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老是老糊塗,另一種老是老而彌堅。
很顯然,第一種是不可能成為大唐三軍主帥。
李靖想了一下,真有這印象。
可是,當時朝中似乎沒把柴令武的話當回事啊!
總覺得柴令武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下意識的不太重視啊。
“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本總管問的是你們積石道怎麽會跑這兒來的。”李靖沒那麽容易糊弄。
柴令武撇嘴:“行軍路線毫無價值, 積石山實際掌控在已經投唐的九曲俠手上,我們去幹嘛?會師?會餐?身為長史,下官絕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協助友軍更義不容辭。所以……”
李靖呸了一口:“嗣昌灑脫,卻沒你這混賬膽大妄為。”
這個話題,很默契地揭過了。
雖然拓跋氏已經敗走, 但是, 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唐軍可能腹背受敵,糧道更可能因此被截斷。
李靖想了想:“本總管記得,你曾經上奏,說與拓跋氏的人有勾連?”
柴令武的臉有點黑。
那麽大一個大總管,怎麽說話的呢?
什麽叫勾連?
你咋不說勾搭呢?
是勾通。
呸,是溝通!
“拓跋氏有人身處黑暗、心向光明,下官自然得引人向善。不過,要有菩薩心腸,須行霹靂手段啊!”
柴令武訴說著自己的謀劃。
說得倒是天花亂墜,簡化起來就一個字:打。
李靖思索了一會兒,果斷同意了柴令武的主意。
積石軍會合西海軍,數萬人馬齊發,浩浩蕩蕩地包圍了拓跋赤辭所在的肅遠山。
肅遠山很大,拓跋赤辭一時倒也不用擔心唐軍強攻,反正足夠周旋了。
山上的水源,雖然不是太大, 還是夠拓跋氏四千人馬飲用、造飯了。
至於洗澡,想多了。
一個是冷地方洗澡的頻率會降許多, 二個是戰時多數時候顧不上洗澡。
當年自衛還擊的老兵在打安南時, 幾乎處處有水源,還不照樣得漚襠?
看著山下旌旗招展,嗅覺靈敏的還能聞到唐軍隱隱的飯菜香,再看看手頭硬梆梆的肉幹,拓跋氏的人馬明白了什麽叫味如嚼蠟。
拓跋細豆坐在族人中間,將肉幹摔到地上。
就想不明白了,細封氏、野利氏、頗超氏、往利氏等等大姓能投唐,大家吃香的、喝辣的,為什麽就隻有拓跋氏頭鐵,要為吐穀渾拚死拚活?
吐穀渾送給大首領的那個女人,鑲金了?
不滿是一種極易傳播的情緒,不過頓飯時間,將肉幹棄於地上的小部族人馬已經接近一千。
“搞清楚下麵是誰領軍了嗎?”拓跋細豆盯著斥候問道。
“李靖、侯君集、柴令武……”
拓跋細豆霍然起身。
耶耶受夠了!
“拿家夥,跟我走!”
拓跋細豆本部的四百人馬起身離開,山上的拓跋氏部族都用一種景仰的目光看著他們。
勇士,走好,我們會想念你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
震驚!
為什麽拓跋細豆到了唐營陣前,沒有擺陣廝殺,而是下馬與唐將叉手行禮?
為什麽拓跋細豆部順利地進入了唐營, 與唐軍一道食用香噴噴的飯菜?
得到消息趕出帳篷的拓跋赤辭,眼睛瞬間紅了,一馬刀斬到旁邊的樹上。
“拓跋細豆,枉我將你當子侄看待,你竟然叛我?”
拓跋細豆冷笑,厲聲回應:“拓跋赤辭,拓跋氏的大首領,凡事當為拓跋氏考慮,你覺得你配麽?細封氏、野利氏、往利氏、頗超氏等七姓,哪一姓沒有投唐,哪一姓不從大唐獲得好處?細封氏的人口增長超過三成了,你知道嗎?”
