人才會明白過來什麽叫鏡中月、水中‘花’。
總之,由於溫體仁和周延儒這兩位首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加上有李永貞的一力維護,所以小皇帝的一夜未歸並未引發朝堂和群臣的‘混’‘亂’局麵,這也稱得上是一個奇跡了。
當然,這種情況是不可能長時間保持下去的,好在王銳與小皇帝第二天就及時趕回了京師。
看到小皇帝安然無恙地回來,李永貞總算是長出了口氣,將一直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溫體仁和周延儒自然也很快就得知了小皇帝回宮的消息,他二人毫不耽擱,立刻便與吳宗達、錢象坤和何如寵一起進宮麵聖。
可巧,小皇帝也正想召集閣部眾臣議事,聞聽溫體仁等人求見,自是正中下懷,當即傳諭宣見。
溫體仁等人進到乾清宮中,一眼就看到的是滿臉興奮之‘色’的小皇帝。他們幾人偷偷‘交’換了一下眼‘色’,當下跪拜在地,口中高呼萬歲請安。
朱由檢此時仍是難掩臉上的興奮神情,笑著命溫體仁等人免禮平身。
溫體仁等人叩頭謝恩,卻沒有立刻起身。幾個人低垂著頭,不約而同地齊聲說道:“啟稟皇上,臣等有本要奏!”
朱由檢掃了他們一眼,哈哈一笑說道:“好了,朕知道你們要奏什麽,不就是勸誡朕不要再‘私’自離宮麽?卿等不知,此番朕秘密離宮實是因為有重大之事,絕非是為了一己之‘私’。嗬嗬,況且有威國公陪著朕,卿等又有何不放心的?朕早非孩童,其間的利害自然知曉!”
溫體仁和周延儒對視了一眼,‘舔’了‘舔’嘴‘唇’沒說什麽。
吳宗達卻是又磕了一個頭,直起身來亢聲說道:“皇上說的一點不錯,臣等要奏的正是此事!皇上乃是萬金之軀,像如此秘密離宮竟徹夜不歸,曆朝曆代亦是罕有之事。若是萬一有甚差錯,又該怎生是好?臣等非是要責怪皇上,更不是信不過威國公。隻不過皇上既然身兼祖宗的基業與江山社稷,那就容不得有半點差錯,否則又如何對得起先帝?又如何向群臣和黎民百姓‘交’代?因此臣等懇請皇上,今後無論再有何重大之事,也萬勿再率‘性’而為,而是要以祖宗基業與江山社稷為重才好!”
說罷,他伏地叩頭,錢象坤和何如寵也跟著拜倒在地。
這番話的潛台詞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你既然身為皇帝,那就注定是身不由己的命了,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的是江山社稷與黎民百姓。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皇帝固然是手握著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但若沒有相應的責任,又怎能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就更別提什麽明君、聖君了。
孤家寡人、身不由己,這就是掌握絕對權力所付出的代價。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皇帝也是一樣。當然,昏君、暴君是例外。不過那不叫合格的皇帝,並且恐怕也難以當的長久。
除了勸誡小皇帝,吳宗達這番話也在點醒王銳,你雖是位高權重、對皇上絕對忠心、事情也十分重大,但仍不要壞了規矩。萬一出了什麽差錯,任何人亦是擔當不起。
王銳當然聽得出吳宗達的意思,隻是微笑不語。他明白“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心知處在吳宗達的位置上,說出這種話來十分正常,稱得上是盡心盡責的表現,因此並未開口辯駁。
朱由檢一來心情甚好,二來也知道吳宗達說的有理,於是哈哈笑著說道:“吳閣老所言不錯,此番之事是朕思慮不周,下不為例便是!”
眼見皇帝已經開口認錯,吳宗達自是見好就收,連忙頓首說道:“皇上聖明,實乃江山社稷之福、黎民百姓之福,更是臣等之福!”
朱由檢微笑點頭,命幾位閣臣平身就座,終算是將‘私’自離宮一事揭了過去。
看到吳宗達大膽直諫,非但沒有碰釘子,反倒是得了彩頭,溫體仁的心中不禁略感嫉妒和後悔。
他原本就極善於察言觀‘色’,見朱由檢這般高興的樣子,心知其此行必是非常順利,而且多半是收獲頗豐。
有了這個結論,他當然不甘再落後於人,於是落座之後,立刻微笑著說道:“皇上,臣聽聞此番出宮乃是為了我大明新式戰艦下水之事。此事的確是重要之極,卻不知皇上此去情形究竟如何?”