“你呢?為了一個吐穀渾的女人,用整個拓跋氏的前途來為吐穀渾擋刀,就沒想到族人願不願意?拓跋氏跟吐穀渾打了多少年交道,哪一次占到過便宜?”
“諸位,大唐的總管、長史說了,有意向唐者,緩緩下馬,遣使者來交涉。這邊,有肉、有麥飯、有萊菔、有菘菜、有春筍,放開肚皮吃!拓跋細豆先吃為敬了。”
“啊!”
拓跋細豆的慘叫讓拓跋赤辭臉上起了一絲笑容。
叫你相信狡詐的唐人,中毒了吧?
“春筍太好吃了!再給一碗!”
拓跋細豆的聲音讓拓跋赤辭失望了,旁邊的拓跋氏族人則悄悄地咽唾液,然後詭異地看了一眼拓跋赤辭。
除了特殊人群外,絕大多數人是雜食生物,吃著素的想葷的,吃著葷的想素的,單一口味的,吃著膩。
何況,整個拓跋氏,一天到晚是沒完沒了的肉食、肉食,牛羊肉吃到上火了好嗎?
拓跋赤辭毅然轉身,鑽入紮好的帳篷中,一口老血噴了出來,很快用馬刀掘起一些土壤,均勻地掩在血液上。
身為主心骨,絕不能讓人看到自己軟弱的一麵。
坐在大帳中的拓跋赤辭,如同泥雕木偶一般,任由冰冷的山風激蕩著自己的臉頰。
又一個百人左右的小部族悄悄咪咪下山,在其他人豔羨的目光中,混上了唐軍的膳食。
大首領與吐穀渾聯姻,多少小部族在下麵非議過了?
或許,是時候改換門庭了。
各個小部族看看四周,沒得逃脫的可能;看看手中幹硬的肉塊,怎麽就不香了呢?
拓跋細豆能吃上唐軍美美的膳食,我們憑什麽不能?
除了拓跋氏核心族群的兩千人馬巋然不動,其餘的小部族幾乎都下山了。
拓跋赤辭沒有阻止他們,隻是在掩耳盜鈴,以安自己動蕩的心。
黑夜籠罩,蟲開始在鳴叫。
驚蟄一過,這些小東西就出來活動了,可拓跋赤辭從未覺得他們的叫聲如此的讓人心煩。
真想把它們一隻一隻捏死啊!
一道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帳篷。
拓跋思頭神情黯淡地走了進來:“叔父,其他小部族幾乎走光了。”
拓跋赤辭似笑非笑地看著侄兒:“其實,你也想走的,是不是?我與你嫂子報婚,你怕是早就有想法了吧?”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其實,真要感謝他們手下留情的。今天,他們誰給我一刀,我都避不過去。”
很多背叛的故事,可不就是這麽上演的?
拓跋赤辭沒挨黑刀,說明他平日的威望還是挺高的
拓跋思頭的目光下意識的避開了拓跋赤辭的視線。
“可是,叔父,想想這些年來,我們從吐穀渾得到了什麽?牛羊、馬匹換少得可憐的青鹽、青稞,那些東西要是與大唐交易,我們能得到數倍的糧食,可以養更多的娃娃。”
“別說是娶一個吐穀渾公主,就是十個,又能怎麽樣呢?值當那些糧食麽?”
拓跋赤辭輕聲笑了:“拓跋思頭長大了,會認真想事了。是的,投唐確實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為什麽我卻寧願與唐國作對呢?”
“歸根結底,一個字:怕。”
“怕拓跋氏以後的年輕人隻知道享樂,完全依附在大唐身上,從而不思進取,被人輕易吞並了。”
拓跋思頭終於鼓起勇氣直麵叔父:“叔父這想法是好的,但不能因為擔憂未來,徹底放棄了壯大拓跋氏的機會啊!隻要投唐,我拓跋氏依舊是黨項羌裏最大的姓氏,甚至將來還能自立為王。”
拓跋赤辭歎氣:“也許,是我真的老了。拓跋氏的未來,靠你們支撐,方向由你來把握。”
“明天一早,你帶領整個拓跋氏投唐吧。回到拓跋氏,那個吐穀渾公主,你殺了吧。”
拓跋思頭的心跳驟然加快。
叔父果然能狠得下心,那個吐穀渾公主,已經伴了他三年吧?