他這一問,也是說出了周延儒、吳宗達等人的心聲。眾人當即將目光全都投向了朱由檢,臉上‘露’出期待的神情。對於大明的新式戰艦,他們自然亦是極為關心。
朱由檢聞言忍不住又‘露’出興奮之‘色’,他終究仍未能全脫少年人的心‘性’,此刻聽到溫體仁問起此行的情形,當下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繪聲繪‘色’地將此番“威龍”艦首航的諸般驚險遭遇與巧遇詳細說了一遍……
通過千裏鏡望去,港口並無任何異常的情況,看來海嘯沒有朝著這裏來,而是偏離了方向。眼下大沽口的水師基地和港口都是剛剛建立不久,絕大部分的地方仍是荒灘,所以海嘯既然沒有朝著港口的方向,在其他的地方登陸造成的損失就沒多大。
這讓王銳等人喜出望外,不由得長出了口氣。尤其是劉成學,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水師基地、港口和船塢的建設不知費了他多少心血,如果當真毀於一旦的話,那真是好像剜掉了他的心頭‘肉’一樣。
出海的時候是一艘戰船,回來時卻多出了四艘,“威龍”艦自然是要通過旗語向港口解釋,否則就會遭到炮台的轟擊了。認旗號、口令不認船,這是最基本的規矩。
在於港口溝通過之後,王銳命令用旗語通知小鬼子的三艘安宅船暫且先在港外停泊等候,然後率“威龍”艦與俘虜的板屋戰船首先靠岸。待讓小皇帝先秘密下船以及處理、安頓好了李明熙一夥海賊俘虜後,這才讓小鬼子的船進港。
等到‘毛’利景隆等人登岸時,王銳早已護衛著小皇帝先行回京師而去,留下了一隊人馬,保護小鬼子的使團隨後跟來。
一路無話,王銳等人以最快的速度順利趕回了京師,不過這已經是第二日的事情。
小皇帝一夜不在宮中,可是急壞了李永貞等人。李永貞心裏著急,表麵上還要故作鎮定,以穩住閣部眾臣,進而穩住文武百官,防止出任何‘亂’子。
溫體仁和周延儒等人自是知道小皇帝秘密出宮的事情,但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假裝糊塗而已。
他二人早就已學了乖,既知此事牽扯到王銳在內,那就絕不再‘插’手,否則非但撈不到半點便宜,反而會惹得一身‘騷’。
反正天塌下來有大個頂著呢,若是皇上萬一有什麽意外的話,那倒要看看王銳如何收場?
自從上一次被小皇帝敲打了一番之後,溫體仁和周延儒算是徹底開了竅,暗自打定了主意,絕不與王銳爭一時之短長,就看誰更有耐心、誰更能沉得住氣、誰才能笑到最後。
像這種朝堂之爭,哪怕你再權傾一時、哪怕你再風光無限,隻需一次的失敗,就有可能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說道這一點,老魏可不就是活生生的前車之鑒麽?
正因為如此,自以為已然看清了一切的溫、周二人這才鐵了心,誓要與王銳周旋到底,看看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也正因如此,他二人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當真是將心態放的極為“端正”。
說實話,他二人的如此做法自以為高明,其實是落了下乘,可說是正中王銳的下懷。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倆本就不是什麽“好鳥”,心思不在如何做好首輔之臣的本分上,想的不是如何謀國利民、盡心輔佐皇帝,而是怎樣爭權奪利。
王銳的弱點其實非常明顯,那就是才幹、智謀和魄力有餘,但手段卻不夠狠辣、心腸太軟。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讓天下人負我。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無不是殺伐果斷、心腸狠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像王銳這種‘性’格還能夠身居如此高位者,雖不能說絕無僅有,可卻也十分罕見。
如果溫體仁和周延儒一心為公,而不是誌在爭權奪利,那王銳反倒會感到縛手縛腳,行事頗有顧忌,這也是他為什麽最頭痛那些真正的忠臣、錚臣、直臣的原因。對付這些人,王銳盡管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也難以狠下心腸、不擇手段。
眼下溫、周二人果然如原來的曆史那樣,完全是‘奸’臣的表現,那正中了王銳的下懷。對付‘奸’臣,他可沒那麽多的顧忌。因此溫體仁和周延儒的“忍讓”,可說是白白便宜了王銳,令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放手大幹一場,實現自己的理想。
至於他二人苦苦等待的機會,實際上隻是一廂情願罷了。王銳當初選擇他倆作為對手時就已謀劃好了一切,到頭來被‘蒙’在鼓裏的二人才會明白過來什麽叫鏡中月、水中‘花’。
總之,由於溫體仁和周延儒這兩位首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加上有李永貞的一力維護,所以小皇帝的一夜未歸並未引發朝堂和群臣的‘混’‘亂’局麵,這也稱得上是一個奇跡了。
當然,這種情況是不可能長時間保持下去的,好在王銳與小皇帝第二天就及時趕回了京師。
看到小皇帝安然無恙地回來,李永貞總算是長出了口氣,將一直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溫體仁和周延儒自然也很快就得知了小皇帝回宮的消息,他二人毫不耽擱,立刻便與吳宗達、錢象坤和何如寵一起進宮麵聖。
可巧,小皇帝也正想召集閣部眾臣議事,聞聽溫體仁等人求見,自是正中下懷,當即傳諭宣見。
溫體仁等人進到乾清宮中,一眼就看到的是滿臉興奮之‘色’的小皇帝。他們幾人偷偷‘交’換了一下眼‘色’,當下跪拜在地,口中高呼萬歲請安。
朱由檢此時仍是難掩臉上的興奮神情,笑著命溫體仁等人免禮平身。
溫體仁等人叩頭謝恩,卻沒有立刻起身。幾個人低垂著頭,不約而同地齊聲說道:“啟稟皇上,臣等有本要奏!”
朱由檢掃了他們一眼,哈哈一笑說道:“好了,朕知道你們要奏什麽,不就是勸誡朕不要再‘私’自離宮麽?卿等不知,此番朕秘密離宮實是因為有重大之事,絕非是為了一己之‘私’。嗬嗬,況且有威國公陪著朕,卿等又有何不放心的?朕早非孩童,其間的利害自然知曉!”
溫體仁和周延儒對視了一眼,‘舔’了‘舔’嘴‘唇’沒說什麽。
吳宗達卻是又磕了一個頭,直起身來亢聲說道:“皇上說的一點不錯,臣等要奏的正是此事!皇上乃是萬金之軀,像如此秘密離宮竟徹夜不歸,曆朝曆代亦是罕有之事。若是萬一有甚差錯,又該怎生是好?臣等非是要責怪皇上,更不是信不過威國公。隻不過皇上既然身兼祖宗的基業與江山社稷,那就容不得有半點差錯,否則又如何對得起先帝?又如何向群臣和黎民百姓‘交’代?因此臣等懇請皇上,今後無論再有何重大之事,也萬勿再率‘性’而為,而是要以祖宗基業與江山社稷為重才好!”
說罷,他伏地叩頭,錢象坤和何如寵也跟著拜倒在地。
這番話的潛台詞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你既然身為皇帝,那就注定是身不由己的命了,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的是江山社稷與黎民百姓。
所謂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皇帝固然是手握著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但若沒有相應的責任,又怎能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就更別提什麽明君、聖君了。
孤家寡人、身不由己,這就是掌握絕對權力所付出的代價。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皇帝也是一樣。當然,昏君、暴君是例外。不過那不叫合格的皇帝,並且恐怕也難以當的長久。
除了勸誡小皇帝,吳宗達這番話也在點醒王銳,你雖是位高權重、對皇上絕對忠心、事情也十分重大,但仍不要壞了規矩。萬一出了什麽差錯,任何人亦是擔當不起。
王銳當然聽得出吳宗達的意思,隻是微笑不語。他明白“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心知處在吳宗達的位置上,說出這種話來十分正常,稱得上是盡心盡責的表現,因此並未開口辯駁。
朱由檢一來心情甚好,二來也知道吳宗達說的有理,於是哈哈笑著說道:“吳閣老所言不錯,此番之事是朕思慮不周,下不為例便是!”
眼見皇帝已經開口認錯,吳宗達自是見好就收,連忙頓首說道:“皇上聖明,實乃江山社稷之福、黎民百姓之福,更是臣等之福!”
朱由檢微笑點頭,命幾位閣臣平身就座,終算是將‘私’自離宮一事揭了過去。
看到吳宗達大膽直諫,非但沒有碰釘子,反倒是得了彩頭,溫體仁的心中不禁略感嫉妒和後悔。
他原本就極善於察言觀‘色’,見朱由檢這般高興的樣子,心知其此行必是非常順利,而且多半是收獲頗豐。
有了這個結論,他當然不甘再落後於人,於是落座之後,立刻微笑著說道:“皇上,臣聽聞此番出宮乃是為了我大明新式戰艦下水之事。此事的確是重要之極,卻不知皇上此去情形究竟如何?”
他這一問,也是說出了周延儒、吳宗達等人的心聲。眾人當即將目光全都投向了朱由檢,臉上‘露’出期待的神情。對於大明的新式戰艦,他們自然亦是極為關心。
朱由檢聞言忍不住又‘露’出興奮之‘色’,他終究仍未能全脫少年人的心‘性’,此刻聽到溫體仁問起此行的情形,當下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身份,繪聲繪‘色’地將此番“威龍”艦首航的諸般驚險遭遇與巧遇詳細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