關鍵是,公主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啊!
如果自己不是有個親侄兒的身份,此刻已經血流五步了吧?
回營帳裏,拓跋思頭裹著羊皮,輾轉反側,突然間恍然大悟。
壓根不是自己說服了叔父,是叔父也有了投唐之意,隻不過借坡下驢罷了。
畢竟,同族多數投唐了,拓跋氏獨有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再堅持,有什麽意義呢?
……
拓跋思頭一早就下山與柴令武交涉,拓跋氏願意集體投唐,願意用印信,獻上降表,從此向大唐稱臣。
李靖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空白告身,讓柴令武將拓跋赤辭的名字寫上去。
這是戰時大總管的特權,可以相機撒出去一些官職,以拉攏、分化瓦解部分敵人。
羈縻西戎州刺史,換湯不換藥,還是拓跋赤辭當家,就是多了一個大唐官方的身份。
以後不襲擾大唐子民的話,拓跋氏可以自由在大唐境內活動、經商、交易、朝貢、進學,可以保送幾個後輩去當國子監生。
震驚!
柴令武第一次知道,國子監生這個身份,居然還有這作用!
身為曾經的國子監生,連這都沒聽說過,丟人!
有些潦倒之相的拓跋赤辭接過告身,歃血為誓,天、地、神靈為證,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拓跋赤辭敢於背誓,人神共憤,就連族人都會厭棄。
整個積石軍看向柴令武的目光都極其詭異。
難怪這廝信誓旦旦地說搶功,原來是真有大功啊!
隻有身為兵部尚書的侯君集才知道其中的貓膩,拓跋細豆、拓跋思頭是柴令武早就安置好的細作!
呸,還不是倚仗了出身的便利?
很顯然,第一種是不可能成為大唐三軍主帥。
李靖想了一下,真有這印象。
可是,當時朝中似乎沒把柴令武的話當回事啊!
總覺得柴令武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下意識的不太重視啊。
“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本總管問的是你們積石道怎麽會跑這兒來的。”李靖沒那麽容易糊弄。
柴令武撇嘴:“行軍路線毫無價值, 積石山實際掌控在已經投唐的九曲俠手上,我們去幹嘛?會師?會餐?身為長史,下官絕不允許這種事發生,協助友軍更義不容辭。所以……”
李靖呸了一口:“嗣昌灑脫,卻沒你這混賬膽大妄為。”
這個話題,很默契地揭過了。
雖然拓跋氏已經敗走, 但是, 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唐軍可能腹背受敵,糧道更可能因此被截斷。
李靖想了想:“本總管記得,你曾經上奏,說與拓跋氏的人有勾連?”
柴令武的臉有點黑。
那麽大一個大總管,怎麽說話的呢?
什麽叫勾連?
你咋不說勾搭呢?
是勾通。
呸,是溝通!
“拓跋氏有人身處黑暗、心向光明,下官自然得引人向善。不過,要有菩薩心腸,須行霹靂手段啊!”
柴令武訴說著自己的謀劃。
說得倒是天花亂墜,簡化起來就一個字:打。
李靖思索了一會兒,果斷同意了柴令武的主意。
積石軍會合西海軍,數萬人馬齊發,浩浩蕩蕩地包圍了拓跋赤辭所在的肅遠山。
肅遠山很大,拓跋赤辭一時倒也不用擔心唐軍強攻,反正足夠周旋了。
山上的水源,雖然不是太大, 還是夠拓跋氏四千人馬飲用、造飯了。
至於洗澡,想多了。
一個是冷地方洗澡的頻率會降許多, 二個是戰時多數時候顧不上洗澡。
當年自衛還擊的老兵在打安南時, 幾乎處處有水源,還不照樣得漚襠?
看著山下旌旗招展,嗅覺靈敏的還能聞到唐軍隱隱的飯菜香,再看看手頭硬梆梆的肉幹,拓跋氏的人馬明白了什麽叫味如嚼蠟。
拓跋細豆坐在族人中間,將肉幹摔到地上。
就想不明白了,細封氏、野利氏、頗超氏、往利氏等等大姓能投唐,大家吃香的、喝辣的,為什麽就隻有拓跋氏頭鐵,要為吐穀渾拚死拚活?
吐穀渾送給大首領的那個女人,鑲金了?
不滿是一種極易傳播的情緒,不過頓飯時間,將肉幹棄於地上的小部族人馬已經接近一千。
“搞清楚下麵是誰領軍了嗎?”拓跋細豆盯著斥候問道。
“李靖、侯君集、柴令武……”
拓跋細豆霍然起身。
耶耶受夠了!
“拿家夥,跟我走!”
拓跋細豆本部的四百人馬起身離開,山上的拓跋氏部族都用一種景仰的目光看著他們。
勇士,走好,我們會想念你的。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
震驚!
為什麽拓跋細豆到了唐營陣前,沒有擺陣廝殺,而是下馬與唐將叉手行禮?
為什麽拓跋細豆部順利地進入了唐營, 與唐軍一道食用香噴噴的飯菜?
得到消息趕出帳篷的拓跋赤辭,眼睛瞬間紅了,一馬刀斬到旁邊的樹上。
“拓跋細豆,枉我將你當子侄看待,你竟然叛我?”
拓跋細豆冷笑,厲聲回應:“拓跋赤辭,拓跋氏的大首領,凡事當為拓跋氏考慮,你覺得你配麽?細封氏、野利氏、往利氏、頗超氏等七姓,哪一姓沒有投唐,哪一姓不從大唐獲得好處?細封氏的人口增長超過三成了,你知道嗎?”
“你呢?為了一個吐穀渾的女人,用整個拓跋氏的前途來為吐穀渾擋刀,就沒想到族人願不願意?拓跋氏跟吐穀渾打了多少年交道,哪一次占到過便宜?”
“諸位,大唐的總管、長史說了,有意向唐者,緩緩下馬,遣使者來交涉。這邊,有肉、有麥飯、有萊菔、有菘菜、有春筍,放開肚皮吃!拓跋細豆先吃為敬了。”
“啊!”
拓跋細豆的慘叫讓拓跋赤辭臉上起了一絲笑容。
叫你相信狡詐的唐人,中毒了吧?
“春筍太好吃了!再給一碗!”
拓跋細豆的聲音讓拓跋赤辭失望了,旁邊的拓跋氏族人則悄悄地咽唾液,然後詭異地看了一眼拓跋赤辭。
除了特殊人群外,絕大多數人是雜食生物,吃著素的想葷的,吃著葷的想素的,單一口味的,吃著膩。
何況,整個拓跋氏,一天到晚是沒完沒了的肉食、肉食,牛羊肉吃到上火了好嗎?
拓跋赤辭毅然轉身,鑽入紮好的帳篷中,一口老血噴了出來,很快用馬刀掘起一些土壤,均勻地掩在血液上。
身為主心骨,絕不能讓人看到自己軟弱的一麵。
坐在大帳中的拓跋赤辭,如同泥雕木偶一般,任由冰冷的山風激蕩著自己的臉頰。
又一個百人左右的小部族悄悄咪咪下山,在其他人豔羨的目光中,混上了唐軍的膳食。
大首領與吐穀渾聯姻,多少小部族在下麵非議過了?
或許,是時候改換門庭了。
各個小部族看看四周,沒得逃脫的可能;看看手中幹硬的肉塊,怎麽就不香了呢?
拓跋細豆能吃上唐軍美美的膳食,我們憑什麽不能?
除了拓跋氏核心族群的兩千人馬巋然不動,其餘的小部族幾乎都下山了。
拓跋赤辭沒有阻止他們,隻是在掩耳盜鈴,以安自己動蕩的心。
黑夜籠罩,蟲開始在鳴叫。
驚蟄一過,這些小東西就出來活動了,可拓跋赤辭從未覺得他們的叫聲如此的讓人心煩。
真想把它們一隻一隻捏死啊!
一道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帳篷。
拓跋思頭神情黯淡地走了進來:“叔父,其他小部族幾乎走光了。”
拓跋赤辭似笑非笑地看著侄兒:“其實,你也想走的,是不是?我與你嫂子報婚,你怕是早就有想法了吧?”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其實,真要感謝他們手下留情的。今天,他們誰給我一刀,我都避不過去。”
很多背叛的故事,可不就是這麽上演的?
拓跋赤辭沒挨黑刀,說明他平日的威望還是挺高的
拓跋思頭的目光下意識的避開了拓跋赤辭的視線。
“可是,叔父,想想這些年來,我們從吐穀渾得到了什麽?牛羊、馬匹換少得可憐的青鹽、青稞,那些東西要是與大唐交易,我們能得到數倍的糧食,可以養更多的娃娃。”
“別說是娶一個吐穀渾公主,就是十個,又能怎麽樣呢?值當那些糧食麽?”
拓跋赤辭輕聲笑了:“拓跋思頭長大了,會認真想事了。是的,投唐確實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為什麽我卻寧願與唐國作對呢?”
“歸根結底,一個字:怕。”
“怕拓跋氏以後的年輕人隻知道享樂,完全依附在大唐身上,從而不思進取,被人輕易吞並了。”
拓跋思頭終於鼓起勇氣直麵叔父:“叔父這想法是好的,但不能因為擔憂未來,徹底放棄了壯大拓跋氏的機會啊!隻要投唐,我拓跋氏依舊是黨項羌裏最大的姓氏,甚至將來還能自立為王。”
拓跋赤辭歎氣:“也許,是我真的老了。拓跋氏的未來,靠你們支撐,方向由你來把握。”
“明天一早,你帶領整個拓跋氏投唐吧。回到拓跋氏,那個吐穀渾公主,你殺了吧。”
拓跋思頭的心跳驟然加快。
叔父果然能狠得下心,那個吐穀渾公主,已經伴了他三年吧?
關鍵是,公主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啊!
如果自己不是有個親侄兒的身份,此刻已經血流五步了吧?
回營帳裏,拓跋思頭裹著羊皮,輾轉反側,突然間恍然大悟。
壓根不是自己說服了叔父,是叔父也有了投唐之意,隻不過借坡下驢罷了。
畢竟,同族多數投唐了,拓跋氏獨有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再堅持,有什麽意義呢?
……
拓跋思頭一早就下山與柴令武交涉,拓跋氏願意集體投唐,願意用印信,獻上降表,從此向大唐稱臣。
李靖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空白告身,讓柴令武將拓跋赤辭的名字寫上去。
這是戰時大總管的特權,可以相機撒出去一些官職,以拉攏、分化瓦解部分敵人。
羈縻西戎州刺史,換湯不換藥,還是拓跋赤辭當家,就是多了一個大唐官方的身份。
以後不襲擾大唐子民的話,拓跋氏可以自由在大唐境內活動、經商、交易、朝貢、進學,可以保送幾個後輩去當國子監生。
震驚!
柴令武第一次知道,國子監生這個身份,居然還有這作用!
身為曾經的國子監生,連這都沒聽說過,丟人!
有些潦倒之相的拓跋赤辭接過告身,歃血為誓,天、地、神靈為證,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拓跋赤辭敢於背誓,人神共憤,就連族人都會厭棄。
整個積石軍看向柴令武的目光都極其詭異。
難怪這廝信誓旦旦地說搶功,原來是真有大功啊!
隻有身為兵部尚書的侯君集才知道其中的貓膩,拓跋細豆、拓跋思頭是柴令武早就安置好的細作!
呸,還不是倚仗了出身的便利?